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江青就印發北大清華匯編《林彪與孔孟之道》給毛澤東的信王洪文江青1974.01.12主席:..."> 王洪文江青就印發北大清華匯編《林彪與孔孟之道》給毛澤東的信王洪文江青1974.01.12主席:..." /> 附王洪文江青給毛澤東的信等資料 - 博客 | 文學城
正文

附王洪文江青給毛澤東的信等資料

(2008-12-12 02:08:00) 下一個

點看全圖

王洪文江青就印發北大清華匯編《林彪與孔孟之道》給毛澤東的信

王洪文江青

1974.01.12

主席:

我們看了北大和清華匯編的《林彪與孔孟之道》這份材料,覺得對當前的批孔有很大幫助。各地也迫切需要有這種簡要的材料。我們提議,可否轉發各省、市、自治區、各軍兵種、各大總部、國務院各部,作為當前批林批孔的參考。現將材料呈上,妥否,請批示。

王洪文 江青

一九七四年元月十二日

中共中央轉發《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的通知及附件1974.01.18;中發[1974]1號

毛主席批示:同意轉發。

中共中央通知

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各大軍區、各省軍區、各野戰軍黨委,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黨委,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領導小組或黨的核心小組:

現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選編的《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發給你們,供批林、批孔時的參考。

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兩麵派、叛徒、賣國賊林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曆代行將滅亡的反動派一樣,尊孔反法,攻擊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為陰謀篡黨奪權、複辟資本主義的反動思想武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選編的這個材料,對於繼續深入批林,批判林彪路線的極右實質,對於繼續開展對尊孔反法思想的批判,對於加強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麵的教育,會有很大幫助。

這個材料的傳達方法,請你們按照中發[1972]3號文件的範圍,結合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傳達以前你們要首先學習討論,進行試點,訓練骨幹。

中共中央一九七四年一月十八日

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

(僅供批林批孔參考)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

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兩麵派、叛徒、賣國賊林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曆代行將滅亡的反動派一樣,尊孔反法,攻擊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為陰謀篡黨奪權、複辟資本主義的反動思想武器。

林彪這個政治騙子,不讀書,不看報,不看文件,是個什麽學問也沒有的大黨閥、大軍閥。由於他和孔孟的反動思想體係一致,都要複辟舊製度,開曆史倒車,他就指使一些人,到處收集孔孟的言論,東拚西湊,分類摘抄,搞了大量卡片,用它裝腔作勢,騙人唬人,製造反革命輿論,大搞陰謀活動,向無產階級猖狂進攻。

為了深入揭露和批判林彪反黨集團的罪行及其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極右實質,我們從林彪的黑筆記、手書題詞和住宅裏的其他材料以及他的公開言論中,選編了《林彪與孔孟之道》,供批判用。這個材料選編得還不夠完善,注譯也不盡妥當,有待進一步研究。

我們將陸續選編此類材料。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一九七三年十二月

目錄

一、效法孔子“克己複禮”,妄圖複辟資本主義……………………………(3)

二、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論,陰謀篡黨奪權……………………………(6)

三、宣揚“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觀,惡毒汙蔑勞動人民……………………(13)

四、宣揚“德”、“仁義”、“忠恕”,攻擊無產階級專政………………(17)

五、販賣“中庸之道”,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哲學………………………(23)

六、用孔孟反動的處世哲學,結黨營私,大搞陰謀詭計……………………(27)

七、鼓吹“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剝削階級思想,

擊“五?七”道路………………………………………………………(32)

八、教子尊孔讀經,夢想建立林家世襲王朝…………………………………(34)

附件:名詞簡釋…………………………………………………………………(39)

一、效法孔子“克己複禮”,妄圖複辟資本主義

林彪 孔孟

     悠悠萬事 唯此為大  克己複禮    書贈葉群同誌        育容   一九六九?十?十九   (條幅,林彪臥室)  注:育容即林彪。同日林彪還寫了內容相同的另一條幅贈葉群。

  悠悠萬事 惟此為大。  克己複禮。    書贈育容同誌        葉群  於六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條幅,林彪臥室)

  悠悠萬事 唯此、  唯此為大  克己複禮    育容書贈宜敬       於蘇州    一九七○?元?一  (條幅,林彪臥室)  注:宜敬即葉群按:"克己複禮"是孔子複辟奴隸製的反動綱領。林彪和葉群從一九六九年十月到一九七○年一月,在不到三個月內,連續寫下了以上四條。這充分暴露了他們迫不及待地顛覆無產階級專政的野心,把複辟資本主義作為萬事中最大的事。

