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飛地之行

(2010-07-07 14:52:59) 下一個

    六月裏有三天假,不知去哪。遠處去不了,我說還是去西雅圖吧。部落婆說:不去,不去,去了上百次了!西雅圖是去過很多次,但沒部落婆說的那樣多。我說:好,不去。於是上網古歌,一下瞄上了家門口的美國飛地羅伯茨岬(Point Roberts)。拉近地圖,看到清晰的國界,還有那裏的房子、公路和海灣中的帆船。

    羅伯茨岬離我家不遠,也就二十來裏路。一旁住了二十多年,卻從未到過那裏。像許多人一樣,我好奇域外風情,麻木家門口景色。於是跟部落婆說:帶上護照和揣點美金。部落婆說:去美國?我答:應該算吧。部落婆說:除了西雅圖,離咱近的美國地方還有哪?我說:甭問了,跟我走就是了。部落婆來了精神,去找行囊。我說,什麽都甭帶,現在就走,晚上回來。部落婆將信將疑,拿了護照和美金。我則揣上了一張美金信用卡。

    跳上車,琢磨最佳行車路。部落婆指著車內衛星導航說,用這個。好,這次聽一下她的話。於是設定導航。屏幕給我三個路線選擇。看後,笑了,決定不依靠這玩具,因三條路都是繞遠路。還是我腦中的地圖好使。除路盲外,在家門口開車,導航儀不實用。

    車軲轆轉動時是早上9點多,不一會兒就到了羅伯茨岬的加美關卡。關卡雖小,五髒俱全,海關移民人員都忙著。我們車前有十來輛汽車等著入境。輪到我們時,我把車開過去,關卡攝像頭對著我的車頭車尾各閃了一下,車子的數據大概被輸入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絡裏。一個四十來歲麵無表情不黑不白看不準是哪個族裔的美國佬問我們國籍和入境目的。我先報國籍,之後強作笑臉說,鄰居二十多年,從沒進來過,今想進去看看。老美瞄了一下護照,擺手放行。

    離開關卡,往南走不到一公裏,路過三個加油站,之後遇到一個十字路口,路東有家大超市、兩家小銀行和一加油站。部落婆注意到這裏的汽油價,說這兒汽油便宜,一加侖比加拿大的一升都便宜。我不信,應該是每升的價?再看牌價,沒錯,旁邊還有加侖價(注:1美式加侖≈3.8公升)。為掏加拿大人的錢包,這裏美商也采公製。我邊開車邊做算術,這裏的汽油每升比加拿大便宜三十幾美分。看看油箱表,還有半箱油。等回加時應加點油,一是給自個兒省幾吊錢,二給美國獻點銀子。

    車繼續往前走,不到一分鍾來到一個三叉路口。眼前路標指出東西兩條路。看導航,西路離海近,於是往西拐。沿路看到是散落在綠色樹叢中依海而築的民房。這些順勢而建的民居看不出美感,也無別致之處。民房背後停的汽車有不少掛著加拿大的牌照。公路窄,單車道。為看沿途風景,車開得很慢。不到兩分鍾,車走到路盡頭。是個海灣停車場。停車,走上海灘。

    正是漲潮時。海浪一層一層,慢悠悠地卷來退去,退去又卷來,一尺尺向前添著沙灘。海水淹沒了半個海灘,推上來一些海草,送過來一股海腥。在積滿海藻的卵石灘上,到處是被分解的螃蟹遺體,有的已成枯殼,有些還帶著蟹肉。踢開一卵石,幾隻拇指蓋大的微型螃蟹驚慌逃竄。海灘上還有牡蠣,它們像寄生蟲那樣吸附在礁石上。再往前走,海沙出現,是典型的溫哥華海沙,淺褐色。許多直徑二三尺長六七米的枯樹幹橫躺在海灘上,接受陽光的撫慰,忍受海水的腐蝕。一群灰肚皮的海鴻在空中翱翔,和溫哥華大海鷗長得一模一樣。從海灘往北望去,能看到西溫哥華市,還有山頂上的滑雪場。

