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毛的書娛樂了誰

(2009-01-19 05:25:18) 下一個
鏗鏘的八十年代,梁羽生紅過,瓊瑤紅過,汪國真,席慕容紅過,那個原名叫陳平的三毛也紅過。

  本來,尋尋常常的一個女子,就因為手裏握有一支能寫出並不尋常文字的筆,於是她的人生就多了一份傳奇。

  三毛顯然不是一個乖孩子,顯然。上著半截中學上膩了,休學;讀著半截大學讀膩了,再休學,沒個長性。她一輩子惟一不膩的就是愛人和被人愛,整個一情種。因失愛,她跑到西班牙躲起來,又因新愛,而走進撒哈拉沙漠做起她的灰姑娘來。她就是這麽個女人,如果概括地說,好聽了叫感性,不好聽了叫任性。

  我開始讀三毛的時候,比較晚,那時侯,新感覺呀,憤怒的青年呀,新小說呀,各種文學流派仿佛開了閘的洪水席卷讀書界,一時應接不暇,對這個自戀的台灣女人自然不會放在眼裏。其實她的書我一本也不少,比如<撒哈拉的故事>啦,<雨季不再來>啦,<稻草人手記>啦,幾乎都有,因為當時我開了個書店,近水樓台。

  <哭泣的駱駝>是我讀的第一本三毛的書,好像是在石家莊河北梆子劇院門口的台階上,在等待開演之前。寫的都是沙漠生活中的奇聞逸事,間雜著她與比她小幾歲的大胡子丈夫荷西的浪漫愛情,輕鬆愉快,也不乏情趣,讀起來一點都不累--- 這幾乎是所有暢銷書的共同特點。

  三毛開始操持筆墨生意,大概隻是為哄自己玩,因相戀的未婚夫的突然去世,她備受打擊,又是隻身在外,苦悶而寂寞,不免寄情於文字間。文章也寫得散漫,不事雕琢,很隨意。

  嫁給了苦戀她六年之久的荷西以後,再寫文章就用心多了,因為這些文章發表在台灣的報紙上,半生吃盡三毛苦頭的父母讀到後,發現女兒女婿相處得還算融洽,大樂,比中了特獎還歡喜,一直催促女兒一寫再寫,三毛為向父母報帳,娛樂他們,隻好一味地寫將下去。也許是怕父母擔憂,三毛這時候的文字未免摻水過多,貧瘠的沙漠竟虛構成一片樂土,平常夫妻也成了天造地設的一雙,世上絕配。不這麽寫又能怎樣?"自己沒什麽喜悅,隻是請他們樂上一樂。"三毛如是說。

  三毛的文章一篇接一篇地發表,書也一本接一本地出版,她的讀者便也越來越多,有說好,有說壞,這時候的她,"發覺自己變成了個大號家庭瓶裝的可口可樂,怎麽也變不回自己來了。"她除了繼續寫下去,似乎別無選擇了,讀者喜歡她酷,她就不得不在筆下扮演酷的角色,讀者欣賞她的愛情傳奇,她也隻好把她和她的荷西設計成大情聖,以饗她的讀者。即便在她的丈夫荷西因為潛水意外而去世以後,她要放下筆來,讀者也不答應,她也隻好繼續塗抹下去。

  說實話,三毛的作品天馬行空,很難用體裁來界定它,說它是小說,不盡是,說它是散文,也不盡是。本來以為,結束了流浪生涯的她,回到了台灣,踏實下來,真正寫她想寫的東西,卻得知她意外死去,而且是非正常死亡,令人惋惜得不行。她的才華足以讓她寫出更有價值的藝術作品來,她最後的一部作品<滾滾紅塵>,已見端倪。

  她去世的時候,才48歲。而她的書至今也還在娛樂著別人,遺憾的是,也僅僅是娛樂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盈袖2006 回複 悄悄話 寫得很好。我也寫過一篇,和你的角度有所不同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7&postID=11893

那個時候的我不僅被她娛樂,而且...Eh, 沉溺. 她的文章是我自由的心,流浪意願的溫床,培育出如今在異國的我:)隻是,超越了她。
園子 回複 悄悄話 很有見地。拜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