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一個東南沿海的小城 影響了日本美學五百年

(2021-02-07 08:31:43) 下一個

 

 林國成 因賽藝術  

Image

 


一個東南沿海的小城 影響了日本美學五百年
文/林國成
 
 
人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在現代印刷術發明以前,視覺傳播一直都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帶色彩的,而跨地域,跨文明的視覺傳播就更加有難度。陶瓷是日用品,耐用品,同時繪有圖案的陶瓷業也是視覺的載體,一個陶瓷器物如有用心使用,甚至可以用好幾代人,它事實上也是構成國家形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
 
一段被遺忘的存在,一個東南沿海的小城,它的美學影響了日本,東南亞五百年,今天仍然在發生影響,甚至也超越陶瓷領域。
 

Image

紅綠彩船缽為私人收藏

 
這類被稱為紅綠彩風格的陶瓷隨著大明船揚波出海,從東南沿海的一個港口,漳州府海澄縣月港出發,開啟了一段影響影響亞洲美學五百年的旅程。
 

Image

 

 

Image

Gucci的經典風格與明代紅綠彩陶瓷

 

Image

漳州紅綠彩與GUCCI服裝風格

 

大紅大綠的配色很難達到被很好的搭配,這種非常生動的配色體係和紋案,與經典的GUCCI圖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這種陶瓷被遺忘湮沒在中國土地上已經過去數百多年了,在很長時間不知道出處。
 

Image

Image

吳須赤繪,漳州赤繪,汕頭器,漳州紅綠彩,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稱呼

 

Image

 

在國際上長期以來稱呼為:汕頭器(SWATOW)的陶瓷,日本稱為“吳須赤繪”,一直沒有知道出處,隻知道來自東南沿海,可能是清後期興起的汕頭港。直到20世紀90年代 ,在福建漳州尋找到確切的窯口,隨著平和窯古窯口被發現,吳須赤繪的生地得到確認,平和窯漳州紅綠彩這個在生地被湮沒的線索終於在中國開始浮出水麵,開始有人關注。而另外一方,它在海外對亞洲,歐洲的影響超乎想象的大。特別是對日本近代16世紀以來的幾乎整個陶瓷業。甚至曾經當時帶出一個亞洲的美學潮流,引發了諸多跟風模仿,直到現在都在產生作用。
 
一個亞洲潮流文化的誕生始於明末,一個不起眼的小城——漳州府海澄縣月港,而在月港進入清代荒廢後,鄰近的潮州澄海縣古樟林港,接力把這這陶瓷輸送到亞洲各地,特別是東南亞。
 

Image

 
在日本出光美術館(以中國、日本的陶瓷器收藏聞名),當看日本江戶年奧田潁川的吳須赤繪和中國漳州窯的吳州赤繪一起展出,感覺相當奇妙。“吳須赤繪”是日本對明代後期福建省漳州市近郊燒造的輸出彩繪瓷的稱呼。吳州赤繪輸入日本,在當時的京都很流行。
 

Image

 
 
這些被稱為“吳須赤繪”的瓷器,曾是日本桃山時代(1595至1603)、江戶時代(1603至1867)的豪商大戶和“茶人”(即精通茶道的風雅之士)所鍾愛的器皿,在日本還有很多傳世的收藏品。而奧田潁川的作品從造型、釉色、紋飾幾乎完全模仿漳州窯瓷器,不過仍稍有差異,從口沿的“蟲食”(即釉剝落,露出胎土)等處,還是可以看到日本茶器追求“自然”的審美意識。
 
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裏麵,這種南方民窯審美與當時中國的主流審美有著決然不同,從清初人士葉夢珠在《閱世編》中指出,“崇禎初時,窯無美器,最上者價值不過三五錢銀一隻。醜者,三五分銀十隻耳。順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瓷器之醜,較甚於舊,而價逾十倍”。可說是對明末清初民窯瓷器生產的最真實寫照。而這色彩豔麗,用風格生動且有諸多缺陷的器物在日本被極大的珍視且興起一股持續數百年的風潮。
 

Image

獅子紋魚紋紅綠彩缽
這是一件非常符合這樣審美的器物,原為日本現代陶藝大家,收藏家川喜田半泥子的舊藏。(現在為中國私人收藏)
 

Image

 
 
這裏我們提一個人,二十世紀初期日本現代陶瓷貢獻巨大的人,一個對這類物品推崇備至的,被稱作日本“器的革新者”的北大路魯山人。這時候離這種紅綠彩風格傳入日本,並在社會廣泛流傳已久過去400年了,仍然熱度不斷。傳奇人物北大路魯山人(1883- 1959),本名房次郎。涉獵眾多以篆刻家、畫家、陶匠、書法家、烹調師,美食家等各種不同的麵孔聞名於世。
 

Image

 
 
上圖的碗,這個風格就是備受北大路魯山人推崇,魯山人是陶藝家也是個美食家,他把食器與食物推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日本料理的載體,這種赤繪風是他推崇備至的。因為他的努力,日本料理被推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因而他在72歲時被指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財保持者(國寶級人物)”,但他卻予以辭退,魯山人於76歲逝世。通常藝術家都將被指定為國寶級人物當作終身的目標,可是魯山人卻拒絕了它。他的生活方式不容許自己對世俗有絲毫的妥協,先前,這類紅綠彩風格的器物,在日本的茶道,和上層社會得到廣泛的流通,而魯山人致力與把它和日本的料理融合。
 

Image

明治年 青木大乘作品 吳須赤繪缽與水果

 

