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一次工作晚餐

(2009-04-11 19:33:56) 下一個
一群半生不熟的同事吃晚飯, 按國籍來分, 有四個美國人, 五個外國人.

美國人包括兩個來自俄亥俄洲的白人(大約愛爾蘭和北歐後裔吧, 他們自己也弄不清), 一個從加洲來的黑人,一個在紐約布魯克林長大現住在康洲的猶太人.外國人中, 包括一個德國人,一個在東岸生活了十幾年的中國人(我),另外有三個印度人,他們來美時間不一,但都不超過2年, 姑且把他們歸成一類吧.

大家在一個長桌子滿滿的坐下,開始的寒喧是熱鬧而客氣的,可沒過多久就發現,餐桌上的談話好像被三位印度同事壟斷了.就好象夏天的蟬鳴,一陣此起彼伏的熱鬧過後,聲音最大而且樂此不疲的就剩下那麽零星的幾隻.

話題是這樣開始的,俄亥俄的同事可能想表示自己並不老土:"我很喜歡你們印度的食物,辛辛那提也有不少印度餐館, 我尤其喜歡吃麵包(饢)."

印度同事聽了很高興,得意之餘覺得有必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介紹印度美食: "其實我們的麵包分好多種,有麵粉做的, 有米做的, 還有土豆做的, 我們家常吃的是...."

話音剛落, 另一個印度同事接口了:"那是你們南部的做法, 我們北方是另一種吃法..." 

然後第三個印度同事也參加了:"其實北方也要看哪裏...".

大家饒有興趣的聽著,不時插幾句自己對印度的了解,當然按他們的說法完全是錯誤而可笑的, 不過這讓他們說得更來勁了.從麵包說到調料,從食物說到服飾, 話題漸漸延伸到文化, 語言, 宗教, 每個主題都強調一點:"我們跟他們是完全不同的..." 然後各自詳細介紹不同之處, 說到哪種宗教最代表印度時甚至快要爭起來了. 

漸漸的, 其他人已經插不進話了, 等到主菜吃到一半的時候,除了俄亥俄的同事還禮貌的點頭傾聽之外, 其他人已經開始心不在焉了. 

加洲來的黑人和德國人開始碰杯喝啤酒, 另一個美國人的眼睛四處尋找電視機看有無球賽.布魯克林長大的猶太同事最先忍不住開辟分戰場, 轉頭小聲問我最近看了什麽新電影, 我求之不得:"有啊, 烏迪艾倫的新片 Match Point 真棒..."

我們聲音雖小, 可那些開小差的人居然都側過頭來聽, 不時有人插嘴說:"對啊, 那個叫斯嘉麗約翰森的女孩子真是天生尤物..." 

就這樣, 小範圍討論開始變得熱烈了, 漸有超過'主流"之勢. 終於, 一個印度同事也放棄大本營加入我們:"現在全球化真是了不得, 好萊塢的電影在新德裏可以同時上映, 那邊年輕人的娛樂跟美國這邊的沒什麽差別." 

另一個印度人不甘示弱:"那也隻是你們北部大城市吧? 在相對保守的南方, 很多家長還不讓孩子看好萊塢電影呢, 太多暴力和色情..."

"你說的是沒開化的小地方吧? 南方的Hydrabad還不是一樣?"

眼看小塊根據地也要被占領,  我終於忍不住了, 笑盈盈無比懇切的說:"印度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今天長了不少學問! 以後再跟人討論印度的特點, 別的我不敢說, 有一點是肯定的, 就是多元化.沒有哪一種stereotype類型可以代表整個印度."

一整晚都互不買帳的三位印度同事互相看看, 臉上居然露出燦爛的笑容,不約而同的衝我讚許的點點頭, 滿意的不做聲了.

俄亥俄人往後椅上一靠鬆鬆領帶,   加洲人和德國人朝我舉舉杯子, 猶太人則笑著衝我擠擠眼.

那邊,侍者要過來替我們收盤子了,  我揉揉加班一天後疲倦的眼睛,  心想該要杯咖啡了. 

夏天的蟬鳴經過幾秒種短暫的歇息, 又開始熱烈的喧鬧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xiaomei79 回複 悄悄話 試霜姐姐,文筆親切、自然。多謝好文。離上次在曼哈頓的朵頤一見也有大半年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