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緣所生

Don't read what it seems; only predetermined karmatic will reveal the true essence.
正文

長久培植涵養的良法 WU YUAN

(2009-01-03 00:05:15) 下一個

內在美是何處得來?諸位請參考,參考!

吾人總覺得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造作,就是個人的行為呢!相信人人都很重視他人的行為,但是通常都把自己的忽略掉了。所以古人有雲「不知所為」。這句語常常用來指責別人,但是指責的人和給別人指責的人雙方有沒有了解這句語的涵意。聽了之後,重點是彼此之間有沒有學到如何去解讀這句語來改善自己。「不知所為」讓吾人把它接下去來解讀吧!「所為不知,又何知是所為」。既然對方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適當,當下罵他可以令他切實看清楚嗎?不論是大人或是小朋友都需要時間去消化他們腦袋內頭的訊息。通常都是我們太急了,要別人馬上改過來以自己為主。說他人容易是因為我們對別人有期待,當期待不如我們的所願,就衝口而出罵。教導別人是一件難的事,罵比較容易多因為不用化很多時間,反而指導別人會耗盡時間和耐心。很多時後人們不願用心去引導他人,我們的行為沒法促進都是這個原因。沒有人確實引導如何去矯正自己;久而久之,就習慣了自己的行

 

良方就在此:

 

【華嚴經】梵行品(卷十七)

 

 「如是觀己,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末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梵行從何處?誰之所有?體為是誰?由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為是色,為非色?為是受,為非受?為是想,為非想?為是行,為非行?為是識,為非識?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想法故,觀無想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淨梵行。」

 

簡單說∶使用一個平等心來看待一切。

 

「義理上的名言分別解讀不過於人的五蘊〔色,受,想,行,識〕之所限,所以不用馬上下判斷,固定,或不固定是不由我們去確定的,該有保特圓融的善觀。」這是從吾人誦讀佛典裏的啟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九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uyuan8的評論:

色是實體,所以我本意是專門談虛的,探討虛的類別,以及與靈魂溝通的時候分別起什麽作用。現在給你提醒了,倒也覺得色也可以分分層次,分為被動的欲之色,與主動的仙體色的差別。

從深入淺何意?拿深的作為誘餌?:)

我是遊蕩的,自以為在思辨上已經理解了道或者佛的結構和地位,但在自身的修為上,找不到無我這個境地。上兩個星期在piao11那裏談論神通與求道,與健談得來,就發現了你。你氣感很強,我能感覺到。
wuyuan8 回複 悄悄話 Try again to correct the missing word

「五蘊」是指 色、受、想、行、識。修補不見了的字。
wuyuan8 回複 悄悄話 wuyuan8蝶階: sorry forgot.
留了一個字!“色”應該是色、受、想、行、識。
wuyuan8 回複 悄悄話 份?蝶階:
不錯!不錯!又淺入深,不妨讓晚輩從深入淺啊。是否五官本身真正能感受嗎?再想一想,仁者你正在做的是什麽?受想行識是名相之用去理論五 中的法流。佛家不談靈魂。隻談圓覺。
九爺 回複 悄悄話 因為你是健的朋友,所以逛到這裏。很想在《你心目中認為的佛》下麵留言,卻沒能理解,或者說隻理解到萬物關聯,不好回話。所以跑這裏來,論個受想行識吧。

什麽是受想行識?正宗的怎麽解釋的?你怎麽理解的?

我先拋點磚,好引大家的玉。

受:淺點說就是五官感受,深點說是天地之靈氣灌注脈絡。

想:淺點說是思想,深點說是不想之想的潛意識。

行:淺點說是德行,性情,深點說是對運的交互影響。

識:淺點說是知識,智慧,深點說是靈的溝通。

深層的受想行識,是與靈魂交流的要點。
wuyuan8 回複 悄悄話 失敬、失敬!多聞熏習的效果。
Hey are you home? I would like to drop by around 3pm. please let me know if possible. I would be picking up some furniture during that time slot. Give me a call. I like to take a nap to recoup my brain power.....battery cell, You know.
回複 悄悄話 諗唔到你個衰仔中文又幾好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