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奧巴馬善用人才 中國仍需向美國學習

(2009-02-06 00:09:43) 下一個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導讀] 歡迎2008年美國大選的結果已經揭曉,一個新的美國時代開始,美國未來的走向和世界變化對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點評美國大選結果,分析世界未來走向,解讀中美關係未來發展,由搜狐網和環球在線共同舉辦的2008年美國大選係列訪談將為各位網友呈現不一樣的深度對話。今天的嘉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闡述的主題是“美國新時代誕生,世界未來發展如何”。[2008美國大選專題][美國大選獨家訪談]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點擊搜狐訪談間。歡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金燦榮教授來到搜狐做客。美國大選已經結束,看到奧巴馬當選為美國新任總統的時候,您第一個感受是什麽?
  金燦榮:在意料之中。如果不是他當選,對美國來講可能是一個悲劇。


從第三次總統辯論結束到選舉日一共有156次民意測驗,所有的測驗,所有的指標,基本上奧巴馬都是領先的。如果到最後發生了驚天大逆轉,或者是“布來德利現象”,那應該是美國的悲劇,因為能夠導致大反轉的唯一原因就是美國的種族問題。所以到了今天,奧巴馬的勝利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否則就反映出了美國深刻的種族主義,有可能我們今天就不是欣賞美國人民的狂歡了,而是看到美國的暴亂了。
  主持人:你覺得奧巴馬獲勝的關鍵性因素是什麽?
  金燦榮:首先要強調一下,奧巴馬的勝利不僅是形式順理成章,而且代表了美國的政治進步。說明了美國這個民族繁榮了很多。奧巴馬的獲勝歸類為兩個因素:一類是形勢因素,一類是他的競選策略。形勢因素就是美國現在內外狀況不是很理想。對外深陷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的泥潭。也麵臨著俄羅斯複興,朝核、伊核的問題處在僵局的狀態。對內,也麵臨著經濟危機,美國的軟力量在過去這些年損失很大,社會問題滋生,社會福利涵蓋麵不夠,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3億人口的國家,有5千萬人沒有任何醫保,這是很不正常的。同時兩黨的裂痕也非常深。這樣一個內外局麵,美國老百姓是不滿意的。所以我看到10月初的民意調查現實,89%的美國人認為這個國家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這樣一個形勢促使民心思變,大家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來改變現狀。在這個條件下,作為共和黨的候選人,他們不會特別滿意。挑戰者、在野黨的候選人奧巴馬比較容易獲勝。
  另外一個取勝的原因就在於民主黨推出奧巴馬,是選對了人。奧巴馬年輕有活力,又是黑白混血,代表了美國現在新的政治時尚和多元文化。另外,他的生活經曆比較容易為人所接受。他出生於一個普通家庭,也在黑人貧民區住過。小時候是由他的外公外婆帶大,這些都比較受美國中產階級的認同。之後奧巴馬在哈佛接受高等教育,又受到美國精英社會的認同的。所以他天然具有優勢。除了條件很好,他個人的選舉策略比較好,一開始就選擇了“變革”這個主題,他高喊:“Change we need! Change we Can!”(我們需要變革,我們能夠變革。)這都是非常適合美國當前民眾集體心理的口號。另外,奧巴馬看來比較善於用人,他的競選班子相對比較理想,政策水平比較高,還比較團結。在過去的大半年過程中,我們不時聽到在預選的時候希拉裏班子有內訌。臨近大選的時候,我們才知道麥凱恩的班子也有內訌,這個傳言在奧巴馬的班子裏麵就很少。他有一點像劉邦,比較能夠把不同的人團結在一塊。還有一個是成功就是他運用了因特網,通過因特網把年輕人帶動起來,對他贏得年輕人選票有好處。
  主持人:有人說奧巴馬的當選是互聯網時代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選舉演練,也是一次民主教育。
  金燦榮:對。我覺得非常有趣的一個比較是有關中美年輕人,2008年中國和美國的80後同時登上了政治舞台,都比他們前輩傳統的政治過程要早。中國的80後,一個是在西藏暴亂和火炬傳遞中,出現了年輕人建立的反CNN網站,化解西方無理理論對中國的職責起了一定的作用。一個是汶川地震以後,130萬的誌願者湧入災區救災。精神是可以肯定的。還有就是奧運期間誌願者,讓大家都知道奧運會的誌願者是有組織的,誌願者精神在中國開始出現。這就是中國的80後登上了政治舞台。同樣在美國,80後也登上了舞台,這就是跟奧巴馬現象有關,跟因特網時代有關。奧巴馬使他們找到了一個偶像,因特網使他們找到了表達政治參與意願、顯示他們能力的平台。
  主持人:很多人都對奧巴馬當選的結果覺得是眾望所歸的結果。您覺得他未來的總統之路會一帆風順嗎?
