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老鄉在工間或工餘,有時會唱兩嗓子,除了前麵提到的唱戲,有時也唱歌,主要是當地流傳的民歌。多數時候唱得並不完整,就來幾句。和其它各地的民歌一樣,這些民歌也反映了當地人民的喜怒哀樂及風土人情。可惜,我當時並沒有留意,更沒有拿紙筆去記錄,所以現在還能想起來的隻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記得有一次是在地頭短暫休息時,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隨口哼唱了這麽幾句:
“四月裏來(那)四月八,奶奶(那)廟上祭娃娃。
人家有錢祭娃娃呀,我家哥哥沒錢,祭呀祭個啥?沒老婆咋紮呀。“
唱完大家都樂,歌者自己也樂了。我覺得好聽,歌詞也有趣,就問身邊的老鄉,得知這歌叫<光棍哭妻>。難怪大家樂,原來那個唱歌的小夥子就是個光棍。後來,聽其他老鄉多次唱過這首歌,來村裏幫助辦喪事的“鼓匠”們也演奏過。據說這首歌有十二段歌詞,一個月一段,可惜我隻記住四月這麽一段。歌詞中的 “祭娃娃“是求子的意思;“奶奶廟”是當地一種民間小廟。可惜我們到村裏時,已經看不到任何廟宇了。
下麵這首歌也很有意思,叫<小寡婦上墳>,曾經多次聽老鄉斷斷續續地唱過,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十一二歲的小後生在他自家門口唱的,是童聲,三段歌詞他完整地唱了下來:
“城牆不高三呀三丈六,丈夫十七我十六。
十七十八來到你的家,二十上下守了個寡。
白日裏想你紮不住個門,黑夜裏想你吹不滅個燈。”
從歌詞看,這歌本應是女聲唱的,內容是很悲傷的,但人們,包括那個小後生,卻都是笑著唱的。或許是有點惡作劇的意思?說不準。聽多了能體會到,當地很多人唱歌都有一種苦中作求樂的味道。
回想起來,愛唱幾句的大都是性格比較開朗,也比較活躍的老鄉。他們大都是青壯年男子,除了在剛來時的歡迎會上,我們從來沒見過村裏的女人唱歌。愛唱的老鄉一般除了唱,還愛開玩笑,有時說些類似“黃段子”的東西,所以他們當中有些被人稱作”詼後“,意思是有點不正經的後生。然而他們也不在乎,照樣又說又唱。話說回來,他們的歌聲和話語給人們帶來很多歡笑。也多虧他們,我們才能聽到老鄉的這些歌聲。
下麵幾首也是我在村裏多次聽到過的民歌,可惜歌詞都記不全了,隻記住一兩段。和上麵的兩首一樣,這些歌感情表達都很率真,情景描寫也很生動。具體的不必我多說,大家讀了歌詞就知道了。
<走西口>
鹹豐正(了)五(這)年,山西遭(了)年(的)限。
男人走口外,女人挑野菜。
二姑舅捎來一封信,西口外好(了)收(的)成。
有心走西口,就怕妹妹淚長流。
(注:”遭年限“就是遭天災之意。)
<種大煙>
青天(那個)藍天紫(個)藍(這)天,什麽人留下種(上個)大煙?
鹹豐(那個)登基正(個)五(這)年,外國人留下種(上個)大煙。
<想妹妹>
想妹妹想得迷了一個竅,叼煙袋叼在了煙得腦,哎喲!燙了一嘴大燎泡!
想哥哥想得迷了一個竅,蒸饃饃把個籠床而在了水甕上,哎喲!一蒸蒸了個冰板涼!
<過大年>
過了(哇)大年(這)頭一(這)天,我與我那連成哥哥來(呀)拜年。
一進門,把腰彎,左手扶來右手攙,
呐哈咿呀哎嗨,咱兄妹二人拜的是什麽年呐,呐哈咿呀嗨。
正月裏來五更寒,家家戶戶巧打扮,
人家有妻打扮起,光棍打扮叫誰看,沒老婆的受可憐。
二月裏來是春分,家家戶戶把衣更,
人家有妻把衣換,光棍無妻換什麽,沒老婆的好傷心。
三月裏來是清明,家家戶戶上新墳,
人家有錢燒紙錢,光棍無錢燒爛紙,沒錢的人好慘情。
四月裏來四月八,娘娘廟上把香插,
人家有妻求兒女,光棍無妻求什麽,沒老婆的該怎麽。
五月裏來五端陽,雄黃燒酒艾中香,
人家有妻吃粽子,光棍無妻喝米湯,沒老婆的太犧惶。
六月裏來熱難當,家家戶戶換衣裳,
人家有妻把單衣換,光棍倒把皮襖穿,有布也穿不上。
七月裏來七月七,牛郎織女配夫妻,
神仙也能成雙對,光棍無妻一人睡,沒老婆真受罪。
八月裏來月兒園,西瓜月餅獻老天,
人家有妻團圓會,光棍無妻受孤單,沒老婆的真可憐。
九月裏來秋風涼,家家戶戶換衣裳,
人家有妻都穿上,光棍無妻受了涼,沒老婆的苦下場。
十月裏來是冬天,光棍無家受熬煎,
人家有妻炕頭睡,光棍無妻不能眠,想起越心酸。
十一月裏數九天,光棍家裏實可憐,
夢見前妻在麵前,光棍心裏滾油煎,兩眼淚不幹。
十二月裏整一年,光棍夢見到陰間,
要和前妻見一麵,二鬼把定閆羅殿,讓也不讓見。
=== 哈哈,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