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渣包子

在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成長。“豆渣包子”稚眼看世界!
正文

白圓領汗衫在香港的奇遇(1)

(2009-02-06 19:36:56) 下一個

白圓領汗衫在香港的奇遇

陳蕪

1

進入八十年代,外國人跑到月亮裏去了,還打算在月球開辦銀行,嫦娥和吳剛要儲蓄、取款就方便多了。以此類推,還將發生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外幣要增添種類:美金、英鎊、法郎、馬克等等之外,還要發行流通宇宙間的兌換券。

也還有人計劃將監獄也辦到月球上去。在地球上消去戶口,有利於犯人的改造。這樣一來,武裝警察、法院、勞改局人員是否也遷一部分去?家屬,親朋戚友怎麽辦?要不要辦商店、交通、賓館、影劇院?……

按照我國的國情,暫時還不能作出這樣超現代化的設想,那怕我們的先輩嫦娥,比外國人要提早計算不清的光年進入月球。

中國有中國的檔次。比如地麵交通,種類是繁多的。比如:地委坐的“兩頭平”(轎車),縣委坐的“帆布蓬”(吉普車)、鄉幹部坐的“兩腳蹬”(自行車),村幹部坐的130(小貨車),鄉民們坐的“磕頭蟲”(手扶拖拉機)。當然,在“搞活”以後,檔次有些變化,不拘一格。有權的,有錢的,有關係的,也進入“兩頭平”了,而且還突破到豐田、皇冠的豪華的檔次。

“搞活”以來, 旅遊也發達了,出現了多層次:“一等”的出國觀光,“二等”的考察香港,“三等”的深圳遊玩,“四等”的下廠下鄉。當然,也有對於以上的層次破格者: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五年的盛夏,我進入了《仲夏夜之夢》的夢鄉,上級派我到香港去。

我是個出土不久的“陶器”,經曆了五十年代與六十、七十年代塵土覆蓋的曆史,要把土味抹幹淨是難的。一個土氣十足的人到那個洋味的領域去旅遊,是不協調的。好在我是個寫喜劇的土作家,不協調是符合喜劇規律而不足為怪的。

當拿到那本藍色的港澳通行證,眼看著要到那個神秘的世界旅行,首先得添製一件出客衣,我得趕緊上街去。

現在,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一條順乎潮流的街,比如羊城有條街,從前叫高第街,破四舊時改作群眾街,“搞活”時有人叫它“香港街”。我居住的這個城市也一樣,有條街原先叫城隍巷,“破四舊”時改名砸碎巷,現在,叫做密西西比巷。街名或巷名的變遷,與時尚緊緊合拍。

密西西比巷是條時裝專賣巷。巷的兩邊,亭子棚子,鱗次櫛比,全是服裝係列,一色的港貨。當然,有真有假,但魚目混珠,很難辨別,有全真的,有仿製的,不論服裝本身真偽,商標可多半是真的,價格高低,顯示著款式新舊。我躋身在密西西比人流中,在琳琅滿目的服裝中搜尋,一件英式T恤吸引著我。

“這是剛進貨的英式T恤,全市的獨一份兒,你看看這派勁,米字旗牌號。”那個體戶殷勤周到,使我不得不留步觀看,他設身處地的為我參謀:“給你兒子穿正合式。”

為什麽給我兒子?我穿不合式嗎?當然,我用不著向他透露,我即刻要到香港去。

我花了個大價錢,把這件英式T恤買下來了。回來,對著穿衣鏡試穿。我的媽!簡直象一頭上了年歲的斑馬。

我象火燙了似地脫下來,正好,我兒子回來,我就地滾龍地說:“給你買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