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轉帖-安徽畫家蕭龍士

(2024-03-11 15:32:03) 下一個

轉帖

父親的老師、同學及學生

蕭承震 江淮大寫意畫派  2024-03-09 18:32 
Image

蕭龍士(1889—1990),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今安徽省宿州市蕭縣)人,原名品一,字翰雲,齋名墨趣齋、堂號百壽堂。蕭龍士與一代大家李可染、李苦禪、許麟廬情逾手足,擅畫竹、梅、菊、鬆、蘭草、荷花、牡丹、雁來紅等題材,融南吳北齊畫風於一體,技藝精湛,畫風儒雅酣暢,質樸淳厚。

 

 
 
 

 

 

 

老      師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老師是最重要的,啟蒙老師,最後成功的老師都同樣重要,沒有啟蒙老師,你上不了道。上了道同樣要有高一級的老師指導,這樣才能踏上事業成功的高峰。

 

     先翁蕭龍士學畫畫就是縣城高小的圖畫老師朱學騫引上繪畫道路的,雖然朱學騫隻是一位小學教師,名氣不大,你若問先翁學畫的老師是誰?他首先說起的必然是朱孝堂先生(朱學騫號),然後是徐州的苗聚五,上海的諸聞韻、潘天壽、吳昌碩,北京齊白石等。

 

Image

    蕭龍士先生就讀龍城書院舊址照片

 

      先翁自幼喜畫野花、飛鳥,又好為雞鴨寫照,但隻是信筆塗鴉,興之所致而已。十幾歲到縣城高小讀書,一天路過朱先生辦公室,看到迎麵牆上掛了一幅墨蘭,不由的止住腳步,他越看越好,那瀟灑飄逸的蘭葉,淡而有潤的蘭花。花歌葉舞的姿態,一下子钁住了他的心。他喜歡畫蘭了,畫長線、短線、曲線;三角交、鳳眼交;三筆花、五筆花;朱先生擅長花鳥,受其指點,臨摹寫生,練習不輟。荷花盛開時,師生攜手去城南龍湖觀花寫生。後來到徐州見到了畫墨蘭的苗聚五先生,親眼看苗先生作畫,先翁看的很認真,看他怎樣用墨、用水、用筆的提、按、頓、挫;粗、細、波、折的變化;畫葉的長短、交叉;花的濃、淡、瘦勁、腴潤,他都一一默記在心。更高興的是:臨別苗先生親自把這幅蘭送給了父親。他得到了這幅畫,如獲至寶。回家後,他用草紙,毛邊紙反複臨摹,漸漸地他畫熟了,像了,便高興地抱著到苗先生家請教,苗先生很喜歡這個學畫刻苦、進步很快的學生,對他倍加鍾愛。不吝借給他《芥子園畫譜》,揚州八怪等名人的畫集,供他學習臨摹。

 

Image

江蘇徐州第七師範學校舊址照片

 

     以後考到徐州第七師範,便經常得到苗先生的教誨,又先後接觸了當地名流張伯英,王繼述、王子雲、王青芳、李可染等良師益友,看到更多的書畫展覽,開闊了眼界,書畫進步很快。花中梅蘭竹菊四君子畫是他常作的體裁。鉛筆畫、水彩畫是必修課。這些畫種是剛從西方引進不久,著重寫生,對繪畫的造形、透視、明暗、寫實是極有益的。傳統的中國畫是不太講究這些的,但掌握了這些技法對創作中國畫是有益無害,先翁畫荷花就是吸收了西畫明暗透視的畫法有高光、有凹暗、立體感凸顯,更富有神韻。 

 

    徐州七師畢業後,他以美術教師的資格教中學、師範,奠定了一生的繪畫道路,也逐漸在徐淮一帶有了畫名。

 

    上世紀20年代初,他應李可染先生介紹,入上海劉海栗先生創辦的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插班二年級。在諸聞韻、潘天壽諸老師的指導下刻苦學習繪畫理論,臨摹古人名畫。課餘時間,他更愛徐渭、石濤、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當代吳昌碩、王震等海派書畫。與同鄉同學李可染、陳雲程、王繼述等情誼深厚,常在一起鑽研畫技,互相觀摹,提出優劣,共同進步。一次,得一同鄉友人收藏的黃慎《攜琴訪友圖》父親甚愛之,白天上課,晚上臨摹,不知不覺天就亮了。他到老年時,回憶起當年學畫的情景就說:我們那時學畫通霄達旦的時候常有,一點也不覺得累。

 

Image

蕭龍士先生臨摹《攜琴訪友圖》其一

 

