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閑數落花

歡迎光臨浮生論壇:http://www.go2shangrila.com/bbs/
正文

杯酒釋兵權·上

(2008-10-10 05:27:28) 下一個
 一、究竟誰是朝鮮戰爭的侵略者?
  這個問題過去不是問題:美帝國主義和李承晚偽軍。現在也不是問題:金日成元帥同誌領導的英勇的朝鮮人民軍。
  1950年6月25日淩晨,三八線兩邊幹將起來,於是英勇的朝鮮人民軍創造了反侵略戰爭中僅僅用82小時就攻陷對方首都的空前奇跡;韓國榮膺了世界戰爭史“最不自量力獎”:以自己9.8萬未經訓練的部隊、27輛裝甲車(37毫米炮)、89門火炮(過時的105M3榴彈炮36門,有效射程6500米)和32架小型運輸機,去侵略13.5萬部隊、150輛T34坦克(85毫米滑膛炮)、600門火炮(射程12000-13000米的大口徑火炮占半數以上)、196架各型飛機的朝鮮人民軍,那傻樣足夠拍電影了;
  
  二、中國為什麽遲遲不出兵?
  作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部份,金日成很羨慕中國解放戰爭的勝利,也打算弄個完整的國王幹幹。因此從1949年起就開始作了“解放戰爭”的兵員、裝備等的部署。蘇軍為朝鮮訓練了一個完整的步兵師、兩個步兵團、一個警備旅、一部分軍官、一個摩托化特種團、將近一個坦克師,還訓練了當時在遠東最龐大的空軍;同時金日成向毛爺爺要去了兩個完整的朝鮮師和一個“拚裝”的朝鮮師。或者是裝備精良、訓練充分,或者是久經沙場、所向無敵,進攻時的主力就是這六萬多人。盡管麥克阿瑟第二天就出動空軍、隨即相繼出動烏山支隊、第24師……等等,仍然被打得幾乎沒有招架之力。但是在釜山防禦圈雙方打成了僵持的膠著狀態,我認為仁川登陸隻是加速了朝鮮的潰敗而已。大規模進攻的朝鮮一方,此時後備兵員和彈藥糧食已經陷入了難以為繼的困境,失敗已經無可避免。那麽,中國為什麽不出兵?
  1、四野若1950年7月份偽裝入朝,毫無疑問會大獲全勝,此時朝鮮人民軍由三八線打到釜山,傷亡疲憊已成強弩之末。若換上四野一兩個師把剩餘的美韓軍隊包圍,不等你進攻美軍就會主動撤上軍艦。即使美軍頑抗一下,也必須在防禦圈繼續投入兵力和裝備,無法再搞什麽蜂腰部登陸。(當時為了抽調第五陸戰團參加登陸,第八集團軍和陸戰一師一直鬧到東京,史密斯甚至威脅“不給我陸戰五團,我就不去仁川!”)
  元山、仁川兩處港口,四野有足夠兵力嚴加把守,美國政府更不會認同麥克阿瑟的冒險計劃,為了半個朝鮮半島(不屬於當時美國防禦圈範圍)去冒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況且美國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複員時期,士兵毫無鬥誌,飛機軍艦裝甲車火炮等嚴重不足,連防禦朝鮮都捉襟見肘,遑論世界大戰?
  2、若1950年8月份入朝作戰,仍可秘密接替釜山前線疲勞之師,換下其嚴密布防朝鮮東西海岸登陸要地。
  3、再次,遲至9月份入朝,仍可以逸待勞,依托即設陣地,等待美軍登陸,利用漢城屏障,以“訓練有素”的朝鮮人民軍身份吃掉隻有輕裝備的陸戰一師。
  4、最次,推延到10月上旬出兵,美軍仁川登陸不過萬餘人,完全可以在朝鮮半島中部,阻擊與機動相結合予以逐次殲滅,同時接應收容前方潰兵,而美軍絕不敢越過三八線。
  5、拖到1950年10月下旬,美軍仁川登陸40天之後,前鋒已到中國邊境,略有軍事常識的任何人都認為此時中國將不可能再出兵,因為這時軍事上已經毫無優勢可言,出兵將是不得已的冒險——事實上也是如此,誌願軍首批入朝部隊連準備戰場都沒有,幾乎是背水一戰。
  其實,在金日成元帥領導英勇的人民軍部隊渡過洛東江時,金大少的前方部隊缺糧少彈、後力也不繼了,唯一可以致敵於死命的戰役預備隊10師(8100人)又因為“按照蘇聯的成功經驗”非到“最後關頭”隻能袖手旁觀,在一座破山頭白白守了四天,除了害得美軍指揮官們膽戰心驚之外沒有起任何作用。這個裝備精良的“主力部隊”後來丟下精良裝備跑散了。為什麽中國不出兵?
  老約不讓出。“蘇聯裝備,中國打法”(當然,除了敵人承認中國打法之外,俺們國際友人是不承認的)怕誰?美國人咋了?還不是被楸在釜山動不得?要你中國農民多事?搶功是怎麽著?
  小金也不讓。你中國人懂什麽?抗日戰爭還是俺教你的呢!俺在東北天天給林帥上課!這三個師都是俺當年親自領導導出來的,除了這三個師你們中國還有什麽能打的部隊?——萬一、萬一你們過來瞎說,說我那時隻會躲到後方、躲到蘇聯,叫俺以後怎麽當領導?你們中國……要什麽沒什麽,還誰誰見了俺都喊小金,別來咧!
  
