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正文

旋律優美,氣質典雅 – 從巴赫的原作到《G弦上的詠歎調》

(2018-05-11 06:06:26) 下一個

《G弦上的詠歎調》是一首廣為流傳的名曲。她原是巴赫《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詠歎調”。十九世紀德國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5)把這個樂章改編成小提琴曲,旋律全部在G弦上演奏,並因此命名為“G弦上的詠歎調”。

我們先來看巴赫的原作。管弦樂組曲是十八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大型器樂體裁,起源於法國宮廷,由多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通常是比較雄偉的“序曲”(ouvertures),後麵的樂章多用歐洲流行的舞曲,也有隻標明音樂速度的,還有歌唱性較強的樂章,叫“詠歎調”(air)。

巴赫先後寫了四部管弦樂組曲,後人稱管弦樂組曲第1至4號 ,是巴赫較重要的器樂作品。其中《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作於約1730年,包括五個樂章:

1.序曲(Ouverture);

2.詠歎調(Air);

3.加沃特舞曲(Gavotte);

4.布列舞曲(Bourrée);

5.吉格舞曲(Gigue)。

其樂隊包括三支小號,兩支雙簧管,一組定音鼓,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以及演奏數字低音樂器(常包括大管,大提琴,低音提琴,以及風琴或羽管鍵琴)。第二樂章隻用弦樂及部分數字低音樂器,音樂旋律優美,氣質典雅。

下麵我們先欣賞其中的第二樂章“詠歎調”,也就是《G弦上的詠歎調》的原作。由美國音樂之聲早期音樂合奏團(Early Music ensemble Voices of Music)用仿古方式演奏。

Air on the G String (Suite No. 3, BWV 1068) J. S. Bach, original instrumen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lw6fUux4o&ab_channel=VoicesofMusic

 

下麵是巴赫《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全曲的音像,用仿古方式,由維也納古樂合奏團(Concentus Musicus Wien)演奏, 哈農庫特(Nikolaus Harnoncourt)指揮。

Bach, Overture no 3 D Major – Harnoncour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DDccGxXUc&ab_channel=syncmasterviolin

 

下麵再來看威廉密改編的小提琴曲《G弦上的詠歎調》。他保留了原作的結構,但調性從原作的D大調改為C大調,取原作第一小提琴的旋律,降低九度,由小提琴獨奏,並隻在最低的G弦上演奏,由鋼琴或風琴伴奏。我感覺與原作相比,總體上保持了優美典雅的特征,隻是由於主旋律降低了九度,使音樂少了幾分清麗,多了幾分厚重。

下麵的音像應該是忠於改編的小提琴獨奏版本,由著名韓國小提琴家鄭京和 (Kyung-Wha Chung)演奏,凱文 肯納(Kevin Kenner)鋼琴伴奏。可以看到聽到,小提琴的全部旋律都是在G弦演奏的,這樣的音像不多見。

Kyung-Wha Chung : J.S.Bach - Air on the G String (arr. from Orchestral Suit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1_bCsEHJ2c&ab_channel=estrellitalee

 

《G弦上的詠歎調》廣為流傳,又有一些不同形式的改編版,下麵是一個現代管弦樂隊的版本,由馬爾科姆 薩金特(Malcolm Sargent)改編,英國皇家愛樂樂團(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於2010年演奏,安德魯 利頓(Andrew Litton)指揮。

BBC Proms 2010 - Bach Day 8 - Air On The G Str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EOTYZuu-M&ab_channel=cheesehoven

 

關於巴赫《管弦樂組曲》 的更多信息,英文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chestral_suites_(Bach)#Suite_No._3_in_D_major,_BWV_1068

關於《G弦上的詠歎調》 的更多信息,英文見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ir_on_the_G_String

