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天安艦事件聯想到46年前的北部灣事件

(2010-05-21 09:28:09) 下一個
首先看一則新聞:

朝鮮要派人檢查天安艦證據 韓國一口回絕

---------------------------------------------------------------------------

新華網 2010-05-21 08:39:24

韓國聯合通訊社21日援引國防部人士的消息報道說,朝鮮已向韓國通報將於本周末派遣檢查團,核實韓方關於“朝鮮潛水艇發射魚雷致沉‘天安’號警戒艦”的證據。但韓方表示難以接受。


  韓聯社援引韓國國防部人士的話說:“檢查是上下級部隊之間使用的用語,韓方不可能接受。”

  韓國20日發表“天安”號警戒艦沉沒正式調查結論,認為朝鮮小型潛水艇實施魚雷攻擊導致“天安”號沉沒。朝鮮國防委員會迅速作出反應,表示拒絕接受並擬派團來韓核查證據。


看到這則消息,不禁讓我有種想翻出46年前北部灣事件真相的衝動。特轉帖如下,與列位分享。


北部灣事件真相

--------------------------------------------------------------------------------

  據《紐約時報》10月31日報道,美國曆史學家艾德根據一份解密文件,揭開了1964年“北部灣事件”的真相,指出這是美國為擴大越南戰爭而精心策劃的一場騙局。從100多年前的美西戰爭,到40年前的越南戰爭,再到兩年前的伊拉克戰爭,在美國曆史上,這樣編造理由發動戰爭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曆史不容欺騙,真相終究會大白於天下。

美國借“北部灣事件”全麵介入越戰

  1964年8月2日, 熊熊的戰火正在炙烤著越南的大地,但在距離陸地數十海裏的北部灣海域,平靜的海麵卻讓人絲毫感受不到身處戰區。然而當天下午,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當時,美國海軍的“馬多克斯” 號驅逐艦正在這片海域執行“水文地理研究”任務,三艘不明國籍的魚雷艇突然出現在海平線上,它們高速駛向“馬多克斯”號,並施放魚雷對美艦發起攻擊。頓時,警報聲響徹“馬多克斯”號,艦長奧吉爾一邊指揮躲避,一邊下令立刻開火還擊。由於雙方火力相差懸殊,很快一艘魚雷艇被美艦火炮擊沉,另兩艘受傷逃走。美艦在戰鬥中確認了魚雷艇的身份,它們是越南民主共和國(以下簡稱北越)海軍的艦隻。8月4日晚,“馬多克斯”號和另一艘驅逐艦“特納·喬伊”號報告稱,它們在同一海域再次遭到北越魚雷艇的襲擊,並用猛烈的火力擊退了對手的攻擊。

  這就是41年前,美國海軍所描述的北越魚雷艇在北部灣襲擊美國軍艦的場景,史稱“北部灣事件”。這條消息立刻成了當時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迅速傳遍全國。美國總統約翰遜公開發表電視演說,下令對北越政權采取報複性打擊。隨即,64架美軍轟炸機進入北越領空,對義安、鴻基和清化等地進行了狂轟濫炸。

  美軍轟炸北越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約翰遜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谘文,要求國會允許他動用美國武裝部隊反擊北越的襲擊行動,保護東南亞的“自由與和平”,保護南越和老撾。

  1964年8月7日,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東京灣即北部灣),批準總統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抵抗任何針對美國軍隊的武裝襲擊。國會的決議為約翰遜總統下令全麵介入越南戰爭開了綠燈,大量美軍士兵和武器裝備進入越南,越南戰爭全麵爆發。

  “北部灣事件”成為越南戰爭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美國並未直接介入戰爭,隻是派遣軍事顧問和提供軍事裝備,幫助南越和老撾抵抗北越的“共產主義顛覆”;但“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麵軍事介入越戰,並對北越實施“飽和轟炸”和“焦土政策”,使雙方陷入長達10年的全麵戰爭中。戰爭讓北越軍民傷亡超過170萬人,另有33萬人失蹤;美軍死亡5.8萬人,受傷30.4萬人;南越政府軍死傷近70萬人,另外還留下了數不清的寡婦、孤兒和殘疾人。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場血腥的戰爭竟然源於一場虛構的騙局。

情報部門捏造“北部灣事件”

  近日,美國的曆史研究人員馬修·艾德找到了一份秘密文件,揭開了“北部灣事件”的真相,原來此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是美國情報官員偽造了有關的文件,致使越南戰爭全麵升級。