  金燦榮:現在必須對未來有一種現實感,否則會很失望。奧巴馬未來的總統之路應該是困難重重的,至少有三方麵的困難:
  第一,他的政策遺產。美國的內外政策現在都遇到了一些困境,他在一個困境的情況下在往前走,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他如果能夠克服這些瓶頸,是他出成果的地方。客觀上講是有一點難度的。
  第二,今天的美國作為一個整體,其實和哪個政黨執政、哪個人執政沒有關係,無論誰執政都麵臨著新的現實:第一,新經濟的泡沫破滅。新經濟帶來的外溢效應沒有了。從前IT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時候,國際上的大量遊資像神經病一樣的瘋狂地湧入美國,不計風險往裏麵投。而現在美國人再借錢,成本就要高很多。第二,冷戰後的和平紅利沒有了,這個紅利其實有很多的內容,關鍵的就是其他國家的心理,這個心理是對美國“又敬又畏”,敬就是美國獲得冷戰勝利,大家對它的製度和運行比較佩服,想模仿、仿效它。畏的是冷戰後這幾個美國的局部戰打得很好,但是這幾年美國帶給別人的敬畏感都在消失,逐漸覺得美國搞單邊主義,戰爭戰略又比較粗糙。一個例子就是跟伊拉克戰爭有關,隻有兩千萬人的中等國家,你始終無法平定,維持它的秩序,大家對美軍的能力就開始有問題。
  敬畏感消失以後,它不用成本的號召力沒有了。以前美國發一個號召有很多國家服從。現在它發一個號召估計隻有兩個國家響應,一個是日本,一個是以色列,英國都不會跟著它走。第三,美國維持它的霸權付出的成本提高了。在9.11以前,美國維持霸權的成本就隻有一個,就是美國給世界提供公共產品——就是國際秩序,包括自由貿易秩序,聯合國的權威、國際法的有效性等等,在這方麵必須承認美國的貢獻是比別的國家大的。9.11以後,美國還得付這個成本,同時,要付第二個成本,就是國家安全成本。美國身為世界的一把手,自然的成為所有失敗者仇恨的對象。我覺得大部分國家的失敗得歸因於自己,但是人的天性都是把自己的失敗歸於別人,這些國家集體把自己的憤怒推給美國。這些人中最憤怒的就是恐怖主義者。除非美國想通了,把這個大國的地位讓給別國。否則,它永遠處在恐怖主義的陰影之下。
  主持人:奧巴馬之前談到會從伊拉克撤軍,也希望能和伊朗談判等等,這種方式是否能緩解美國現在的安全成本?