   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論語?顏淵》

  譯文:克製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於周禮,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人的人就會歸順你的統治了。      對過去……以莫須有罪名加以迫害的人,一律給於[予]政治上的解放。  《"571工程"紀要》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     《論語?堯曰》  譯文:複興滅亡了的奴隸製〕國家,接續斷絕了〔世襲地位〕的〔貴族〕世家,起用沒落的〔舊貴族〕人士,……      要設國家主席,不設國家主席,國家沒有一個頭,名不正言不順。  吳法憲交代林彪的話,   轉引自中發〔1972〕   24號文件  按:林彪對抗毛主席關於不設國家主席的多次指示,以孔子"名不正言不順"的反動說教為根據,頑固地堅持反黨政治綱領,妄圖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論語?子路》  譯文:必須正名分!……名分不正,講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

 

二、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論,陰謀篡黨奪權

林彪 孔孟

     天馬行空 獨往獨來    林彪贈葉群     六二?六一    (條幅,林彪臥室)

  注:據《史記?大宛傳》記載,天馬是一種神馬。《莊子?在宥篇》有"獨往獨來"一語,原文是:"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往獨來,是為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按:這是林彪手書,掛在他的床頭正中牆上。林彪自比天馬,以"至貴"、超人自居,妄圖實行獨裁統治。值得注意的是,這件材料寫於一九六二年,可見林彪篡黨奪權的狼子野心由來已久。

  天馬行空 猛誌常在   (陳伯達題詞冊,    林彪臥室)

  天馬橫空  知無涯  (陳伯達題詞冊,    林彪臥室)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孟子?公孫醜下》

  譯文:如果要平治天下,在當今這個時代,除了我還有誰呢?     革命領導權曆史地落在我們艦隊頭上。   《"571工程"紀要》   

天生德於予,桓 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  譯文:上天把治天下的聖德和使命賦予了我,桓(音頹。宋國司馬,管軍事行政的大官)能把我怎麽樣!  

   王者莫高周文,伯者莫高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       患在人主不驕故也。     育容書於蘇州       六九仲冬  (條幅,林彪臥室)

  注:見《漢書?高祖本紀》十一年求賢詔。"驕"原文是"交",兩個"莫高"後,原文都有"於"字。"患"字寫後又圈去。《漢書》原文的意思是:帝王沒有比周文王再高的,霸主沒有比齊桓公再高的,但是他們都是依靠賢人才成名的。現在天下有智能的賢人有的是,難道隻有古代才有嗎?問題在於做人主的不去和他們結交。

  按:林彪寫這段話,掛在他床頭右側牆上,他自比周文、齊桓,把曆代統治者當"人主"的經驗作為座右銘,妄圖建立封建法西斯的王霸之業。

  每臨大事有靜氣,  不信今時無古賢。    葉群同誌存      伯達      [退思書屋]  (題詞,葉群辦公室)

  按:陳伯達吹捧葉群為今時之"古賢",頌揚她幫助林彪搞反革命政變能沉住氣。       有些人不承認天才,這不是馬克思主義。不能不承認天才。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八日  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我認為人有兩方麵:一方麵有天生的問題,一方麵有教育的問題。人才,人的智慧和能力,這是兩方麵的結合。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一日  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溫文、豪放、理智,既受於天,且受於人。    書贈愛妻葉群        林彪       五?廿六(刻在硯盒上,葉群辦公室)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論語?季氏》

  譯文: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經過學習然後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難還學習的人,是再次一等;遇到困難不學習,老百姓就是這樣等的人。     我的腦袋長得好,和別人的不一樣,特別靈。有什麽辦法呢?爹媽給的麽。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論語?子罕》

  譯文:太宰問子貢:"孔夫子是位聖人嗎?為什麽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為聖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太宰,官名。據漢鄭玄注,這裏的太宰是指吳國太宰伯?骸??閡羝ΑS誌萏瓶子弊?,是指吳國的還是宋國的太宰,不能確定。)

     ……這樣的天才,全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才出現一個。  一九六六年九月十八日講話

  李杜詩篇萬口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陳伯達題詞冊,林彪臥室)

