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故事

可能這是一片可以翻開回憶傾訴往事的地方......
正文

大學生活是這樣開始的...

(2009-01-07 22:33:42) 下一個
那一年,我們學校自主招生,憑借會考成績就可以直接申請入學了。依稀記得申請的那天在下雨,我們一行三四個人,所有手續在一個室內的籃球場裏辦理。來的高中生都是要麽害怕高考,要麽就是不久的將來要出國,沒有考高考的必要。我們是第一屆收費生,說來和後來的自費生也沒什麽兩樣,就是獎學金多點。學費兩千七,一等獎四千,二等獎兩千,三等獎一千,鼓勵獎五百。正因為這一點,很多重點中學的學生都跑來了。此舉後來引來很多指責,其他大學基本那一屆沒有招到什麽優等生。後來才知道,那天申請碰到的很多人幾個月後都成了我的同學。

錄取後的心情很難忘,放下手裏的書,長虛一口氣,解脫了。我們是幸運的,可以比其他人早開始暑假。那年的暑假是輕鬆的。高考當天等其他同學的電話,成了幫他們減壓的唯一途徑。高考全部結束的那天,天在下著暴雨,似乎老天不願看到那麽多的學子就此結束折磨。

有得也必有失。我們的暑假比別人結束都早。八月十八號是去學校報到的日子。好像天也下著雨,父母陪我一起去的,交學費,領飯票,再到寢室幫我鋪床,一再叮囑一切小心等等。其實我家離學校也就一輛公交車直達,真要想家的話,一個小時不到就可以到家了。這可能是從小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奢侈”吧。因為本地的大學有大多數都會招本地學生,而且本地高考生都不用考全國高考試卷,似乎這都是這直轄市應有的特權。

報到的當晚,我們就要考英語,後來知道是為了大學英語分級用的。也就是那天,我第一次遇到了她。她考試的位置就在我後麵,我們是靠門一排的最後兩個位置。考試結束後,她就趴在桌子上,表情看上去無所謂。我那天考試的感覺非常的不好。記不清是隔了幾天還是幾星期後,成績才公布的,很幸運我被分在二級,絕大多數人被分在了一級。她寢室裏有兩個人被分在和我同一級。

接下來的兩三個星期就是軍訓,也就是一個訓練體力的程序。接下來就是選課了。其實我們學校也就是拿我們作試驗,第一屆選修製。同一個班級,並不一定在一堂課上上課,一切以選課為主。選課前,每人會發到一本選課手冊,裏麵有課程名稱、編號和老師名字。估計現在各大學也八九不離十了吧。可是那時候我們入學才幾個星期啊,誰知道哪個老師好哪個老師不好啊,隨大流吧。選課的次序是按照會考成績來定的。很多人因為排在後麵,都沒有選到自己理想的課,還好還有其他老師和時間供選擇。那個時候才明白,選晚上的課就意味著早上可以睡懶覺了。

第一學期有三十六個學分,一個學分一個課時,就是一個小時的課。一個禮拜六天,一天六節課,上午四節,下午兩節。說是說學分選修製,其實第一學期大多是基礎課,大家基本就是分散在兩三個老師下麵,兩三百個人,怎麽分也都是在一起的。那個時候除了上課,就是認識同學們了。像我們係,男多女少,這就更有必要了,好像這是四年大學生活正式開始前必修課。真的一個都不能少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