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是需要交流的生靈

(2008-10-31 03:22:58) 下一個

謝謝你的信任,我隻是從你的文字貼子認識你, 這樣的了解未免片麵, 我不知道你的真實生活什麽樣, 你需要的是什麽,如果我現在就說我能夠幫助你,未免對你也不可信, 是吧。

另一方麵,看見一個人的痛苦而無動於衷也是不容易的。每個人都有痛苦的時侯, 但是我常常有意少看那些傷感的歌詞,因為她常常給你帶來的是誇大了的苦痛。 其實天還是藍的,生意還是好的, 朋友家人還是過的去的。 你多往好處想,就會心情愉快。

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很少, 除了養家糊口帶孩子,那是一分責任,必須得做,人需要的不過是安安靜靜看本書,喝杯茶,再要幹點兒愛好的事情, 包括上網。

但是, 人人都需要和人交流。

誰都需要和親人朋友的交流。 可人和人在這一點上非常不同。 有時候你得自己說出來, 尤其對身邊的家人, 告訴他們你需要這種陪伴交流。 他們是你日常生活中天天相處的人,理應這樣做。 你這樣提醒他們,非但不是冒犯, 還是在教他們做一件對的事情,對他們的生命有幫助有貢獻。

網上的朋友也能交流, 但畢竟相隔太遠。

有一位作家說,如果我們把心包裹得緊緊的,是能防止受到傷害, 但它也就被困在了牢籠當中,失去了那活的生命。 如果我們向人打開自己的心, 是容易受刻薄人的批評傷害, 但同時我們也有可能得到另一顆心的回應。

哪一種活法更好呢, 你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沙灘小貝殼 回複 悄悄話 也許中庸之道的意思太含混不清,讓人沒法評論它的好壞。

愛需要交流, 需要原諒卻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有這兩樣,使人的世界不一樣。

謝謝你的留言!
娓娓 回複 悄悄話 凡事有個度的問題,有如和中國淵源久遠的“中庸之道”,它的產生和延續, 使家庭社會都得到了益處,但漸漸地,我們也看到了它的弊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