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閃電

國家社會主義者 容克共產主義者 民族主義分子 憤青的俱樂部
正文

談人類心理精神疾患 作者:孫利達

(2005-04-19 20:44:14) 下一個

前些日子和位心理諮訊師的朋友一起飲茶聊天. 談到人的精神疾病憂抑症的普
遍情況. 他說諮訊客很多, 是新移民[ 尤是非法移民] 在美國. 少技能, 不通英文
……在紐約生活中, 精神壓力大. 長久的生活在負情緒中, 得憂抑症比例很高. 自
殺是憂抑症嚴重的最高表現, 憂症者都很聰明敏感, 有些手記有很高的文學修養.....
就是很扭曲現實, 總是誇大負麵黑喑看人生. 自殺成功屢見不鮮. 他憂心的說廿一
世紀, 憂抑症是人類的一大殺手. 但吃百憂解類藥和心理輔導, 治愈率也很高. 布
什政府不解決美國底層最無助最悲苦的一千萬非法移民問題. 就會使憂症自殺率高
居不下. 布什就會是罪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抑鬱症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人類第
二大殺手後,如何應對,應成為人們了解的科普常識。

  抑鬱症一般與下列因素有關:1、生物學因素,2、心理因素,3、社會因素,
據統計,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會經曆一次抑鬱,所以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病、多發
病。

  怎樣認識抑鬱症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判斷:1情緒障礙,夜總覺得高興不起
來,或易怒,多疑不安, 自我評價過低,或自責,或有內疚感,決斷事物困難, 甚
至反複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行為;2睡眠障礙,特別是早醒應引起高度重視,
也有睡眠過多者;3動力缺乏,總感到自己象一架生鏽機器,反應遲鈍,精力明顯
減退,無原因的持續疲乏感;4生理欲望明顯減退;5社會功能受到影響,給本人
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

  文人是最易在曆史長河中留下遺痕的人. 是最易反映社會群體心理精神狀況的
. 縱觀一百年中國曆史, 上半葉世紀中華民族內憂外患, 災難深重, 民不聊生, 社
會群體心理以憂症為主. 以魯迅為文人患憂抑症的典型代表, 留下了曆史上強烈傷
痛和仇恨政治學的文學作品. 但下半葉世紀中的五十, 六十, 七十年代中幾乎黑喑
靜寂. 反胡風, 反右派,[大躍進],三年[ 自然] 災害和文革時期, 社會上也群體普
遍患上憂抑症, 但文人沒有典型的強烈傷痛文學作品留世. 什麽原因?...實是高壓
力年代, 文字獄使憂抑症達到最高表達--- 喑然靜閉的自殺. 個體和眾體的消失,
比比皆是……甚至於日以為常……是人類悲號的告解……上帝啊! 我痛……

  2004年文學諾貝爾獎給了<<鋼琴教師>>的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
(Elfriede Jelinek),她是用半自傳體寫一個精神病患者的故事,這是世界上最
高榮譽級別的文學獎承認精神疾病在文學中有普遍意義,雖在人群中精神疾病的發
病率是百分之幾,但折射出全人類生活普遍意義。卡夫卡早在上世紀就不自覺地奠
定了人類精神疾病在文學史上的意義, 中國的殘雪也以寫人類精神疾病著稱. 記得
有一個網站上講中國作家是最大的科盲群體,我思考了良久,感到這話雖偏激了些,
但有道理, 我感到心理精神分析學科在中國作家群中還普及缺席。所以還沒有從心
理精神分析科學的視角來剖析中國文學作品. 如當今貝貝, 綿綿, 衛衛, 木子美...
現象, 評論家眾說紛雲... 實從寫作心理學, 就很易解釋. 她們是心理病態的寫作
,[這病因是個體成長時情欲受到極度漠視... 及身心受虐引發的傷害].這情欲和性
暴露癖個體寫作折射出社會群體的情欲泛濫, 實是中國社會群體正常情欲在非正常
的文革期極度壓抑, 受虐造成的傷害,[王小波的小說就是普遍反映文革期社會群體
中性扭曲, 和情欲的心理傷害. 這個研究就有社會學的意義].心理學中弗洛依德稱
這種裏比特[ 情欲, 快樂源的能量] 越抑越會火山爆發似的噴發. 七十年代的情欲
受虐必然引發九十年代的情欲尖叫, 再次證實弗氏理論的科學正確意義. 廿世紀初
人們研究古希臘俄狄普斯的神話“弑父娶母”, 埃勒克特拉“戀父憎母”事件等幾
個著名的文化現象,學者們眾說紛紜,令讀者不知感到哪是對的,直到弗洛依德用
精神分析法理論才比較清楚,科學地解釋了這一人類文化現象,即人類有戀母情結,
俄狄普斯情結(以及埃勒克特拉情結“戀父憎母”)導致“弑父娶母”的不自覺的
悲劇現象,這是一種精神疾病,也是<<聖經>>中說的人類原罪之一. 這是由於童年
失父愛和過分母溺愛引起的心理壓抑快樂源,導致日後精神病變。心理學家指出幼
童年過分失去或受到父或母單方的溺愛或暴力虐待而失去正常的父母的雙愛,易患
精神疾病如強迫症, 憂鬱症,憂躁症... 很多這種家庭成長的人,成年後都有婚姻
及人與人親密交往上的困惑。這種家庭中過分的母或父溺愛或虐待帶大的同性小孩,
他或她有同性戀傾向,比較壓抑人的本能異性相吸論排斥異性,但潛意識中的本能
的異性相吸壓抑久了,就會崩潰,發展為濫交等病態現象。