     在上海藝專,除從師李健、諸聞韻、潘天壽、汪聲遠、許醉侯外,康有為、蔡元培、吳昌碩、梁啟超、王一亭等也時來講學。先翁對吳昌碩的畫風雄勁、筆墨厚重更是癡迷有加,晚年他的作品裏還蘊藏著缶老的筆墨餘韻,尤其是墨荷、雁來紅。他常說,字和畫都要厚重,厚重來自勤學苦練,功夫到了,自然就厚重了。沒有厚重的份量,書畫就少有看頭,缶老畫的厚重,來自他的書法功力,前人說書畫同源就在這裏。業師諸聞韻,同窗諸樂三是缶老的至親,常約父親登吳門求教,曾贈父親《荷花圖》,並為其作品題字,在一幅《雁來紅》上題曰:人為多愁少年老,花本無愁老少年。翰雲學弟畫甚工,將有大成定無疑。以資勉勵。

 

Image

諸聞韻上海美專授課時照片

 

Image

諸樂三致蕭龍士信劄

 

     在美專求學的多年中,除完成學校布置的臨摹寫生和其他作業外,他全神貫注地研習吳昌碩、王震(白龍山人)及明清徐渭、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諸家的作品,吸取其營養精華,使他的寫意畫得到飛速的升華,這在他的一生的繪畫生涯中是很重要的一步。

 

    之後的數十年,他不斷地充實提高,分別在徐州、鎮江、無錫、南京等地舉辦了個展和聯展,得到了名家的肯定。

 

Image

    南京展覽遊覽玄武湖照片

 

      1949年初,解放戰火還沒有熄滅,他便風塵仆仆地曆盡艱辛前往北京拜謁大畫家齊白石,白石老人見到他的畫時精神一震,提筆寫出驚人之語:龍士先生畫荷,吾不如也。國有此人而不知,深以為恥!……初次見麵,先翁的作品便得到白石老人的肯定。第二年再去拜訪,就被接納為弟子。以後的寒暑節假,先翁總要晉京看望老師並聆聽教誨,頻頻的交往更深厚了師生情誼。白石老人陸續為父親的作品題詞題句,給於勉勵。父親感激之餘,在其臨摹八大山人的《魚圖》上傾訴道:前兩周赴杏子塢行拜師禮,得列齊門研討國畫,蒙齊師循循善誘,茅塞頓開,始知過去三十年摸索之困也。一九五0年除夕於京華。那一段時間臨了不少白石老人的畫,從他的《荷花》、《紅梅》、《垂絲海棠》中都可以看到老人的筆跡。他崇拜白石老人對傳統中國畫的大膽創新,不隨時流。大寫意濃墨重彩,寫意中又滲以工筆草蟲,雅俗共賞。更崇拜白石老人用堅韌不拔的精神硬是開創出“齊派”先河,給世界美術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

 

Image

    蕭龍士《魚圖》作品

 

      先翁拜師齊白石以後,畫藝大進。名聲也越來越大,那時有北京的美院人事部門的人找到他,問他可願意留在北京教學,他考慮家裏孩子都小,惋言謝絕了。後來提起,他還哈哈一笑。做白石老人的學生,不但學到了畫技,也讓人另眼相看。父親被宿州地區推薦為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時,開始遇到了問題。當年在地委統戰部工作的孫東民老人講:地委報到省統戰部的材料有蕭龍士先生為齊白石弟子,材料被打回來,要求補充為齊白石弟子的證明。我就和蕭老商量問有沒有證明,蕭老很為難,當時也沒有電話,時間也緊張,再說到北京讓齊老夫子寫證明也難為情,我靈機一動,說:蕭先生,你把白石老人的畫拿來我看看,蕭老把白石老人給他畫的畫找出來,在一幅《雁來紅》上有蕭龍士為白石弟子的字是白石親筆所寫,我高興的拿到合肥親手交給×部長,×部長說:果然!果然!蕭老的館員很快就批了。

 

Image

齊白石題蕭龍士作品(其一)

 

 

Image

齊白石題蕭龍士作品(其二)

 

Image

齊白石為蕭龍士定書畫潤格

 

     縱觀父親的學畫曆程,就是四級跳:第一是蕭縣的朱學鶱帶上路;從徐州的苗聚五先生和七師學習後入初中階段;上海藝專並學吳昌碩入中高級;北京拜師齊白石始成。七十歲後則以自己的麵目而蜚聲畫壇。還有不少老師使他受益匪淺,他非常敬重潘天壽,說潘先生做人作畫都非常嚴謹,功力深厚,才氣過人,剛愈弱冠,且未學而能教藝專令人欽敬,60年代黃山邂逅,先翁拜見潘天壽先生,提起當年上海美專求學,潘先生清楚地記得這位比自己年長的學生,當時已是一位純熟的水墨畫家了,他曾題先翁畫蘭作“奇生”二字,自己雖是老師,也是在邊學邊教,邊教邊學倍加努力而已。先翁很尊重他的老師,那次他們談得很高興,臨別,潘天壽先生作“蘭”相贈。

