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黃賓虹的繪畫裏文化含量太重

(2023-07-30 10:33:17) 下一個

?

書畫江山  2023-07-28 17:06  

    

 

      黃賓虹的畫為什麽難以被人認同?因為他的繪畫裏文化含量太重!

      都說畫畫是寂寞之道,到底有多寂寞?大師黃賓虹捐畫,人家硬不要!硬捐了,30年後包裹才打開!看來畫畫這行不僅是寂寞,還有很多無奈!大師們的大紅大紫、風光無限人人都能看到,可大師們的寂寞和無奈又有幾人知?

Image

黃賓虹(1865年-1955年)中國近代山水畫畫家,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別號予向、虹廬、虹叟、黃山山中人,中年更號賓虹,以號著稱;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老家歙縣潭渡村。

黃賓虹從小就接受了古詩文、經史等方麵的培養。他父親雖然是商人,但有儒生本色,喜歡琴棋書畫,黃賓虹繼承父親的優點,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父親也經常為他請家塾。當時他家裏收藏了很多古代字畫,凡是家中收藏的和能借到的字畫,他都能通過臨摹而爛熟於心。

 

Image
黃賓虹小時候所表現出的超群悟性和天分深得老師喜愛。少年時期對他影響最大的兩個老師是黃崇惺和倪易甫,倪易甫和黃賓虹父親關係很好,善書畫,精於畫理。倪翁講“作畫當如作字法,應筆筆分明,才不至於為畫匠”,這些臨摹基本功和畫理影響其一生創作。
黃賓虹的一生著述頗豐,上海出版社曾經出版了6本黃賓虹文集,都是他對中國藝術,主要是書法、繪畫、篆刻、金石文字、書論、畫論、畫史的研究。在20世紀,像黃賓虹這樣有如此廣泛學養的藝術家不多,而且除這些,他還精通烹調、太極拳、圍棋、中醫,堪稱繪畫界裏的國學大家。
Image
黃賓虹早年一度是一個革命者,崇拜譚嗣同這樣激進的革命派,曾經加入過南社、黃社這樣的同情革命、主張進步的進步團體,所以黃賓虹的一生是從一個革命者變化成為一個文化人。他在上海做過許多事情,組織出版編輯國學、美術類的叢書,同時在藝術學院教學。
在中壯年時期,黃賓虹是作為一位綜合的活動家、出版家、教育家、學者的身份出現的。但到了北平之後,作為老輩的藝術家,他沒有齊白石當時那樣紅火的生命,也沒有像徐悲鴻那樣奔走於社會事件當中,這個時候又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學人,一個藝術家。
Image

 

在給自己學生的信中,他曾說,他是十年在京城蝸居。可見,雖然黃賓虹跟齊白石一樣,都說過繪畫是寂寞之道,但是黃賓虹的寂寞在他的生前,而且不是一般的寂寞。我的老師親眼見到他把自己的畫拿出來送給來訪的人,卻被來訪的人拒絕了,說你的畫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黃賓虹很尷尬,隻好將畫又收回來。在當時黃賓虹的藝術不被時尚所看好,但是黃賓虹對自己的學生說,五十年以後你把我的畫拿出來裱一下,那個時候人們有可能看得懂我的畫。可見,黃賓虹生前的寂寞是和他對自己將留名後世的自信結合在一起的。

 

畫家真的一輩子都寂寞?互聯網線上拍賣給藝術家帶來紅利!長按識別二維碼,改變您的現狀▼

 

黃賓虹一生大體是上述經曆,他從來沒有登高一呼過,像徐悲鴻那樣,他從來也沒有紅得發紫,像齊白石那樣。他把自己所有財富都用於收藏古器物、古璽印、古字畫,在日常生活中卻經常捉襟見肘,不是一個特別富有的人,他更不是善於經營和炒作的人,在贏得社會聲譽方麵,他不能跟張大千相比,盡管他們兩個人都叫“大千”,當年黃賓虹也曾號“大千”。

 

Image
 
黃賓虹的畫為什麽難以被人認同?
因為他的繪畫裏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繪畫裏審美曆史感太蒼涼,他的繪畫不像當下滿街走的靚女那樣打扮入時,也不像張大千和吳湖帆的繪畫那樣靚麗,所以欣賞他的畫需要人生閱曆,需要文化積澱,需要美學修養。這三方麵缺一個,我以為都不可能真正地欣賞他。或者你會懷著對他繪畫的神秘感,但很難進入他的世界。
人類的藝術一個是生命的閱曆,一個是文化的積累。如果沒有這兩者,就不會有偉大和深沉的藝術。黃賓虹是一個懷抱家國情懷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個商人,指望他經商,但是黃賓虹走上了一條文化道路。他在上海提出藝術救國,甚至提出了一句叫“藝術是特健藥”認為藝術有益人生,是最好的營養品,可是這樣的話幾十年過去了,依舊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他不是登高一呼的人。但是今天中國經濟富強了,黃賓虹的這句話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在我們看來,黃賓虹的一生雖然以儒學入道,但是他對道家的追求成就了他的藝術境界。
 
