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天下

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正文

中國人為什麽要勸合?

(2009-02-12 06:55:55) 下一個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勸合不勸離”。就是說,在夫妻鬧離婚的時候,隻能勸和好,不能勸離分。但整個勸合過程相當艱辛,當初在某企業搞工會工作的時候,我就幹過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一回,有位六十多歲的老師傅在外麵和一個比他小十多歲的女的好上了,要和自己的結發妻子離婚。妻子無奈,隻好到工會訴苦。於是我們一行七八人,多是四、五十歲的大姐,浩浩蕩蕩地開進了那位老師傅的家中,和他的幾個兒女一起給他做工作。從上午八點一直到晚上八點,老師傅就是油鹽不進,鐵了心要離婚,而且表示隻要能離婚,怎麽樣處理他都可以。我們一天的心血付之東流。後來我琢磨,全世界人民都堅決反對他離婚,為什麽就不能支持他一下呢?隻要是在法律的允許範圍之內,結婚自由,離婚也應該自由才是。我們為什麽就非要幹涉別人的自由呢?在某種情況下,離婚對感情確實已經破裂的夫妻雙方未免不是一件好事。事實證明,老師傅和後來認識的女人結婚以後,生活一直不錯。

  在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念中,認為結婚是好事,離婚絕對就是醜事。因為老人兒女或者因為名譽,婚姻名存實亡的夫妻在我們身邊為數不少。難怪幾年前,有個外國佬就說中國的夫妻90%以上是湊合型的。

  中國人崇尚“合”,與中國民間神話中的“和合二仙”不無關係,“和合二仙”就是象征和美團圓之神,亦稱和合二聖。

  《太平廣記》卷第九十二引《談賓錄》及《兩京記》《萬迴》載述:“萬迴閿鄉人,俗姓張,迴生而愚。其兄戍役安西,忽一日,萬迴朝往夕歸,告父母曰‘兄平善。’弘農抵安西,蓋萬餘裏,以其萬裏迴,故號曰萬迴也。”後來萬迴成為一代高僧,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萬迴法雲公》有所載述:“有兄萬年久征遼左。母程氏思其音信。公曰。此甚易爾。乃告母而往至暮而還。及持到書鄰裏驚異。”

  弘農安西萬裏之遙,萬迴朝發夕返,故名“萬回”,民間俗稱“萬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明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雲:“宋代時,杭州人臘月祭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麵,身穿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這就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所思之人萬裏歸來。”

  至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欽封天台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於是有和合二仙或和合二聖之稱。相傳唐代貞觀年間寒山拾得兩人親如兄弟,共愛一女。臨婚寒山得悉,即離家為僧,拾得亦舍女去尋覓寒山,途中為圖吉利,順手在池塘采一枝荷花,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找到寒山。寒山見拾得到來,手捧盛著素齋的篦盒迎接拾得,二人相視而笑,從此兩人俱為僧,立廟“寒山寺”。自是,世傳之和合神像亦一化為二,然而僧狀,猶為蓬頭之笑麵神,一持荷花,一捧圓盒,意為“和(荷)諧合(盒)好”,有和睦同心,調和、順利之意。此後,二人的形象發生了變化,演變成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的兩位吉祥童子,十分逗人喜愛,即“和合二仙”。舊時和合二仙圖常有掛於中堂者,取和美吉利之意。又常於婚禮中懸掛,象征夫妻相愛美滿。

  一個“破鏡重圓”的故事更是讓“和合美滿”深入人心。唐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南北朝時期,南朝最後一個王朝陳朝,國君陳後主陳叔寶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導致國力日益衰微。附馬徐德言預料將國破家亡,便將一麵銅鏡破為兩半,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給妻子,並約定:“你以後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在市上賣這半麵鏡子,如果我還活著,一定也在這天來找你。”不久,隋文帝楊堅果然滅了陳朝,將國破家亡的陳後主及皇族一同解往長安。到長安後,樂昌公主被賜給丞相楊素作妾,她雖然身在北方丞相府中,心卻仍然留在故國江南,思念丈夫徐德言。轉眼到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樂昌公主命貼身的年老女仆拿著自己一直珍藏在身邊的半麵銅鏡沿街求售,開價卻高得離譜,眾人都以為這老婆婆有些瘋癲,誰也不搭理她。 第一年過去了,沒有什麽結果;第二年也過去了,還是沒有夫君的消息。樂昌公主幾乎絕望了,但她仍懷著一線希望,第三個正月十五她仍讓老仆上街叫賣半麵銅鏡。這回老仆回來,不僅帶回了另一半麵銅鏡,而且還有一張紙箋,上題有一首五言絕句:“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複姮娥影,空留明月輝。”將兩半銅鏡一契合,居然絲毫不差,樂昌公主不僅痛苦失聲。楊素知道後,追問樂昌公主。樂昌公主知道隱瞞不住,隻得事情相告。楊素位居高官,卻還算是一個有著悲憫之心的人,雖然滿懷醋意,但最終還是答應了樂昌公主見夫君一麵的請求,並在丞相府中擺下了筵席,請徐德言赴宴。二人相見,悲不自勝。楊素不由得動了側隱之心,心想反正已留不住樂昌公主的心,索性好人做到底,讓他們夫婦團圓,於是當場宣布:“念你們兩人舊情至深,老夫決意把樂昌公主送還給徐公子,讓他們破境重圓。”夫妻二人大喜過望,謝絕挽留,回到江南隱居起來,直至終老。以後,人們常用銅鏡作為相愛的信物,相互贈送。“破鏡重圓”也常被用以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又團圓或和好。是一種圓滿,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願望。這最早出現在《詩·小雅·常棣》中:“妻子好合,如鼓瑟琴。”過去把男女交媾稱為交合,新人結婚,人們便會送上祝福:“百年好合”。

  其實中國人的勸合,蘊涵著一條極其樸素的真理。人海茫茫中,一對男女走到一起是一種緣分。有句話說得好,叫“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這種緣分來之不易,必須珍惜。同時也說明對待婚姻大事,中國人向來是非常認真和謹慎的。

  但“合”隻是人們的一種美好企盼,“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往往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一切任其自然才是正理。
(來源:http://wyxxbg.blog.sohu.com/109876532.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