  注:見清代趙翼《論詩絕句》。李杜指唐代詩人李白、杜甫。

  按:陳伯達借這首詩惡毒攻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已經過時,吹捧林彪是"天才",為林彪搶班奪權製造根據。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孟子?公孫醜下》

  譯文:每過五百年一定會有英明的帝王出現,那中間一定有聞名於世的人產生出來。

三、宣揚“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觀,惡毒汙蔑勞動人民

林彪 孔孟

     英雄和奴隸共同創造曆史  林彪一夥的黑話,轉引自中發〔1972〕4號文件   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  《孟子?騰文公上》

  譯文:沒有統治者,就沒有人治理勞動人民,沒有勞動人民,就沒有人供養統治者。     先知先覺是有的,否認先知先覺的存在,這是大的錯誤。  陳伯達:《三民主義概論》(一九四○年增訂版)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孟子?萬章上》

  譯文:上天生育人,就是要先知先覺者來使後知後覺者有所覺悟。我呢,是天生的先知先覺者;我就要拿這個〔堯舜之〕道使現在的人有所覺悟。不是我使他們覺悟,又有誰呢?    

 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千年愚。    (陳伯達題詞冊,林彪臥室)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朱子語類》卷九十三    

 漫漫思想界,  長夜有明燈。  賴此導人類,  探討永無垠。      錄譯詩  (陳伯達題詞冊,林彪臥室)  注:垠音銀。無垠即無邊、無止境的意思。   自堯舜以下,若不生個孔子,後人去何處討分曉?    《朱子語類》卷九十三

     老百姓天天不是在談抗日,在談共產黨這一套。他們談的是他們本身的事情,怎樣種田,年成好,每天怎樣做工流汗,怎樣做生意。整天男女大小全在這一套。……他們想他們生活那一套,我們想我們這一套。  一九四五年五月在七大的發言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論語?裏仁》

  譯文:統治者注重道德,勞動人民想的是種地的事;統治者關心維護製度,勞動人民想的是小恩小惠。     你看中國人民見了麵說,你吃了飯沒有?蒙古人見了麵說,牲口好不好?這就是講生活問題。過了年見麵時說,"恭喜發財"寫對子時,寫一個大"財"字,"招財進寶"貼在門上。老百姓腦筋裏想的就是這些東西。  一九四五年五月在七大的發言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論語?裏仁》

  譯文:統治者明白大義,勞動人民隻知道小利。     我們同誌的腦筋不是普通農民的腦筋,也不是普通工人的腦筋。他們想的是怎樣搞錢,怎樣搞米,油鹽醬醋柴,妻子兒女。…我們的思想與他們的思想是有天壤之別。  一九四五年五月在七大的發言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論語?陽貨》

  譯文:高貴的有智慧的人和卑賤的愚蠢的人是先天決定的,是不可改變的。     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  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三日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論語?泰伯》

  譯文:勞動人民隻能供使喚,不能讓他們知道什麽道理。

四、宣揚“德”、“仁義”、“忠恕”,攻擊無產階級專政

林彪 孔孟

     秦始皇焚書坑儒   轉引自中發〔1972〕4號文件

按:在一九五八年五月八日黨的八大二次議上,當毛主席講到"秦始皇是一個厚今薄古的專家"時,林彪插話指責秦始皇,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毛主席當即予以嚴駁斥。這裏便暴露了林彪尊孔反法,借咒秦始皇以攻擊無產階級專政的反動麵目。   秦……重禁文學,不得挾書,棄捐禮誼而惡聞之,其心欲盡滅先王之道。  董仲舒:《對策》(《漢書?會董仲舒傳》)

  譯文:秦朝……嚴禁學術文化,不:許挾帶書籍,拋棄禮義,連聽到禮厲義的話都厭惡,其用心是要把先王罵之道完全毀滅掉。     漢朝廢百家,獨尊儒術,有個董仲舒,我希望大家都當董仲舒。  一九六六年八月八日的講話

  林xxx號召我們做個革命的董仲舒,他是西漢人。秦始皇當皇帝後,主張愚昧政策,大搞焚書坑儒,使孔孟的學說吃不開了。這時董仲舒給皇帝講道理,要想永遠統一天下,就要有一種能統一人民的思想。這種思想隻能是一種思想,那就是孔孟之道。如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由於他高舉了孔孟之道,所以很快被人民接受了,一直傳了幾千年。  陳伯達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三日的講話 