  如, 在單親家中最易產生過分的母或父溺愛或受虐中帶大的異性小孩,他或她
有戀母或戀父或仇恨情結,日後人與人關係及婚姻上(人的親密關係上)會有問題,
因他或她易患壓抑快樂症即通常講的憂鬱症等。人在不正常的成長背景中, 都易患
精神疾病. 我感到人類最偉大的三位猶太人---愛因斯坦,馬克思,弗洛依德.
以弗氏研究大腦科學中心理精神現象最使人著迷。

  現在人們普遍接受弗氏的理論,即" 欲" 不能簡單的壓抑,要常合理宣泄,越
壓越易病態式的潰堤爆發。

  因為欲是人類的生存本能快樂源,人不快樂就第一定會致病。當今社會中很多
貪官或謀財害命,性暴力者,都是有一段財欲,性欲極度壓抑受傷過程,心理長期
扭曲,使大腦長期分泌某種緊張激素,導致精神病變,但表麵上你很難看出患病心
理, 直至必然地不自覺的走上違拗常規[ 甚至犯罪] 的路, 才顯現扭曲的病態心理。
所以日常中不斷地自我宣泄,合理的滿足欲望是防止潰堤最好的辦法。

  文人寫作就是不斷的自我宣泄,尤其是成長背景悲苦壓抑不快樂的人,按當今
精神疾病標準判斷一切給人以諸多負情緒: 緊張, 壓抑,煩躁, 悲苦,不快樂,多
疑, 虛無, 孤獨, 焦慮,恐懼,沉重,黑暗, 毀滅, 厭世感的沒幸福感的作者,都
有憂鬱症傾向,如這類作家的社會認同率很高,在文學史中地位很高,影響力很大,
說明社會群體中憂鬱症傾向的比例很高. 是社會急劇變革的前夜... 讓我們用寫作
心理動因學方法來看看幾位文學史上的大師:卡夫卡,海明威,李賀,李商隱, 曹
雪芹, 魯迅,鬱達夫,海子,胡河清..... 200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
女作家埃爾弗裏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 他父死於精神病院,她二次
入精神科治療].都有精神疾患憂抑症或憂躁症傾向。

