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凡塵】加春秋

楓葉飄凡塵、我苦顧我在! 生活就是酸甜苦辣鹹!隻能自己不斷體驗! 工作就是沒日沒夜煩!隻能自己苦苦承擔!
正文

[世界風雲]解析中日關係困境:中國強大讓一些日本人不適

(2005-04-23 19:36:01) 下一個
[世界風雲]解析中日關係困境:中國強大讓一些日本人不適
rickxu 發表於 2005-4-22 22:03:26
解析中日關係困境:中國強大讓一些日本人不適
2005-04-21 08:40:16   北京青年報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17日抵達北京進行工作訪問,與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討論中日雙邊關係中近來出現的一係列問題。
  
  中日兩國既有密切的現實利害關係,又有複雜的曆史恩怨。
  
  那麽,究竟是什麽因素在幹擾中日關係正常發展?曆史和現實,是解析中日關係波折的依據。
  
  友好與對立
  
  日本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重要近鄰。中日友好交往曆史綿延兩千多年,中日兩大民族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古代中華文明推動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近代中國也通過日本學到了許多西方先進文明的重要成果。
  
  然而,從1894年甲午戰爭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曆時半個多世紀時間裏,日本軍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
  
  回顧這段曆史,日本神戶大學教授五百旗頭真今年2月9日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文章,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為世界列強之一、亞洲惟一帝國的日本誤入歧途,未能認同包括中國在內的近鄰國家與日本一樣也希望獨立和發展的民族主義,相反卻認為那是對日本既得權益的挑戰。
  
  這位教授指出,日本政府因此而走上一條“通過武力粉碎周邊國家愛國之心的道路”,把日本引向了戰爭和滅亡。
  
  他寫道:“日本帝國從亞洲大肆掠奪,不允許亞洲國家與日本一樣發展。”
  
  對於中日兩千多年交往曆史中特定時期的這段陳跡,已故中國總理周恩來概括為“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
  
  反省與建交
  
  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曾經抱著反省和道歉的態度,表示對中國民眾的感情予以理解和尊重。
  
  在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中,日本政府表示,“日本方麵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反省”。1995年,日方發表“村山談話”,首次承認對亞洲國家施行了“殖民統治和侵略”,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1998年,日方首次以書麵形式承認對中國的侵略並口頭道歉。
  
  以日本對待和處理曆史問題的反省和道歉態度為基礎,中日關係得以逐步發展。
  
  中日1972年實現邦交正常化是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和有識之士長期不懈努力的結果,兩國藉此重新確立了友好往來,把雙邊關係推進到了一個全麵發展的新時期。
  
  此後30多年間,中日關係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民間往來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巨大發展,不僅給兩國帶來重要利益,也為亞洲以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
  
  右傾與困境
  
  但是,一些日本政界人士近年來“大國意識”膨脹,政治右傾加劇,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的消極麵也逐步凸現。
  
  日本現任首相迄今沒有明確放棄參拜靖國神社的立場,日本政府和美國政府公然把台灣列入兩國共同戰略目標,日本政府還在曆史教科書、東海油氣田開采、專屬經濟區劃分和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上咄咄逼人,態度強硬,試圖逼迫中國讓步。
  
  此外,對於歐洲聯盟有意解除對中國武器出口禁令,日本政府公開施以阻撓。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04年11月21日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會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時指出,中日兩國政治關係困難的症結是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這個問題拖的時間越長,對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受害國人民感情的傷害就越大,也越不利於兩國關係的改善和發展。
  
  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璿今年4月12日會見日本共同社社長山內豐彥時再次重申了參拜靖國神社對於兩國關係的損害。
  
  經濟與政治
  
  中日關係出現複雜局麵有著多方麵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與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在最近10年間同時發生,中日經濟實力對比出現曆史性變化,由二十世紀90年代初的1比10縮小到現在的將近1比3。
  
  日本自1867年“明治維新”以來首次麵對日益強大的中國,讓一些日本人感到不適應。
  
  受此影響,一些日本人對中國的心態日趨複雜,既看重中國的廣闊市場,希望從中國的迅速發展中得到實惠,又心存疑懼。這種複雜心態使得日本當局在發展對華合作的同時,試圖從多方麵對中國的發展加以防範和牽製。
  
  這些因素構成了阻力和製約,可能使中日關係走向惡化。
  
  目前,作為政治基礎的曆史問題和台灣問題正嚴重幹擾中日關係健康發展;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突出;國民感情出現下滑勢頭。
  
  中日關係麵臨何去何從的曆史性挑戰,正處在十字路口。(新華社特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