    那天陽光明媚,但水溫較低,不見遊海水的。海風自浩淼的海麵吹來,微微壓彎了岸邊上叫不出名的灌木枝杈。海灘上有五六個攝影愛好者,每人守著一台支著三角架的相機,一邊注視著北麵的海麵和後麵的山巒,一邊調整著蠢笨的小鋼炮似的相機。攝影師們的身後二三十米處有一休息場地。休息場非常簡陋,隻有幾張木製野炊桌子,還有圓木搭成的衛生間。一張野炊桌子旁坐著一對老兩口,在曬太陽。我走過去,問老兩口羅伯茨岬的中心或比較熱鬧的地方在哪。老兩口不太會英文,口音似東歐人。想回頭去問攝影師們,看到他們專注的樣子,就沒去打擾。

    看來這邊海灘沒什麽值得再轉的。看看表,接近中午。回家前,得在這塊美國領土上吃點東西。往東行,車速還沒提起來就看到一小港灣,裏麵停泊了五顏六色的帆船和遊艇。這裏應是在古歌上看到的海灣。港灣北岸坐著一棟紅頂白房子,像是吃飯的地方。房子分成兩部分,左邊是酒吧,右邊是飯館。走進飯館,隻見一對食客。我們選一靠窗座位坐下,點了炸魚、薯條和凱撒色拉。等飯時,跟老板娘閑扯,才知道剛才路過的超市是羅伯茨岬的中心。吃完飯,結帳。飯館美元加幣皆收。我用信用卡付賬,小費用現金。

    飯後,繼續往東走。車子走得很慢,一路看到民房、高爾夫球場和樹林。車行幾分鍾後,就看到羅伯茨岬東邊海灘。藍天中盤旋著成群的海鷗,淺海水中坐著五六隻安靜的鵜鶘,遠處海麵上漂著幾葉帆船。往東望,是山頂終年積雪華盛頓州內的貝克山。沿海灘往南望,是條狹窄公路,一側臨海,一側是零零散散的普通民居。我把車停在路旁,下車往海灘走。除了我們兩個遊客,海灘空無一人,偶見一兩輛汽車從公路駛過。我拿著傻瓜相機拍了些照片,便鑽進汽車,順著路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看到入境時的關卡。怎麽又回來了?走錯了?於是掉頭開到入境時看到的超市前停下。走進超市,右手旁是一家叫Banner銀行。銀行就設在超市裏。走過去問一女銀行職員:這裏是鎮中心嗎?回答是。真是個巴掌大地方!開車用不了十分鍾就轉完。從入境到出境,也就用兩小時,包括吃飯時間。羅伯茨岬中心隻有一家超市、幾家加油站、兩家小銀行、一個郵局。除了這些,就沒什麽了。如果這地方叫鎮中心,中國許多鄉政府所在地就是大都市了。

    進了銀行,順便問件事。常網購,常以美金結算。雖可用加元信用卡付賬,但搭上兌換費,覺得很吃虧。美元信用卡倒是有,得交年費,少則幾十,多則上百。加元信用卡免交年費,美元信用卡卻要年費,很不理解。以前在網上申請過美國銀行的信用卡,卻因沒美國安全號碼無法填寫申請。這次既然進了美國銀行,不妨問問。銀行裏隻有兩個職員,除了我們沒有別的顧客。我走過去問銀行職員,我們住在加拿大,能否申請美國信用卡?回答說可以,現在就能申請。職員要了我駕照和加拿大社會保險號。她先幫我開了個銀行賬戶,之後幫我申請美國信用卡。她一邊工作,一邊跟我們聊天。她是加拿大人,四十來歲的樣子,出生在安大略,卻跑到這巴掌大地方給美國人打工。我不好問原因。她倒是痛快,說男人是美國人,她就跟了男人。她倒像個老派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根木頭抱著走”很適合她。部落婆問,這裏就一家超市嗎?是呀,這裏什麽東西都沒有,連內褲、胸罩、衛生栓都得到加拿大那邊買。也許她意識到坐在對麵的還有個大老爺們兒,便不再提女人用品了。接著她說,超市倒是有些東西。有時,當地居民臨時需要東西,又懶著過境,就在這超市買,如買瓶沙拉醬、雞蛋、食油等。

    職員幫我們申請完,說信用卡過幾天會寄給我。我道聲謝,走出銀行。出了銀行,便是超市,超市的名字叫International Market Place,譯成漢語是“國際市場”,這也算名副其實。在超市裏走了一圈,很多東西價錢都高於加拿大。從超市走到停車場,看看表,剛過一點,太陽還當頭。部落婆說,這裏沒勁,還是回加拿大吧。是的,這裏沒什麽可去的。回家前,在超市旁的加油站喂飽了車子。

