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見聞和感想 ZT
(2009-04-21 16:08:07)
下一個
回國見聞和感想 ZT
本人在美國大公司從事半導體工作。有意海歸。所以,去年回國一趟,探了一回路。我來談談我回國的所見所聞。
1.高校
工資待遇低的無法想象。基本上副教授3000一個月,教授5000一個月。我去過的高校(3個985)沒有看見一個真正懂科研,在踏實做工作的。基本上仍然在搞美國工業界過時的東西,順帶教學。不過,院長們口頭保證有課題的教授,基本工資不動。後來通過親戚打聽了一下內幕。一般教授分兩種,有行政權力的,比如院長,黨委書記啥的基本兩套精裝修房以上。普通教授,自用住房一套,可以從課題裏拿點外快,報銷吃喝日常用品啥的。總之,沒有靠山的海歸,工資低,也沒什麽錢途+前途。長江,百人啥的都是要有根基的人推薦。自己去找,99%沒戲。想回去認真搞科研的同學,我認為應該去有國家重大項目的研究所。高校實在是太爛了,而且上麵的人不都是傻子,任由你
忽悠。我曾經和我一個在中科院的師兄聊過這個問題。他說國家早知道高校搞不出什麽真東西,給他們一些小錢發發文章而已。真家夥都在有重大項目的研究所和一些重點企業裏。
2.研究所
我去了看一個軍工所。有自己的產品和裝備任務。裏麵的人比較實在,感覺比高校教授水平高很多。畢竟軍隊對自己的裝備控製的比較嚴。硬件設備是一流的。管理和軟件還是差的沒譜。但是人力資源豐富,便宜。對國際上先進的科技跟蹤的很緊,所以產品比美國公司裏的好。不知道和美國的軍工比如何。他們親口說對歐洲的東西根本看不上眼。有幾個高工水平不錯,都是基層做起,沒有花架子。和他們聊了聊,覺得國內還是有人的。不然神舟,北鬥是起不來的。聽他們談正在做航母,大驅的項目,很是熱血沸騰了一陣。這些東西,在美國永遠輪不到我做的。後來又想去其它幾個軍工所看看,被拒。說他們不收有海外背景的人。
3.公司
主要看了一下上海的半導體代工廠。一句話總結就是,這是令人發指的資本主義初級階段。本科畢業進去2000到3000一個月。公司給我開的薪水是7000到8000一個月,還要交稅+保險。上海這個工資,生活會怎樣,我都不敢想。但是比較讓我震撼的是國內的半導體工業在過去的7,8年裏的跳躍式發展。僅中芯國際一家就有12吋晶圓線4條。我記得IBM的半導體部門不過是一條而已。業界大佬,台積電,台聯電都紛紛”反攻大陸”,工廠蓋的象不要錢一樣。張江一圈走下來,我大概明白美國的半導體是沒戲了。論技術水平,國內比美國僅僅差個兩三年而已。而人力成本是3000人民幣對6000美元,這個產業在美國還有什麽活路?
