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6)
2010 (225)
2011 (223)
2012 (262)
2013 (153)
2014 (97)
2015 (75)
2021 (69)
信達雅的類推
何謂“信”“達”“雅”?它是由清末啟蒙思想家嚴複提出的,他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信”指意義不背原文,即是譯文要準確,不歪曲,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增減意思;“達”指不拘泥於原文形式,譯文通順明白;“雅”則指譯文時選用的詞語要得體,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簡明優雅。總而言之,信、達、雅皆具備很難。
信者,真也,真者,不偽也;達者,至也,至者,無過無不及也;雅者,文學性也,文學性者,當雅則雅當俗則俗也。信、達、雅齊備,則人“化境”;然而“徹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達到的理想”,於是而求“神似”。
以上是源於百度的解釋。
我知道這三個字的描述和淵源是在學古文和訓詁課程的時候,堂上教授要我們把古文翻譯成白話時候引用了這三個字。自那以後我喜歡上這三個字連起來充實在在一本譯著裏。
近年來我體會這三個字也可以具備在一個人身上成為一種性格,人格,格調,綜合得恰如其分時我用一個大俗字說就是:‘酷’。
說開去。
信:信者,真也,真者,不偽也。
於文於人是一致的,一個人有信,先要自己信,它是一種精神的成就,使人堅定,不隨風倒,也不流於浮華和時尚。格守一種來自心底認同的道德,從而也因為靠得住而取信於人。信使人有貴氣,提高了一個人的榮譽,成為一種品質。
達:達者,至也,至者,無過無不及也。
我喜歡這種風格,它是一種自然不拘泥猥瑣的感覺,流暢。一個人具有這樣的性格是:達觀大度,謙和有理,寬厚體恤,吃得苦,享得福,不計較不陰暗,不爭寵,不自戀,不貪婪,贏得起,也輸得起,大大方方,拿得起來,放得下去。這一個達字,需得一生修行方可企及。當然擴展一點說,一個人的學識理念若是到了通達的地步,就是一個大學問家和思想家。真的是治大國如烹小鮮。達是智慧的結果更有胸懷的坦誠。它不會路見不平不言聲,也不會拔劍而起殺了肇事的人。這不是有了博士學位或社會學學位就具備了的品格。達的性格是經曆學養個人修行綜合的結果。
雅:雅者,文學性也,文學性者,當雅則雅當俗則俗也。
於人,雅是格調,品味,形式,達於外的表現。得體。裝飾的學問在於精致得沒有雕琢的痕跡,真材實料,恰到好處。雅是藝術修養的造詣的生活體現。它不光是表麵文章,雅是心靈對美的追求和要求的結果。雅與物質富裕程度無關,主要和精神是否豐富有關。雅和人長得外表美麗與否也不是完全一致。雅可以在中老年人身上體現得更加豐滿,是一種經得起品的格調。
可見,一個人做到信達雅比一本書做到信達雅要難得多,它是人一生修行成就和追求的目標。男人女人無論窮富美醜,能堅定持守,通達開朗,得體而有品位,藝術而雅致地活著,做事做人真是不可多得,足矣。
俺覺得最難達到的是信, 而信的表現就是真,小孩子都願把不善不美的一麵掩飾起來, 單以另一麵示人。我和女兒曾經討論過為什麽那樣不好。
真正的成熟是敢於麵對真實吧,就像史鐵生那樣。也許每一個人都是處在努力麵對, 努力真實的過程之中, 隻不過道路長短崎嶇程度不同。人生之路, 沒有一帆風順的。
,
也高興在這裏看到你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