 

Image

    潘天壽題蕭龍士蘭草作品

 

Image

潘天壽贈蕭龍士蘭草作品

 

      劉海栗到黃山經合肥住稻香樓賓館,先翁前去看望,執弟子禮,暢談竟日,海翁很感動。先翁又陪同到省博物館觀漸江、汪之瑞、查士標畫。當年在上海創辦上海美專,主持教務,雖然很少代課,彼此亦有交往,先翁九十壽誕,劉校長寫“蘭”祝賀。百壽時,先翁出版《百歲畫集》又蒙海翁賜“序”,評先翁畫蘭鐵線紛披,遒舉更勝昔年。墨潤四溢,香風回蕩……忘法法生,舍美美至……囑文輝泚筆點定,以贈世人。先翁很欽佩校長弱冠之年,辦學藝專。血氣方剛,衝破阻力,引進西畫,以我為用。培養大批人才,對祖國文化作出重大貢獻。 

 

Image

劉海粟贈龍士學生作品

 

Image

蕭龍士祝海粟師高壽作品

 

 

同      學

 

 

     一個人的成功之路,除自己的努力外,往往還要靠別人的幫助,有時同學之間的互相提攜也至關重要。

 

    先翁之所以成為一個畫家,而且有所成就,除了老師之外,同學是最重要的了。其中徐州的李可染就是一個。他到上海美專學習,第二年得知學校要補招插班生,很快把這個消息通知了先翁,又給他提供了補考的資料,便順暢的進入了美專學習。在學校裏,他和同鄉學友王繼述、陳雲程,浙江的諸樂三、吳茀之;江蘇的張書旂,江西的胡獻雅等,都崇尚吳昌碩、趙之謙、八大山人,徐青藤和揚州八怪的畫風。在一塊切磋技藝,情投意合,收益良多。學業結束,他們或繼續深造,或謀業,但都能堅持書畫,功成名就。李可染成為近代中國畫大家;諸樂三、吳茀之都是滬、浙的書畫名流;張書旂雖英年早逝,但已名震海外;胡獻雅是江西畫界耆老。王繼述、陳雲程早逝,都是徐淮一帶書畫名人;陳雲程書畫才氣最高,性剛傲不羈,抗日戰爭期間,不能忍受日本強盜侵我國土,殺我同胞,忿然殺身抗辱!家翁憶及,頓足歎息! 

 

Image

  蕭龍士(左)與李可染(立者)、陳雲程在上海

 

Image

1925年蕭龍士先生在上海

 

      1979年中國撥亂反正,召開了全國第四屆文代會,家翁與李可染、胡獻雅相見,老淚難抑,“文革”各受其害,難得殘年一見。回憶當年,晃如眼前。

 

      還是可染師長,又牽線搭橋,介紹先翁與白石老人結下了師生之緣。和李苦禪、許麟廬等先輩成為同門兄弟。他們同師齊門,又各走其路,風格各異。雖體材不同,卻意貫神通。李可染擅山水,喜作牛,並號師牛堂,人物亦佳;李苦禪擅花鳥、鷹、鷲最著,魚、蟹、蔬果,無所不能;許麟廬花鳥、山水、人物、魚、果隨手拈來亦為一絕;先翁花鳥魚蟲,山水人物都有涉獵,蘭、荷尤著。他們的作品均講氣韻、墨韻。氣勢宏大,筆簡意賅。潑墨成圖,形成欣欣向榮的“齊派”大寫意。   

 

      他們初次相會,就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暢談如流,談鄉情、談藝術。談得興起,苦禪老,麟廬老也會來一段《桃園》鋪上宣紙潑墨揮毫。苦禪老畫梅,麟廬老寫鬆,家翁補蘭,可染老巨石題識。寫寫畫畫,唱唱呱呱,好不快活! 