中文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G%E5%BC%A6%E4%B8%8A%E7%9A%84%E5%92%8F%E5%8F%B9%E8%B0%8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2)
評論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謝謝評論。其實感想都是主觀的,特別是聽非標題音樂,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感想,沒有對錯,更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在介紹樂曲時,盡量避免或少談主觀的東西,就是不想限製了讀者自己的感受和聯想。如果人們在賞樂中得到了愉悅和滿足,那就足夠了。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ang_Le' 的評論 : 您想的更深入,這是因為您對音樂有整體的深入的了解。您感受的不是表麵的感覺,而是更深層的意義。這大概要通過常年的學習和熏陶才能感受到。您說的一點兒都沒錯,巴赫值的後人的感謝。其實,我覺得藝術本身就是生活中的奢侈品,藝術家們都是上天給人類的禮物。能夠真正理解和欣賞藝術的人並不多,就像能買得起奢侈品的人是少數一樣。以後我在寫自己的感想的同時也要問問您的感想,並不是說要以您的感想為準,但一定會對我理解樂曲有幫助。我今天要再聽聽這首小提琴曲,看看能不能聽出來巴赫對造物主的感恩和讚頌。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您聽這首曲子時會想到什麽?” 老實說,我想到的是作曲家巴赫,想到巴赫通過這首樂曲表達了什麽。這首樂曲在原組曲中叫“air” ,中文翻譯成“詠歎調”,其實就是歌曲,或具有歌唱性的旋律。我想應該是巴赫內心情感的一種表達。我並不覺得是單純的傷感,而是感到平靜而深沉,略帶傷感,但也有對生活及造物主的感恩與讚頌。當然我還想到,這樣美的音樂,聽了讓人感到一種“淨化”,要怎樣感謝巴赫都不多。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威廉密改編成小提琴曲時為什麽要降低9個Key,而不是8個呢?" 因為改編後的調性從原作的D大調高音區改為C大調中音區,C到高八度的D就是差九度。關於基本樂理裏音程的知識,可參加這個網頁:https://zhuanlan.zhihu.com/p/34659266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淡淡的日子' 的評論 : 謝謝分享你聽曲的感受。提的幾個問題都比較大,隻就我目前所知大概答複如下:
“管弦樂組曲和交響樂有什麽區別呢?” 這裏的管弦樂組曲是十八世紀上半葉歐洲流行的一種大型器樂體裁,由多個樂章組成,多數有舞曲的節奏,樂章之間聯係較鬆散;而交響曲出現相對較晚,是十八世紀中後葉才由海頓創立,傳統的交響曲由四個樂章組成,各樂章在曲式,調性等方麵有一定規範,並有內在的聯係。
淡淡的日子 回複 悄悄話 管弦樂組曲和交響樂有什麽區別呢?我聽著都差不多,除了少了一些管樂器。另外,威廉密改編成小提琴曲時為什麽要降低9個Key,而不是8個呢?我們一般不是都升降8個音階嗎?小提琴曲太傷感了,就像西雅圖的天氣,壓抑且憂鬱。百轉千回一直繞不出那個低音,但從另一方麵講,卻又非常淒美,美的讓人心生愛憐。您聽這首曲子時會想到什麽?我想到的是冷雨中的荷花,淒風中的楊柳,因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而在痛苦的呻吟。這樣的曲子不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容易失眠。
LawAndOrder 回複 悄悄話 更正:下文中“小提琴協奏曲”打的太順手了,應該是“作品”... 抱歉。
LawAndOrder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如果LINMIU 在四季中沒有找到那首的話,也可能那是維爾瓦第別的作品。許多維爾瓦第的小提琴協奏曲都有類似的風格,比如說Symphony in C Major, RV 112。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ang_Le' 的評論 : 文城幸會老知青,握握當年老繭手。一壺洋插老陳酒,聽樂賞歌話千秋。藍天雄鷹山溪流,金色夕陽映歸舟。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nmiu' 的評論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xofEmo3HA
Four Seasons ~ Vivaldi 168,592,360 viewers