    回到家,還想著羅伯茨岬。從地圖上看,它像是在加境內,怎麽成了美國的了?從地貌看,這該是溫哥華的土地,連植被、土壤和海沙的顏色都是溫哥華的。上網查曆史,才知這是十八世紀英美殖民者瓜分北美土地時留下的產物。羅伯茨岬的名字是一個叫溫哥華的船長給起的。船長的他哥們兒叫羅伯茨(Henry Roberts),就把這名字給了這個巴掌大的地方。殖民時期,英美之間訂了許多條約,除了研究這段曆史的人,誰還弄得清當時的事。有一點是清晰的,這是段赤裸裸的瓜分史。看看加美邊境線,跟刀切的一樣直,各州各省的邊境線也跟刀切的一樣直。這種筆直邊境線在有殖民史的地方都可看到。

    羅伯茨岬在一半島上。北緯49度線把半島切成兩半,南邊一半歸美國,北邊一半歸加拿大。一百多年前測繪術沒當今這麽精確,測繪的尺碼在羅伯茨岬出現了誤差,北緯49度線在這裏向南推進了大約290碼(270米)。也就是說,由於誤差,美國把邊境線向加拿大境內擴展270米。據說,羅伯茨岬被切到華盛頓州後不久,就被看出不便管理,因為它三麵環海,與南麵的美國大陸離得老遠。有人建議把它給加拿大算了。後來不知什麽緣故,美國人遲遲未辦。像羅伯茨岬這樣的飛地,美加邊境還有明尼蘇達州的榆樹岬和佛蒙特州的阿爾伯格。其實,美國最大的飛地是阿拉斯加州。去這些飛地,除非乘飛機或船,從美國大陸本土是無法過去的。

    一百多年前,北緯49度線在羅伯茨岬劃出了筆直的國境線,也把邊界兩邊的一些民居割成兩個國別。有的前院在加拿大或美國境內,有的後院在加拿大或美國境內。看來,在以北緯49度線正式切割這裏前,早已有人在搭窩過日子了,否則一棟房子怎麽會分在兩個國家境內?不知這樣房子的地稅由哪國征收?

    羅伯茨岬還有個奇怪的現象:緊挨著邊界線的小路有不少是以加拿大地名命名的,如多倫多路、裏賈那路、卡爾加裏路、阿爾伯達路、曼尼托巴路、魁北克路、安大略路。想必,曆史上這裏的美國居民受加拿大的影響很大,否則街名為何以加拿大地名命名?這隻是我的猜想。

    羅伯茨岬太小了,從北到南約2公裏,東西長約5公裏。常住人口1300左右,其中不少是加拿大人。羅伯茨岬三麵環海,西麵和南麵臨喬治亞海峽,東麵臨邊界灣,半島與對麵的華盛頓州隔海相望,歸華盛頓州華特康郡管轄。半島三麵的海水與太平洋相連。同北側加拿大三角洲市比,羅伯茨岬顯得荒涼些。基維百科說,幾百年前冰島人先來到這地方落腳,繁衍生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捕魚成了當地居民的營生,這樣的日子延續了幾百來年。二十世紀初,漁獵開始走下坡路。到三十年代,漁獵法頒布後,漁業受限,與之相關的魚類罐頭加工業也日漸削弱。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漁業全部消失。

    很早以前,加拿大人就進入羅伯茨岬置地,有的幹脆在這裏常住了。在那裏開車時,給我的感覺是,至少有一半汽車掛著加拿大牌照。我一同事就是羅伯茨岬的居民。我問她羅伯茨岬有多少加拿大人,她說至少有一半屋主是加拿大人,具體數搞不清楚。羅伯茨岬地產商網頁說,羅伯茨岬有民房一千八百多個單位,其中三分之二沒人住,有些到夏季才有人住。由此可看出這裏人丁不旺。