 

Image

李苦禪致蕭龍士信劄

 

Image

李苦禪 蕭龍士合作

 

      他們兄弟之情,至老不逾。因先翁年長,他們共稱龍士哥。互相之間,常書信問候。尤其“文革”期間,他們都遭受到“史無前例”的禍害,不敢作畫。有時隻能作“紅畫”,還要小心翼翼;作“黑畫”算是膽大包天了。苦禪老迎風而上,作“黑畫”被“無產階級司令部”點名批判,差一點被打入“地獄”。為防不測,他躲到合肥一位親戚家藏了起來。“四人幫”倒台後,滿天的陰霾總算過去。麟廬老被下放到湖北農場。薛誌耘千裏迢迢去看望,走前來到合肥,問先翁有什麽托咐,老人時時思念師弟,聽說誌耘前去,非常高興,就寫了一封既安慰又鼓勵的信和當時奇缺的煙、茶一並帶去,麟廬老收到後熱淚盈眶,說:老哥哥自己也不好過,還想著我…… 

 

Image

許麟廬致蕭龍士信劄

 

     麟廬老自幼家道殷實,青年時期在一所商業學校畢業後,父親讓他走經商之路,給他一個工廠讓他經營管理。但他嗜書畫如癖,賣了工廠,開了一間畫店,因厭惡戰爭,取號“和平”。在和平畫店裏“招賢納士”研討書畫,當時白石老人的書、畫、印章,多從這裏出手。他性格豪爽,廣交朋友,仗義疏財,濟困扶危,有《水滸》柴大官人之風範。他和南京宋文治、亞明、傅抱石;上海唐雲,廣州關山月,沈陽楊仁愷等都是常來常往的朋友。早年,苦禪老生活拮據,又偏與酒結緣,麟廬老便請他到鄰家酒肆痛飲,臨別,又叮囑他日後吃酒,盡管來此酒店,月底由他結帳。先翁晉京拜師會友,也多住許府,許老給家翁的一封信說:聽說吾哥要來京,聞悉高興之極,按咱家的環境,吾哥住在家裏完全可以,你我兄弟同屋而住。屆時到京站去接您,好好在弟家住上三兩個月,願意在家畫畫也好,願意找找畫友也好,充分地玩玩。他家在車站附近芝麻胡同8號,有一四合院,有畫室、有客房,鬧中取靜。

 

Image

    許麟廬 蕭龍士合作

 

     他開的和平畫店,生意興隆,古今名畫琳琅滿目,更是白石老人精品集中的地方。也是畫家,文豪聚會的所在。先翁在那裏觀賞、臨摹,也結識了黃胄、王雪濤、吳作人,老舍等文化名流。

 

     麟廬老不但對先翁情深意篤,對我們晚輩也關懷備至。他是中央文史館員,我是省文史館員,常有機會在一起開會,會議中亦有書畫活動,常能聆聽老人教誨並目睹老人作畫,在群賢畢至、畫家如林的大場合下,他總是畫家班頭,合作巨匹,他任總指揮,你畫古鬆,他作巨石,牡丹、蘭、竹;鳥、蝶、魚、蟲,就各人所長,他精心安排,一幅傳世之作完成,大家都拍手叫好。

 

      每次與老人見麵,都使我激動不已,往往是我還沒來得及向他問候,他便高聲喊我的名字:承震侄子在哪裏?我就跑過去和他拉手,他說在來客名單上看到我的名字,便來找我。一次,在北京西苑,韋君琳第一次見到他,知道他就是許麟廬,激動非常,想從他嘴裏講講和蕭老的交誼。提到蕭老,老人說,我的老哥哥真是個大好人啊!說著,他老淚盈哐……我拉拉君琳;大家等著許老畫畫呢!打住吧。

 

Image

蕭承震與許麟廬 

 

     大家每人一個畫案,像會考,各展其能。我作完畫,剛想收筆,許老來了,說,我看你畫畫,我說好,便畫了半幅墨荷,許老說,我給你補幾個麻雀吧!我心想事成!他用赭石畫了幾個飛雀,筆簡神暢,真大家也;許老雖年屆耄耋,精神矍鑠,作畫仍快刀斬麻,幹淨利落,用色明快,厚而不薄,大展自己富有衝擊魅力的個性。

 

Image

蕭承震與李可染

 

     八七年我赴京拜望可染老,接到電話,他高興異常。說不外出,在家等我。他住在北京很普通的一座公寓樓、三室一廳。號曰:“師生堂”。門外貼著親筆手跡:因年老、體衰多病,謝絕中外人士來訪……等字樣。老人忙於創作,雖病勞精神尚好,銀發禿頂、熠熠生輝。他說和龍士哥有六十年的交情了,龍士哥可親可敬,在上海藝專我們同住一屋,放假回徐州在袁家花園畫畫,一晃50多年過去了。你父親作畫快,一遍成。我畫的慢,畫好,貼到牆上看,看出毛病拿下來再改,反複畫上多遍。他情緒很好,知道安徽省有關部門為先翁舉辦祝壽活動,他高興地寫了:百歲鬆不老,高藝萬古春的賀聯。上款龍士學長百歲大壽榮慶,下款1987年歲次丁卯五月弟可染書祝於師牛堂。又為先翁齋名書“百壽堂”。其情其景如在目前。

