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雅
又到大學申請的季節,貼上我收集總結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為家有高中生的家長們提供一些信息。 眾所周知,美國大學招生綜合全麵考察學生的表現。正如哈佛大學一名校長曾指出,要成為哈佛的學生,光有好分數是不行的,還須有創造性;單關心自身專業是不足的,還須有關注其他方麵的好奇心;隻在校園裏有驕人的成就還不夠,還須有服務社會的熱情和改造世界的精神。 這樣,一些家長便誤認為美國大學錄取學生不看重學生成績,因為美國的確沒有像中國那樣設立一個統一高考製度。其實不然。 最重要的標準還是學術水平。 所謂學術水平由三個方麵來衡量。 第一,學生在選修的大學AP(Advanced Placement)和IB (International_Baccalaureate) 課程的數量和成績。在美國大部分地區,AP比IB更普及。 學生修了AP課程後,可以參加全國統考。同考評分製度采取五分製,有的大學讓得到三分的學生免修該門課,但常青藤大學通常不接受免修申請,而是用修了多少門AP課程來衡量一個學生對學術挑戰的能力。AP課程能體現SAT無法表現出的學生所具有的綜合學習能力及挑戰自己的決心。如果一個學生成績排名不領先,幾個漂亮的大學預修課程就可能令他峰回路轉,彌補了不盡人意成績單的缺陷。有一個得B的AP課,比一個得A的普通課程更具有說服力。因此,AP課程在高中裏大行其道,尖子學生紛紛你追我趕地越修越多AP課,忙得不可開交。 第二,學生的標準考試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或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成績。SAT 考試分兩種,一種是SAT I 考試,分英文、數 學、寫作三部分,每一部分滿分為800分,共2400分 (寫作部分是2005年增加的,以前隻有英文數學二部分,共1600分。);另一種是SAT II 專科考試;有二十多門課目,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文學、曆史、地理、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文、日文等,每門滿分為800分。常青藤大學一般要求學生除了SAT I 成績外,還要2-3門SATII分數。 SAT I分數有如一個智商指數,ACT則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但不如SATI普及。這些考試決不是靠死記硬背單詞來獲取高分的。一個2350的分數與一個2300的分數,在 招生官員眼裏沒有多大的區別,家長大可不必去逼迫可憐的孩子為了那幾十分的差別重考SAT。 SAT I 我就曾經幫助SATI 不到2300的學生被哈佛錄取。。 第三是學生高中階段學業平均成績(grade point average, 簡稱GPA)。年級分數排 名大致反映了一個學生在自己學校的成績地位和成績穩定性。但是,年級排名第一並不等於這個學生選修了最有挑戰性的AP課程,因此,SAT I考了滿分或快滿分了,三個SAT II的成績都是滿分,GPA排名是學校第一或前幾名,卻被常青藤名校全拒絕了的例子屢見不鮮,而排名靠後、有其它突出成就的學生法反而被名校錄取大有人在。 例如,一位中國奧數獲獎選手在美國名校招生麵試中,被名校招生官認為“過於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難以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而慘遭淘汰。2010年北京高考考區的狀元,也在被美國十一所名牌大學全拒。 到底這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除了學業成績,美國名牌大學的招生標準是:40%的學習成績、40%的綜合素質,還有20%的人文價值觀念。美國頂尖大學是培養未來領袖人才的學府,所以,這些大學特別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 名牌大學的招生程序是怎樣的呢? 名牌大學一般是按地理位置劃申請材料。首先,由第一位地區招生官會花十幾分鍾來讀每一個他分到的申請,他會從學術和非學術兩方麵來考量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接著,由另一個招生官再來讀一遍。 如果倆人對這個申請是拒絕還是錄取有一致的意見,材料就被送到負責人那裏,由負責人最後拍板。如果倆人都不能肯定這個申請是拒還是錄,材料就會擱置起來,由一個委員會開會定奪。 如果一個高中生的學術成績 隻能讓他/她入圍,那麽,區分所有入圍的學生就需要靠非學術方麵的表現了。