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正文

插隊生活回憶(24):開始以“特長”找出路

(2010-12-11 10:58:11) 下一個

        插隊兩三年,一些人通過種種渠道離開了農村;剩下的,人心惶惶。指望上級統一安排工作看來是不可能了,大家不得不個人想個人辦法。有人通過家裏的關係,到部隊當兵或去外地工作了,但有這樣門路的人畢竟很少。當時也有來招工的,但分給知青的名額很少,能被招到專區首府大同去當工人,在當時是非常令人羨慕的結果了。

        從招工的情況看,除了需要政治條件好(主要是指“家庭出身好”)和本人表現好以外,如果具備一些文體方麵的特長也很有用,因為大的廠礦願意用有特長的人搞文藝宣傳隊,參加體育比賽,或畫壁報搞宣傳等。我們縣裏被招到大同去的知青,有好幾位是因為有這類特長才被招上的。他們到了廠裏,都成了廠球隊的隊員或文藝宣傳隊的成員。

        由此我開始想,自己有特長嗎?我倒是一直愛好音樂,小時候家裏的留聲機和收音機都是我的心愛之物。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參加校外的文藝活動,在民樂隊學習演奏過中阮,柳琴,秦琴等彈撥樂器。有輔導員教,但那時我不懂得練琴,隻是滿足於能把簡單的小曲子彈下來。五年級時,姥姥給我買了一把二胡,沒人教,就自己瞎拉。後來插隊了,二胡雖然帶在身邊,但隻是偶爾拉著玩玩。有些人的特長是因為家裏有人是幹那個專業的,可以跟家裏人學;但我不是,我家雖然也有人愛好音樂,但並沒有幹專業的。這就是我當時關於“特長”的情況,難道真要用這個來找出路嗎?

        就在我還沒有想好,也沒準備好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和本縣的手工業社“遭遇”了。那是在插隊第二年的秋收後,聽到一個消息:我們鄰村的知青老 Z,也是我校老高中的,因為手風琴拉得好,被本縣手工業社招去當臨時工,實際脫產在該單位的文藝宣傳隊拉琴。當時那個宣傳隊正在排練京劇樣板戲清唱,樂隊還缺人,大家都勸我去試試。我想,到縣裏當臨時工總比在村裏幹農活強,於是決定去碰碰運氣。由於我手頭沒有彈撥樂器,隻好就拉二胡了。

        我背著樂器步行二十餘裏來到縣裏的手工業社,經過老Z介紹,見到了宣傳隊的負責人。他是個轉業軍人,挺和氣的。大概聊了幾句以後,他又叫來幾個宣傳隊的骨幹,聽我拉琴。記得我拉了<山村變了樣>和<賽馬>一慢一快兩首曲子,這也是我當時的最高水平了。曲罷,人家沒說什麽。那位負責人又單獨和我談了一會兒,主要是問了家庭情況。我出身不好,都如實向他說明了。一來我不願隱瞞;二來聽說我們知青的檔案都在縣安置辦公室,招人單位如果需要,可以去那裏看檔案,所以隱瞞也是瞞不住的。最後那位負責人對我說,這事他們和單位領導還要再商量一下,並請示上級,讓我先回村去等消息。

        沒過幾天,手工業社托人從縣裏傳來了口信,說不能收我去當臨時工,因為我的“政審沒通過”!我當時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心說了:“我X,不就是個縣手工業社嗎,還搞什麽政審!?你不要我,我還不想去呢!”雖然如此“阿Q”了一下,還是感到很淒涼:我這樣的家庭出身連到縣裏當臨時工都通不過,那以後還能去哪兒呢?後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認識到既然是以特長找出路,那就需要特長確實很強,才能彌補家庭出身不好的短處。而我的“特長”並不夠長,畢竟拉二胡是自學的,沒有受過正規訓練,水平不高;相比之下,中阮和柳琴倒是跟輔導員學的,如果能把這類彈撥樂器再好好練練,應該比拉二胡強一些。但當時手頭並沒有這樣的樂器,又該怎樣發揮這個“特長”呢?

        那年冬天回北京,當年參加校外文藝活動的老同學又相聚了,都是民樂隊的。雖然大家小時候學那兩下子有限,但有好幾位已經把本領發揚光大,派上了用場:最出色的兩位已在北京的專業團體工作;此外,有一位在北京一個建築公司的宣傳隊,還有兩位在東北兵團的師部宣傳隊,都是樂隊骨幹。當然也有像我這樣上山下鄉後,想找出路的。聊天時,我也講了自己在縣手工業社受挫的事,大家都開導我,並幫我分析,應該把彈撥樂器“撿一撿”,說不定會有機會。大家的鼓勵使我感到很溫暖,同時也增加了信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