 

Image

李可染賀蕭龍士百歲壽聯

 

       苦禪老上世紀83年西去,可染老89年溘然去世,先翁第二年緊隨而去。

 

     李燕世兄得知先翁逝世,從北京發來唁函:“傾悉蕭老仙逝,悲惜之至……此際念蕭老之一生,乃誠實做人,誠實作學問之典範。以方今畫壇時風而論,蕭老精神尤顯珍貴矣!故蕭老頓世,乃斯界一大損失矣!

 

      然雖蒼天垂憫,賜蕭老愈百壽有三而去,終成畫史之罕例也,不過終歸天下良心認為。“君子渡百歲猶惜其短,小人存一日總恨斯長”。以蕭老之純粹人品與學風論,當永生於天下良心中也!

 

      昔先父李公苦禪與蕭老乃終生赤心相照之摯友。如此純真無暇之友誼在當今人際關係之價值觀念風氣對比下更顯得非常可貴!時下先父已先於蕭老七載而逝,此間唯家母與吾等晚輩在茲垂哀悼矣!今先父正佇立於異域以迎廷蕭公共聚於蓮花淨土世界也。”  

 

     三老相聚,在淨土蓮花世界舉觴揮毫,亦為樂事!    

 

 

學       生

 

 

     先翁的學生眾多,可謂“桃李滿園”。早期有在家鄉教書時的中、小學校的學生,他們自幼學習書畫,起蒙於先翁,又到外地深造,成為國內外有影響的畫家。

Image

蕭龍士在蕭縣任教時帶學生做操照片

 

      吳燃自幼愛畫,中學時在先翁的教授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以後到部隊得到進一步錘煉,終成為一名軍旅美術名家,他的版畫堪稱國內一流。版畫、水墨畫冶於一爐形成了獨特的畫風。是國內有影響的畫家,曾任天津美協副主席。

 

     卓然,以畫寫意墨獅、墨虎馳名海內外,他幼年隨先翁學畫。後入南京大學美術係,受業於傅抱石等名家,他刻苦學習,其山水、花鳥、人物、書法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很尊重先翁,說沒有蕭老的教導就沒有他的今天。 

 

      郭公達:蕭縣中學畢業,先後在徐州師範和浙江美術學院深造,60年代分配到安徽藝術學院教中國畫。其人物、山水精湛,是安徽現代山水畫家第一人。他是蕭龍士藝術研究會第一任會長,數年來先翁的紀念活動多是他組織、領導舉辦的。   

 

      杜方平:是徐州藝專的學生,抗日戰爭期間投筆從戎,離退休後他專攻山水,成為南京金陵畫派有影響的老畫家,經常到合肥來看望老師,多次參加老師的祝壽展覽並寫緬懷文章。    

 

     在蕭縣中學,吳偉,鄧偉誌,郝長恩,張翰,歐陽龍,縱橫都是那時候的學生。   

 

Image

 國立二十一中蕭縣籍中學師生合影

 

    鄧偉誌是我國有影響的社會科學家,民進中央副主席。他說蕭老不但是著名畫家,更是人師,不但教學生學習好,更要學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郝長恩、吳偉是資深的新聞人,安徽日報社記者,他們宣傳蕭縣“國畫之鄉”,宣傳蕭縣的畫家,更大力宣傳老師。省報、上海“朵雲軒”及中央報刊雜誌都有他們的采訪、雜評等,對提高蕭縣的書畫知名度和祖國文化傳承、發揚都作出了貢獻。

 

      張翰原名張翰超,上學時課餘常“泡”在先翁畫室兼臥室的小屋裏看老師作畫。磨墨理紙,探討書畫,收拾書冊,深得老師喜愛。師生緣厚,先翁到合肥,他到東北參軍服役,期滿後竟然考到省藝校上學。每逢節假日到文史館的先翁畫室總能看到他的身影。畢業後留校專教書法,又兼社會辦學,創刊《心畫》,培養了不少學生。曾任安徽省書協副主席。

 

      縱橫,合肥師院畢業,分配淮北日報社工作,編寫是他的職業,書畫是業餘。但能堅持研習書畫。他是書畫理論家,著作頗豐,也為老師寫了多篇評論文章。

 