  漢儒,惟董仲舒純粹,其學甚正,非諸人比。《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七

譯文:漢朝的儒家,隻有董仲舒〔繼承孔孟之道〕最純粹,他的思想〔是儒家的〕正統,別人沒法比。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故曰忠厚之至。     贈宜敬同誌        育容    一九六九?十?一    (條幅,林彪臥室)

  注:"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見《史記》卷六十八引《尚書》的話。意思是:依靠德行必然興旺,依靠暴力必然滅亡。"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故曰忠厚之至也"見蘇軾《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意思是:用君子長者的道理治理天下,這就是最忠厚的了。

  按:正當億萬人民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二十周年之際,林彪卻躲在陰暗的角落裏,用儒家的語言,惡毒攻擊革命暴力,妄圖顛覆無產階級專政,複辟資本主義。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孟子.公孫醜上》

  譯文:以力壓服人的,人家不會從心裏服從,……以德服人的,人家才會心悅誠服。     忠孝節義是封建的 用其內容……仁-團勇-鬥      不用地詞,用歸納法智-唯物論    吸其內容   (林彪存用的卡片)

  按:林彪鼓吹儒家的"忠孝節義",把孔子的"仁"、"勇"、"智"說成是"團結"、"鬥爭"、"唯物論",用儒家的反動思想冒充並篡改馬克思主義,赤裸裸地繼承封建糟粕,作為他反黨反人民的思想武器。

  關於中國的舊道德,如"忠孝節義","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些東西,我們認為在新的曆史內容上可有其存在的價值。我們認為這些道德在現代可以成為新的美德。   陳伯達:《論抗日文化統一戰線》(一九三八年五月)

  孔子認為具有知、仁、勇三種德性,才是完全的人格。  陳伯達:《孔子的哲學思想》(一九三九年四月)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中庸?二十章》

  譯文:智、仁、勇這三樣是通行於天下的美德。    

 以仁愛之心待人之忠,以寬宥原諒之恕,儒已家的原理。  (《辭海》3058頁,"恕"字條上林彪的批語,林彪辦公室)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矣。"   《論語?裏仁》

  譯文:曾子說:"孔夫子〔貫徹始終〕的道理,就是'忠恕'。"     從來人們都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看成極高的美德,其實還是限於一麵;極高的美德,極高的"忠恕之道",應該還進而是"人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我們就把儒家所代表的封建社會美德轉變為極高的人類美德,而且在哲學上恰是由唯心論轉變到唯物論。   陳伯達:《孔子的哲學思想》(一九三九年四月)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

  譯文:子貢問:"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給別人。"

五、販賣“中庸之道”,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哲學

林彪 孔孟

     中庸之道……合理    (林彪一九七○年三月十三日口授,葉群親筆記在《101談話》筆記本上)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朱熹注: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論語?雍也》

  譯文: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老百姓缺少這種道德,已經很久了。  既不過度又沒有不及叫做中。庸,是任何時候都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程子說:"不偏就叫做中,不改變〔常規〕就叫做庸。中是天下必須遵循的道,庸是天下永恒不變的理。"     凡事勿做絕了,做絕即一點論、必有惡果 果大則現 果小、或其他力量能壓得住則不顯,(但大膽肯定必有惡果)  例   仲尼不為已甚者。  《孟子?離婁下》  譯文:孔子不做太過分的事。絕則錯阿處其女政局委員──做絕了對X罵絕了對明鬥絕了、(亂了套)對大公做絕了"才不可露盡、勢不可使盡"    (葉群親筆記在《工作手冊》(五)上,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年之間)

  注:阿女政局委員指阿爾巴尼亞黨內修正主義分子貝利紹娃。X指赫魯曉夫。明指王明。大公指蘇修。

  按:林彪用中庸之道惡毒攻擊反修鬥爭,妄圖投降蘇修,把我國變為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個對集之相成作用,過集對個之相成作用,過分則轉化,而過極則相反結果相同而不過極則成。 (當前積極性問題最大──乃大中之大 積來於生活)  

 過猶不及。    《論語?先進》

  譯文:〔辦事情〕超過了〔禮的規定〕就象做不到〔禮的規定〕一樣。     (葉群親筆記在《工作手冊》(五)上,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五日)