希望這是您要找的維瓦爾第的《四季》,if yes, please enjoy.我非常喜歡。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nmiu' 的評論 : 是,我們這一代人青少年時聽音樂的條件和環境比現在差太多了。至於家傳,我也很羨慕有家學淵源的。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nmiu' 的評論 : 噢,我想,你分段聽了四季,但沒找到,那應該不是四季裏的。至於戲謔曲和小步舞曲,有一定相似之處,通常都是是三拍子,但戲謔曲(也譯作諧謔曲,詼諧曲)似乎變化更多一些。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博主這一代接觸音樂的似乎很少,看點擊率就可體現,一般懂音樂的往往來自家傳,是謂家學淵源。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我知道那首樂曲的旋律,但不知其名,因而沒法找,要是碰上了知道是這首。
我第一次是在一個餐廳裏聽到的,老外朋友隨口說是維瓦爾第的四季,可我也分段聽了四季,沒找到。
有一次我聽一組極美妙的小夜曲,還想會不會有這首,卻聽到幾首戲謔曲和小步舞曲,好像有德沃夏克和貝多芬各一首,這些曲子很相似嗎?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非常感謝! 六七屆初中,我們是同屆的。您插隊近八年,真夠煎熬的,那滋味不好受。也向您致敬! 看到您的博客裏也有些關於當年插隊的文章,我也書簽了,得空再細讀。 也歡迎您常來我這裏欣賞古典音樂。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nmiu' 的評論 : 遺憾,您說的類似《愛的禮讚》和《春之歌》的小曲,“據說是維瓦爾第《四季》裏的樂曲”,我目前想不出是哪一首。《愛的禮讚》和《春之歌》都聽過,但類似的小曲不少;維瓦爾第《四季》實際是春夏秋冬四部小提琴協奏曲,每一部有三個樂章。您說的可能在其中,也可能不在。您說的是什麽樂器的獨奏曲?還是樂隊演奏的?如果有更多的信息會有幫助。另外我以後會在“合唱經典”的中間,陸續加一些小的樂曲,或許會碰到您要找的。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nmiu' 的評論 : 別客氣。關於我文中的音像,主要是為了舉例,並沒經過仔細篩選。如果仔細尋找,相信可能會有更好的版本。鄭京和拉得確實不錯,感情也很充沛,有“聲情並茂”的意思。她年輕時的表演我以前隻聽過音頻,回頭也找找視頻,開開眼界。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愚若智大' 的評論 : 謝謝評論。歡迎來欣賞古典音樂。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的分享。從小受我父親影響,也非常喜愛欣賞古典音樂。巴赫《G弦上的詠歎調》亦是最愛。已把您的博客書簽了。今後會常來拜訪,欣賞,聆聽,學習。
一口氣拜讀了您的《插隊生活回憶》和《回顧1982考研》,感動,感慨萬千!請接受我一個67屆初中南京老知青(插隊近八年)向您的致敬!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再請教博主,有一些很美的音樂小曲,例如《愛的禮讚》,門德爾鬆的《春之歌》等,類似有一首非常美妙動聽,據說是維瓦爾第《四季》裏的樂曲,可我始終沒找到,不知您是否知道是哪首嗎?。
linmiu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博主的介紹!我還是第一次聽全曲呢。
我對巴赫這首樂曲難忘,是因為人們對巴赫的評價似乎都體現在這段音樂裏了。
那是仿古演奏方式,怪不得有教堂音樂的感覺,可樂聲似有點破碎。
鄭京和演奏得滄桑沉鬱,哀婉動人,仿佛閱盡人間之後的深沉歎息,和她年輕時的表演風格截然不同,她年輕時的演奏有一種完美的單純。
我最喜歡的是維也納女子樂隊演奏的這支曲子,那個版本比較悠然明朗。
愚若智大 回複 悄悄話 謝謝

於我,單曲循環,夢縈魂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