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腸易激綜合症(IBS)

(2011-07-17 06:01:43) 下一個
腸道易激綜合征(IBS)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腸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種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其特征是腸道壁無器質性病變,但整個腸道對刺激的生理反應有過度或反常現象。表現為腹痛、腹瀉或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有時糞中帶有大量粘液。

IBS是適應精神緊張和刺激而產生的一種腸功能障礙的腸運動性疾病,常有痢疾感染史,檢查無器質性疾患,臨床表現為腹痛、脹痛、腹瀉、便秘交替。因此,患者的發病多以精神因素為背景,心理因素在本征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作用。

除外器質性病變,IBS尚有以下特點:①腹痛通過排便減輕;②每年至少發生6次以上;③如果出現上述腹痛至少持續3周;④排除無痛性腹瀉;⑤排除無痛性便秘。即IBS為腸管機能亢進性疾病,並伴有腹瀉和排便異常。病理包括:㈠腸道動力學改變,㈡腸道分泌和吸收功能改變,㈢免疫功能改變,㈣激素水平影響。

IBS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多,女性在20歲和50歲左右呈現高峰,男性在30歲呈現高峰,女性多於男性,約占3/4。本征屬中醫學泄瀉、腹痛、便秘範疇。

病因

㈠精神因素:IBS患者症狀的發作與加劇與情緒緊張密切相關。如嚴重的焦慮、抑鬱、緊張、激動和恐懼等因素影響植物神經功能調節,引起結腸運動與分泌功能障礙。國內等報告IBS因情緒緊張等因素誘發的占45%,國外有人報告高達80%。

1.兒童時期有胃腸失調常延續到成年發生IBS。追蹤兒童反複腹痛者6~8年後1/3發生IBS,1/3仍具多種功能性胃腸症狀,1/3無症狀。腹瀉型IBS患者80%仍具有兒童期的胃一結腸反射過敏。

2.IBS患者中,具急性菌痢史者較多,通過糞便反複病原檢查,不能證實為慢性菌痢,而被認為係痢疾後結腸功能失調,此常以“痕跡反應”解釋。

3.所謂“旅行性腹瀉”患者中,雖部分由於感染因素所致,但多次因旅行而致瀉者,多屬IBS,係由於旅行中情緒因素、生活及飲食改變所致的腸道功能失調。

㈡飲食因素:飲食不當或飲食習慣的改變可誘發本征,如過食生冷、嗜食辛辣、香燥之品等;脂類食物對結腸運動功能影響較大;高蛋白飲食常可導致腹瀉;進食纖維過多的食物可引起功能紊亂,

㈢感染因素:本征者不屬於感染性疾病,但在腸道感染之後,易誘發結腸功能紊亂。如微生物或寄生蟲所致感染性腸道炎症,也能改變結腸的反應性,誘發或加重IBS,尤其是在患痢疾之後,本征的發病率可增高。

㈣腸道菌群失調:正常人腸道以厭氧菌為主,需氧菌以腸杆菌占優勢。改變飲食種類或過量食某種食物後腸道菌群比例失調;長期口服抗生素藥物者,糞便中革蘭氏陰性菌減少;IBS患者糞便中需氧菌明顯高於正常。

㈤遺傳因素:很多患者從童年開始即有本下,有的患者從青春期開始亦有本征,並有家族史,在同一家庭或家族中,可有多人患IBS疾病。因此,本征可能與遺傳有關。

㈥其他因素:某些疾病的影響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類癌、糖尿病、肝膽係統疾病等,亦可引起IBS;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常可作與IBS同時存在;另外,常服瀉藥、灌腸及其他生物、理化因素,如婦女月經期等,也常可誘發IBS。

以上出自: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ujie_156422878.htm

避免食物:

* 奶製品。牛奶和奶製品中天然含有乳糖,而有些IBS患者也是乳糖不耐受者。(酸奶和硬奶酪似乎不會導致任何症狀,因為他們的菌含量在大部分乳糖消化之前就將其轉化為乳酸了)。要知道自己是不是乳糖不耐受者,讓醫生做個簡單的呼吸試驗就查出來了。

* 脂肪。身體不宜消化。

* 柑橘類水果。在所有的水果中,柑橘類水果(如桔子和紅橘)似乎是最常見的疾病誘因。

* 產氣食物。如:洋蔥,豆類,椰菜,卷心菜,紅椒,青椒和碳酸飲料。

* 辛辣食物

* 小麥製品

* 。有些IBS患者也是果糖不耐受者,很難消化果糖。蔗糖和食糖也可能誘發症狀。

* 巧克力。 巧克力不僅含有咖啡因,還有大量的糖和脂肪。

* 無糖口香糖和糖果。因為人工增甜劑不能消化。

多食用:

* 纖維。纖維可以緩解便秘,但對於疼痛和腹瀉可能無濟於事。

* 水分。每天喝6-8杯水。(不要喝碳酸飲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