  按:林彪用中庸之道攻擊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過分"、"過極",破壞了個人的積極性。

  防止對立超過了限度,它就會破壞統一。   (《辭海》461頁"反粒子"條上林彪的批語,林彪辦公室)    

   兩鬥皆仇,兩和皆友。   一九六○年十月二十日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論語?學而》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調和為貴。"     本來在目前,我們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所強調的並不是階級鬥爭;相反,我們是主張各階級的聯合,實行互助互讓。   陳伯達:《關於馬克思學說的若幹辯證》(一九三九年五月)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論語?顏淵》

  譯文: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嘛。

六、用孔孟反動的處世哲學,結黨營私,大搞陰謀詭計

林彪 孔孟

     勉從虎穴暫棲身,  說破英雄驚煞人。  巧借聞雷來掩飭,  隨機應變信如神。   (條幅,林彪臥室)

  按:林彪抄錄《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的這首詩,把原文的"趨身"改為"棲身",一字之改,不打自招地道出了他是睡在我們身旁的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

  韜諱  操之論英雄 胸有大誌        腹有良謀  範蠡   (林彪一九七○年三月十三日口授,葉群親筆記在《101談話》筆記本上)

  注:"韜諱",原文是"韜晦",見《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原文是:"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胸有大誌,腹有良謀"也見《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原文是:"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範蠡(蠡音裏)是春秋末年越王勾踐的謀臣,越滅吳以後,他離開了勾踐。

  按:這件材料和上件材料一樣,充分暴露了林彪對無產階級司令部的刻骨仇恨,他妄圖用韜晦之計隱蔽其反革命真相,窺測方向,伺機而動。  

 子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易?係辭下》

  譯文:孔子說:"……尺蠖(蠖音獲)這類昆蟲彎曲它的身體,為的是向前伸展。龍蛇的冬眠,為的是保存自身。研究屈伸一類的道理達到入神的境界,為的是應有。用以屈求伸的辦法保全自身,為的是發揚〔奴隸主的〕道德理想。"     忍耐,大度的科學根據  ……  豈可為了一區區小人,區區小事而耽誤自己終身大事。   (林彪親筆寫在一九六三年《工作手冊》(十)上)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條幅,林彪臥室)

  注:見蘇軾《留候論》,原載《應詔集》。蘇軾曾做"侍讀",為皇帝講授統治術。《留候論》中吹捧張良為"蓋世之才","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驟"原文是"卒",在"卒然臨之"前原文有"天下有大勇者",在"無故加之而不怒"後原文有"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

  按:這是林彪手書,掛在他床頭左側牆上。林彪自命為"蓋世之才"、"天下大勇者",告誡自己,為了實現其反革命狂妄野心,必須暫時"忍耐"。 

  小不忍則亂大謀。  朱熹注: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論語?衛靈公》

  譯文:小事上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小事上不能忍耐,諸如婦人的見識、匹夫的勇敢都是。     誰不說假話,誰就得垮台。  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孟子?離婁下》立場[三不]①不幹擾人之決心(免己負責免爭領導之嫌(不建言)②不批評③不報壞消息(去影射之嫌)[三要]:要響應要表揚要報好消息   譯文:大人物,說話不一定兌現,行動不一定做到,……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   《大學?十章》   (葉群親筆記在《工作手冊》(五)上,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年之間)   譯文:喜好人家所厭惡的,厭惡人家所喜好的,就是違背人性,那災難就必然要臨頭了。

  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論語?季氏》  譯文:〔對上說話要察言觀色,〕不看臉色而貿然說話,就是瞎子。(瞽音古)     閉目養神 照上麵辦  不置可否  三不主義 不負責       不建言       不得罪  韋編三絕 孔子讀易的精神  麵帶三分笑   (葉群一九六三年親筆記在《工作手冊》(十)上)

  按:以上兩件材料,充分暴露林彪這個陰謀家、兩麵派的醜惡嘴臉。


   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   《孟子?離婁下》

  譯文:說人家不好的地方,招來後患怎麽辦呢?     不成功便成仁。   《"571工程"紀要》   

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譯文:有誌之士,有德之人,不會貪生怕死以損害仁,隻會貢獻出自己的生命以完成仁。

