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迷五色,心空四象

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個人資料
正文

【連載】我的緬甸歲月10 -- 殺人越多,佛寺造得越大

(2013-06-01 08:57:23) 下一個

(十)蒲甘

蒲甘的佛塔很震撼,瑞山都塔上看到的日落也很美。
而蒲甘佛寺的壁畫更是不可不提。我個人比較喜歡敏南達村幾座蒲甘晚期塔寺中的壁畫。去蒲甘之前曾得悉這裏有阿利教類似歡喜佛圖案的壁畫,可惜我沒有找到。有些男歡女愛場麵的,大概就是最近似的了。

 


三塔寺的壁畫

 

 

有意思的是寺廟門口賣的仿古畫模仿的是相似的畫麵,卻給畫中人物穿上了“基”。

阿利教應該是佛教早期的一個分支,現在在緬甸已經基本絕跡了。緬甸史書上說,緬甸第一大帝 —— 阿努律陀初登王位時,蒲甘某個村子裏有30多名阿利僧侶,6000多名教徒,他們個個舞槍弄棒,酷愛騎術,縱酒食肉,口念咒語。而且,阿利教有一種特殊的儀式,村中但凡處女出嫁,都必須先送到寺廟裏,與阿利僧人度過初夜,以破其處子之身。以此來學習夫妻生活之道,也算是一種邪乎的性啟蒙教育吧。

阿努律陀統一緬甸後,做了幾件類似秦始皇的大事,其中,罷黜百家,獨尊小乘佛教,一舉奠定了以後一千年緬甸的宗教信仰基礎,蒲甘王朝早期尚存的佛教其他支派漸漸式微。

要想真正了解蒲甘,一定要讀讀緬甸古代史。曆史的主人公似乎是那些帝王將相,每一座佛塔似乎也伴隨著他們的名字。但當你讀進曆史,你會發現,“立地成佛”之前,或立塔尊佛之前,他們都曾“舉起屠刀”。著名的阿南達寺就是最好的例子,江喜陀與父親、兄長爭奪同一個女人,建塔後為了別人不能仿製,又殺掉了為他描述西天佛景的雲遊僧人。

 


 

蒲甘其他佛塔的建造者也不乏血腥屠夫,拿勒胡為了篡位,在瑞古基佛塔內用床單勒死了自己的父王;拿勒地哈霸占自己的小姨子,後被弟弟殺死;緬甸曆代皇族中同室操戈、兄妹成奸的事情很多,到後來錫袍皇帝殺掉近百名兄弟更是登峰造極。但殺人之後,他們無不例外地建造佛塔,殺人越多者,佛塔建得越大越宏偉。似乎這樣就可以讓他們贖去曾經的罪惡,從而心安理得了。

喬治•奧威爾在《緬甸歲月》中有這樣一段話,描述邪惡的緬甸官員:

    根據佛教信仰,生前做壞事的人,下輩子會投胎變成老鼠、青蛙,或者其他什麽低級動物。吳波金是個虔誠的佛教徒,自然想要躲過這一劫難。他要把人生的最後幾年時間花在做善事上,如此一來所積的德,就足夠抵消以前的罪過了。很可能,他做善事的表現形式就是建佛塔。建四座塔,五座、六座、七座 —— 刻有石雕,外層鍍金,還有隨風而響的鈴鐺,每響一聲就是一次禱告。於是他便可以在脫胎轉世時有個男人身了 —— 因為女人跟老鼠、青蛙什麽的層次差不多,頂多算是一種類似大象這樣的高級點兒的動物。

奧威爾應該是到過蒲甘的,我記得他有一首詩就叫“蒲甘”。從蒲甘這些形形色色的佛塔及其背後的故事中不難看出,奧威爾對緬甸文化中的這一個側麵刻畫得當真是入木三分。他的深刻,令我佩服。

蒲甘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被自己的兒子抓住殺死的,理由是他在元朝大兵壓境的情況下,拋開國家民眾不管,逃離蒲甘到南方避難。這位皇帝在緬甸史書中被稱為:“塔尤克派敏(Tayok-Pyay Min)”,意思是“從中國人麵前逃跑的皇帝。”

