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海峽時報》:中共為什麽不會倒台

(2012-09-16 08:32:25) 下一個

《海峽時報》:中共為什麽不會倒台?作者:鄭永年|來源:文摘|日期:2012-09-15 22:10:10
14
評論
我來說兩句>>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轉發 電子報 字體大小aaa|
中共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存在至今不是偶然的。在過去30年裏,中共變成越來越開放的政黨體製。這就使中共有別於東方集團裏倒台前的其他共產主義政黨。東歐國家在共產黨垮台後選擇了西方道路,允許不同利益集團建立了不同政治黨派。為避免這種不幸,中共選擇了另一條路,它向所有社會和利益群體開放政治過程。由於這個抉擇,中國演變成開放式政治體製。

內部多元化實現開放性

開放性逐漸成為中國政黨體製的一個重要特征。凡是不開放的政治體製都會變得排外而封閉。在西方,政治開放性是通過外部多元化、也就是多黨製來實現的,每一種利益都可以在某個政黨中得到體現。在中國,政治開放性是通過內部多元化來實現的,這就意味著政黨的開放性。當社會上出現不同利益群體時,執政黨向他們開放,吸納他們加入政權,通過各種機製來體現他們的利益。

中共的轉變非常迅速。對於任何一個社會群體來說,加入中共政治過程是表達自身利益的最有效途徑。江澤民21世紀初提出的“三個代表”思想反映出中共務實地領悟到,它必須代表不同社會利益。隨著中共的社會基礎擴大,對黨內民主的要求也日益增強。這就是為什麽執政黨在過去十年裏一直強調黨內民主的重要性和尋求形式多樣的黨內民主。這種多元化開放性的效用絲毫不比其他體製差。

內部多元化使中國有別於阿拉伯世界,那裏的大多數政權是封閉式的,由一個或少數幾個家族長期壟斷政權和統治國家。在中國,從社會底層進入政界的人比在其他許多國家(包括民主國家)要多。中共的統治不以政治家族為基礎,它是一個群眾性政黨。

精英有序更迭自我更新

中國政黨體製的第二個特征是,政治開放性促進了政治精英的迅速更迭。西方民主的類型是通過定期選舉實現政治精英的和平更迭。中國拒絕走西方道路,而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權力交接製度。

由於年齡限製(即所有領導人到了退休年齡就不再擔任職務),各級精英的更迭速度是包括西方民主製度在內其他任何一種製度都無法相比的。這種製度有兩大優點。首先,它避免了個人獨裁。中共最高領導層有嚴格的製衡。政治局常委往往被視為高度中央集權的象征,但它的九個成員擁有幾乎同等的權力,各自負責一個領域的決策,在那個領域有著最大發言權。

任期限製也舉足輕重。現在—般來說,領導人最多可以連任兩屆,也就是10年。顯然,任期限製是對個人獨裁有效的製度化製約。也就是說,中國找到了防止個人獨裁的途徑。

這些製度特征使中國政治能夠以極快的速度自我更新,因而可以有效地反映時代變化和利益變化,與其他許多政治體製相比,中國的政治製度有利於迅速地大規模地更換政府官員。由於嚴格執行年齡限製,中國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官員離開職位,又有同等數量的官員接替。雖然這種迅速流動有其弊端,卻無可辯駁地體現著處於變化中的時代。

推動政策變化更為迅速

中國政黨體製的第三個特征是,它有助於推動政策變化。在許多西方民主國家,反對黨不再發揮建設性作用,僅僅為了反對而反對。在這種情況下,重大政策變化往往很難實現。中國卻不是這樣。中國貫徹落實政策變化的速度比在其他政治體製下要快。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再到本世紀,中國進行了若幹次重大政策變化,比如經濟開放。

迄今為止,黨內民主使中共得以保持開放。不過,如果說黨內民主是不可避免的,那麽能對競爭加以監管的正式規章製度至關重要。為了消滅潛規則,競爭規則必須明確、公正、透明。否則,一旦潛規則主宰了政治競爭,民主就會受到損害,破壞黨內競爭的團結並削弱執政黨,增添政治動蕩的風險。中共能否繼續存在下去取決於進一步實行黨內民主的程度。

更多相關熱點話題請見:

美國之音:“危機共振”離中國還有多遠?

鄧小平“8•18”講話對十八大的啟示

溫家寶:堅定不移推進政改!


【多維新聞】本文網址:http://opinion.dwnews.com/news/2012-09-15/58848129-all.html#page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