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而無修無不修 悟而無悟無不悟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學為主 博文多數摘自網絡 【明子心路】欄目例外
個人資料
正文

老於解老 第 4 章

(2009-01-10 19:13:10) 下一個
道德經第四章:
直觀領悟與推理解釋 道德經是一本用易懂的事物隱喻玄妙道德的書。
直觀的領悟可以完整地掌握隱喻,但籠統含蓄的領悟需要推理加以梳理和解釋。  直觀和推理交替作用於章節中的隱喻才能讓人完全理解和表達經文的意思。 

一,用直觀引導推理理解以下經文:  道衝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嗬,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嗬,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 

二,通過直觀和推理對於經文有了自己的領悟和解釋之後可以參考以下的一種領悟和解釋。 
道是無維空間,使用裏麵的東西卻不見空間盈滿。這深邃的空間像是萬物的來源。 

道是銳,銳像一或陽。道挫自己的銳而變成不銳,陽一變成與自己相反的陰二。
道是紛,紛像二或陰。道解自己的紛而變得不紛,陰二變成與自己相反的陽一。 
道是光,光至為能動。道的陽一和陰二結合於自己的光而變成能動,而道的能動就是德。
道是塵,塵像萬物。道的陽一和陰二認同自己的塵而變成萬物。但塵是在光的照耀之下才顯現出來。也就是說,萬物是在德的運作之下才呈現於無維空間內的三維空間。
 
挫其銳是陽一變陰二,也是陽一自我隱蔽,即變無。解其紛是陰二變陽一,也是陰二自我隱蔽,即變無。道在無維空間內由無變陽一有,陽一有在變陰二有之中變無,陰二有在變陽一有之中變無。挫其銳,解其紛,顯示道之為無。  和其光,顯示道能動的德,同其塵顯示道通過德而變成的萬物。和其光,同其塵,顯示道之為有。

道是無也是有,道是無內的有,所以在無維空間的深處道似乎隱約可見。
 
道從何而來?陽一就是天帝,就是源於無並複歸於無的有。陽一是道所變。道有源於道無。  一二互變,陽陰互變,因為與一二和陽陰相對應的有無是道同一體內互變的兩極。有無就是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