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色列大開殺戒,隻為拖住美軍一石二鳥?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新聞索引:以色列戰機和武裝直升機27日對哈馬斯控製的加沙地帶發動了大規模空襲,目前空襲已導致至少225人死亡,另有約700人受傷。死者中包括哈馬斯任命的警方負責人、哈馬斯安全和保安部隊領導人、加沙中部地區行政負責人,這是巴勒斯坦人20多年來所遭遇的最血腥的一天。

為什麽以色列在這個全球經濟動蕩不安、2008年即將過去的時刻對巴勒斯坦大開殺戒?很多人認為是以色列內部的需求——為了拚總理選舉。因為在以色列,利庫德集團一直以來主張對哈馬斯使用強硬手段,而還在位的執政聯盟也想早一點打擊哈馬斯,以真實戰場的主動來換取選戰中失去的主動權。此外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以色列為了戰略試探奧巴馬,看看美國在奧巴馬上台後對以色列的定位。對於後一種說法,我覺得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對於美國和以色列來說,雙方失去誰都難以承受,美國如果失去了以色列,它的中東戰略就無法展開,而以色列沒有美國的支持,將會失去戰略的後方,無法與阿拉伯國家進行持久的抗衡。而前一種說法卻是可能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話一點都沒錯,但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難道又沒有別的原因了嗎?我看未必。

既然以色列與美國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那麽美國的一舉一動對以色列來說當然是嚴重關切的,而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的對外戰略走向,特別是在中東的戰略定位更是以色列關注中心。眾所周知,奧巴馬是反對伊拉克戰爭的,上台以後逐漸撤軍是肯定的。如果成行,那就意味著美國對中東政策的重大轉變,不再把中東作為其在全世界最重要的戰略支點,也就意味著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對中東阿拉伯國家姿態上的軟化,特別是對產油大國的示好拉攏,以換取石油能源價格持續走低,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在低價位,從而減輕美國經濟複蘇的壓力。而要做到這點,肯定會損害到以色列的利益,以色列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可謂水火不容,雖然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一顆棋子,但它與美國在東亞兩個棋子——日本和韓國是很異類的,以以色列的行事方式,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是不惜陰美國一把的。你奧巴馬不是想從伊拉克撤軍嗎,那好,我就做一場“大戲”給你。正好哈馬斯以12月19日以色列與哈馬斯為期6個月的停火協議到期為由,向以色列南部地區發射了200多枚火箭彈和迫擊炮彈。這正中以色列下懷,於是以此發動了對加沙的血腥屠殺。28日除了加大規模空襲巴勒斯坦外,以色列還進行了全國戰爭動員,擴大戰爭規模,準備進行地麵進攻,看來以色列不攪糊中東這鍋粥不會善罷幹休。到時,如果伊朗沉不住,卷入大力支持哈馬斯,那這場戰爭可不是短期內就可以中止的,出現這種情況,美軍就不可能按時間表完成從伊拉克撤軍。

而此時的美國內部也是很微妙的,一個是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尚在位的總統,另一位是反對伊拉克戰爭的候任總統,在這種權力半真空狀態下,小布什暗許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武力打擊,借此攪亂中東局勢,以此證明美軍在中東軍事存在的必要性,這樣,小布什才不致於灰溜溜的缷任。

這次戰爭,除了以色列內部各派為了選舉和試水探美國外,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哈馬斯背後的影子,即誰在背後支持哈馬斯在一周之內對以色列境內進行高密度的火箭彈襲擊,以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按黑夜的分析,中東是全世界的能源中心,擾亂中東,無非就是打擊中東的能源輸出,進而影響石油能源的價格,使石油能源價格重新上位,達到一些能源大國繼續牟利的目標。如果真是這樣,那麽哈馬斯背後的影子就清晰了。這個影子首先要排除的是阿拉伯諸國,因為這種引火燒身所帶的後果是阿拉伯國家所不能承受的,但如果是外勢力滲透而引發的,這些中東能源巨頭們也是樂觀其成的。而剩下的受能源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的、又與美國有過節的,無非是兩個國家:一個是××,另一個是×××(我也怕惹上國際指控,還是不點名的好,代表誰大家自己去想,嘿嘿)。前者是美國在中東的眼中釘,肉中刺,後者是美國的老對手,美國正想盡一切辦法打壓能源價格,以摧毀某能源大國的賴以重新崛起的基石。因此,這兩個能源大國為了打亂美國的戰略布局,從背後支持哈馬斯,再挑起中東戰火,讓石油能源價格再次站上高位。

以色列的這次大開殺戒後,中東局勢將走向何處,我們將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