4.城市
兩個字,驚人。一些二,三線城市,包括我老家蘇北地區,高樓,高速公路比美國的都要漂亮。晚上幾乎都是不夜城了。汙染依然很嚴重。北京的天基本上可以清晰地分成兩層。上麵一層是灰藍色,下麵一層是土黃色。上海是大太陽下見霾天。東方明珠總感覺
在霧裏。從上海到杭州的途中,看到很多別墅,有相當一部分是采用的是美國式的設計。真沒想到農民伯伯們的欣賞水平提高的這麽快。在路過一個不知名的小站時,看見了一個一望無際的別墅群,恍惚之間仿佛回到了Dallas。城市裏依然很髒。人的素質還是很低,橫穿馬路,隨地吐痰,高聲喧嘩的遍地都是。家裏的親戚說從農村來的人越來越多。大多不講衛生,沒有公德意識。看來民工的教育還是很成問題。
5.交通
高速火車是遍地開花了。從南京到上海1個小時40分,平均120mile per hour左右,隻受14美刀。大概相當於花30美刀用4個小時從三藩到落山磯。座位非常舒適.說是航空座椅,其實是頭等艙的待遇。再過幾年,火車還要提速,計劃是直奔200+mpg。買車的人越來越多。交通堵塞真叫一個壯觀。在北京做飛機,朋友居然提醒我提前6個小時出發,原因就是怕堵車。
6.富裕人群
有錢人不是一般的多,而且年青化。35歲左右千萬身家的,我居然一不留神認識了5個。可惜沒有一個做高科技的。經營範圍無外乎衣食住行。出乎我的意料,這些人都十分低調,大街上遇上根本看不出如此富有,而且都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非常在意。看來國內先富起來的群體已經擺脫了暴發戶心態了。另一類富裕人群是政府官員,這群人也是驚人的年青。遇到幾個市裏副局級的幹部,都是30出頭。不由得感慨萬分,如果年留在國內,說不定已經和他們”同流合汙”了。
雖然在國內隻是走馬觀花看了一圈,但感慨卻是頗多。最大的遺憾是過去的幾年沒有經常回國看看,以至於對形勢做出了錯誤得判斷。總體感覺人民幣確實是人為地被壓低了,不但使”Made in China”的產品洪水一樣衝向世界,而且造成人力成本相對美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逼迫美國的工業從低技術到高技術逐漸的向國內轉移。最終造成美國產業的空心化。不知道這是不是戰略計劃。但是想想這7,8年來中國的發展,和美國的衰落,還是能瞧出一些偳倪。好像有個陰謀在用國內一兩代人的幸福,換來中國工業趕超美國的希望。至少,在電子工業上,已經成效顯著了。
我不想爭論要不要海歸的問題。但是想想自己在美國的未來,還是覺得有些心寒。美國人在過去的十年裏,生活品質比別人高很多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可以通過向其它國家借錢生活。而他們自己早已沒有生產能力應付現在的高消費了。他們能從國外借到錢的原因是,美國想出很多辦法讓其它國家對美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而這些辦法幾乎都是吹泡泡。以前是吹高科技,生物,.com,納米,後來是房地產。可惜,泡泡就是泡泡,終歸要破。現在,能吹起來的泡泡還看不見,自己的基礎工業倒是幾乎全沒了。國內的情況是,沒有高科技泡沫吹,所以就照著美國的模式,依葫蘆畫瓢,把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漸漸做大,而且不斷在產業升級。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中國仗著成本優勢,幾乎是占領一個行業就把別人擠兌的沒飯吃。以前是華為,中興擠兌別人的通信產業,現在是台積電,中芯國際擠兌別人的半導體產業。還有奇瑞,吉利,BYD,江淮等一大堆汽車廠在占汽車行業,尤其是電動車,估計不久就要大舉進攻國際市場了。總之這些傳統工業遲早都是中國的天下。一旦這些產業被占,在美國的直接影響就是大量的out-source, lay-off。美國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想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恐怕隻有出去搶劫一條路了。
我們中國留學生大多是理工科出生,大部分人的想法其實都是在美國的工業界裏找出路。可惜,這個就業市場在不斷的萎縮,門檻越來越高,淘汰的越來越快。任何公司的用人法則都是用最低的價錢雇最賣命的人。至於雇員的經驗,聰明才智都不重要。因為現在的公司已經沒有什麽革命性的技術需要發明創造了。在這個法則下,我在公司裏看到太多的悲劇。很多非常有經驗的engineer,年紀一大就被一腳踢走。原因很簡單,雇個剛畢業的,薪水低還拚命幹,培訓個半年,什麽幹不了?既然用新人能勝任,要工資高得老家夥幹什麽?同理,如果公司的某個項目可以從中國買,那公司幹嗎自己雇人幹這個?有人可能認為國內沒有知識產權,搞不好軟件這種高科技行業。其實我看,隻不過是因為國內還在忙於升級硬件,沒顧上這一頭。等硬件升級完了,軟件是肯定要上來的。另一方麵,目前知識產權的對科技的發展是否一定是積極的,也是個問題。看看美國常常為一個莫名其妙的專利打個幾千萬的官司,到底是鼓勵人們創新還是保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還真是難說。我覺得隻要中國死抗這個低匯率,美國的工業遲早完蛋。我喜歡美國的自然環境,討厭國內的贓亂和理不清的人際關係。可是看到美國工業界的未來,
我就在想我在公司還能混幾年?歸不歸由我作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