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塞尚與加斯凱的對話 | 天才的準則

(2021-03-01 07:34:42) 下一個

 

加斯凱是一位作家和詩人。1900年之前,塞尚與加斯凱關係十分親密。在那段友情歲月裏,他們幾乎無話不談;塞尚曾在1896年為加斯凱畫過一幅肖像(現收藏於布拉格現代藝術展覽館),並且給他寫了大量的書信。

據加斯凱夫人的回憶,加斯凱在1912年至1913年的那個冬天寫出了《塞尚傳》。書中包含三段題為《他對我所說的……》的對話。這些對話本身是虛構的,但它利用了真實的回憶、信件和資料。

加斯凱試圖“像柏拉圖為蘇格拉底寫傳記那樣為塞尚寫一本傳記。”他說,“在鄉村、在盧浮宮、在他的工作室,我與塞尚進行過上百次的談話,從中我抽象、提煉出了以下三場假想中的對話錄。圍繞著這三場對話,我把我所能收集到的、以及我所記得的他關於繪畫的思想揉合在了一起:塞尚就是這樣進行談話的,同時我相信,他也正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Image
加爾達納附近帕耶內的小村莊
保羅·塞尚
布麵油畫
62.5cm x 91cm
1886-1890
 
塞尚:還有我的眼睛……我想你已經注意到了。我妻子跟我說它們都從我的腦袋裏爆出來了,而且布滿了血絲……當我停下手中的畫筆時,我會有一種陶醉其中的感覺,一種狂喜之感,就好像我正在一場大霧中蹣跚漫步……告訴我,我是不是有點瘋狂?繪畫癡戀症……你知道,有時候我會懷疑這是不是真的。
 
(我不覺把手指對住了他的畫麵。那是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豎立在那株巨鬆下,畫麵上的每個部分都在愈益深入地探究著存在的神秘之處,探詢著宇宙奧秘的根源:它是鑽石的一粒碎片,普照天地的陽光在其中折射,消釋了它所承載的負荷。內在的音樂從畫麵中汩汩流淌而出。畫麵上的空白部分為某種淋漓元氣激蕩著。油畫布上顏料尚未覆蓋到的地方,紅褐色的質料豁著口子,宛如盲人瞪大的雙眼。那莊重的綠,那憂鬱的藍,還有邊沿一圈的那些淺顏色,以及有待畫筆填補的塊塊空白,都已經在相互應答了;它們構成了山腳下的風光,構成了在空氣中熠熠生輝的山坡、碧綠的天幕,還有眼前的這兩棵樹,左右各一,展在田間高處,彼此向著對方伸展出修長的枝杈,仿佛在互相回答……麵對著畫麵上的這片真實世界,麵對著各種精確配色的流光溢彩,老藝術家微笑了,然後轉過身來,再次注視著這片廣袤的風光。一切酷似他的畫麵,雖然沒有後者那麽濃的人性化,卻是同等的美麗。)
 
複製……複製……是的。這是惟一的出路。但是氣質也包含在其中了。繪畫本身識別自身的氣質。就我個人而言,我願意消失在自然當中,隨著大自然重新成長一遍,就和大自然一樣,有著頑石的陰影,山峰的執著,空氣的流暢,陽光的和煦。在一片綠色當中,我的整個思維都會和樹幹裏流淌著的樹液一道奔湧。就在我們前方,那裏展現的是光與愛,是翱翔的宇宙,是天地萬物的流轉不定。我將是它們的奧林匹亞天神,我將是它們的神明。天國的夢想將在我的世界裏會聚。色彩,你明白了嗎,是思想和上帝的真身,光芒萬丈的真身;有了色彩,神秘也會變得透明,法則也會放射出七彩虹光。它們的微笑晶瑩如玉,喚醒了已逝的世界,幹枯的儀容重又煥發盎然生機。昨天在哪裏?前天在哪裏?我看過的平原和山峰又在哪裏?就在這幅畫裏,就在這些色彩當中。
 
Image
瓦茲河穀
保羅·塞尚
布麵油畫
約1880
 
我們的油畫比你們的詩歌更永恒地表達了人類對世界的感悟,因為我們的畫體現了更多物質性的感覺,它們標誌著人類曆史的一段段曆程。從洞穴壁畫裏的馴鹿到屠戶牆上掛著的莫奈的懸崖,你當可覓得人類發展的足跡……遍布埃及古墓中的獵人和漁夫的形象,從龐貝廢墟下掩埋的大千世界,從比薩與錫埃納的壁畫,從韋羅內塞和魯本斯所畫的神話故事,從所有這一切當中,你可以搜集到大量的佐證,你可以感受到某種普遍存在的精神的萌發:人類被畫下來的記憶按照畫家所看到的內容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存在形式,這種記憶被轉化為實體形象。我們隻信任自己看到的東西。在畫裏,我們看到了人類所看到的一切,也看到了他想要看到一切。我們不分彼此,都是同一個人。
 
