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季伊春

(2008-10-22 14:51:28) 下一個

每年5月中旬,正是興安杜鵑花盛開的時節,在那山野之上溝穀之中,彩雲霓裳,萬紫千紅,而繪就這一幅美景的是小興安嶺的市花----興安杜鵑。小興安嶺百裏林帶萬紫千紅,爭奇鬥豔,被譽為“杜鵑花海”。每年的5月,火紅的興安杜鵑花,迎風冒雪,傲然綻放,遍布山野,似錦似霞。若逢春雨,驟然一夜之間,層林皆染,姹紫嫣紅,使人陶醉,令人迷戀。
  杜鵑花開映山紅。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杜鵑花,素有“花中西施”的美譽,白居易的“四看桃花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淋漓盡致的寫出了杜鵑的鮮豔嬌美。她屬雙子葉植物,杜鵑花科。落葉落木,高1--2米,多分枝,葉互生,卵圓形。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杜鵑花,稱得上花、葉兼美。有詩讚到:
  千姿百態色斑讕,
  千山萬嶺總相見。
  子規啼血化麗姝,
  "花中西施"數杜鵑。
  興安杜鵑的葉子墨綠發亮,花朵呈攻瑰紅,在萬綠叢中分外搶眼。它的每一朵花都有一個小巧的托子,在上麵立著一口朝天的小鍾。興安杜鵑從不單朵開放,而是十朵二十朵聚作一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變成一個大繡球,遠看一朵大花,近看一簇小花。這般神奇的花被各民族的人們當作美麗的象征,愛情的信物,喜慶的標誌。家中的桌子上擺著它,草屋陋舍也蓬蓽生輝;摘一束送愛人,情也長來意也深;家有節慶迎進房,滿目彩霞喜盈門。
  每到春季,在林都伊春的叢山峻嶺間,隨處可見盛開著的美麗興安杜鵑。林城百姓結伴而行,欣賞花海。
  林都伊春的美溪金沙河林場、紅星火山岩國家地質公園的杜鵑花海久負盛名。在紅星火山岩國家地質公園內,由1億年前火山噴發所形成的火山熔岩碎石帶,浩浩蕩蕩,被當地人稱為“興安石海”。“興安石海”周圍,生長著連綿十幾裏的興安杜鵑林。每值五月中旬,姹紫嫣紅的興安杜鵑花襯著尚未完全消融的白雪,在沉睡萬年的玄武岩上恣意奔放,形成美麗的天然的杜鵑花的海洋,來到這裏宛如置身仙境。
  在美溪金沙河林場有兩片杜鵑花海,分別為264畝和144畝的杜鵑林。在金沙河林場的高山石礫坡地上,許多常綠植物都望而卻步,而興安杜鵑花依然鬱鬱蔥蔥。一叢叢,一片片,綿延數十裏.當春季降臨,它便含苞、吐蕊,在高山之上書寫著美麗。
  興安杜鵑在當地俗稱達子香。關於她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話說光緒年間,在小興安嶺定居的主要居民是鄂倫春族人,當時的毛子兵頻繁侵犯我國邊境,洗劫村莊,當地老百姓苦不堪言。鄂倫春人為了不再受外族的欺負,決定聯合起來,共同抵製毛子兵入侵。一天,當地人獲得了一個重要信息,毛子兵打算在近期越境侵犯,於是在毛子兵經常經過的道路,村民們悄悄地設了一個埋伏圈,希望可以給毛子兵以重創。過了幾天,毛子兵真的來到了這裏,但是,在岔道處,他們卻突然改變了方向,眼看著,設好的埋伏就要白費,敵人就要暢通無阻的洗劫村莊,正在這萬分焦急的時刻,一位勇敢的鄂倫春族姑娘--達子香,跨上獵馬,提上獵槍,衝到了毛子兵的前方,毛子兵看到突然間衝出的美麗少女,於是一窩蜂似的追了上去。阿香用鞭子狠抽著獵馬,毛子兵在後麵緊追不舍,漸漸地,她終於將他們成功地引進了埋伏圈。槍聲響起,中了埋伏的毛子兵發瘋一般的在後麵繼續追趕著阿香,他們將仇恨發泄在她的身上,子彈無情的射向了她。受驚的獵馬馱著美麗的阿香繼續在山野馳騁,她的鮮血灑向了小興安嶺的重山峻嶺,毛子兵被打敗了,他們再也不敢輕易的來進犯我們的國土,可是,美麗的鄂倫春族姑娘卻離人們遠去,第2年,在她鮮血灑過的漫山遍野,到處都開遍了火紅色的鮮花,當地人為了紀念阿香,就叫這種花為“達子香”。
  杜鵑喜歡"抱團",在那天掩無攔,無邊無際的大山之上,一株株杜鵑緊緊相挨,向四周伸延,美溪金沙河林場的杜鵑花海綿延數十公裏,平時綠波滾滾,花季一到,便形成了花的海洋。
  小興安嶺各族人民喜歡興安杜鵑,還由於它體現著一種生生不息的精神,它給荒山帶來綠色,為庭院增添火紅。它那發達的根係,把礫石裸土牢牢固定在山坡之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生態保護作用。它那繁密的綠葉,在深灰色的世界中吐故納新,給城市中的人們送去一片清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