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色列前總理 Olmert:以色列軍事勝利換不來和平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以色列永遠不可能把武力轉變為戰略安全。假如需要的話,以色列可以戰勝所有敵人。但如果以色列想要和平,則必須麵對回避了40年的決定:從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撤出。軍事勝利和侵占領土是徒勞的。隻有政治決議才能帶來安全。

這些恰好都不是我的感想,但肯定的是,我會分享這些感想。這些是以色列即將離職的總理埃胡德8226;奧爾默特(Ehud Olmert)去年9月宣布辭職時說的一些臨別反思。

奧爾默特先生在接受《新消息報》(Yedioth Ahronoth)*的一次采訪中自願表示,長久以來,以色列都是通過軍事行動來尋求答案。但是,以色列經過了這麽多戰爭後,將軍們學到“一件事情”了嗎?坦克、控製領土、占領這座或那座山——“這些東西毫無價值可言”。安全在於與鄰國和平共處。

是有人來打破這個魔咒的時候了。除去談判的土地交換,以色列還必須將西岸交還給巴勒斯坦人,並共同控製耶路撒冷。隻有返還戈蘭高地,才可能實現與敘利亞的和平。“我在這裏說的話,還從來沒有以色列領導人說過,但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到了。”

他說得沒錯。現在,時間快進三個月,同樣是奧爾默特先生,在擔任總理生涯的最後幾個星期裏,卻派出了以色列軍隊同哈馬斯開戰。我們必須斷定,加沙的人道主義悲劇正是以色列政治戰略的反映。就連製定最近侵略行動的人,心裏也知道以色列的無助。

襲擊哈馬斯的力度可能會讓以色列得到停火,保護其南方城市一段時間。伊斯蘭極端分子無疑遭受了一次嚴重的打擊,然而任何所謂的勝利都是空洞的——又一次軍事勝利,又一次戰略失敗。這一切都以無辜的生命作為慘重代價。

以色列官員稱,戰爭是以“威懾”的名義打響的。哈馬斯必須知道,它不能再繼續用從加沙發射的導彈來恐嚇以色列平民。這一次,你可以聽到官員們竊竊私語說,以色列不會重犯2006年同真主黨交戰時的錯誤。

有些以色列政客說到了另一個目標:向普通巴勒斯坦人證明哈馬斯是和平與繁榮的障礙。要是他們能改變對馬哈茂德8226;阿巴斯(Mahmoud Abbas)領導的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的支持,公正解決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我不能確信,以色列是否有人真的相信加沙的屠殺場景會引起這樣的反應;沒有人能相信。

譴責以色列開戰並非是站到以色列敵人的一邊。哈馬斯提倡的思想也讓人反感。用火箭對以色列城鎮狂轟濫炸是不可寬恕的。以色列確實有權自衛,但防禦行動不能過火。他們也應該考慮到後果:既是為了巴勒斯坦人,最終也是為了以色列。

盡管多次挑釁,但以色列領導人願意見到這麽多巴勒斯坦人死去,說明膽怯勝過實力。主張有報複哈馬斯的權利,並不是說轟炸加沙的大片地區就是正義的,或是明智的。

奧爾默特先生或許想起了自己說過的話:“總理必須捫心自問,勁往哪裏使才是最好的,是朝著和解的方向使勁,還是不斷朝著讓國家越來越強以贏得戰爭的方向使勁?”

至於火箭彈:“有誰真的以為,假如我們坐在另一座山頂上,再隔幾百米,就會讓以色列的基本安全有所改觀嗎?”不會,奧爾默特先生當時提供的持久答案,是標出最終的、獲國際認可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國”的邊界。

以色列的大多數政治機構的想法,和奧爾默特先生的所做而非所說一致。尋求和平有著太多的危險。無法肯定可以達成協議,更不必說讓那些長久以來都聽將軍話的選民接受了。再次展示軍事力量更容易讓政客們獲得滿足。

對以色列的威脅也不應該漠視。近程導彈的迅速擴散——在伊朗北方盟友真主黨和南方哈馬斯的手裏——已經改變了戰略格局。沒有對付這些武器的技術防禦手段。上述將軍們就是在以色列鄰國的領土上作戰成熟起來的。真主黨和哈馬斯的火箭將這些戰爭帶到了以色列的城市。

然後還有伊朗,它幾乎是每個以色列決策者的長期關注對象,甚至可以說是癡迷對象。這裏以色列看到的是現實威脅——也是它不願放棄發動軍事打擊的原因,它害怕國際社會無法說服伊朗放棄核計劃。

如果聽任伊朗自行其是,明年這時,德黑蘭可能會跨過原子能門檻,到時就能獲得足夠的裂變原料製造炸彈了。由伊朗人資助並指揮的真主黨,建立了自己的導彈庫存。本周從黎巴嫩發射的火箭就是個提醒,假如需要提醒的話,提醒我們2006年的戰爭結束不過是休戰,而非和平。

官員們會告訴你,這就要求以色列有比敵人更快更狠出擊的鋼鐵般決心和能力。你會聽到這些官員說,巴勒斯坦人內部意見分歧過大,太心懷怨恨,無法和解;敘利亞人也與伊朗和真主黨結成了聯盟。

這樣的絕望忠告是自毀長城,僅僅數月前,奧爾默特先生似乎還在反對。以色列贏了又怎麽樣呢?除了贏得戰爭,以色列根本沒有能力改變現狀,一點意義也沒有。

然而在不同時刻,許多以色列政客和官員都會同意,實現和平的因素很清楚。除非巴勒斯坦人得到國家地位,否則以色列就無法作為猶太人國家生存。假如以色列不歸還現在占領的領土,敘利亞絕對不會和解。正如奧爾默特先生去年9月可能會說的那樣,現在所需要的,是能夠看到軍事勝利之後未來的想象力。我們希望,現在說這些還為時未晚。

英國《金融時報》菲利普8226;斯蒂芬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