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楊小凱和他的理論

(2022-09-05 15:46:03) 下一個

那蘭:楊小凱:先知和他的世紀追問

yang4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記憶中,7月7日一直是“國難紀念日”。但是今天,我們還要紀念一個人,一位曾經深愛這片土地的世界級華人經濟學家:2004年7月7日,被兩度提名諾貝爾獎的楊小凱,因病在澳大利亞溘然長逝,享年56歲。

楊小凱出生於1948年10月6日,今天正是他誕辰70周年紀念日。他生於內戰時期,長於癲狂歲月,“在監獄裏念完大學”。然而,就連象牙塔裏的人士,也不敢輕視他的思想。他對世界造成的影響,靠的是一本本紮實的鴻篇巨著,一篇篇“開拓人類新領域”的天才論文。

楊小凱的出現,使國際社會開始重新評價華人經濟學者的分量: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兩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親自寫信,推薦他擔任講座教授。就連以自負著稱的張五常,也不得不由衷感歎:“如果小凱沒有坐牢10年,老早就有我那樣的求學際遇,那麽他會有怎樣的成就呢?隻有上帝知道。拿個諾貝爾獎,不是什麽難事。”

就在楊小凱去世前的兩年,布坎南還連續兩次為他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楊小凱的英年早逝,是人類的損失,尤其是中國的巨大損失:世界失去了一位諾獎得主,中國失去的,則是一位深切洞見中國前途的先知。

yang5

2002年3月,Monash大學,楊小凱、布坎南

十年牢獄之災,十年“大學”

楊小凱1948年生於吉林,父母早年參加革命,在湖南省內任職,於是把他帶到了長沙。他的大名是楊曦光,改名是因為,在那動蕩的10年裏,“楊曦光”實在是太有名了。

1966年,父母雙雙被打倒,正在念高中的楊曦光一夜之間變成了“黑五類”。屈辱、憤懣、疑惑之餘,他加入了“造反派”,試圖用那個時代的方式改變中國。滿懷革命激情的他,寫了很多大字報,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中國向何處去》。在文中,他主張徹底的革命,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體。

沒想到,這張大字報很快火遍了全國。北京很多大人物都知道,湖南有個楊曦光。康生讀完此文後十分震怒,定性為“反革命的戰馬悲嗚”。

19歲的楊曦光遭此大難,幾乎家破人亡。康生認為一個高中生不可能寫出理論性那麽強的文章,背後一定有黑手。於是,他的父親也被關進了“學習班”,母親因不堪忍受折磨,於1968年1月23日自殺。幾天後,他才得到母親的死訊。悲痛難當的他本打算逃亡武漢,結果被同學告密逮捕,判了10年有期徒刑。

家庭被摧毀,風華正茂的年紀被投進監獄,對大多數人來說,人生可能就此終結——即便沒有絕望消沉,也是滿腔仇恨。但是,10年的鐵窗生涯沒有打倒楊曦光,他不僅拋棄了年少時的稚嫩與激進,還在監獄中找到了他一生為之付出的方向。

yangyang楊小凱的母親陳素(前左一)

他後來回憶道:“經曆過革命的騷動,被剝奪了社會地位,受盡了屈辱和辛酸,這之後恢複的秩序和理性,對我就像是雨後的陽光。我像之前參加過革命的舊貴族一樣,在之後的歲月裏,感到深深的歉疚——為我曾經的革命狂熱。”

大夢醒來,他將全部精力投入了學習。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監獄裏的犯人幾乎都是各行業的精英。他瘋狂地拜師學藝,學英文,學微積分,還向工程師學電機、學繪圖;他如饑似渴地閱讀能讀到的所有書籍,正是對《資本論》的反思,讓他邁進了經濟學的大門。外麵的同齡人轟轟烈烈地鬧了10年的革命,監獄裏的楊曦光卻紮紮實實地上了10年“大學”。

他當時已經拋棄國內的政治經濟學,也沒有西方經濟學的訓練,所以思想比較自由。在與世隔絕的情況下,他不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思想,還獨立推導出四個極重要的經濟學理論:戈森第二定律、層級理論、納什議價模型,以及勞動分工理論——他作為頂級經濟學家的潛質,在那時就已經顯露。

盡管10年之後出獄時,他發現自己推導出的那些理論,有的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了。但他看得很開:“別人想過的東西我也能想出來,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是英雄之一!”

“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研究,就是楊小凱做的”

1978年,楊曦光刑滿釋放,卻無法找到工作。無奈之下,他改用小時候用過的乳名楊小凱,在印刷廠做了一名工人。

yang6

“楊西光”的逮捕證

1979年,楊小凱報考社科院碩士生,但由於曆史問題,無法參加考試,於是他在湖南大學數學係旁聽了一年。1980年他再次報考,在副院長於光遠的幫助下,終於獲得參加考試的機會。

楊小凱一考即中,於是在中國社科院做了兩年的實習研究員。在這段時間,他已經完成《經濟控製論初步》和《數理經濟學基礎》兩部著作。據那個時代過來的經濟學家們回憶,他們當時了解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最重要的窗口,就是楊小凱的這兩本書。

1982年,楊小凱被聘為武漢大學講師。當時,普林斯頓大學的鄒至莊教授正在武漢大學訪問,楊小凱引起了他的注意。經鄒教授推薦,楊小凱於1983年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經濟博士。

臨出國時,又遇到了麻煩——楊小凱還沒被平反,無法通過政審。鄒教授隻好寫信給中央,才把手續辦下來。

從大字報到普林斯頓,楊小凱花了整整17年,終於進入了世界一流的思想殿堂。在與頂尖學者切磋的過程中,他對自己的思想體係越發有了信心。拿到博士學位後,他又去耶魯念了一年博士後,隨後受聘於澳大利亞八大名校之一:莫納什大學。