      歐陽龍:以畫鷹名世,始學先翁,後師苦禪。花鳥、書法亦工,其作品在法國展出,受法總統嘉獎。他性格倔傲,為草書點劃和大書家胡問遂爭論書壇,你來我往,伯仲難分。藝業正勤,瞌然早逝,壯誌未酬,人皆歎息。文革後期,他和薛誌耘為老師編輯《蕭龍士畫集》盡心盡力,亦為畫鄉畫家的傳承發展作出了貢獻,生前為徐州市書畫院院長。 

 

Image

 蕭龍士與歐陽龍、孔小瑜、韓美林合影照片

 

      薛誌耘是鄭正的學生,十幾歲時從鄭正學畫,師範畢業後,工作之餘鑽研大寫意花鳥。他聰明好學、悟性高,二十來歲即參加各種展覽,組織各種活動。經常隨鄭老師來合肥,先翁看到他的畫初學不凡,給於鼓勵、教導。又把他介紹給李苦禪、許麟廬,畫藝大進。現任宿州市書畫院長、美協主席。在合肥、北京、上海等地舉辦過多次個展及團展,影響頗大。 

 

      葛慶友和朱寶善同是蕭縣籍,同在藝校學美術。課餘常到家翁畫室求教,收益良多。他倆畫風均爽朗靈動,格調高雅。慶友一幅山水畫《走進西藏》喜捧全國展覽金杯,名聲大噪。他常說:多虧老先生讓我走畫畫這條路。他作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能。在國內畫壇名聲日隆。寶善藝校畢業後,一直在壽縣工作,擔任畫院院長及文聯領導職務,也是名重一方的著名寫意花鳥畫家。  

 

      旅法畫家朱德群少年時期是蕭縣實驗高小的學生,前幾年滁州畫家朱力訪法,曾拜望朱德群,朱先生見到家鄉人,特別高興。朱力說我的老師蕭龍士先生和你是同鄉。朱驚喜說蕭龍士先生也是我的老師。朱力參觀了朱德群的畫室並合影留念。

 

Image

    蕭龍士授藝(其一)

 

     劉正鵠是台灣師範大學教授,他自幼跟先翁學畫,以後在軍隊騎兵隊服役,天天跟馬打交道,他便對畫馬更有趣味。他的“萬馬奔騰”“一日千裏”等作品在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時,供不應求。曾在合肥、宿州等地展出,頗得好評。他多次來肥看望老師。他是安徽省文史館特聘畫師。

 

    家鄉的學生還有已過世的徐州畫家劉夢筆、趙鬆原。劉夢筆是先翁在家鄉郝集教書的學生,後考入杭州藝專,曾與李可染同學。他擅畫花鳥,是徐州老一輩花鳥畫家。鬆原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拜先翁為師的,專業是徐州江蘇梆劇團舞台美術,先翁愛聽戲,往來徐州就住他家,晚上觀戲,白天作畫。鬆原擅畫花鳥魚蟲,亦好收藏,先翁每有佳作即贈之,晚年鬆原每年均來肥看望老師。

 

Image

 蕭龍士授藝(其二)

 

      清代畫壇有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蕭老門下也有四王(其實有五王),這在畫界早有美談,其中王慶彬也是蕭縣人。他家住縣城西關橋頭,十多歲便從先翁習畫。上小學時他除能作宣傳畫,花鳥畫也令人讚歎。他家開羊肉館,名聞遐邇,老師喜食羊肉湯,常烹以送畫室。後考入省藝術學校,課餘常侍於先翁左右。花鳥畫後轉師苦禪老,大筆揮灑,氣勢若虹。

 

     王傑是山東金鄉縣中學教師,上中學時得知先翁畫名,又鍾愛其畫,適逢先翁去濟南探親訪友,其父托人找到先翁,示其作品,翁甚愛,遂隨其學畫二十餘年。每年攜妻女來合肥探望,為魯南花鳥畫名家。

 

     慶彬、王傑二人可惜早逝,留下不少佳作,當地人亦常議之。

 

Image

蕭龍士授藝(其三)

 

     王少石、王守誌同於六十年代初師事家翁,少石在合肥師範學院學中文,更愛書畫篆刻,周日課餘常到家裏看老人作畫、談畫、談金石。課餘課稿請老師點評,都認真筆記記錄。先翁介紹他到童雪鴻老師家學篆刻,他印學極有成就,有《紅樓夢印譜》問世。他是集繪畫、書法、篆刻、收藏、鑒古、學術、理論為一爐的學者名人。  

 

     王守誌是工人出身的畫家、書家、篆刻家。他對花鳥、人物、山水、書法都有深入的研究。其功力深厚,能寥寥數筆畫老師肖像,栩栩如生。他人生道路坎坷,學藝毅力之堅令人敬佩。他是合肥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對合肥的美術事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貢獻。