非學術方麵的表現包括以下四方麵: 第一是個人特長/課外活動。包括領導才能、社會實踐、 科研能力、體育參與、藝術活動,及一些學校的職務。不過,這不意味著美國大學要把麵麵俱到 (well-rounded)的學生招到旗下,因為這樣的學生看起來似乎有多把工具刀,樣樣在行,但其實沒有一把刀鋒利。美國名牌大學招生的策略,是營造一個每個學生都全麵發展的班級,但每個人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都能對這個集體貢獻自己獨特的才幹。 雖然考量高中生的課外活動和個人特長沒有定量的數據指標,但也有一些定性的審核標準。可以這麽說,大學會把學生的學業成績分為四個級別 (A,B,C,D) ,又把非學業素質分為四個級別 (A,B,C,D)來審核。比如說: A級:獲得國際或全國性比賽的大獎、特別榮譽;獲得科研發明專利;出版書籍論文等。 B級:獲得州比賽獎牌或州一級組織的榮譽,州學生組織的主要幹部。 C級:校學生會主席,學校校報總編,或在參加地區或校內外的活動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並有特別貢獻者,或地區或學校比賽獎牌得主. D級:各種俱樂部幹部或成員,但沒有特殊建樹。 AA級學生會被眾多名校爭相錄取;AB級學生或BA級學生,則視申請論文、推薦信、和麵談的質量而定;C, D級學生隻對頂尖運動員有利。 第二是申請論文。一封充滿個性的聲音的申請論文能打動讀者的心,一封沒有激情的論文則適得其反。論文可以幫助大學招生委員會了解申請者在申請材料裏看不到的東西,是在確定一名學生滿足了大學的學業表現以後,從根本上了解學生是怎樣一個人的重要非學業參考指數。 第三是推薦信。推薦信要從你的推薦人眼中看到一名學生是一個什麽樣子的人。推薦人必須要很了解被推薦的學生,能夠使用獨特的讚譽來吸引招生官員的眼球,而不是敷衍的套話。 第四是麵試。麵試通常由常春藤院校在學校世界各地的校友進行,麵談的人的報告歸在推薦信裏。這是一個讓大學零距離直接了解學生的渠道。常青藤學校想了解學生為什麽申請該校。它們還喜歡活潑會玩的學生, 認為會玩的孩子不會是書呆子,更懂得在社會的生存之道;有時間完而且玩出點名堂來,又能保持優異學習成績的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有發展潛力的人。可惜,一直以來,有不少亞裔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貪玩,認為“玩物喪誌,浪費時間”。另外,有些孩子不會玩,一方麵是受到了家長的束縛,把玩和學習對立起來,另一方麵是好多家長自己也不活躍,孩子也就無從學到玩的本領。 大學會照顧校友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有磨難經曆的學生,校友的孩子,少數民族,體育人才,富人和名人的孩子。 有磨難經曆的學生會特別得到招生官的同情。比方說,經曆移民後的文化和生活衝擊,有心理障礙,家長沒上過大學,父母離婚,家貧等等,都是申請材料的一大亮點。有一位新移民高中生,既經曆了移民後的各種挑戰,又在父母無休止的吵鬧中受盡創傷,得了憂鬱症,後經過心理醫生的幫助,重拾生活信心,後來被HYPSM都錄取了。 常有家長和學生困惑,到底哪一項指標對大學錄取最重要。我認為,對於非特殊人群來說:學業成績最重要,因為它衡量一個人的智力;課外活動,則猶如一個學生立體形象的解刨,層層透露他/她的綜合活動能力;論文給出申請表所不能提供的學生素質情況,同時顯示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推薦信體現了學生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力和給人留下的印象,也間接核實了學生申請表內容的真實性;麵談是全方位的零距離檢驗,也是了解學生溝通能力的直接方式。當多個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差別不大時,論文,推薦信,和麵談就起到關鍵的作用了。總之,很全麵(well-rounded)的學生也需要有亮點,很有亮點的學生也需要夠全麵發展。 前麵那位北京海定區高考狀元,其學業成績上乘,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課外活動與個人特長: 1.校學生會主席 2.數學競賽AMC成績較好 3.三次數學北京賽區的一等獎(一等獎有四十名) 4.校“模擬聯合國”的主席 5.“北極科學考察隊” 第一到第四條,都隻能算是C級的成就,並不突出。第5條“北極科學考察隊” 顯得模糊,可以是A級,也可以是C級。如果沒有對北極考察有長時間不懈的堅持,有沒有任何考察成果報告,而隻是蜻蜓點水,這個活動難以成為一個亮點。如果沒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申請論文,被十一所名校所拒也不足為奇。 