  本文主要分析典型的憂抑症文人---卡夫卡。[ 以期拋磚引玉].讓我們剖析
一下他的小說; 《變形記》:陳述自已變成大甲蟲後所遭遇到的一切人與人關係的
變形. 是卡夫卡一切不自覺的潛意識表達人與人關係尤是親人關係的恐懼和悲情的
現實及幻覺 .《在流放地》:是作者對施虐者殺人的刑具的極度驚粟. 《鄉村醫生
》中的話:“在這最不幸時代的嚴冬裏,一個老人赤身裸體,坐在人間的車子上,
而駕著非人間的馬,四處奔波,飽受嚴寒的折磨。”我們可以觸摸到卡夫卡的心靈
因曠野裏的孤獨寒冷而恐懼的索索顫抖. 意象是極其淒苦...[類魯迅的" 在曠野裏
..."意象.]《往事一頁》:是寫大場麵的國家的尊榮被侵略、人們的反抗、鬥爭....
這些大場麵被消解後,留下一具遊牧民族用牙齒啃完的馬的骨架,聳立在首都的廣
場上,所有的虛榮、尊嚴被同時啃完了。卡夫卡還要加上一句:“這是一場誤會,
而我們卻要毀於這場誤會。”這是他潛意識反映: 人類的一切都毫無意義. 極度虛
無感. 《饑餓藝術家》:饑餓藝術家就是卡夫卡,饑餓藝術就是卡夫卡的藝術寫作
生活。在不被理解也不願被理解的過程中,在狂熱投入又不斷自我懷疑的過程中,
饑餓藝術家孤獨死去,他的最後一句話解釋了他一切行為的動機,“因為我找不到
適合我胃口的食物。”這是卡夫卡強烈的幻滅感, 自殺意象的自白. 《地洞》:是
卡夫卡幽居意識的寫照,一個被無限放大的恐懼的黑暗世界,來源於心靈的迷茫,
焦慮, 矛盾,沒有出路,自我否定。小小的動靜,夢境中的驚醒,都會象這個小動
物疲憊忙碌地逃命。

  《女歌手約瑟菲妮或耗子民族》:是卡夫卡的最後絕筆小說。女歌手喻指的就
是卡夫卡本人,聽眾喻指讀者。卡夫卡寫出了女歌手與聽者之間不融洽、難以真正
溝通理解的關係,也表明了他打算斷絕與讀者聯係的決心,所以寫了那份“毀滅一
切作品”的著名遺言。這是他沉痛棄世的自殺告白. 不久以後, 這位極敏感[ 連靈
魂也悸慟] 極天才地善於自如地表達一切人類負情緒於文學作品中的精神苦難作者
謝世了. 要理解一個人性格違常, 心理障礙乃至精神疾患的形成因素,必須先考察
他的幼童年。我們被告知卡夫卡的童年幾乎一直是在強烈恐懼和顫栗中度過的,卡
夫卡的父親赫爾曼·卡夫卡是位庸俗而粗暴的猶太小商人,那種望子成龍,恨鐵不
成鋼的心態(強迫他學不喜歡的法學),對金錢名利燃燒著強烈的欲望,長年的艱
辛生活損害了他精神健康. 使他易怒, 煩躁形成喜怒無常的性格, 日常中對兒子卡
夫卡多憎惡, 咆哮及暴力,使之卡夫卡畏畏縮縮,豫猶不決, 始終生活在強烈恐惶
中, 這個暴君式的父親對幼童年卡夫卡的心理摧殘是致命的,所有一切生活帶給卡
夫卡的唯有憂抑憎恨和絕望。

  對於父親,即使成年後的卡夫卡也仍舊無法擺脫他的陰影,麵對強大的父親,
卡夫卡畏縮,豫猶不決愈顯的渺小,再加上母愛的缺席[ 母親懦弱的不敢把卡夫卡
致父親那封著名的密函交給丈夫. 成了真正的信使,---永恒的對人間痛苦保持緘默
] ,他著名的致父密函裏用好幾頁憂傷不安地談論自己婚事以圖來結束自己與父親
的訴訟:這場訴訟的主題是:父親的教育帶給卡夫卡“虛弱、缺乏自信心、負罪感”
的性情,這是卡夫卡“私人的痛苦”,卡夫卡想通過婚姻克服這些性情,以為婚後
就能與父親“平起平坐”。但卡夫卡這種幻想失敗了:“自我思考之日起,我就一
直為維護精神上的生存而如此憂心忡忡。... 我為什麽沒有結婚呢?這也同其他問
題一樣,阻礙重重。生活就是讓人不斷地遇到障礙。最根本的、可惜同一些細瑣的
事情又毫無關聯的障礙是:我在精神上顯然是沒有能力結婚的。這表現在,從我決
定結婚那一刻起,就再也不能入睡,從早到晚,腦子總是亂哄哄的。我過的不再是
一種生活,我對一切都感到絕望,束手無策,……雖然那些煩惱像蛆蟲一樣啃噬著
屍體,但給了我更為致命打擊的是其他東西,是恐懼、虛弱、自卑所造成的普遍的
壓力。” [典型憂症自白] 這必致婚姻的極度豫猶----訂婚--解約--- 再訂婚--再
解約... 這種脆弱心理發展到極端, 就成精神疾病,就會產生幻覺感到整個世界似
乎都在威脅著他。在人們的潛在心理意識中,父輩代表著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
代表著世界的生存法則。而在卡夫卡看來,父親已經組成了他自己生命中的一股不
可缺的巨大黑暗勢力,當父親極端蔑視自己的獨立和自由時,也便意味著世界對自
己的存在判了死刑,這也就是卡夫卡的幻覺在短篇《判決》中的象征原型。他在《
筆記》中傷心地說; “在巴爾紮克的手杖柄上寫著:我在粉碎一切障礙。