  金燦榮:我一直認為伊拉克戰爭和越南戰爭有一個根本的不同,越南戰爭軍事上美國很難勝利。但是政治解決是可以進行的。因為當年越南後麵站著中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美國炸掉一個越南的橋梁,中國和蘇聯可以分別幫它各建一個,美國炸一個軍火庫,蘇聯和美國可以幫他建起來兩個。但是政治上是很容易談判的。隻要美國和蘇聯緩和,與中國和解,與越南北方達成協議,不打越南,戰爭就終結了。伊拉克不一樣,軍事上很容易取勝。但是打完以後,結束戰爭很難,因為美國此時已經找不到談判對象了,不知道跟誰談判。那些遊擊隊員不會跟美國和解的,美國說不打了,那些人會追到美國繼續打。
  主持人:很多的學者現在的目光集中到奧巴馬的經濟政策上,覺得他麵對現在美國的經濟危機並沒有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您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金燦榮:奧巴馬強調變革,但是確實也存在一個問題,變革的內容大家講不清楚。奧巴馬過去的經曆,使人們對他的從政經驗有一點擔心,他是從精英學校畢業然後去做律師合夥人,然後從從政了,做議員,始終沒有做過行政一把手,大家對他的行政能力自然有一些懷疑。他確實現在身上有兩個包袱,一個是行政經驗不足,另外一個是變革的政策比較空,包括經濟政策。對奧巴馬未來的經濟政策我覺得可以這樣看,奧巴馬雖然自己沒有行政經驗,但是如果他會用人,而他的專家隊伍又很強,可以用別人的專業知識來為自己加力。第二,他本身很年輕,學習能力很強,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學到一些經驗。
  就未來的經濟政策,眼前是控製金融危機的損害。應對金融危機方麵,首先在布什當局通過七千億美元的救市計劃的時候,奧巴馬是支持的,投的是讚成票。布什宣布11月15號召開峰會,他也是支持的。他原則上支持政府幹預控製危機,實際上也在尋求國際合作。將來他長期的經濟政策,我們現在並不清楚。之前選舉中奧巴馬隻是表態對2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要適度的征稅,征來的稅一部分要給窮人,保障他們的福利。所以我覺得他的國內經濟政策我們還要再看一看。
  外界自然是比較擔心他的國際經濟政策。一個是曆史上民主黨人偏貿易保護主義,另一個是奧巴馬本人在競選中有一些言辭,比如說他反對北美貿易自由區,對中國這些國家進行了批評。
我覺得對新政府的預期要限製一點,低一點,這樣以後的失望會少一點。至於奧巴馬本人未來的政策選擇,他肯定會顯示出與布什當局的不同。但是會走得多遠,現在沒有答案。現在有一種新的擔心出來,就是他走得過於激進,因為現在是民主黨大勝,不僅掌握了白宮,還掌握了國會,掌握了一批地方的關鍵階層。這樣以來,一個過度自信的民主黨政治群體,會不會有一些行動走得太快,跟美國的社會脫節,導致新的矛盾。大概要擔心的不是保守的問題,而是美國會走得太快太急的問題。
中美問題不是奧巴馬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中國仍要向美國學習
主持人:對於奧巴馬來說,上任以後,最需要解決的緊迫任務是什麽?
  金燦榮:應該首先是控製金融危機的蔓延,減少它對實體經濟的損害。包括在國際方麵展開積極的姿態。然後就是對外政策上,要處理好反恐戰爭的問題。他在預選階段,大選之前,比較強調的是伊拉克問題,有一個計劃,16個月撤出美軍,不管能不能最後做到,起碼做一點姿態,對支持他的人做一旦交代。
另外,要怎麽穩定與俄羅斯的關係,格魯吉亞的衝突以後,俄美關係有一點緊張。還有朝核、伊核問題也在發展中,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有危機。再下麵,他要麵對在氣侯變化問題上的立場問題。在過去八年美國的軟力量損耗很多,導致有一些國家出現了反美主義,拉美一些國家的選舉人隻要罵美國,就可以得到選票。他要扭轉這個趨勢,要加強與歐洲盟國的聯係,這都有助於他的形象。
  主持人:但是您並沒有把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放在這其中,這是為什麽?