美國高等教育的機構有3種:綜合大學(university),文理學院(college)、社區 大學(community college)、大體上,較多的華裔尖子生選擇大學 校。大學校規模大,通常能提供更多的課程和更多的專業選擇,也有非常多的專業應用層的東西,比如法學院、醫學院等。在HYPSM及其它常青藤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 伯克利分校等綜合大學,學生有可能在一年級就有幸親耳聆聽諾貝爾獎獲得者親自授課。大學校讓學生在社交方麵進退自由,有更多的空間。另外大學校的各種課外活動和體育賽項目也吸引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但是,大 學校課堂上師生比例高,無法提供有效的師生互動交流,學生的主動性就非常的重要了。因此,大學校不適合被動型的學生。 有些華裔家庭對文理學院可能還不太熟悉。文理學院一般就2,000學生左右,還不如一個高中的規模。文理學院資金雄厚,小班上課。因為人少,參與的機會就多,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學生還可以經常去教授的辦公室答疑,並且有機會參加教授自己的研究課題,這些對本科學生非常有好處 的。著名的文理學院有威廉姆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 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 米德爾伯裏學院(Middlebury College),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波莫那學院(Pomona College)等。衛斯理學院是當年著名的七姐妹貴族女子學院之一,強調服務精神,它的座右銘是:“寧照顧他人,勿被人照顧。” 衛斯理學院曾出過不少名女人,包括前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希拉裏克林頓,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布什,宋美齡(宋靄齡和宋慶齡就讀的是另一間女子學院--威斯裏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詩人冰心等。 選擇綜合大學還是文理學院,見仁見智。最關鍵是能夠讓孩子選擇一所最適合自己的學校。有的孩子會覺得上小學校比較如魚得水,上了大學校有失落的感覺;有的孩子正相反,覺得小學校不夠刺激,大學校選擇比較多。 美國名牌大學錄取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早期錄取(Early Action or Early Decision),第二階段是常規錄取(Regular Admission),第三階段是候補錄取(Waitlist Admission)。 1. 階段早期錄取的申請時間截止到11月初, 12月15日發榜。錄取結果有三種可能:錄取、拒絕、保留。早期錄取的結 果並不影響常規錄取。如果考生沒有被早期錄取,該考生將被置於保留狀態,被撥到正常錄取的大池子裏。同時,考生也可以申請多所其他院校的常規錄取。 2. 階段正常錄取的申請時間截止一般截止到1月初, 3月下旬或四月初放榜。錄結果也有三種可能:錄取,拒絕,候補(wait-list)。 3. 候補結果通常在5月-8月出來。 由此可見,美國大學的綜合招生係和中國的一次性高考應試製度是非常不同的,美國大學的招生方式應該是較為合理的,更能發掘到對貢獻人類富有激情的卓越的未來領導人才。 要不要申請美國的大學名校。 隻要孩子有能力上,為什麽不?常青藤大學和斯坦福等私立名校是最為人才輩出的大學,有著普通大學不能比擬的許多優勢。美國眾多的國會議員、政府官員、企業精英、教育家、諾貝爾獎和普裏策獎得主、以及其它領域的領袖人物,都孕育於常青藤大學。 2010年8月,美國《福布斯》雜誌盤點了美國培養億萬富翁最多的大學學排名: 1. 哈佛大學- 62人 2. 斯坦福大學- 28人 3. 哥倫比亞大學- 20人 4. 賓夕法尼亞大學- 18人 5. 耶魯大學-16人 同時,在名校的大環境裏,可以建立有價值的人際關係網絡,這點事顯然易見的。 毋容置疑,美國的常青藤名校絕非浪得虛名,這些美國頂尖名校的教育宗旨,並不僅僅是培養常人眼裏名利雙收的世俗成功的素質,更是造就能讓自己幸福也能為人類造福的領袖人才。 不過,“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道路何止一條。孩子被名校或不名校錄取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她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學校,既能開心快樂,又能培養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能力。 -麗雅