七、鼓吹“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剝削階級思想,攻擊“五?七”道路

林彪 孔孟

     機關幹部被精簡,上五七幹校等於變相失業。   《"571工程"紀要》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孟子?滕文公上》  譯文: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人養活,這是天經地義的。    

 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等於變相勞改。   《"571工程"紀要》

  按: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是反修,防修,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根本措施。林彪對此進行惡毒攻擊,妄圖煽動群眾,破壞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  

 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論語?衛靈公》

  譯文:種田嘛,免不了餓肚子;讀書嘛,就可以升官發財。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論語?子路》

  譯文:孔子的學生樊遲向他請教如何種田,他就說:"不知道,我不如農民。"又問如何種菜,他又說:"不知道,我不如種菜的。"樊遲出去以後,孔子罵道:"樊遲這家夥是個沒出息的小人!統治者如果重禮製,那麽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統治者如果講仁義,那麽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統治者如果講信用,那麽老百姓就不敢不說真情。這樣的話,四麵八方的老百姓都會背著兒女投奔前來,哪裏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

八、教子尊孔讀經,夢想建立林家世襲王朝

林彪 孔孟

     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 知非而處……道之所止也。強而弱,忍而剛,……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錄武經太公兵語贈虎兒     爸爸   一九六三?十一?十六  (條幅,林立果辦公室)

  注:見《武經七書》中《六韜?文韜?明傳》。"時至而疑"四字林彪寫了又劃去,並略去"文王寢疾"、"明傳子孫"、"柔而靜"、"恭而敬"等語。《明傳》原文是:  "文王寢疾,召太公望,太子發在側。曰:'嗚呼!天將棄予,周之社稷將以屬汝。今予欲師至道之言,以明傳子孫。'太公曰:'王何所問?'文王曰:'先聖之道其所起所止,可得聞乎?'太公曰:'見善而怠,時至而疑,知非而處,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靜,恭而敬,強而弱,忍而剛,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原文的意思是:周文王病危,召見薑太公呂望,太子姬發(即周武王)在旁。周文王說:"唉!老天爺要拋棄我啦,周朝的天下將要托付給你啦。現在我想學習最高的道理,來明確地傳給子孫。"太公問:"王問的是什麽呢?"文王說:"是不是可以把先聖之道提倡哪些,禁止哪些,說一說?"太公說,"遇到好事而怠慢,時機到了而猶豫,明知事情不對反而參與,這三點是先聖之道所禁止的。柔順而又沉靜,謙恭而又敬重,強毅而能卑弱,忍耐而能剛勁,這四點是先聖之道所提倡的。所以大義勝過私欲就昌盛,私欲勝過大義就滅亡,恭敬勝過怠慢就興旺,怠慢勝過恭敬就覆滅。"

  按:這是奴隸主頭子周文王臨死前對其子武王傳授統治經驗的遺囑。林彪親筆抄錄,作為教子經,掛在林立果辦公室正中牆上,夢想建立林家封建法西斯世襲王朝。

       學習韋編三絕的治學精神   書贈老虎兒      爸爸    六三?十?二十四  (條幅,林立果辦公室)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   《史記?孔子世家》

  譯文:孔子〔反複〕讀《易經》,以致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多次。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贈豆豆女兒      爸爸   一九六二?十一?十七  (條幅,林立衡臥室)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譯文: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書贈豆豆歡歡喜喜   爸爸堅持到底 六三?十?廿四日 六八年四月加寫  (條幅,林立衡臥室)  

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附件

名詞簡釋

這個附件,是我們對《林彪與孔孟之道》材料之一涉及的一些人名、名詞概念所作的簡要注釋。由於我們的認識水平所限,注釋不一定妥當,僅供參考。隨著批林批孔的深入,這個注釋的不妥之處將得到糾正。

名詞簡釋

周 朝代名。我國大約從夏朝(起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開始進入有階級的奴隸社會。約在公元前十六世紀中期,商朝(又稱殷)滅夏。公元前一○六六年,周武王滅殷,建立周朝,都城在今陝西西安,曆史上稱為西周。公元前七七○年,周遷都今河南洛陽,稱為東周。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高度發展的時期。

春秋戰國 春秋原是魯國的一部曆史書名,記載公元前七二二年到前四八一年的曆史。後來把東周開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七七○年,到前四七六年這一時期,稱為春秋時期。戰國指公元前四七五年到前二二一年秦統一,由於這個時期各諸侯國連年戰爭,因而後來稱為戰國。春秋後期到戰國,是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時期。