 

      王夢龍,原名祖蔭,家翁合肥家居緊鄰,祖蔭自幼喜畫,過往老人畫室窗下,必駐足凝目觀看,老人甚喜,喚其入室,遂習之,學必肖。後服務於美術出版社。

 

Image

蕭龍士授藝(其四)

 

     先翁上世紀五十年代中葉在合肥定居。合肥是新建省會,書畫基礎薄弱,學畫者甚微。聽說省文史館來了個名畫家,又是齊白石的學生,大家盼望能一睹為快。由張建中、張誌、裴家同等人策劃,有文化局主辦的先翁畫展開幕,當天,觀眾如潮,省城新聞報道後,名聲大震,學畫者接踵而至。前後有安大的何維鴻、省藝校的陳欽庭、朱力、徐永萬、徐德隆、王效會、孫漢體等一批老師學生;劇團的劉偉鵬、張光多,機關、工廠、醫院、學校的蕭煦、陳榮寶、陳堅信、陳丁佛、林文奇、鄭肇基、徐繼先、王家琰、童乃壽,張熙和、高長征、梅昌華、方光春、胡誌輝,有的雖為孔小瑜、童雪鴻、懶悟、葛介屏幾位長輩的學生,他們也希望從先翁的作品中汲取精華,補充營養,也稱先翁為老師。周彬高中畢業,先從林散之學書法,又師先翁其畫法。丁培生、韋書林學而不舍,於今習畫有50年矣!每每先翁舉辦畫展及其他紀念活動,他們都爭先恐後。念及老師,都熱淚盈眶。一次,周彬家中遭遇火災,所存書畫盡失,他難過異常,老人得知後,趕忙安慰他,又為他作畫“補失”。他們情同父子,節假日不忘看望老師,談詩論畫,興致來時,合作留念。前時“八老”展覽中有一幅周彬畫菊,蕭老補老來紅的畫就是那時留下來的。有時培生畫竹,先翁補蘭。書林畫蘭,先翁補石。周彬不但是一位書畫家,也是一位活動組織家,一位書畫教育家,他和張建中、郭公達等老師創建的黃山書畫院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書畫家對先翁異常崇敬,不斷延續老人書畫藝術,從而成為,先翁的“再傳弟子”。

 

Image

蕭龍士授藝(其五)

 

    丁培生是業餘學畫,畫了幾年,剛剛走上道,忽然有一天對先翁說,我工作太忙,又要教育孩子,實在壓力太大,不準備再畫下去了。先翁聽到這裏,覺得培生丟掉畫畫可惜,說,莫板!莫板!畫畫是祖國的文化遺產,既高雅又頤養人的情操。即使成不了畫家,做個業餘愛好,陶冶陶冶情性也好。培生終於堅持下來了。《丁培生畫集》剛出版,得到人們的青睞。

 

    書林更是念念不忘老師對他的教導,教他學做人,教他畫蘭,教他畫荷。去包河荷塘寫生,為他題詞鼓勵;他終生難忘。他沒有辜負老師的厚望,自己的畫得到世人的肯定,又帶出了一批學生,《韋書林畫集》的出版更加證明了他的成功。北京籍學生解思勝,專科學校畢業分配到合肥,工作之餘,對白石老人大寫意花鳥特別鍾愛,因之常向先翁請教,為老師辦事,出力出汗,在所不惜。蕭誌遠也是兒童時期從先翁學畫的,他聰明,學習認真,研究老師的用筆用墨,他喜色彩亮麗,幹淨爽朗的畫法,對吳昌碩的作品特別喜愛,下的功夫最大。

 

    鄭玉琦祖籍蕭縣,因為老鄉關係,他的父母從小就帶他來先翁畫室接受熏陶,玉琦肯動腦筋,進步也快,以後考到六安師專接受正規教學。經常到風景勝地寫生,其成績優異令人刮目,他還是一位有突出成就的兒童美術教育家,他帶的學生屢屢獲得國際國內大獎。

 

     張宜克的父親張誌仁先生是一位老幹部畫家,也希望宜克業餘學畫,他拜托老朋友張學祥介紹宜克拜先翁為師學習中國畫。宜克學習用功,有靈氣、有悟性。其書畫在各種活動中掠金奪銀,喜報連連。在美國客座教授期間極力宣揚老師德藝壽齊輝。

 

Image

蕭龍士授藝(其六)

 