Image
有鍾樓的風景
保羅·塞尚
布麵油畫
65cm x 54cm
約1875
 
我要在這根色彩鏈條上再添上一環,那是我自己的藍色環。用我的畫筆,向人們展示真實的自然,以智慧感知到的風景,讓人們感受到這片風景的真實存在;以及麵對這片風景,我們,作為文明人類,又有何感受——法蘭克薩利部族的鐵蹄曾在這裏縱橫馳騁;今日我們坐在同一個地方閑聊著達爾文和叔本華。當我們抵達人生旅途的最後一處驛站時,一種自然涅槃境界的印度式精神慰藉平撫了我們疲憊的感官。在天際變化莫測的雲卷雲舒下,籠罩著的是麥田的寧靜……那看不見也摸不著的神衹啊,那太陽!……體係,一個體係……是的,我們需要一個體係。
然而一旦體係建立起來了,依據自然來創作吧。把一個體係組織好,然後就丟開:直接依據自然來創作。看看那些偉人,看看那些畫家。那些威尼斯畫家。你在威尼斯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過丁托列托的那些巨幅作品:一個畫出來的地球上,陸地與海洋高高懸過頭頂,它遊移的地平線、它的深度、它那水汽迷蒙的距離,以及在空中飄飛的身體,以及這個大圓球,這個地球,這顆一往無前迅猛疾馳的行星,在外層空間下墜、翻滾?
 
Image
銀河的起源
丁托列托
布麵油畫
149.4cm x 165cm
約1575
 
那個年代!簡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先兆。今天糾纏著我們的宇宙情結他竟早在那個年代就已經體驗到了。同樣的,我敢肯定:他在畫畫時心無旁騖,隻想著自己的天頂,想著如何平衡體積、如何聯結明暗關係;想著怎麽樣才能把畫畫好。但是“畫好”就意味著,你用最清晰的方式為你的時代說話,你位於世界的巔峰,你站在人梯的頂端。言辭,還有色彩,都帶有涵義。一個了解自己的語法、並在不破壞它的情況下將自己的語言發揮到極致的畫家,一個把自己的語言加入世界的畫家,必定把他已掌握了的、或正在掌握中的那個年代最豐富的理念轉換到畫布上來。
喬托回應著但丁,丁托列托回應著莎士比亞,普桑回應著笛卡爾,而德拉克洛瓦……他回應著誰?照搬已成型的神話故事,套用對各種物體的現成理念是毫無意義的:如果記錄的不是真實生活,而是這些臆想出來的東西——那實在很愚蠢。冒牌畫家眼裏看到的不是這棵樹、你的臉龐、這條狗,而隻是一棵樹、一張臉、一條狗罷了。他們什麽也沒看到。
萬物都是互不相同的。就這些冒牌畫家而言,一種固定的類型在他們的眼睛——他們有眼睛嗎?——與對象之間飄拂著,像一層輕藹。這種固定的類型在他們之間流傳。
 
Image
喬丹的小屋
保羅·塞尚
布麵油畫
1906
 
誠然,宏大的法則與原理是重要的;但是當思維在紊亂中逐漸展開、並引領你走出迷霧之後,你就應該用一顆稚子童心去忠實記錄大自然。就說我吧,我可以是一個你所希望的最最淵博的智者,但我同時又是一個簡單的生物體。我現在儼然一屆哲學家,喋喋不休地與你談天說地;可是一旦一管管顏料在側、一支支畫筆在手,我就僅僅是一個畫家,最最單純意義上的畫家,一個小孩子。我在流血。我什麽都不知道。我畫著,畫著,畫著。這一點很像那些自覺誠實的人,因為他們遵守了規則。
一個誠實者的規則存在於他的血液當中。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是因為他遵循了自己的準則在生活。是的,天才可能對其他人的情況無所不知,但他還是獨創了他自己的方法。
 
*本文節選自《塞尚與加斯凱的對話》,《具象表現繪畫文選》,許江、焦小健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第24-26頁。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