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親親黑土----藍湖有夢

(2008-12-05 20:14:11) 下一個
中國人對土地的鍾情是由來已久的。兩河流域孕育的傳統文化其實就是一種土地文化。從古老的農業文明時代一路走來的詩詞曲賦,民間風俗,甚至封建迷信,無不滲透著土地的氣息,閃動著土地的精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地厚重的魂魄足以盛載萬物;而關於“社”的風俗卻把中國農民對土地的信奉推到了極致;“落葉歸根”的夢想更是支撐遊子天涯漂泊的信念。其實“歸根”到底也不過是歸於一杯土而已,擁它的溫暖入懷 ,親它的芳澤慰心,嗅它的體息安眠……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我離別故鄉的時候,鄰居一位年邁的老人告訴我說:“孩子,到那裏,你一定要水土不服的,我給你開個方子,你信也好,不信也罷,權當做試試……”隨後她拿出一個小布袋送給我。她讓我裝一點土帶在身邊,她說如果水土不服就用土泡水,滲下的水燒開了可以喝。她說她當年跟隨父輩闖關東時就用了這個方法。我當時感覺好笑極了。再說當時我早以被即將飛出山溝的喜悅衝昏了頭腦,哪能信她的荒謬的藥方呢!我深信年輕健康的我,根本就不會像當年的逃荒的她那麽嬌氣,連飯都沒的吃還有閑情水土不服呢!

    而事實果然不幸被她言中。初到異地,白開水是一口也不敢喝的,一股澀澀的鏽味兒讓我惡心極了。大把大把的頭發開始脫落,夜夜難眠。到花開的季節皮膚又總是暗含小小的紅點兒,是花粉導致的過敏反應。我這時才想起鄰居老人的話,雖然感動於她的提醒,但仍確信那所謂的“藥方”是何等的荒謬!後來堅持了一段時間,許多不適之症就不治自愈了。可發質幹枯沒了自然的光澤,皮膚見糙少了青春的明麗,紅顏漸逝添了隱約的滄桑……而我一直執拗的深信那絕不是歲月所為,而是遷怒於水土是它在一直和我做對。

    第一次回鄉,我一個人騎車去了對青山。到那裏去看望姥姥家曾經居住過的老屋,去看望童年嬉戲的森林和小溪。我鄭重的在一棵老鬆底下扒開厚厚的鬆針兒,取出了一小捧腐植土,一小捧顆粒狀的閃著光澤的黑黝黝的故鄉土。我把它裝在了小布袋帶了回來,放在了我的床頭。每夜,它都伴我入夢。說也奇怪,每逢入睡前,耳畔全是鬆濤陣陣,全是大森林裏花開鳥鳴的聲音。漸漸的,我不再失眠。這一捧故鄉的黑土啊,雖沒被衝了水,療救體疾,但卻被當作了枕,用來安魂……

    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種子,被那不定的風吹落在異地他鄉。離開了故鄉黑土地的滋養,沒了嬌嫩的葉兒,沒了金黃的花兒。異域的風霜卻給了我果敢和堅韌,貧瘠的黃土地告訴我怎樣自己去尋求養分,於是,我的根須開始繁茂,延伸,延伸,向大地最深處延伸……我懷念那黑土地裏生長的無憂快樂,懷念自己在黑土地裏開放的嫩綠金黃,更懷念黑土地懷抱裏的溫暖安逸。

    然而,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中,我仍然選擇自立和堅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