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華夏快遞 : 子侑:中國留學精英,盡入美國懷抱?

(2013-06-20 23:33:28) 下一個
 華夏快遞 : 子侑:中國留學精英,盡入美國懷抱?
發布者 lixindai 在 13-06-20 00:42

 

Thank You for Donating to CND
Receive A Special Gift Back - Click for Details!

 

 請您惠顧讚助商
鼓勵其長期支持CND


Quality Brand!

CND Amazon
Cameras, Books...

現今,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目的地多以發達國家為主的經合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為主。截至2009年,有大約250萬的國際學生在經合組織國家內留學。其中,大約40%的學生來自亞洲,另有大約30%的學生來自經合組織國家內部。而在亞洲留學生群體中,以中國學生的人數為尤:2004年,中國的留學生總數為291000人,而到了2009年,這個數字達到450000人,增長了65%。緊隨其後的是印度的180000人和韓國的119000人。而與以上這些發展中國家相反,日本的海外留學生呈經年下降的趨勢,人數從2004年的57000人下降到了2009年的43000人。

事實上,很多學生出國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最終移民。2009年,450000的中國留學生多集中在美國(124000人),日本(79000人),澳大利亞(70000人),英國(47000)人。除了日本有所限製以外,其它的國家都是政策寬鬆的移民接收國。而現在,許多發達國家的政府、組織和學校向中國或其它亞洲國家的留學生提供獎學金。在2009年,超過10000名的在日國際學生接受了日本政府的獎學金資助。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的經濟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歐美發達國家的大學也開始競相爭取最優秀的亞洲學生。多年以來,中國政府也進行了一係列努力,試圖吸引人才回流。2002年到2003年間中共中央組織部將其人員任用標準從“組織型幹部”擴展為“組織型人才”。2008年以降,在中共中央組織部的主導下,中國政府開始著手推行一個新的“千人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試圖以積極的手段將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回國,旨在“建設新型國家”。盡管已經取得了一些紙麵上的效果。但“吸引人才回流”的宏願似乎仍然遙不可及。

曾經對1952-2012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的求學和職業狀況展開追蹤調查的中國校友會網總編趙德國表示,中國校友會網總共追蹤調查到1952-2012年全國各地區高考狀元近2000人;其中,1977年以前的高考狀元有18人,2000-2012年高考狀元共1000多人。1977-1999年高考狀元有900多人,當中能調查到職業狀況的有370多人,僅占此時段狀元總數的28.12%;高考狀元在國內完成大學本科學業後,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大多數高考狀元選擇繼續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保守估計全國狀元中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相對而言出國的理科狀元人數遠高於文科狀元,美國、新加坡、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是狀元的留學相對而言出國的理科狀元人數遠高於文科狀元,美國、新加坡、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是狀元的留學首選首選。

在山西省1996年前的19位文理狀元之中,出國留學的占到了10位,比例超過52%,而且多數都選擇了美國。1978年理科狀元吳瀅現在就在美國一家知名企業,已經在美國定居。1982年理工類高考狀元趙惠林也定居美國。在老師印象中比較內向的1983年文史類高考狀元宋曉紅也選擇了留在美國。1985年理工類狀元葛允斌畢業後先是分配到青島工作,後來也選擇了在美國深造。1988年理工類高考狀元楊今強,2001年赴美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現在已經在美國南加州的一家網絡公司工作。1991年的理科狀元楊景農清華大學畢業後,去美國深造。武宏偉是1992年理工類高考狀元,現在也在美國工作。“不做淑女做個博士”的張新穎,是1993年理工類高考狀元,畢業後,先是在美國讀博,隨後,定居美國。李傑力是1996年山西理工類高考狀元,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在美國留學。在10名飛出國門發展的高考狀元中,隻有1981年文史類高考狀元李曉英,大學畢業後,被公派到法國留學,此後一直留在法國。

北大、清華是內地最著名、能入世界百強的兩所大學,也是最早獲得教育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撥款各18億的兩所高校。然而自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高科技專業畢業生80%去了美國,北京大學這一比例則為76%。2006年,清華和北大還分別以571名與507名博士輸送量,超過美國本土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成為美國大學博士生來源最多的兩所院校。因此,2008年7月美國《科學雜誌》把清華、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以2006年在美獲得博士學位的本科畢業生數量計算,最多的十所中國高校依次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台灣大學、複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除了台大之外,台灣沒有一所大學的數量超過50人。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總數僅為39人。

2000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這些人畢業後直接出國留學的有751人,大約占畢業生總數的20%,其中有587人同時選擇了美國,比例高達78%。2001年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畢業後直接出國留學的有831人,占畢業生總數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國,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長了9個百分點。這一年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畢業32人,直接出國留學的達28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畢業15人,出國人數達13人,比例接近90%。1998年,清華大學畢業生直接申請出國留學的為760多人;1999年為960多人;2000年更是突破千人大關,達1120多人,其中975人去了美國,比例達到87%;2001年繼續保持在千人以上,而且每年都是持續增長的勢頭。

根據美國橡樹嶺科學與教育研究所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2010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2002年畢業於美國各大學的獲得科學或工程博士學位的2139名中國留學生,2003年回國的比例僅為6%,2004年留在美國的比例為73%,2005年至2007年,留在美國的比例均為92%。也遠遠高於印度的81%,加拿大的55%,台灣的43%,韓國的41%,日本的33%,墨西哥的32%,泰國的7%。就是說,2002年中國赴美攻讀科學或工程博士學位的學生,在獲得博士學位後5年之中,僅有8%(171人)的學生回國,餘下的92%(1967人)則留在美國。這些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傾向於短期地回到中國(例如探親),而長期地在美國工作和生活。


在1987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中,1992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65%,也就是說1987年在美國畢業的理工科博士生到1992年最多隻有35%回到了中國。1990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1995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88%,1992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1997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2%,1994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1999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1%,1996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2001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6%,1998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2003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0%,2000年獲得理工科博士學位中國留學生到2005到2007年年仍留在美國的人數比例是92%。可見,畢業後願意留在美國的中國博士生的人數在逐年上升。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網2013-06-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