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引用自電影海報
大約五六年前,韓國拍了一部票房創紀錄的電影叫做《出租車司機》,通過外國記者和普通市民的視角來看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光州事件,有很多朋友推薦給我,最近終於有機會欣賞了這部電影。
我無法準確的形容我的感受,隻是記得我是含著淚水看完了的,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麽我會熱淚盈眶。
韓國電影對小人物的刻畫特別細膩,在漢城開出租車的司機萬燮就是這樣一個小人物,有點善良,又有一般人常見的自私和市儈,也會為了一點蒜皮小事跟別人爭的不可開交,中年喪妻的他,為了撫養唯一的女兒每天奔波在漢城的大街小巷跑生活,故事發生在1980年初夏,鬼使神差他遇上了從東京去光州采訪的德國記者彼得,被意外的卷入光州事件。從開始的膽怯,退縮,到目睹了光州市民&大學生的勇敢和一幕一幕血腥的真相之後,毅然投入聲援的行列,成功協助彼得帶著現場拍攝的珍貴影像資料返回日本,戳穿了全鬥煥ZF的謊言,並首次把光州事件的真相公布於眾。
稍微了解光州事件背景的話就會很容易切入劇情。獨裁,軍管,大學生,市民,抗議,鎮壓,謊言….一切都是那樣熟悉,一樣的套路,一樣的血腥,又充滿了悲傷。
大學生載植的參與更具有戲劇性,彼得為了更好的取材需要有懂一些英語的韓國翻譯,在街上偶遇了去遊行的大學生們,而那群人裏據說隻有載植英語好一點,眾人一起哄他就成了翻譯。一個喜歡搖滾樂又有些靦腆的大男孩,看起來性格也不是那麽堅強,卻在軍方特務追蹤彼得的過程中挺身掩護了萬燮和彼得,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
彼得是德國駐在東京的記者,希望用自己真實的記錄向世界揭露光州事件的真相,哪怕是在光州街頭的槍林彈雨裏也不退縮,得到了光州市民的善待和幫助,最終完成使命。
電影裏還刻畫的很多光州市裏的普通民眾,出租車行的司機,大學生,都是小人物,善良,可愛,幽默,關鍵時刻又都能挺身相助。
這個電影的素材來自真實生活,在事發後的第23年,主人公原型的彼得還因為成功報道光州事件而在韓國獲獎,雖然有些姍姍來遲,但是這個國家確實在一步一步的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影片結束後還插播了2016年專訪彼得的紀錄片,當時他已經風燭殘年,體弱多病,卻念念不忘幫助過他的出租司機。實際上他多年一直在努力尋找,始終沒有找到(有一種說法是萬燮從光州事件後精神上受到刺激,後來又酗酒,於1984年死於肝癌)…彼得因病於2016年離世,未能再見到萬燮成了他終生的遺憾。
這部電影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取得很高的票房成績,遺憾的是未能通過中國內地的審查,沒有在大陸上映的機會,但是互聯網時代信息發達,很多網友通過各種渠道看了電影,在大陸豆瓣網的評分也長期高居9分以上,好評如潮,無奈該電影的評分評論遭404下架,不屈不撓的網友於是奔向一個毫不相幹的內地電影《午夜出租車》的評論區狂點讚,使得這部電影意外躺槍,瞬間獲得9.5的高分。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國內也有大師能拍出類似的電影精品,我相信一定會的。
今天碰巧路過一家壽司店,門臉不大,排隊的人很多,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去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