  三、中國為什麽偏偏要出兵?
  仁川登陸後,夏洛夫上將還命令金日成元帥不要害怕,“可以立即組建二線兵團”。不錯,還有幾個師的裝備存在倉庫裏,那就組建吧,金元帥自己都會組建,任命師長、政治副師長,再聘請蘇聯顧問……美國飛機一來,組建的新部隊沒有了,隻好厚著臉皮找老約,老約抽完一鍋煙,說我寫個條,你找老毛吧。
  毛爺爺傻嗎?好象不傻,而且氣量也不大,“依我脾氣,爺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咯!”國際主義?什麽意思?就象後來援助坦桑尼亞、讚比亞、紮伊爾和伊拉克一樣,你沒有鈾、沒有石油我和你“國際主義”?“世界革命?”但是毛爺爺有軟肋:金小子一動手,第七艦隊就進了台灣海峽,這是再明白不過的挑釁,再把朝鮮一占,4500公裏邊防線要多少人守?要花多少錢?臥榻之側睡一頭狼?累也把人累死!也正因為此,老約才要俺們貴國“國際主義”,不組織中蘇朝聯合部隊、不出動空軍、不無償提供裝備,反正你是“唇亡齒寒”“保家為國”嘛。“不行就在北京建立流氓政府嘛”——這句算我翻譯的。毛爺爺知道啊,沒有空軍掩護,沒有防空部隊,沒有強大的火力,沒有回旋戰場,甚至沒有老百姓的支持,這個仗怎麽打?可是,不打行嗎?
  
  四、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中國雄兵百萬良將千員,鬧到非要“天下兵馬都招討副元帥”“征西大元帥”彭德懷去朝鮮,是黨史軍史上一大笑話!假如不是笑話,那就是……計劃,謀劃,策劃。
  
  第一人選是粟裕大將。
  1950年7月13日,中央作出了《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決定成立東北邊防軍,任命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肖勁光為副司令員、肖華為副政治委員、李聚奎為後勤司令員。任命鄧華為第13兵團司令員、賴傳珠為政治委員、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
  粟裕大將,湖南會同人,其軍事才幹人所共知,某家僅指出一點:淮海戰役前為便於他指揮,中央調陳毅到能力極強的劉伯承、鄧小平身邊去“協助工作”,擬任命粟裕為三野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力辭,最後讓陳毅“遙領”,自己以“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身份“當家”,1950年任華東軍區暨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率領第二、第三野戰軍主力正在準備解放台灣。但從入夏起一直在青島治療皮膚病,並托公安部長羅瑞卿給毛爺爺帶上一封信,談到病情很重。毛爺爺回信:“瑞卿同誌帶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為係念。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安心休養,直至病愈。”
  粟裕拒絕去朝鮮,據他後來談到,一是生病,二來怕四野指揮不靈,“林彪的部下,別人帶不等(動)。”三來,……“那個學(說)我們不怕美軍?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農民用小車子推出來的,朝鮮有這樣的農民?有,我就不在乎美軍!我莫得(組織後勤的)辦法呀……”粟裕因病不能到職,肖勁光任剛組建的海軍司令員,工作上離不開,肖華任總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也無法分身。7月23日,經毛澤東主席批準,軍委決定東北邊防軍改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指揮。軍委任命的方麵大員不到十天就解職,如此重大的變動實屬罕見。高崗此人頗有才幹,後來搞得劉少奇指著他鼻子說:“與其你篡黨,不如我篡黨!”可見劉主席被他搞得多惱火!但其從未單獨指揮過任何戰役,遑論區域戰爭?“與其他指揮,不如我指揮!”——他也就是過渡一下,搞搞後勤而已。
  
  最佳(絕非第二個考慮到的)人選是林帥
  即使林帥叛黨叛國,十惡不赦……今天看來還是沒有比林帥更合適的人選。
  一、首批入朝部隊均是四野老班底,101的威望無人可及,下級也熟悉他的指揮方式;
  二、林帥出關,先受排斥後被毛爺爺任命為“東北王”,兩年時間就被誇獎為“林彪現在壯得很喲”,打遼沈、打平津,從東三省打到海南島,勢如破竹;
  三、熟悉東北,後勤保障不難呼風有風喚雨有雨。
  “玉帳牙旗駐上遊,安危須共君主憂。”都以為毛爺爺一如既往登壇拜將,“探花元帥”“不須下戰馬,王師複北征”,誰也不會相信出兵在即,林帥竟然稱病抗旨拒不奉詔,毛爺爺居然也有喊不動林帥的時候!從而急召以“有勇”著稱的彭大將軍掛帥。不論是“黨指揮槍”還是“君要臣死,”也不說毛爺爺從井岡山開始的對林帥的知遇之感、提拔之恩,即使從東方軍人的傳統武德上看,可以對戰役戰略提出意見,(例如粟裕在淮海戰役前反對先過江、林帥在遼沈戰役前“請主席頭腦清醒考慮之”、劉鄧陳粟在淮海戰役前決定先打黃百韜)但臨危不受命的軍人還不曾有過!毛爺爺心胸不夠寬廣人所共知,但事後不但沒有懲戒林帥,反而先委以國防部長重任後選拔為接班人,其故安在?而橫刀立馬的的彭大將軍,數年後星殞廬山,究竟有何奧秘?
且聽下回分解,哈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海龍2002 回複 悄悄話 究竟誰是朝鮮戰爭的侵略者呢?不是你說的那樣吧,希望你弄明白
金日成1234 回複 悄悄話 究竟誰是朝鮮戰爭的侵略者?:
同時金日成向毛爺爺要去了兩個完整的朝鮮師和一個“拚裝”的朝鮮師。或者是裝備精良、訓練充分,或者是久經沙場、所向無敵,進攻時的主力就是這六萬多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