又到大學申請的季節, 貼上我收集總結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為家有高中生的家長們提供一些信息。 眾所周知,美國大學招生綜合全麵考察學生的表現。正如哈佛大學一名校長曾指出,要成為哈佛的學生,光有好分數是不行的,還須有創造性;單關心自身專業是不足的,還須有關注其他方麵的 好奇心 ;隻在校園裏有驕人的成就還不夠,還須有服務社會的熱情和改造世界的精神。 這樣,一些家長便誤認為美國大學錄取學生不看重學生成績,因為美國的確沒有像中國那樣設立一個統一高考製度。其實不然。
最重要的標準還是學術水平。 所謂學術水平由三個方麵來衡量。 第一,學生在選修的大學AP( Advanced Placement )和 IB (International_Baccalaureate) 課程的數量和成績。在美國大部分地區, AP 比 IB 更普及。 學生修了 AP 課程後,可以參加全國統考。同考評分製度采取五分製,有的大學讓得到三分的學生免修該門課,但常青藤大學通常不接受免修申請,而是用修了多少門 AP 課程來衡量一個學生對學術挑戰的能力。 AP 課程能體現 SAT 無法表現出的學生所具有的綜合學習能力及挑戰自己的決心。如果一個學生成績排名不領先,幾個漂亮的大學預修課程就可能令他峰回路轉,彌補了不盡人意成績單的缺陷。有一個得 B 的 AP 課,比一個得 A 的普通課程更具有說服力。因此, AP 課程在高中裏大行其道,尖子學生紛紛你追我趕地越修越多 AP 課,忙得不可開交。 第二,學生的標準考試 SAT (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或 ACT ( 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成績。 SAT 考試分兩種,一種是 SAT I 考試,分英文、數 學、寫作三部分,每一部分滿分為 800 分,共 2400 分 ( 寫作部分是 2005 年增加的,以前隻有英文數學二部分,共 1600 分。 ) ;另一種是 SAT II 專科考試;有二十多門課目,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文學、曆史、地理、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文、日文等,每門滿分為 800 分。常青藤大學一般要求學生除了 SAT I 成績外,還要 2-3 門 SATII 分數。 SAT I 分數有如一個智商指數, ACT 則測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 但不如 SATI 普及。這些考試決不是靠死記硬背單詞來獲取高分的。一個 2350 的分數與一個 2300 的分數,在 招生官員眼裏沒有多大的區別,家長大可不必去逼迫可憐的孩子為了那幾十分的差別重考 SAT 。 SAT I 我就曾經幫助SATI 不到2300的學生被哈佛錄取。。 第三是學生高中階段學業平均成績( grade point average, 簡稱 GPA )。年級分數排 名大致反映了一個學生在自己學校的成績地位和成績穩定性。但是,年級排名第一並不等於這個學生選修了最有挑戰性的 AP 課程,因此, SAT I 考了滿分或快滿分了,三個 SAT II 的成績都是滿分, GPA 排名是學校第一或前幾名,卻被常青藤名校全拒絕了的例子屢見不鮮,而排名靠後、有其它突出成就的學生法反而被名校錄取大有人在。 例如,一位中國奧數獲獎選手在美國名校招生麵試中,被名校招生官認為“過於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難以成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而慘遭淘汰。 2010 年北京高考考區的狀元,也在被美國十一所名牌大學全拒。 到底這是怎麽回事呢? 原來,除了學業成績,美國名牌大學的招生標準是: 40% 的學習成績、 40% 的綜合素質,還有 20% 的人文價值觀念 。美國頂尖大學是培養未來領袖人才的學府,所以,這些大學特別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 名牌大學的 招生程序是怎樣的呢? 名牌大學一般是按地理位置劃申請材料。首先,由第一位地區招生官會花十幾分鍾來讀每一個他分到的申請,他會從學術和非學術兩方麵來考量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接著,由另一個招生官再來讀一遍。 如果倆人對這個申請是拒絕還是錄取有一致的意見,材料就被送到負責人那裏,由負責人最後拍板。如果倆人都不能肯定這個申請是拒還是錄,材料就會擱置起來,由一個委員會開會定奪。 