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龍灣遊記

(2008-10-19 20:59:53) 下一個
回龍灣因傳說是黑龍的誕生地,後來黑龍離開了這裏,但每年夏季都回來探家,當地人看到過黑龍高興的時候在河灣裏戲水時的情景,於是便把這處青山下的彎轉河流稱之為回龍灣。
  當車駛進回龍灣的時候,我望著窗外美麗風景,就開始對連綿的青山、湛藍的天空和潔白的雲朵,讚聲連連。  盛夏時節,當我們置身於公園之中時,心情也變得心地明朗、耳目一新了。美麗的吊掛式大橋、清轍湧流的湯旺河水、園內惹眼的蒙古包、壯觀的九龍柱不得不讚歎這塊風景勝地。走過美麗的吊掛大橋,一座回首戲珠的小黑龍背靠青山,麵向公園的大門雕塑展現在遊人麵前,時刻迎接著遊人的到來。
  架設在湯旺河上的小木橋是回龍灣的一道亮麗風景,木橋彎彎曲曲的沿著河道一直延伸到前方,有幾處通往彼岸的通道建得非常別致、美觀。我在發現了這一奧妙之後,細細觀賞了兩座小木橋,看出一座橋是“M”型結構,另一座橋是“回”字型造型,真是設計者獨出心裁,考慮景區的遊人如織,行人集中時,既便於分流,又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站在橋上看山,山體秀美;站在山上看水,河水清轍;站在“M”型橋上看“回”字橋,大山在西下的斜陽照射下,顯得格外翠綠,綠色在陽光下也愈加透明。大山倒映在水中,影子也是那麽的綠,河水折射出大山和河上的“回”字型木橋,那種景致、那種意境,讓我感覺仿佛是在畫中遊。找好角度拍攝了幾幅美麗的照片,雖然自己不懂攝影,沒能拍攝出那種美麗、那種和諧,也可以讓我回去以後看著照片回味當時的景色和當時的心情了。同行的人坐在岸邊的亭子裏欣賞著美麗的大山、美麗的河水和別致的木橋,暢談著自己的見聞和感受。我不甘寂寞的去山腳下的林中尋找拍攝的目標,好看的樹葉、美麗的花朵和在花蕊間采蜜的蝴蝶,還走進岸邊一處葡萄園去拍攝吊掛在葡萄藤上的一串串青葡萄。園主見我端著相機拍照他的葡萄園,熱情的把我引領到吊著又大又圓的葡萄架前讓我盡情的拍攝。
  九龍休閑廣場是回龍灣公園的又一特色。看到廣場上的九龍柱,我聯想到泰山腳下的九龍柱,雖然回龍灣的廣場沒有泰山腳下的廣場在造型上藝術,也沒有泰山腳下在天時地利上展現出錯落有致的美感,但回龍灣的廣場卻是一座集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大型活動廣場。籃球場、健身器材、蘑菇形狀的藝術造型等為廣場增添了文化氛圍的點綴,特別是坐落在廣場一側的九龍柱,每根柱子上雕塑的蛟龍都活靈活現,展示了回龍灣神態各異的戲水蛟龍,也提升了廣場的藝術性。
  遊走回龍灣,有一個夢想就是站在高山上看日出,觀雲海。回龍灣是有高山有河流的景地,我想這裏的日出一定很美麗。我們結伴向彼岸一座有觀景亭的大山進發了。山路是階梯式的水泥石板路,雖然曲折卻不陡陗。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著路邊的樹木。這裏生長著幾十種甚至數百種的樹木,花葉子的是柞樹,葉子上紋絡很深的是榛子樹,桃形葉子的是紫椴,還有白樺、山榆、紅喬木,還有許多我不認識和沒見過的樹種。我們一路談論,一路說笑便來到了山頂,卻絲毫沒有勞累的感覺。看到了亭子上的字才知道這裏叫“東皋台”,為什麽叫這個名字,我卻不得而知。我們沿著觀景亭內的旋轉鐵梯,攀登上了亭子頂端的平台。眺望四周,茫茫雲海,眼前是隻見雲霧不見山,視野中隻能看見我們同行的幾個人。仰望上方,隻有一片不大的藍天。青山隱藏在雲霧之中,太陽不知道是躲在大山的後邊還是躲在雲霧之中了。看來,登山看日出的夢想是無法實現了。
  雲霧在微風中移動著,遠處的山峰忽而顯現,忽而被雲霧淹沒,山峰在遊走的雲霧中若隱若現。遠遠望去,不知是雲霧遊走還是青山移動。站在霧幕前,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隨著天上雲層越來越薄,才知道此時已是日出三竿了。正在我們觀山看雲時,不知誰喊了一句,你們看,雲霧中有一個光環。我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過去,果然在雲霧中看到一個環型的雲霧圈,在雲霧中脫穎而出。雲霧在移動,而光環始終矗立在兩山之間的湯旺河上空。仔細觀察,在光環的中心,還有一個很小的彩色光環,像彩虹、又像佛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聯想坐落在山上的三尊佛身,心想這可能是佛光顯現,或是佛光普照吧。我拍下了雲霧環繞的山峰、雲海翻滾的山腰和山下盡收眼底的景區美色,卻拍不下這奇特的佛光,也許這普照的佛光隻能意會,不能流傳吧。也有人說,這可能是黑龍回家探親,現身回龍灣。不管是佛光普照還是黑龍現身,這次出遊可是大開了眼界,許多遊人都說:到回龍灣看風景,真是不白來一回。
  回龍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麗山秀水,回龍灣充滿神奇的民間傳說造就了神秘的麵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