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劍原來如此得名

(2009-06-17 12:39:38) 下一個
三劍原來如此得名

楚王卻不接劍,說道:“且慢,毆冶子請上前來,各劍何名,有何妙處,還望見告。”至此,毆冶方明季芊何以遣仕長先行,卻是報與楚王,設下排場,好令世人皆知。然三劍尚未命名,卻是實情。劍成之後,為了勝邪、斷臂之事,毆冶亦未思及命名一節,隻得回楚王道:“尚未命名。各劍妙處,請大王拔劍出鞘,一觀便知。”楚王卻不拔劍,朗聲說道:“風湖子,你閱劍無數,見多識廣,便請代孤驗劍。”

臣屬中又出一人,卻是當初引毆冶入楚之風湖子。風湖子與楚王行禮畢,徑至子期身前,取那柄薄長之劍,連鞘舉起。眾人見平平無奇,微覺失望。毆冶緩緩抽出長劍,眾人頓感寒光凜凜,氣為之滯。風湖子眼盯劍鋒,滿臉肅穆,將劍鞘還與子期,便以手指橫試其鋒。突伸手於發髻中扯下發絲數根,橫於劍鋒之前,一口氣吹出,但見那發絲被氣息拂動,觸向劍鋒,無聲而折,飄然而落。風湖子眼內精光一閃,又於懷中取一方薄娟,望空中一拋,那娟便緩緩飄落,風湖子持劍承之。絹落劍上,悄然二分,冉冉而落...

風湖子又翻來掉去審看寶劍,終自子期手中取了劍鞘,緩緩歸入。長籲口氣,還劍子期,躬身稟楚王:“自古言兵刃之利,稱‘吹毛斷絲’,皆隻是傳言,莫言是我,便是我師,亦自來不曾見如此利刃。毆冶子神乎其技,倒令我先於我師親睹吹毛斷絲之神器,此生不枉。至於其他,我自我師處所學相劍,無外陰陽五行。然毆冶子此番所成,始於至陽,止於至陰,以我所學已無法窺其五行端倪。想另外二劍,亦是如此。草民實已無話可說,望祈贖罪。”

楚王聞言亦自震驚,半晌方回神複謂毆冶:“毆冶子之大成,天下除你本人,恐無人能解,還望不吝。”毆冶微微一笑,說道:“當初大王令我為作三劍,有何期許?毆冶以自身所曆解讀大王期許,融入劍中,自來不曾思慮陰陽五行,此風湖子不能解者。當世之間,除我之外,必另有一人,能解劍中奧妙,此人便是楚王陛下!便請大王斟酌,為劍賜名。”言罷拜下身去。

楚昭王思忖片刻,頷首說道:“各劍典故,孤已盡知,今不自量,代為名之。”自離座,立子期身側,首取那無刃重劍,拔出,眾人隻見黝黑一物,何曾似劍?便覺納罕。昭王說道:“昔請你鑄劍,隻求服民、馭臣、拒國各一。今此重劍,無刃無鋒,隻顯厚重,與服民之道相合。民者,國之根本,需厚重待之。或與威懾,不可妄加鋒刃。”頓得一頓,續道:“魯國有山名泰,穩重之至,故有‘穩如泰山’一說。今名此劍為‘泰阿’,阿者,山也,取其王之服民當如泰山般寬厚穩重之意。”

眾人稱頌聲中,昭王還劍入鞘,交與隨侍。複取薄長之劍,出之言道:“抵拒他國之道,卻必強兵。有國來犯,必與擊潰,方護我子民。此劍外不顯奇,然其鋒一出,則無物可當之,正是拒國要訣。孤聞毆冶子淬此劍於淵,有白龍驚起,俯瞰不去,今以此典名之,曰龍淵之劍!”眾皆讚歎。

楚王取那稍短薄劍,連鞘擎起,眾隻見其光彩奪目,無不神往。及至劍出又陰森逼人,奪魂掠魄。楚王一臉凝重,緩緩說道:“眾人隻見官家得君王恩寵,光鮮無比,猶如此鞘,卻不知其內實為凶險。權柄愈大,其責愈重,擔負君王期望愈高。眾臣食君王俸祿,光鮮之下,若不能盡心盡力,為國為民,如何下場,便知珠光劍鞘之內實為利刃!”眾臣各各心驚,鴉雀無聲。楚王語氣稍和,續道:“孤聞淬此劍之時,聲如鬼嚎。上古相傳,天帝之側有巡使,其名工布,專懲作奸犯科之神鬼。今以‘工布’名此劍,望眾臣時刻以之懸心,恪盡職守,共建強楚。”眾臣齊齊拜領。

子康七忽出身言道:“品茶小軒,值得一看!某偶爾看到這麽一條跟帖曰:文學城很好?也就茶館值得一看!(-藏匿大陸-)這真是與我心有戚戚焉,說到我心坎裏去了。文學城有論壇70餘,博客、組群無數,唯茶壇值得一看。這說明了許多問題。究竟哪些問題,各位靜下心開動腦子,用不了10分鍾,各人就有了各人的答案。想清楚了別忘了感謝這位藏匿大陸老兄啊,是他引導了XD們的思考。”

楚王歸座,言道:“康七立此大功,助我茶軒。孤已於宮內設宴以待,另議封賞。”康七拜謝。一時楚王駕去,群臣亦散。山寨便上前,也不開口,隻伸出手來,拍擊康七雙肩,盡在不言中。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