孔子 名丘,又叫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末期魯國(在今山東)人,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死於公元前四七九年。他是沒落奴隸主貴族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生活在奴隸製崩潰、封建製興起的社會大變革時代,他一生為維護和挽救奴隸製奔走賣命。他在魯國代行宰相的時候,一上台就殺了主張革新的少正卯。他遊說各國諸侯,推行反革命主張,進行複辟活動,到處碰壁。他又通過所謂辦教育、刪改史書,製造輿論、培養人材,妄圖複辟奴隸製度。孔子建立了一套以“仁”為核心的反動思想體係,提出“克己複禮”的複辟綱領,宣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天命論,“生而知之”的先驗論,以及“學而優則仕”、鄙視生產勞動的反動教育思想。孔子的主要言行由他的門徒記載下來,編成《論語》一書。

孟子 名軻(軻音科ke),戰國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約生於公元前三九○年,死於公元前三○五年。當時,封建製在各諸侯國已經或正在建立,孟子站在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反動立場上,激烈地反對主張變革的法家,鼓吹“法先王”即效法前代的帝王,要開曆史的倒車。孟子提出“仁政”學說,主要是反對革命暴力,要求恢複奴隸製的井田製和奴隸主貴族的世襲權利。孟子繼承並發揮了孔子的思想,宣揚“萬物皆備於我”的主觀唯心論,天生“性善”的反動人性論,“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英雄史觀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剝削階級思想。孟子的言行和思想記載在《孟子》一書中。

孔孟之道 指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反動政治路線和唯心論思想體係。孔孟反對社會變革,主張複古倒退,頑固維護和挽救奴隸製度。漢代以後,經過曆代統治者的修飾和發揮,孔孟之道成為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維護反動統治的思想武器和束縛勞動人民的精神枷鎖。到現代,孔孟之道仍為中外反動派和黨內曆次機會主義路線頭子所利用。

儒家 孔子創立的一個學派。儒,起先是指替奴隸主貴族辦喪事之類的那些人。孔子開始也是從事這類職業的,後來辦私塾,招收學生講學,宣揚複古倒退的思想,從事反對變革的政治活動,千方百計挽救奴隸製舊製度,逐漸形成一個學派,後人稱它為儒家。秦漢以後,繼承發揮孔孟思想的,統稱為儒家。

法家 戰國時期與儒家對立的一個重要學派,以商鞅(?至前三三八年)、荀子(約公元前三一三至二三八年)、韓非(約公元前二八○至前二三三年)為主要代表。這個學派反映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宣傳“人定勝天”的唯物論,反對“聽天由命”的唯心論;提倡變法革新,反對複古倒退;主張用“法治”代替“禮治”,實行地主階級的專政以代替奴隸主階級的專政。後人稱這個學派為法家。

禮治 儒家提倡的政治主張,它要求按周禮進行統治。儒家從孔子起就強調絕對遵守西周奴隸製的等級製度、禮節儀式,嚴格劃分奴隸主和奴隸的社會地位,各級奴隸主貴族要安於等級名分,不得越軌。

法治 法家提倡的政治主張。它要用反映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公開法令,反對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和等級分封製度,用暴力打擊奴隸主階級的政治勢力,建立和鞏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春秋戰國時期,“法治”和“禮治”的對立,反映了法家和儒家兩條對立的政治路線。

董仲舒 西漢儒家的代表,地主階級的反動思想家,約生於公元前一七九年,死於公元前一○四年。為了鞏固封建專製統治,他提出“罷黜(黜音觸chu)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奉為正統思想。董仲舒繼承發揮了孔孟的反動天命論,建立了一個神學唯心論體係。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上天(神)有目的安排的,封建皇帝的統治權力也是上天授予的。他宣揚“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學思想,提出“三綱五常”的反動說教,為鞏固封建統治秩序製造理論根據。

朱熹 南宋儒家的代表,是繼孔孟之後封建時代影響最大的唯心論哲學家,生於一一三○年,死於一二○○年。朱熹認為,宇宙萬物和封建秩序都是由先於事物存在的“理”決定的。他把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三綱五常”說成是永恒不變的“天理”,把一切違反封建統治秩序的欲望、要求,說成是萬惡的“人欲”,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反動主張,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剝削有理”、“壓迫有理”製造根據。朱熹編成的《四書集注》,被以後的封建統治者規定為必讀教科書。