楊小凱的經濟學上的成就,令全球學術界側目。1988年時,他的博士論文就被多方評價為“真正的開創性研究”,“一篇具有改變經濟學所有基本定律的潛力的論文”。他在澳大利亞任教期間,諾獎得主詹姆斯·布坎南說:“我認為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研究就在莫納什大學,就是楊小凱所做的。”

yang7

1987,Monash大學,與家人

1998年,楊小凱經濟學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經濟學原理》一經出版,便被公認為自馬歇爾、薩謬爾森以來最重要的第三代經濟學教科書。該書的匿名審稿人評價:“這一研究激動人心,令人屏息以視。楊是世上少有幾個可以思考這類問題的人之一,他更是世界少有的能解決這類問題的人之一。這一工作具有原創性和新穎性。他正在迅速建立起作為理論經濟學家先驅的國際名聲。”

楊小凱之問:中國向何處去?

作家蘇小和曾說:“楊小凱是一個非常古典的人,古典到可以和亞當.斯密直接對話”。早期的學術生涯中,楊小凱主要致力於開拓新經濟理論。在生命的最後幾年,楊小凱將注意力轉移到落後國家轉型,尤其是中國的轉型問題上。

令人遺憾的是,盡管楊小凱生前身後都蜚聲海外,卻在國內備受冷遇。除了經濟學家的圈子,很少有人聽過這個名字,更別說了解他的思想。

2000年前後,茅yu軾先生曾竭力向社科院推薦,希望邀請楊小凱回國講學,但這些建議都如石沉大海。楊小凱逝去10餘年後,林毅夫與張維迎“產業政策”的大辯論引發全社會熱議,卻很少有人記得:這場辯論,不過是楊小凱在去世前,與林毅夫“後發優勢還是後發劣勢”辯論的延續。

當時,絕大多數經濟學都相信“後發優勢”理論:落後國家即便不改革政治製度,單純依靠學習先進科技,也可以達到現代化。但楊小凱發現,所謂“後發優勢”理論,根本無法解釋很多現象:拉美國家在獨立後,一直在借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為什麽經濟卻普遍走向衰敗?如果“後發優勢”真的成立,為何洋務運動無法挽回清王朝的崩潰?

楊小凱拋開主流觀點,借用沃森“對後發者的詛咒”,重新分析了落後國家的轉型曆史。為什麽叫“詛咒”?因為落後國家模仿先進國家的空間很大,他們往往先選擇更容易模仿的技術,而製度改革因為觸犯既得利益,所以十分艱難。這種做法或許在短期內會帶來經濟快速增長,但也必然埋下重大隱患。

以晚清的洋務運動為例。洋務運動以官辦、官商合辦、官督商辦的模式,通過模仿西方技術,建立了一批先進企業。這種模式當時的確曾讓中國成為亞洲強國,但最後為什麽失敗了?

楊小凱在台灣、美國等地考察大量晚清企業史檔案後,得出結論:在不改革製度的前提下,技術帶來的經濟發展,隻會助長政府的機會主義;政府和官辦企業利用特權,與民爭利,損害社會利益。最後,非但私人企業無法發展、政府和官辦企業貪汙腐敗橫行,國家的整體活力也必然被蠶食!在這種製度下,官辦企業效率越高,越不利於長期的經濟發展。

楊小凱的上述分析,被他整理在題為《百年經濟史筆記》的文章當中。作家蘇小和跟隨楊小凱提供的線索,花費5年時間,走訪世界各地,寫成《百年經濟史筆記》一書,蘇小和公開表示,本書是“致敬楊小凱之作”。

楊小凱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隻有政府的權力被限製住之後,經濟才可能真正地健康發展,英國及日本都是典型的正麵案例。二戰後,美軍為日本起草了一部限政主義憲法,其中,“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以及“專利保護”的原則,成為日本成功的秩序基石。(參閱《現代日本史》)

他說:“中日兩國的不同命運說明,要獲得後發優勢,一定要先做個學習成功製度的好學生,在考試未及格前,一個壞學生是沒有資格講‘製度創新’的。”

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振聾發聵的忠告,有多少人還記得,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視!?

一篇《中國向何處去》,讓他坐了10年監獄,卻獲得了滿堂喝彩;這篇《百年經濟史筆記》令他彪炳史冊,卻在當代中國備受唾罵——生前的最後幾年,楊小凱似乎又回到了他出發的地方。

作為經濟學大師,楊小凱後半生幾乎都是在國外度過的,但他似乎從未真正拋下自己的故土,拋下19歲那年的追問——經濟學,隻是他回答這個問題所選擇的另一種方式。作為基督徒,在自知時日無多之時,他將最終的關懷,給予了那些受苦的生靈、孱弱的靈魂。

yang8

與妻子吳小娟

今天,楊小凱已經遠去14年,但今天的中國,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的一切,難道不都在他的預言中?回頭再看,楊小凱“後發劣勢”的觀點,豈不正是解決當下的“轉型困境”最亟需的思想資源?

世間再無楊小凱,但轉型之路依然漫長。惟願他的思想遺產,和他的忠告,不再繼續被埋沒下去。

來源:新三屆

讀者推薦

此條目發表在 世態炎涼, 人生旅途, 華夏快遞, 曆史回顧, 社會紀實, 經濟論壇, 讀者推薦 分類目錄,貼了 標簽。將固定鏈接加入收藏夾。
 

 

本文短鏈接為 http://hx.cnd.org/?p=2129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