古代時,緬甸人將境內的居民分為5大族群,其中緬族和孟族都是單一民族,而來自於緬甸以東的民族,包括撣族、泰族、高棉人等,統統被劃為撣族。第四個民族就是“塔尤克”,字麵上是指中國的漢人,實際上卻包括了蒙古、突厥等所有來自北方的民族。

 

 


 

我在蒲甘無意中闖進一個沒有遊客的寺廟,裏麵隻有一個賣紀念品的小夥子。我進去的時候他正在認真讀書。

 


 

小夥子給我指點了一下牆上的壁畫,我說剛才在另一座寺廟,一位老伯帶我看過壁畫上有中國人,小夥子說:“這裏也有。帶發髻的都是。實際上他們應該是蒙古人。”

我恍然大悟,蒲甘晚期寺廟中的壁畫大概也記錄了忽必烈的軍隊大兵壓境的情形,我忙問他這座寺廟的名字,他告訴我,叫Tayok-Pyay

啊?那不是“從中國人麵前逃跑”的意思?小夥子知道名稱字麵的意思,但並不確定為什麽有這麽個名稱。我想,這大概是那個末代蒲甘皇帝建的寺廟了,不過,後來沒有去核實這名字的來源。

 

 


 

三塔寺旁邊的幾個小佛塔正在修繕,文物保護隊的一位老伯向我介紹寺廟的建造年代和特色,這比旁邊那些導遊講得可有趣多了。

 

丹布拉寺裏正在修繕牆壁的文保工作者

 


 

丹布拉寺壁畫中的留發髻人物,老伯隨口說是中國人,我並沒多問,後來知道,應該是蒙古人。

90年代後期,緬甸軍政府為了吸引外國遊客,大規模修繕了蒲甘的一些重點寺廟,卻遭到了全球曆史學家和文物古跡保護者的譴責。他們指出,政府的維修根本沒有考慮過如何保持這些古建築的原有風貌,不僅使用了現代建築材料,還在佛寺佛塔間新建了一個高爾夫球場,一條穿過遺跡的柏油公路,還有一座60多米高的瞭望塔,這些跟周圍的環境全然不搭,破壞了原有的和諧。

其實,用我的馬車司機茂茂的話來說,“做出這種傻事的也不光是政府”,他指給我看一座被新刷成奶白色的佛塔,說:“這是達曼帕亞塔,以前也跟旁邊的一樣,是紅磚外牆。這裏的人氣旺,香火盛,周圍村子裏的人們都到這裏來拜佛,後來,他們覺得佛塔太舊了,就自己湊錢,請人來清洗修繕粉刷,卻給刷成了這個樣子。

 

 

 

正對著的就是被刷成白色的達曼帕亞塔

由於這些原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拒絕了蒲甘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諾大的緬甸,至今仍沒有一個世界文化遺產,與這個國家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佛教建築實為不符。不過,據說Unesco即將批準的緬甸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不是蒲甘,而是卑繆的驃族古跡。

緬甸的史書上這樣記錄了蒲甘王朝的衰落:在蒲甘王朝中期,朝廷實施了一項善舉,對饋贈予寺廟的的土地免征稅收。多年之間,王公貴族們為了積善,紛紛在自己的封地上大修寺廟,到了王朝晚期,全國將近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屬於寺廟了,稅收不上來,結果造成國庫財政吃緊。另外,僧侶生活優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家為僧,田裏缺少壯勞力,軍隊也征不足兵丁,糧食產量逐年減少,內憂外患便紛紛顯現出來了。

元朝大兵打來時,蒲甘王朝竟然湊不齊軍隊,皇帝倉皇南逃,被兒子殺死。蒲甘帝國基本上就不複存在了。曾經的附屬國紛紛造反,不是自立為王,就是另尋新主。他的兒子向忽必烈投降後,被授予蒲甘太守,不久也被推翻了。蒲甘這個曾經擁有20萬人口的都市,再也沒有恢複到往昔的輝煌,直到1990年代軍政府開放旅遊之前,這裏僅剩下幾個人煙稀少的小村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