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該不該吃狗肉

(2009-01-17 22:08:26) 下一個
  記得有一回和幾個朋友自己開車在高速公路上,遇見一輛滿載著狗狗的貨車。是那種一般的土狗,關在後廂的鐵籠裏躁動地吠叫著。我們知道這些狗狗顯然不是送往籠物店的。於是我的朋友也憤怒地對著貨車上的人揮著手,結果對方以為我們是在打招呼,興高采烈地也對我們揮著手。真是雞同鴨講,人跟人區別咋就那麽大呢?
   世界上有兩種愛狗的人,一種把狗當寵物,一種把狗當食物。他們之間的區別,就象火星人和地球人那麽大。一直以來,寵狗派和吃狗派爭吵個不休,基本上也是各說各話,形同雞同鴨講。愛狗人士說狗狗是人類的朋友,狗是有靈性的動物,吃狗肉是野蠻的行徑;愛吃狗的人說狗和貓和豬牛羊沒有什麽區別,都是動物,單拿吃狗肉作文章是一種偽善。有時候,吃狗肉還會被上升上民族文化的高度。2002年韓日世界杯的時候,西方民間組織對韓國人吃狗肉的行為提出了強烈抗議,連國際足聯也出麵幹涉,麵對一片友邦驚詫聲,很多韓國人憤怒地反駁說這是對他們傳統飲食文化的幹涉。但是為了辦好世界杯,韓國人最終還是對吃狗肉做了很大的限製。中國人吃狗肉的曆史也很長。史載樊噲發跡以前就是以屠狗為業的,那麽中國人至少在漢朝之前就開始吃狗肉了,而且看來還是產業化規模化地吃。不知什麽緣故,後來狗肉之風在中原地區並不盛行,倒是在兩廣一帶發揚光大起來,不知是中原流俗,還是南粵土著遺風。
   作為名義上的廣東人,我是吃過狗肉的。狗肉吃起來有一股熱乎乎的濃烈的味道,雖然心裏有點發毛,但口味確實不錯。《少林寺》裏說: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牆。可是一個人的美味,往往是另一個人的毒藥。對於愛狗人士,殺狗吃狗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如喪考妣——不,如喪兒子。但是,邏輯上,愛狗派是很難駁倒吃狗派的。畢竟,動物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我們偏好某種動物,就認為吃某種動物是一種罪惡,吃其它動物就理所當然,這聽起來確實很偽善。這樣,除非是素食主義者才有資格指責吃狗肉的人。但素食主義者是不會指責吃狗的,因為他們反對的是一切的殺生。這是愛狗人士的軟肋,因此他們在反對吃狗肉的時候,隻能訴諸於感情,而說不出太多令人信服的理由。
   然而,從另一方麵來說,我們人類從來不是僅僅根據邏輯來決定我們的行為的——最講邏輯認死理的,往往是那些極端主義分子和恐怖分子。孟子說過,君子遠庖廚,但沒有說君子不吃肉。因為君子固然不戒肉食,但對於殺生,總有不忍之心的。這一點不忍之心,正是善之端源。人的心理和行為,總是理性和感性交織在一起的,專門傾向於一方,難免失之於偏激。王陽明說:爾未看此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爾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爾的心外。也就是說,我們看待外界事物時,總歸是要打上我們自身的烙印的。所謂的純粹客觀的眼光,是不存在的。從這個角度,我們就比較能夠理解和同情愛狗之人的態度了。
   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向地位不高,但隨著寵物文化的發展,貓狗越來越被看成人類的朋友和夥伴,被看作是一種有靈性的動物。當我們賦予動物以某種意義,它們在我們眼中就不再僅僅是一種食材。焚琴煮鶴,大煞風景,是因為琴和鶴都是高雅之物。同理,一隻天鵝在我們心目中的份量也比一隻鴨子要重得多;一條銀龍魚和一條鯽魚在我們心目中也不是一回事。因此那種所有動物都平等的邏輯前提,在人這裏其實是不真實的。問題隻是在於,對於同一樣東西,譬如狗,人們的看法存在分岐,愛之者視若兒女,嗜食者視之美味。我曾經看到過某通訊社的一幅年度圖片,是一隻正在燒烤著的猴頭,那種感覺是相當震撼的。如果我們對於狗肉,尚可以無動於衷,那麽,對於跟人類更相近的猴子,甚至是猩猩,是不是也應該一視同仁?相信絕大部份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我們對於動物的好惡,有一個程度的問題。在感情和食欲之間,應止於何處?很難有標準答案。對於貓狗一類的動物,我建議還是以不吃為宜。因為這些動物,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太過於親近,對於它們的好感,已成為大多數人的一種通感,吃它們變為一種相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當這種不愉快的心理能從旁觀者轉向吃食者的時候,也許吃貓狗的人就會越來越少了。我希望戒食貓肉狗肉逐漸成為人們心理上的一種禁忌。
   跟韓國人不一樣,中國人除了吃狗肉以外,還好吃一切野生動物,如蛇、穿山甲、果子狸,蜥蜴、貓頭鷹等等,天上飛的,地下爬的,四隻腳的除了桌子椅子不吃,其他都吃;長翅膀的除了飛機不吃,其它都吃。反對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不環保,不衛生。除了這些,還有什麽值得反思的嗎?人從生物學上來說是雜食動物,吃肉也算是一種本能。可是生物界的肉食動物,隻求能填飽肚子,大概沒有象人類這樣上天入地,刻意挖空心思地搜求異味的吧。廣東人在飲食上的異嗜,我極懷疑是百越土著的遺風。也許彼時的南方多山丘陵地區,農牧業尚未發展,沒有合適的食品,隻能以山中的蛇、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物為食,所以形成了這種頑固的飲食文化。我們當然不是要提倡一種清教徒式的生活方式。今天我們所能獲得的食物,已遠比古人為豐富可靠,又加以種種繁複的烹飪之術。可是口腹的享受,終究應該有個限度,大抵食物,總應以方便,健康,衛生為宜。那種為了滿足口腹之欲,窮極無聊,不顧衛生,不惜破壞環保的饕餮行為,不能算是一種健康和道德的生活方式。孔子說過,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我願意在這裏把它理解成一種端莊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需要建立一種端莊健康的飲食文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astermatch 回複 悄悄話 不應該吃任何肉,但是,習性一時難改,可以先從不吃牛肉狗肉開始,因為牛和狗對人忠心耿耿,吃他們的肉,好比殺忠臣,恩將仇報。

從私利出發,也不要吃貓肉和蛇肉,因為這兩種動物報複心很強,陰魂纏著你不放。

我們不吃鸚鵡、不吃大熊貓,這些動物都沒有泛濫成災。大自然完全會自己調節物種的數量。

人是一切災害的根源。
justwandering 回複 悄悄話 Good article! "作為名義上的廣東人", me 2.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