  金燦榮:中美關係我並不是很擔心,一個是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現實,在過去幾個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中,中國並沒有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中美建交30年的曆史裏麵,當政府權力從一個黨轉移到另一個黨的時候,往往對中國批評得比較激烈。大家借罵中國來罵對方。所以我們經常抱怨中國成了美國政黨鬥爭的犧牲品。裏根、克林頓、小布什競選總統的時候,都發生了這些現象,但是這一次雖然中國也偶爾被批評幾聲,但是總體來說,中國沒有被太多批評。所以這次美國大選對中美關係沒有太大的影響,這是好事,這是給我們信心的事。
  未來中美關係,我們認為大框架是穩定的,原因是:第一,中美關係相當成熟,中美之間經濟相互依存,社會聯係、政府間的溝通渠道都跟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第二,中美力量的對比發生了變化。2000年,中國GDP不到1萬億美元,美國是10萬億美元。2008年中國GDP4萬億美元,美國是15萬億美元,中美現在的差距隻有不到4倍,10倍到4倍的變化,才不到八年。這是非常了不得的。這說明美國在中美關係上的隨心所欲的能力下降了。第三,美國現在麵臨的議題非常多,前麵我們列舉到的所有問題都是他必須處理的問題。而在處理所有問題的時候都要跟中國合作。所以現在在美國的對外政策上麵,中國在“問題清單”上麵排得靠最後麵的,這是跟中國的外交姿態有關係,中國一直非常的低調、謙遜的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反過來講,在美國的“求助清單”上,中國卻排得很前麵。這樣一個情況、現象、格局對中美關係的穩定是很好的。第四,奧巴馬的中國政策還是比較穩的。奧巴馬的亞洲政策顧問、中國政策顧問,都是比較有經驗、比較穩的。可以比較讓他放心。他本人年輕好學、又有能力學。相信他能夠比較善用這些顧問的經驗。所以他的中國政策總體是比較穩的。
  在說完這些好消息以後,我們要講一個壞消息。畢竟奧巴馬剛剛執政,對很多問題的複雜性還是不夠了解,他需要時間再去消化,而中美關係可以說是美國麵臨的大國關係裏麵最複雜的,他特別需要時間了解。一開始有一些理解不到位、行為不到位、政策不到位,這是不可避免的。奧巴馬在有一些議題上和布什當局采取不同的立場,主要是貿易、人權、氣侯變化。在老議題上他有新的立場,這時候就會產生一些政策差距,就會吵架。中美關係未來不排除爭吵的現象,但是大框架是穩定的。
  主持人:奧巴馬未來會對台灣的態度是怎麽樣的,會不會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
  金燦榮:最近我們欣喜的看到兩岸關係有很大的緩解。台灣問題的形勢比一年以前的發展態勢要積極。就奧巴馬對台灣問題的表態,對兩岸關係的政策,總體是走的是一個中間道路,是過去七屆美國政府一直持續的主流政策,他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不如他的對手麥凱恩的。他對這個問題的興趣不是很大。兩岸關係在緩解,新的美國總統的政策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把這兩個關係合在一起,奧巴馬上台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是比較小的。從中國大陸的立場來講,不管中美多麽好,不管兩岸關係現在有多大的進展,在台灣問題徹底解決前,按照中國大陸的立場就是和平統一,在實現徹底的和平統一之前,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最敏感、最重要、最具爆發性的問題,美國要妥善的處理這個問題,否則會破壞中美關係。
  主持人:有專家認為美國已經走向衰落,但不可否認美國的實力還是存在的。現在也到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接下來要中國有可能還要進行轉型,現在中國能從美國身上吸取到的經驗是什麽?
  金燦榮:我也不同意說美國衰落,第一,在可見的將來,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而且也沒有這個意願來挑戰美國。第二,我們過去三十年改革取得很大的成就。有一個原因就是改革伴隨著開放,鄧小平的改革跟原蘇聯赫魯曉夫的改革一個重大的不同,赫魯曉夫的改革就是改革,封閉型的體係,若是為改革而改革,不容易導致製度的創新。小平的改革是改革伴隨著開放,難免就會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東西進來,會導致製度創新。這種開放包括對美國的開放。由於美國的重要地位,美國在我們的開放戰略中還占有著某種特殊的重要性。三十年來,我們通過開放向外麵學習,引進外來的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對我們的內部發展的幫助很大。所以我相信未來的三十年我們仍然會堅持改革開放的政策,也仍然會堅持與美國交往,學習美國的成功經驗。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謝金教授能夠接受我們的采訪,也謝謝各位網友的參與。
  金燦榮:謝謝各位網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