  製造這起醜聞的主角是美國國家安全局,它是美國最重要的情報機構之一,主要負責密碼破譯和無線電監聽工作,這個部門的情報對美國總統的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艾德指出,8月4日當晚,國家安全局的譯電專家在翻譯截獲的北越無線電信號時犯了“誠實的錯誤”,把越南人民軍的暗號“我們犧牲了兩名同誌”(指8月2日戰鬥中的傷亡),錯誤地翻譯為“我們損失了兩艘船”,從而判定北越艦艇對美軍發起了進攻。這個錯誤馬上就被國家安全局的官員們發現,但他們卻故意隱瞞,向上級提供了

  北越襲擊美軍的錯誤情報,結果當時的約翰遜總統據此做出讓越南戰爭全麵升級的決定。

“我們的驅逐艦在對著假想目標開火”

  事實上,整個事件進程與美國政府公布給媒體的情況完全不符。在1964年8月2日,“馬多克斯”號活動的海域並不在公海,而是已經進入北越領海執行偵察任務,為美軍大規模介入戰爭收集情報,同時為襲擊北越沿海港口的南越軍艦提供掩護。當北越魚雷艇試圖將美艦驅逐出自己的領海時,“馬多克斯”號竟率先開火攻擊北越魚雷艇,導致衝突發生。而在8月4日晚上,根本就沒有北越魚雷艇襲擊美國軍艦。不過,美國軍艦的確是開火了。根據美國海軍的檔案記錄,美國的兩艘驅逐艦共發射了近400枚炮彈和5枚深水炸彈,可是這些炮火統統是在無的放矢。美軍飛行員詹姆斯·斯托克戴爾當晚正在空中執行任務,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說:“我坐在駕駛艙裏注視著整個事件,我們的驅逐艦隻是對著假想目標開火,那裏根本沒有魚雷艇,除了漆黑的水麵和美國自己的火力外一無所有。”

  “馬多克斯”號艦長稱當晚該艦聲呐發現了12枚射向自己的魚雷,但是真實的情況是該艦的聲呐在執行任務前就已出了故障,加上當晚海麵上風力很大,所謂的“魚雷”不過是一些海上噪音罷了。後來,約翰遜總統自己也意識到整個事件是一個錯誤,他在1965年承認:“我們的海軍當時是對著那裏的鯨魚開火。”

  美國對“北部灣事件”的強硬反應得到了美國媒體的支持,約翰遜總統在1964年8月4日晚的演講贏得了主流媒體的讚美。盡管當時有很多記者發現了“北部灣事件”中的一些疑點,但出於“愛國和安全考慮”,他們不願意或不敢對官方的聲明提出質疑,於是謊言通過美國的媒體廣泛傳播,為美國政府全麵介入越南戰爭奠定了輿論基礎,而美越兩國人民也最終被謊言拖入了戰爭的深淵。

沒有“北部灣事件”,美國也要擴大戰爭

  一些曆史學家稱,即使沒有“北部灣事件”,約翰遜總統也會全麵升級越南戰爭,隻不過是另外再找一個借口罷了,因為美國的既定政策是消滅北越,這是由當時的國際形勢及軍事戰略決定的。當時美國和蘇聯正在東南亞地區進行激烈的軍事競爭,如果北越統一了越南,就會嚴重損害美國在那一地區的戰略利益。為此,美國必須打擊北越。

  事實上,戰爭計劃在“北部灣事件”爆發前就已擬好,早在當年5月底美軍就圈定了北越的94個目標進行空襲,大規模的調兵計劃也已製定完成,因此美國全麵發動越南戰爭的意圖明確,需要的隻是一個借口,而國家安全局故意提供錯誤情報,捏造“北部灣事件”,為約翰遜總統提供了一個最“合理的”借口。

  “北部灣事件”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從1898年借口“緬因”號戰艦被西班牙人炸毀而發動美西戰爭,到2003年以摧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在曆史上,美國捏造理由發動戰爭的例子不勝枚舉。但真相無法永遠被掩蓋,世人最終會還曆史以清白。(



文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一份國家安全局曆史學家於2001年撰寫的“北部灣事件”真相內部報告。根據這份報告,1964年8月4日,越南軍隊絕對沒有襲擊美國海軍艦艇。而美國政府正是以美軍遭襲為借口要求國會批準對越南進行大規模報複。國會通過的決議為美軍全麵介入越南戰爭開了綠燈。


解密文件指出,美情報機關隻向政府高官提供了支持美軍遭襲觀點的監聽情報,而大量證實相反論點的情報卻被隱瞞或忽略。事實上,越南海軍4日忙於救援2日與美軍交火時受損的一艘艦艇,根本無暇與美軍再度交戰。越軍甚至不知道在越南北方海岸遊弋的兩艘美國軍艦位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