如果一個高中生的學術成績 隻能讓他 / 她入圍,那麽,區分所有入圍的學生就需要靠非學術方麵的表現了。非學術方麵的表現包括以下四方麵: 第一是個人特長 / 課外活動 。包括領導才能、社會實踐、 科研能力、體育參與、藝術活動,及一些學校的職務。不過,這不意味著美國大學要把麵麵俱到 ( well-rounded )的學生招到旗下,因為這樣的學生看起來似乎有多把工具刀,樣樣在行,但其實沒有一把刀鋒利。美國名牌大學招生的策略,是營造一個每個學生都全麵發展的班級,但每個人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都能對這個集體貢獻自己獨特的才幹。 雖然考量高中生的課外活動和個人特長沒有定量的數據指標,但也有一些定性的審核標準。可以這麽說,大學會把學生的學業成績分為四個級別 (A , B , C , D) ,又把非學業素質分為四個級別 (A , B , C , D) 來審核。比如說: A 級:獲得國際或全國性比賽的大獎、特別榮譽;獲得科研發明專利;出版書籍論文等。 B 級:獲得州比賽獎牌或州一級組織的榮譽,州學生組織的主要幹部。 C 級:校學生會主席,學校校報總編,或在參加地區或校內外的活動擔任一定的領導職務並有特別貢獻者,或地區或學校比賽獎牌得主. D級:各種俱樂部幹部或成員,但沒有特殊建樹。 AA 級學生會被眾多名校爭相錄取; AB 級學生或 BA 級學生,則視申請論文、推薦信、和麵談的質量而定; C, D 級學生隻對頂尖運動員有利。 第二是申請論文 。一封充滿個性的聲音的申請論文能打動讀者的心,一封沒有激情的論文則適得其反。論文可以幫助大學招生委員會了解申請者在申請材料裏看不到的東西,是在確定一名學生滿足了大學的學業表現以後,從根本上了解學生是怎樣一個人的重要非學業參考指數。 第三是推薦信 。推薦信要從你的推薦人眼中看到一名學生是一個什麽樣子的人。推薦人必須要很了解被推薦的學生,能夠使用獨特的讚譽來吸引招生官員的眼球,而不是敷衍的套話。 第四是 麵試 。麵試通常由常春藤院校在學校世界各地的校友進行,麵談的人的報告歸在推薦信裏。這是一個讓大學零距離直接了解學生的渠道。常青藤學校想了解學生為什麽申請該校。它們還喜歡活潑會玩的學生, 認為會玩的孩子不會是書呆子,更懂得在社會的生存之道;有時間完而且玩出點名堂來,又能保持優異學習成績的孩子,正是精力充沛、有發展潛力的人。可惜,一直以來,有不少亞裔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貪玩,認為“玩物喪誌,浪費時間”。另外,有些孩子不會玩,一方麵是受到了家長的束縛,把玩和學習對立起來,另一方麵是好多家長自己也不活躍,孩子也就無從學到玩的本領。 大學會照顧校友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有磨難經曆的學生,校友的孩子,少數民族,體育人才,富人和名人的孩子。 有磨難經曆的學生會特別得到招生官的同情。比方說,經曆移民後的文化和生活衝擊,有心理障礙,家長沒上過大學,父母離婚,家貧等等,都是申請材料的一大亮點。有一位新移民高中生,既經曆了移民後的各種挑戰,又在父母無休止的吵鬧中受盡創傷,得了憂鬱症,後經過心理醫生的幫助,重拾生活信心,後來被 HYPSM 都錄取了。 常有家長和學生困惑,到底哪一項指標對大學錄取最重要。我認為,對於非特殊人群來說:學業成績最重要,因為它衡量一個人的智力;課外活動,則猶如一個學生立體形象的解刨,層層透露他 / 她的綜合活動能力;論文給出申請表所不能提供的學生素質情況,同時顯示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推薦信體現了學生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力和給人留下的印象,也間接核實了學生申請表內容的真實性;麵談是全方位的零距離檢驗,也是了解學生溝通能力的直接方式。當多個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課外活動差別不大時,論文,推薦信,和麵談就起到關鍵的作用了。總之,很全麵 (well-rounded) 的學生也需要有亮點,很有亮點的學生也需要夠全麵發展。 前麵那位北京海定區高考狀元,其學業成績上乘,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課外活動與個人特長: 1.校學生會主席 2.數學競賽AMC成績較好 3.三次數學北京賽區的一等獎(一等獎有四十名) 4.校“模擬聯合國”的主席 5.“北極科學考察隊”