    羅伯茨岬無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無誘人的海灘,見不到旅遊商業的景象。在羅伯茨岬上行駛時,除了看到一個超市和幾個加油站外,還看到過一個教堂、一個酒吧、一個消防站和一個飯館。網上說,那裏還有個兩個常住的警察。據說那裏很多年都是零犯罪率。美國人戲言,說羅伯茨岬是美國移民局把守最好的地方。想想也是。那裏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又沒逃生路,再加上居民間相互認得。在這種環境裏,哪個人有膽量去鄰居家偷雞摸狗,也沒有非法移民從這裏偷渡美國大陸。現在,當地居民除了加油站、郵箱租賃、煙酒買賣,已沒掙錢的門路了。即使這點商業也得靠邊界北麵的加拿大居民或遊客來養活。住在附近的加拿大人,常進羅伯茨岬買汽油、煙酒、奶製品,因這些東西比加拿大便宜。另外,不少加拿大公司和個人在羅伯茨岬的郵局租有郵箱。這些公司或個人,經常向美國寄貨,或從美國購貨。無論是買主還是賣主,跨國郵遞費很高。網上購物時興以來,加拿大人從美國買東西的人越來越多。網上購物,郵費是一筆不菲的費用。比如在ebay上買東西,買主一般都要付郵寄費。同樣貨品在美國本國郵遞費比寄往在加拿大要低很多。也就是這原因,不少加拿大公司和個人,便想辦法給自己弄個美國郵址,即租個美國信箱。往美國寄貨,過境到羅伯茨岬郵遞。加拿大公司或個人購的貨遞到羅伯茨岬時,郵局用電話或電郵通知收貨人。加拿大公司和個人從羅伯茲岬取回東西回加拿大時,在關卡的海關得交稅。即使交稅,買的東西也比在加拿大買便宜很多。

    沒客人過境消費,沒華盛頓州的接濟,羅伯茨岬居民就沒有地方掙錢了。羅伯茨岬居民過日子得過境到加拿大買東西,因那裏唯一一家超市滿足不了當地居民。除了吃,其它生活服務也是由加拿大提供,包括生活用水、垃圾處理、電力供應、有線電視等等。以前電話服務也是加拿大提供,連電話號碼的區號都是加拿大的。這種現象直到1988年才改變。手機普及以來,羅伯茨岬上的手機服務由好幾家服務商提供,有美國公司,也有加拿大公司。比較奇怪的是,加拿大手機在過加美其它邊境時,會自動跳到漫遊。在羅伯茨岬,我的手機還處在加拿大手機網絡覆蓋區,沒跳到漫遊。

    羅伯茨岬隻有一所最高到二年級的小學。之後,美國孩子得坐校車穿過加拿大卑詩省三角洲、素裏和白石三個城市,才能達到加美大陸邊界。從那裏去美國布萊恩鎮上的學校上學。這一路單程需要四五十分鍾。趕上堵車,時間就沒準了。羅伯茨岬的加拿大人孩子上學不太麻煩,走過邊境就是了。想想看,美國孩子每天上學,要出入加拿大兩次,出入美國兩次。加拿大孩子上學比美國孩子少一次,出入境各一次。為了上學,進進出出邊境實在麻煩。

    羅伯茨岬沒有醫生。加拿大籍的居民生病,穿過邊境到加拿大這邊免費就醫。美國人當然也可以跑到加拿大這邊看病,但他們得繳費。生病的美國人得開車穿過加拿大卑詩省進入美國大陸去看病。急診時,不知羅伯茨岬的美國居民怎麽辦。我的羅伯茨岬的同事也不清楚,說大概隻有兩種選擇,就近入加拿大三角洲市醫院,否則隻得由海灣對麵的華盛頓州派飛機救護。

    從羅伯茨岬歸來已有兩個禮拜了,其間為寫這篇博文還曾“采訪”住在這裏的同事。對許多像我這樣久居都市的人來說,羅伯茨岬雖氣候宜人,卻不像溫哥華那樣適合人類居住。羅伯茨岬的荒蕪令我陡增幾分孤寂。我不會選擇這裏居住的,因這裏缺少生活的便利,除非解除邊界線,將羅伯茨岬變成加拿大一部分。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也許要的就是荒涼,要的是遠離所謂的都市“文明”。若將羅伯茨岬變成是加拿大的領土,這裏人氣會上升,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商業的侵略和房地產的開發。我相信,羅伯茨岬的居民,無論是加拿大人還是美國人,沒有都市人的各種欲望,都不樂意見到現代商業的侵略,否則他們不會選擇居住這荒涼半島上。

    再見了,羅伯茨岬。我很可能還會回來,因為我已有了美國信用卡,而且那裏還有我的美元的銀行賬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