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經濟>評論: 美國真的在衰落嗎?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如果你想討論美國衰落的問題,德克薩斯農業機械大學(Texas A&M)似乎不像一個好地方。相對於美國的其它普通院校,這所大學把更多的畢業生直接輸送到了軍隊。該校的軍官訓練團行走在校園裏的時候,總會身著筆挺的製服,腳穿齊膝的皮靴,彼此用輕快的“你好”(howdy,how do you do的方言)打招呼。煩惱的自省和信心危機不是德克薩斯人的特點。

但最近,德克薩斯農業機械大學斯考克羅夫特國際事務學院(Scowcroft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主辦了一次會議,旨在討論美國情報部門最新提出的明顯悲觀的全球觀點。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監督美國複雜的情報機構體係,該委員會每4年發表一份全球趨勢報告,遞交美國新總統。

這份發表於11月20日的最新報告引起了全球的關注。英國《衛報》(Guardian)的頭版赫然寫著“2025年:美國統治地位的結束”。這一次,這個標題基本準確。就像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坦率指出的那樣,新報告和4年前發表的報告之間“最具戲劇性的區別”在於,新報告現在預測,“美國將在全球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美國被視為許多全球參與者之一”。4年前發表的報告曾預測“美國將繼續占據統治地位”。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的報告令人警醒,因為它來自美國安全部門的核心。但這是美國更為廣泛的學術趨勢的一部分:“新衰落主義”(new declinism)。這一情緒標誌著徹底告別布什(Bush)時代的盛氣淩人和“單極時刻”。報告開頭的假設就是,盡管美國仍是全球最為強大的國家,但已進入相對衰落過程。

三大事態滋長了新衰落主義。首先,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突顯出,美國的絕對軍事優勢沒有自動轉化為政治勝利。其次,中國和印度的崛起表明,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日子已屈指可數。第三,此次金融危機支持了這種看法,即美國正入不敷出,美國模式出現了嚴重問題。

表達這一悲觀情緒的不是別人,正是布倫特8226;斯考克羅夫特(General Brent Scowcroft)將軍,他回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這所學院,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會議上致開幕詞。斯考克羅夫特將軍指出,冷戰結束後,美國發現自己是一個強大的世界大國,這 “令人陶醉”。但“我們動用這一實力一段時期後就意識到,這些都是短暫的”。

這種對美國實力局限性的新認識,反映在了很多新書和文章中。最具影響力的可能是法裏德8226;紮卡裏亞(Fareed Zakaria)的《後美國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據說這是巴拉克8226;奧巴馬(Barack Obama)今年讀過的唯一一本關於外交事務的著作。盡管紮卡裏亞竭力指出中國、印度和“其它國家”的崛起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但不可避免的結論是,布什時代是美國實力的最高峰。

另外一本抓住這種新情緒的有影響力的著作,是安德魯8226;巴塞維奇(Andrew Bacevich)的《實力極限》(The Limits of Power)。巴塞維奇教授是一位保守派曆史學家和退伍軍人,他的兒子在伊拉克戰爭中陣亡。他提出:“美國實力……不足以實現由狂妄與偽善帶來的野心。”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主席理查德8226;哈斯(Richard Haass)堪稱美國外交政策部門資格最老的人士,他是另一個主張“美國的單極時刻已結束”的重要人物。

但就像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威廉8226;沃爾福斯(William Wohlforth)在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會議上所提醒的那樣,美國以前也經曆過衰落主義時期。現在的辯論讓人回憶起1988年保羅8226;肯尼迪(Paul Kennedy)的《大國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所引發的爭論。肯尼迪教授認為,以前的大國都敗於“帝國過度擴張”,這一看法當時在美國引起極大反響,當時許多人對裏根(Reagan)時代的預算赤字以及日本日益壯大的經濟實力表示擔心。

然而,冷戰得勝、日本經濟增長10年一蹶不振以及克林頓時期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令肯尼迪教授代表的“衰落主義”迅速消失。這為美國信心的複興和布什總統任期內的狂妄自大奠定了舞台。

現在回憶起來有點奇怪,但在冷戰初期,確實有些人擔心,蘇聯可能超過美國。此外,越南戰爭引發了美國人的信心危機,當時理查德8226;尼克鬆(Richard Nixon)警告他的同胞們,他們看上去可能像是一個“可憐、無助的巨人”。上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美國霸主地位的最新挑戰者。現在輪到了中國。

沃爾福斯教授辯稱,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的報告反映了“一種情緒的變化,而非根本層麵的實力評估的變化”。正如他所言,崛起的強國並非總能完成崛起過程,經濟實力也並非總會轉化為政治實力。

確實如此。但我們仍有理由認為,新的衰落主義可能建立在比之前版本更為健全的基礎上。中國擁有持續且富有活力的經濟增長的記錄,而蘇聯從未有過。而且,與日本這樣的相對小國相比,中國的規模令其成為一位更可信的挑戰者。
這一次確實感覺不同。不過,事情總是如此,不是嗎?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吉迪恩8226;拉赫曼(Gideon Rachman) 2008-12-31

譯者/梁豔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