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人征婚啟事20年變化

(2009-01-20 06:07:25) 下一個
“我有票子”取代了“愛好文學”

  從1981年“新中國第一條征婚廣告”誕生至今,征婚啟事已經走過了20多年的曆程。不同時期的征婚啟事,反映出不同時期的社會風潮、婚姻觀念和價值取向,翻閱它們,20多年來社會民生變化一一呈現……

  征婚啟事(1983年)

  張建國,男,我是一個煤礦工人27歲,河南商丘××公社××大隊人,預備黨員,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愛好文學,無煙酒嗜好,現在××礦當工人,每月工資80元。欲求心地善良,能料理家務,有正式工作的女子為妻。

  評:從上世紀80年代初征婚啟事中常常見到的:黨員、海員、運動員、駕駛員,到時下征婚廣告中呼之欲出的票子、房子、車子,曆史變化是不言而喻的。

 

  征婚啟事(1987年)

  某女,32歲,身高1.65米,大專學曆。品貌端正,溫柔嫻靜。欲尋條件相當、誠實進取的國內外男子為知音。

  評:學曆、工資已開始重要,不重要的是出身,以前避之不及的海外關係很能“加分”,如是外籍人士或華僑,求之不得,皆大歡喜。

 

  征婚啟事(1995年)

  男,33歲,身高1米68,離異,私車跑運輸,日入過百元,住房180平米。覓清秀健康的未婚女子為伴。

  評:離異,已不成為障礙,隻要其他各方麵條件過硬,哪怕是離異帶孩,照樣吃香。國企員工已成包袱,個體私企老板最為受落。對女子開始有較多的容貌要求。在婚姻中具有優勢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個人的、經濟的、文化的,家庭和政治的因素基本不被重視了。

 

  征婚啟事(2007年)

  在外國長大的我,不知道為何,骨子裏透著我們5000年的傳統,一直用正直勤懇的心待人接物。討厭流俗的愛情,更討厭物欲橫流的愛情。個人資產:500萬元以上,體形:運動骨感。要求對方氣質高雅、容貌清秀、體形苗條,財產200萬元以上。老天一直在讓我等待那個最適合我的你出現吧,隻是不知,你在何方?

  評:海歸、家有資產、IT精英都是熱門詞匯。在學曆、身高、家庭背景等要素重要性變化中,男方的經濟收入成為最高要素;女方的性格與文化修養被提上相當高度。近年征婚也不乏騙局,講得天花亂墜,最後隻有一個目的: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