Image

 

一位藝術家的靈魂在於文史哲的思想,黃賓虹的藝術審美思想落點落在道家,看他的畫論和著述經常提到莊子,這透露出他對道家特別是莊子思想的欽佩與向往,這些都與他繪畫的精神有關係。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的繪畫,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的生平和生活態度,了解他的藝術足跡,這樣才能在欣賞,或者鑒定他的畫作時減少誤讀。

 

Image

 

目前我們所見到黃賓虹的繪畫中,1907年到上海之前的作品極少,但肯定有留存。目前出版的黃賓虹畫冊裏有一些早期的作品,但是沒有年款。

黃賓虹這個人挺有意思,他的繪畫裏有相當一批作品是沒有年款的。他最後捐給浙江博物館的作品好多都沒有款,甚至沒有題字,上麵隻蓋了一方浙江博物館的收藏印。假如那上麵有一方黃賓虹的章,那一定是他的夫人在捐贈的時候蓋的,不是他自己蓋的,可見他活著的時候對藝術的求索是沒有終結的。作為一個探索性、實驗性的畫家,黃賓虹的每張作品,或者每一個時期都處在探索和實踐的狀態中。

Image
 
黃賓虹到40歲時作品還不算成熟,這一階段他處在醞釀的時期,花費很多的時間學習古人揣摩傳統。但是他自己早期的風貌裏,已經透露出後來成熟時期的端,這個端倪就是六個字:“實處易,虛處難”,這是他早年求學時,啟蒙老師指點他的話,即畫有形象的地方容易,畫沒有筆墨沒有形象、留白布虛的時候難。在這個時期的畫作中可見,他已經顯示出這方麵的能力了,山梁留白的地方已經很好看了。
清朝的畫論家笪重光說“妙在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景”。虛與實相生,就像中國人的太極思想,陰陽並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生互動。黃賓虹的繪畫是表達中國古代易經思想、道學理念最成功、最集中、最典型的畫作。
 
Image

 

黃賓虹晚年會憑著印象,拿20年前,或者30年前的作品再題,80歲的時候可能把50歲的作品題一下,90歲的時候把60歲的作品再題一下。他這個人不太在意作品本身是不是很完美,他心裏想的是這個階段要解決藝術上的什麽問題。

 

Image
 
黃賓虹在50歲左右還在南北二宗之間遊藝,並且著重學習北宗的繪畫,用筆規矩,山的皴法明顯,不像後來畫得那麽自然、率真、空靈。他這個時候多用小的狼毫筆,要知道黃賓虹一輩子是用小筆畫大畫,他們這種傳統型的畫家不會畫很大尺幅的作品,所以黃賓虹特別大尺幅的作品鳳毛麟角,扇麵、冊頁是比較拿手的。
在黃賓虹早期細膩的作品中,筆法很多,點線很多。這個時候他的虛實感已經越來越強,有時會用很明顯的南宗畫法,南宗的畫法是以書法入畫,筆法上比較柔韌,墨法比較滋潤。在早期的作品中,山頭上的草木用長短披麻皴畫出,叫礬頭山,五代的董源乃至北宋的範寬都是這樣的風格。此時,在構圖上他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圖式風格,就是太極陰陽的意味還不明顯。
 
Image
 
在杭州的那段日子裏,黃賓虹的晚年生活才真正的算是安逸了下來,期間他努力演習自己的畫作,那時的黃賓虹,作畫時喜歡用禿筆,舊紙和徽墨中的古墨,這一切,給他的畫作帶來了特殊的渾厚效果,來到杭州之後,他逐漸深化了在北平時期形成的水、墨、色的探索,用水漬、漬墨,鋪水等畫法,表現出來江南自然山川草木的華滋,畫麵充滿了水氣氤氳之趣。
 
Image
 
黃賓虹這一生到底畫了多少張畫?實際上我們現在隻能粗略估計。據我所知,他去世以後,他的夫人宋若嬰捐給浙江博物館的作品,如果無論尺幅大小,無論創作還是寫生,共有5000張左右,還有一些別的文物,加在一起有1萬多件。我估計他作品的總數不會超過1萬件,這隻是大概的估計。
圖文選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