  在我的手杖柄上寫著:一切障礙都在粉碎我。“

  這是典型的憂抑重症. 他作品中死亡意象極高. 談論死亡也就成了他的一種癖
好,在日記中他寫道:“如果躺在床上死去,我會感到心滿意足……”他筆下的眾
多人物:格奧爾格、流放地軍官、饑餓藝術家……都無不例外地潛意識地走上了死
亡的道路;與文學結緣是他一生中的必然, 憂症者以寫作為生命之柱, 寫作是一種
強勁的自我快感渲泄, 否則他可能更早謝世. 我們傾聽一下他自己生存理由的告白
: “……我身上的一切都為文學創作而準備著,這麽一種工作不啻是一種神仙般的
消解和一種真正的生命活力……除了文學沒有別的任何事情能讓我滿足。”在畏懼
之畏懼和絕望之絕望的長期負情緒中,他沒有實施自殺行為, 乃是一種精神病史中
的奇跡. 但他死亡的潛意識仍慢慢絞殺了他肉體----[ 憂抑重症自殺意識必然有致
死體症].這就是他肺病[ 或別的病症] 體症, 至死以消解他痛苦... 上帝啊! 我痛
...[李賀, 魯迅應歸類這種憂症死亡摸式.]卡夫卡義無返顧地選擇了文學,是一種
憂抑症人的必然. 也許是一種上帝給予人間病弱使者的使命,因為卡夫卡意義並不
是有局限的民族式的天才文學表達英雄,而是在世界憂鬱文學史上承擔著一種悲情
先知式的使命,播撒末世恐怖預言和種族人性的掙紮。他是無意識自身文學的社會
革命作用. 這點與魯迅比較就很清楚. 魯文帶有強烈的社會革命意識.[魯迅這種心
理導致他後期不再寫小說. 雜文直接可表達自已社會革命的願望. 無需再借用小說
意象.]殘雪的小說就與卡氏同. 她沒有社會革命意識. 僅僅是以憂躁症精神疾病形
式來表達對社會的感受. 所以她一再口號為藝術而藝術, 及純藝術之類. 卡氏引發
世界性的影響. 說明人類對生存環境的恐懼感不確定性所引發強烈的不安日益接近
憂抑症狀. 對以上我們可以得到三點歸納; 一, 卡夫卡有強烈自卑恐懼等人類負情
緒心理, 源於幼時成長中缺少父愛, 在他心靈中引起強烈傷痛. 渴望父愛又畏父如
虎, 直接導致他畏縮成蟲性人, 以最卑賤的心理向上帝告呼出人類最痛的喑音. 加
上父躁症母憂症傾向遺傳基因, 導致他嚴重憂抑症. 反複發足. 後期又有體症---
肺病……二, 他長期失眠[ 憂症嚴重化症狀].以寫作作為種種負情緒的渲泄. 作為
生命之柱( 如, 沒以寫作為癖好, 他更易早逝).為人極不自信而猶豫多疑[ 憂症症
狀].導致他多次訂婚又毀約. 最後遺囑--火炬一生的文學作品也是必然……三, 絕
望自殺意識強烈[ 憂症最嚴重症狀].作品中人物多以悲慘的死亡為結局……所以卡
夫卡當接受弗洛依德治療……自我精神分析可克服卡氏潛意識死亡戀. 再吃些百憂
解類抗憂抑藥可使大腦化學物質平衡……生產幸福感. 阻止自殺. 不然會似財富過
億仍沒幸福感的張國榮[ 憂抑症患者] 一樣不自覺的必然赴死. 人類最悲慘的是精
神疾患者又掌殺生大權. 希特勒等戰爭狂人都是有定論的患憂抑狂躁症. 斯大林患
多疑恐懼症, 迫害狂想症……所成萬成億人消失於非命……上帝啊, 我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