     親屬中最有成就者當數外甥鄭正、徐誌興。鄭正自幼住外婆家,耳濡目染,受舅父影響,愛畫如癖。解放初期隨舅父拜見白石老人,老人觀其畫竹,愛之讚曰:……再用功追到板橋易也。他紮根蕭縣教書育人。蕭縣之所以能畫風極盛,愛畫者成風,與他的承上啟下之功不可沒,除擁有一批老畫家外,他的一批學生是主要骨幹,如劉繼武、薛誌耘、蔣連碪、蘇肇平等。退休後創建全國第一所農民書畫院,培養了大批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書畫家,影響海內外。

 

      徐誌興自幼受舅父影響,習書作畫,雖大學專業外語,但不忘業餘習畫。在北京上學期間,舅父介紹他跟李苦禪、許麟廬學畫,使誌興開擴了見識,提高了繪畫水平,畢業後正值文革,因出身,分配到東海公社中學教書。雖條件艱苦,仍堅持學畫,由於他的書畫及理論水平的提高,有幸調到徐州彭城大學專教美術,逐漸成為一名美術教授,發表了不少有學術價值的論文,出版了《徐誌興畫集》《詩集》等多部著作。

 

Image

蕭龍士授藝(其七)

 

     家三兄蕭承霈原在合肥模型廠美工。60年饑荒之年,被迫獨自回家當社員,當教師,他畫牡丹、鯉魚享譽鄉裏,每有婚嫁喜事,鄉鄰索其畫置於廳堂,既風雅,又熱烈,是為樂事。他甘於田園,其樂融融。

 

     四兄蕭承靄擅畫水墨蘭、荷、梅、竹,鴨、鵲、鷹隼,魚、蝦、水鳥等用筆古拙,筆簡意賅,神采奕奕。

 

     餘,蕭承震,花鳥、山水、鍥而不舍;真、草、隸、篆,學而不輟。

 

     孟方受家庭熏陶,幼而習畫,樂而不疲,隨外公壯遊,擴大見識,能畫蘭竹,寫美學理論。現宿州學院教授,宿州蕭龍士藝術館館長。 

 

      邵健是蚌埠印刷廠美術設計人員,工作之餘,尤喜中國書畫,他慕名到合肥拜師,先翁觀其畫,勵其誌,言傳手授,數十年,師生情深。其山水、花鳥、書法俱工,為人師表。朱力在省藝校學美術,常到先翁畫室求教,畢業後從新聞,閑暇不忘書畫,其作筆墨渾厚,簡潔有趣,流露著“蕭畫風韻”。

 

     牛玉崗在六安教育部門工作,酷愛書畫,常到蕭翁畫室聆聽教誨,受益匪淺。

 

     皖南畫家沈力,山水花鳥俱佳,中博會以省文史館員畫家代表演示,深得好評。 

 

     張建中說,蕭老活了一個多世紀,曆經幾個朝代,是非常受人崇敬的一位長者,一位人民的藝術家,他的為人為藝,他的諸方麵對後世影響很大。在中國畫壇上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很值得我們總結研究,樹立一個形象、鑄造一個畫魂,讓後人學習、繼承和發揚,這對宏揚中華民族的崇高美德和優秀文化傳統都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蕭老辛苦耕耘八、九十個春秋,創作了大量書畫精品,堪稱國之瑰寶。 

 

     鄭若泉說:蕭老是位大師級的人物,待人誠懇平易、學養深厚、立身處世、待人接物、藝術水平高、人品如此好,安徽從事書畫專業的幾乎都是他的學生。我從內心說,蕭老是我的老師。    

Image

李苦禪書國畫之

 

     張建中、鄭若泉二位畫師在安徽可稱藝高、德昭之典範,他們對先翁崇推、宣揚是代表著眾多畫家的,無論拜師,不拜師心目中的蕭老是為人師表的,是令人尊敬的。

  

      先翁66歲之前在徐州,蕭縣故鄉一帶教書,培養不少書畫人才,壯大了美術隊伍。融南吳北齊畫風,傳承了有清以降的龍城畫派,風靡徐淮,使蕭縣畫風日隆,畫家眾多,成為國內著名的“國畫之鄉”。 

 

      來合肥定居後,在其影響下,當年的初學者和愛好者多成為當今層次不同的書畫家,形成並發展成為國內有影響的“江淮寫意”畫流派,為安徽的書畫發展帶來欣欣向榮的景象。    

Image

蕭龍士師生合影

 

      從先翁者多多,有麵授者,有私俶者,有再傳者,或揚名海內外,或名重一方,或默默耕耘,同儕會萃,一堂濟濟。傳承關係,粗略梳理。不當之處,望修改補正。 

 

 
Image
 

 

 

作   者/ 蕭  承  震

 

編 輯 /劉  備

 

 

?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