仁 孔子思想體係的核心。孔子關於仁有許多說法,根本的一條就是他說的“克己複禮為仁”,即要求人們一言一行完全符合周禮,為複辟奴隸製服務。他還宣揚“孝悌”,把孝順父母和順從兄長,作為仁的重要內容,以維護奴隸製的宗法關係,防止“犯上作亂”。他又說仁是“愛人”,實際上他們愛的隻是一部分奴隸主貴族。孔子鼓吹“殺身以成仁”,要“誌士仁人”為奴隸主階級賣命。

義 孔孟說的義,是指行為服從奴隸製統治秩序的精神。孔子說:“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可見他們宣揚義,正是為了防止“犯上作亂”,維護舊的傳統和秩序。儒家標榜重“義”輕“利”。實際上是根本否定奴隸的利益,反對法家發展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而保護沒落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禮 孔子所說的禮就是周禮,是指西周奴隸製的等級製度,以及與此相聯係的禮節儀式等,屬於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築。在孔子看來,禮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破壞了禮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口口聲聲叫嚷“複禮”,是要恢複西周奴隸社會的統治秩序,把社會拉向後退。

忠恕 孔子仁的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忠,就是要盡心竭力為奴隸主階級效勞。恕,就是所謂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給別人,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宣揚恕,是要奴隸主階級內部互相體諒,對勞動人民則是己所不欲,要施於人,決不寬容。

中庸 孔子宣揚的一種“最高的美德”。它要人們采取不偏不倚的態度,完全按照西周奴隸製的等級製度的規定辦事,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違背和偏離。曆代統治者鼓吹中庸之道,就是要用折衷調和、平庸保守的思想,掩蓋社會矛盾,反對階級鬥爭,鞏固舊的統治秩序。

德 孔子鼓吹的德,是指奴隸主貴族的道德,它要奴隸主遵照仁義、孝悌、忠恕、中庸等規範行事,以調整本階級內部關係,和對奴隸進行精神統治。他鼓吹“為政以德”是要用奴隸主的道德說教,來麻醉勞動人民,加強思想奴役,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專政。孔子宣揚德是天生的,隻有奴隸主階級才具備。

正名 所謂“正名”,就是用舊的奴隸製的等級名分去糾正已經發展了的客觀現實:君要象個君,臣要象個臣,父要象個父,子要象個子,這一切都不能亂,不能動。孔子宣揚這種反動的唯心論,是妄圖保住行將滅亡的奴隸製度。

三綱五常 董仲舒提出的“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是說,君、父、夫具有絕對統治的權力,而臣、子、妻隻能絕對服從,這是上天(神)的意誌規定的。這“三綱”也就是政權、族權、神權、夫權,成為兩千多年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繩索。“五常”就是所謂五個永恒不變的原則,指“仁、義、禮、智、信”,它是儒家用來維護和調整“三綱”關係的反動道德教條。

五經 五部儒家的“經典”,即《詩》、《書》、《禮》、《易》、《春秋》。漢以後,封建統治者把它們合稱為《五經》,作為統治人民的思想工具。

《詩》,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相傳經孔子刪過,又稱《詩經》。

《書》,又名《尚書》、《書經》,是春秋戰國以前的政治文告和曆史資料的匯編。

《禮》,指《周禮》、《儀禮》、《禮記》等書。《周禮》記載周朝關於國家機構和官職的規定。《儀禮》記載周朝的婚、喪、祭祀、交際等禮節儀式。《禮記》是秦漢以前儒家關於禮的論述的匯編。

《易》,又名《周易》、《易經》,古代一部占卜的書,分“經”、“傳”兩部分。《係辭》就是“傳”的一種。

《春秋》,春秋時期魯國按年記載當時曆史的書。孔子根據維護奴隸製的需要作過刪改。《左傳》是一部解釋《春秋》的書。

四書 儒家的“經典”。朱熹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並作了注解,稱為《四書集注》。

井田製 我國奴隸社會奴隸主剝削奴隸的土地製度。當時全國土地屬於奴隸主頭子天子所有,土地被劃成井字形的方塊田,分封給各級奴隸主貴族,由他們強迫奴隸耕種。井田是奴隸主貴族受封多少的計算單位,也是強製奴隸勞動的計量單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