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正文

著名交響曲: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1808)

(2019-05-20 13:56:39) 下一個

貝多芬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以下簡稱“第五”,完成於1808年,並於同年在維也納首演。

“第五”有時又被稱為“命運交響曲”,但“命運”這個名字並非出自作曲家本人,而是後人加上的,根據是:據說貝多芬在談到作品開頭的動機時,曾說過那是“命運在敲門。” 我不讚同用“命運”來對這部作品作近乎庸俗的解讀;但另一方麵,如果說作品表現了人對命運的抗爭,以及“通過痛苦,得到歡樂”(或“通過鬥爭,得到勝利”)的含意,或許也說得過去。

“第五”由以下四個樂章組成:

I:有活力的快板(Allegro con brio),c小調;

II:生動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降A大調;

III:諧謔曲:快板(Scherzo: Allegro),c小調;

IV:快板 – 急板(Allegro – Presto),C大調。

全曲用時約30-40分鍾。

“第五”的樂隊包括短笛一支,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圓號,小號各兩支,低音大管一支,長號三支,加定音鼓和弦樂。注意:與前幾部交響曲相比,樂隊有所擴充;短笛和長號都是第一次被用在貝多芬的交響曲裏,在世界範圍內,貝多芬“第五”也是最早在樂隊中加上這兩種樂器的交響曲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當代演奏貝多芬及更早時期的交響曲,樂隊編製有時會和原譜有出入,主要是樂器種類和數量有時會有所增加。例如下麵維也納愛樂樂團2010年演出的“第五”的視頻,樂隊用了三支圓號(而不是兩支)。除了管樂器,當代樂隊各聲部的弦樂器的數量也往往比貝多芬及更在的年代要多。這可能是後人根據演出的需要(如演出場所等)對樂器的數量進行的調整,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對此也有不同意見,例如各種“仿古樂隊”,他們的樂隊編製及樂器形製應該更忠於原譜和曆史。

“第五”在交響曲創作方麵不乏首創因素,例如,第一樂章呈示部的主部是由那個著名的三短一長的動機反複變化發展而成。這個動機及其簡練,隻有四個音符,卻不僅貫穿了整個第一樂章,而且還多次出現在後麵的三個樂章中。

“第五”是古典音樂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也是最被經常演奏的交響曲之一。同時,“第五”可能還是被改編最多的作品,包括古典音樂,流行音樂,影視配樂等很多種形式。在某種程度上,貝多芬的“第五”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古典音樂的一個代表和象征。

下麵是貝多芬“第五”全曲的音像,是2010年由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的:

Beethoven, Sinfonía Nº 5. Wiener Philharmoniker, Christian Thiele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5EkOpYEx0w&ab_channel=ElJard%C3%ADndeEpicuro

 

下麵是“第五”的一個音頻版本: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 1963發行的唱片:

Beethoven -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YHNLKp4RU&ab_channel=oppie47

 

還有上次提到的多種版本的貝多芬九部交響曲全集的唱片或錄像。下麵是富特文格勒指揮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音頻在 youtube 上的鏈接:

Beethoven by W.Furtwängler - Symphonies n°1,2,3,4,5,6,7,8,9 / Overtures (Century’s record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RBOr4L-yk

 

關於這部交響曲的更多概況,英文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mphony_No._5_(Beethoven)

中文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c%E5%B0%8F%E8%B0%83%E7%AC%AC%E4%BA%94%E4%BA%A4%E5%93%8D%E6%9B%B2?fromtitle=%E8%B4%9D%E5%A4%9A%E8%8A%AC%E7%AC%AC%E4%BA%94%E4%BA%A4%E5%93%8D%E6%9B%B2&fromid=323206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謝謝分享欣賞“貝多芬第五”的感受。我很同意,交響曲“深沉,複雜,多層次,深不見底的厚重”這樣的評價。同時我想,眾多的交響曲表達的情緒和意境也是多種多樣的,有貝多芬第二,第五這樣很振奮,充滿激情和力量的,也有情緒上相對消極一些的,例如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愴”,馬勒的第九等。當然說消極也不是絕對的,也有矛盾和抗爭等,但悲和空的情緒似乎更占主導。所以,我想心情鬱悶的時候,應該多聽聽那些令人振奮的交響曲,例如後麵貝多芬的第六,第七,第九都是。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我現在理解為什麽一般的年輕人不喜歡交響樂的原因了,交響樂不同於一般的流行樂或者輕音樂,它太厚重了。是那種深沉,複雜,多層次,深不見底的厚重,是那種年輕生命很難理解和接受的厚重。但人經過多年的磨礪,在生活中負重前行時,往往會失去一些激情,這種時候聽聽交響樂就能找到那種錯落音符拍擊心靈的感覺。這首第五交響曲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太熟悉了,但今天聽感覺卻不一樣,從一開始“當當當。。”的幾個強音,我就感到精神為之一振。不管它是真的描寫命運與否,但我能聽出來樂曲裏那種強而不息的精神。音樂對人的精神影響力太大了,在心情鬱悶的時候應該多聽聽交響樂,對吧?如果聽幽怨的樂曲太多了,倒是符合心境,但很容易走進情感的泥潭出不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