第一到第四條,都隻能算是 C 級的成就,並不突出。第5條“北極科學考察隊” 顯得模糊,可以是 A 級,也可以是 C 級。如果沒有對北極考察有長時間不懈的堅持,有沒有任何考察成果報告,而隻是蜻蜓點水,這個活動難以成為一個亮點。如果沒有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申請論文,被十一所名校所拒也不足為奇。 美國高等教育的機構有 3 種 :綜合大學( university) ,文理學院( college )、社區 大學 (community college) 、大體上,較多的華裔尖子生選擇大學 校。大學校規模大,通常能提供更多的課程和更多的專業選擇,也有非常多的專業應用層的東西,比如法學院、醫學院等。在 HYPSM 及其它常青藤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 伯克利分校等綜合大學,學生有可能在一年級就有幸親耳聆聽諾貝爾獎獲得者親自授課。大學校讓學生在社交方麵進退自由,有更多的空間。另外大學校的各種課外活動和體育賽項目也吸引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但是,大 學校課堂上師生比例高,無法提供有效的師生互動交流,學生的主動性就非常的重要了。因此,大學校不適合被動型的學生。 有些華裔家庭對文理學院可能還不太熟悉。文理學院一般就 2 , 000 學生左右,還不如一個高中的規模。文理學院資金雄厚,小班上課。因為人少,參與的機會就多,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學生還可以經常去教授的辦公室答疑,並且有機會參加教授自己的研究課題,這些對本科學生非常有好處 的。著名的文理學院有威廉姆斯學院 ( Williams College ) , 阿默斯特學院 ( Amherst College ) ,斯沃斯莫爾學院 ( Swarthmore College ) , 米德爾伯裏學院 (Middlebury College) ,衛斯理學院 (Wellesley College) ,鮑登學院 (Bowdoin College) ,波莫那學院 (Pomona College) 等。衛斯理學院是當年著名的七姐妹貴族女子學院之一,強調服務精神,它的座右銘是:“寧照顧他人,勿被人照顧。” 衛斯理學院曾出過不少名女人,包括前美國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希拉裏克林頓,老布什夫人芭芭拉布什,宋美齡(宋靄齡和宋慶齡就讀的是另一間女子學院 -- 威斯裏安學院 Wesleyan College ),詩人冰心等。 選擇綜合大學還是文理學院,見仁見智。最關鍵是能夠讓孩子選擇一所最適合自己的學校。有的孩子會覺得上小學校比較如魚得水,上了大學校有失落的感覺;有的孩子正相反,覺得小學校不夠刺激,大學校選擇比較多。 美國名牌大學錄取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早期錄取( Early Action or Early Decision ),第二階段是常規錄取 (Regular Admission) ,第三階段是候補錄取 (Waitlist Admission) 。 1. 階段早期錄取的申請時間截止到 11 月初, 12 月 15 日發榜。錄取結果有三種可能:錄取、拒絕、保留。早期錄取的結 果並不影響常規錄取。如果考生沒有被早期錄取,該考生將被置於保留狀態,被撥到正常錄取的大池子裏。同時,考生也可以申請多所其他院校的常規錄取。 2. 階段正常錄取的申請時間截止一般截止到 1 月初, 3 月下旬或四月初放榜。錄結果也有三種可能:錄取,拒絕,候補( wait-list )。 3. 候補結果通常在 5 月 -8 月出來。 由此可見,美國大學的綜合招生係和中國的一次性高考應試製度是非常不同的,美國大學的招生方式應該是較為合理的,更能發掘到對貢獻人類富有激情的卓越的未來領導人才。 要不要申請美國的大學名校。 隻要孩子有能力上,為什麽不?常青藤大學和斯坦福等私立名校是最為人才輩出的大學,有著普通大學不能比擬的許多優勢。美國眾多的國會議員、政府官員、企業精英、教育家、諾貝爾獎和普裏策獎得主、以及其它領域的領袖人物,都孕育於常青藤大學。 2010 年 8 月,美國《福布斯》雜誌盤點了美國培養億萬富翁最多的大學學排名: 1. 哈佛大學 - 62 人 2. 斯坦福大學 - 28 人 3. 哥倫比亞大學 - 20 人 4. 賓夕法尼亞大學 - 18 人 5 . 耶魯大學 - 16 人 同時,在名校的大環境裏,可以建立有價值的人際關係網絡,這點事顯然易見的。 毋容置疑,美國的常青藤名校絕非浪得虛名,這些美國頂尖名校的教育宗旨,並不僅僅是培養常人眼裏名利雙收的世俗成功的素質,更是造就能讓自己幸福也能為人類造福的領袖人才。 不過,“條條大路通羅馬”,成功的道路何止一條。孩子被名校或不名校錄取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 / 她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學校,既能開心快樂,又能培養出為社會做出貢獻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