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養孩子快樂的秘訣

(2009-02-05 23:35:29) 下一個
     看一個孩子臉上有多少笑容,通常就能知道他所接受的教育是否成功。育兒專家指出,要讓孩子快樂起來其實並不難,關鍵是父母要從自己做起。

      秘訣1:合適時間做合適的事

      情景:8歲的涓涓最近對做飯表現出濃厚的好奇,總想試著去廚房幫媽媽打下手,但每次都被媽媽一句“你還是趕快寫作業吧”打發了。弄得涓涓鼓起小嘴,一臉不高興。

      分析:孩子都需要媽媽的照顧,如果這時媽媽把責任推給他人,就是“該做的時候不去做”;當孩子準備好好學習一些技能的時候,如果媽媽不去教他,也是“該做的時候不去做”。

      反之,當孩子漸漸長大,開始需要更多的空間,如果這時父母不放手,就是“不該做的時候非要做”;當孩子沒有準備好學習,父母非要他學,那也是“不該做的時候非要做”。

      提示: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這樣做對於父母來說並不難,孩子和父母的心情也都會比較愉快。如果父母一直和孩子較勁,就會感覺費力,通常不是用錯了方法,就是選錯了時間。

      秘訣2:相信孩子的成長能力

      情景:聰聰要上學了,媽媽非常焦慮,生怕兒子個子不高,會不會被同學欺負?他還沒上過學前班,學習會不會跟不上?媽媽還一遍遍地為孩子檢查準備好的學習用品,生怕少了什麽。

      分析:父母始終關注著孩子的成長過程,知道他所有的弱點和不足,但卻忽略了孩子的潛力,該放手時不敢放手,生怕孩子有閃失。其實,孩子具有成長的能力。當父母對孩子缺乏信任時,很難讓孩子也讓自己快樂起來。

      提示:父母應充分相信自己能做個好父母,同時也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成長,雖然還不夠完美,但隻要努力去做,有了這份信心,就好像是給孩子的成長之船裝上壓艙石,什麽風浪都不害怕了。

      秘訣3: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

      情景:冉冉的媽媽很容易生氣。她希望女兒聽話,可女兒偏偏是個特別有主意、脾氣倔強的孩子,常常會讓媽媽克製不住發脾氣,事後媽媽又常常會自責。

      分析:有時候,一念之差就會成為快樂和苦惱的分界嶺,也許事情並沒有改變,隻是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改變了,心情就會不一樣。如果父母能更多地用欣賞的眼光去看自己,看孩子,就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心情。

      提示:欣賞其實是審美的一種方式,審美是需要距離的。有的父母常常欣賞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因為存在距離的緣故。所以,如果能在現實中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欣賞自己的孩子,欣賞自己,就可能會得到意外的收獲。

      秘訣4:讓生活有整體平衡感

      情景:程程的媽媽經常覺得自己很累,上班已經夠忙了,下班後還得輔導兒子的功課,周末也像趕場一樣,帶程程參加各種才藝班。兒子經常表示不願學這學那的,她隻能采取“威逼利誘”和連哄帶騙的手段。

      分析:程程媽媽所做的每一件事,聽起來都是為孩子好。她的生活看上去每個細節都很現實、很合理,但若把所有合理的細節加在一起,整體上卻是超現實的。她對孩子的過度關注讓生活缺少了整體平衡,大人和孩子都失去了輕鬆和快樂。

      提示:隻有善於取舍,在有限的時間裏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讓大家都感覺輕鬆愉快。不要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影響,把自己和孩子一起綁上過度競爭的戰車,弄得大人和孩子都不快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