Image

 

日本料理的最高點是“無味之味”,料理人之心,是裝食物的一餐一盤,想象幽暗的草屋茶室,或者冬日白雪皚皚下,一個色彩熱烈的且粗樸的器物,這是一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溫暖。而魯山人以其一貫的高調自負風格寫道:“其實料理也是‘悟’。他用這種食器與食物的角度把這種古老的來自中國東南沿海小縣城的鮮豔且民間的美學,重新激活在日本的餐桌。且有著作《陶說》流傳甚廣,與柳宗悅,川喜田半泥子等推動了20世紀初日本的民藝器物等審美運動,把器物與美學的大眾性,放到了現代化運動中。
 

Image

Image

北大路魯山人陶瓷作品

 

Image

 
 
而在茶器茶道美學上,吳須赤繪影響事實上也更深遠。
 

Image

江戶年 永樂善五郎作 禦三葉葵紋赤繪香爐
  
上圖的香爐是永樂善五郎之作,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家族製作茶道用具的十個家族之一,永樂善五郎家是專任燒物師角色,而這個香爐的特別之處,除了永樂家是千利休家禦用之外,同時還有德川家三葉葵文。 
 
永樂家茶陶的特點在把千利休、千宗旦等人活躍的時代產生的茶道的“閑靜、古雅”、“幽玄、物哀”的理念和“華麗、優美、洗練”等美學要素的融合。
 
而同時作為一種潮流也有大量其它的窯口和藝術家處於到這種類似風格的模仿創作。    
 

Image

 
 
上圖這個帶著德川禦用三葉葵紋的赤玉盤(日本犬山燒),也能補充說明這類的風格在日本上層社會很流行且本地已經模仿這類風格進行再造。
 

Image

Image

江戶年 尾形乾山作 赤繪火入

 
 
而另外一位藝術大家尾形乾山也製作過類似赤繪風的火入(火碳小器皿)。恰巧,前麵提到的北大路魯山人在20世紀的初期點評過乾山的陶器。
 
一說到尾形乾山(1663~1743),乾山為光琳之弟,這給了那些不了解乾山卓越天資的人某種安心感。尾形光琳(印在日本貨幣上的大藝術家)確實比乾山要有名。今天,在有識之士中間,乾山也不知不覺地獲得了認可,認為其在藝術上絕不遜於其兄光琳,但是一般人還是對光琳更為熟悉,認為光琳更偉大。
 
這些例子隻是在通過佐證來說,的確這種日本稱為吳須赤繪的陶瓷在日本的確是非常流行的,無疑它所帶有的獨特的拙氣+唐物的光環,讓它在日本上層,桃山時代崇尚金碧輝煌的華麗風格,另開辟了一個路徑。
 
而另外一方麵,茶人千利休等等推崇的古拙稚樸,物之本初之態,和吳須赤繪這種民間的生動有異曲同工之妙。生猛而無忌憚的落筆彩繪,切如茶道中,待物之初心,而乎道。這種超越風格本身的的解讀體係,一方麵能夠解釋為何吳須赤繪這樣的拙器能夠在日本上層長時間的流行。且也讓16-20世紀大茶人,大藝術家等文化人群體也都樂意參與和接受這類風格的創作,而這樣的魅力在進入20世紀,放在現代美學的解讀體係中也豪不遜色。
 
想象在十六到十七世紀日本興起的草屋茶道運動中,在光線暗淡的茶屋中,吳須赤繪風格的器物作為一種拙樸且民間野性的鮮豔,在某種程度點綴形成了對草屋茶道和敬清寂的補充。
 
想象在明末那些簡陋的製作空間裏,從心且無拘束的灑脫用筆,與當時主導亞洲和後來清代官窯那些繁複和拘謹,從而有了一種美學上的差異性,和如今眼光可看待的現代性。
 

Image

 

Yuko Nagayama 永山裕子的作品《掬空》,描繪一個吳須赤繪盤的場景。
 
 

Image

Image

 
名家改造過的赤繪加青花紋水注。
 
而這樣的風格的開發和再創造,一代代的名家接力地在創造。
 

Image

名家尾形周平造(1788-1839)赤繪風格的片口缽。
 

Image

 
這款有“大日本永樂造”這樣的落款的德利瓶(酒瓶)是京燒名家永樂家所用,大約是明治政府初期時永樂家第十一代或是第十二代善五郎家主所用的落款。
 

Image

五代加藤幸兵衛作品 吳須赤絵金彩鳳凰,有人間國寶稱號的加藤卓男之父
 

Image

陶藝家中垣連次的作品
 

Image

Image

 
在19世紀明治年間還出現了赤繪風拚江戶切子(早期玻璃雕花工藝璃)風格的高端酒器。類似的創新層出不窮,赤繪風格成為日本一個層次豐富品類繁多的一個固定品類。大量陶瓷藝術家從桃山到江戶,到現在都參與到這類風格的再創作與開發。而在更大宗的貿易瓷上(明代和清的鎖國政策給了日本陶瓷業國際市場空間),這類16世紀傳入的陶瓷紅綠彩繪風格,甚至在日本發揚光大,其開光裝飾風格影響到整個日本伊萬裏陶瓷業的彩繪風格。
 

Image

 

吳須赤繪 汕頭器 漳州紅綠彩 畫冊

 

Image

天下一盤 漳州紅綠彩
 

Image

古伊萬裏陶瓷畫冊
 

Image

古伊萬裏陶瓷 江戶
 

Image

伊萬裏陶瓷
 

Image

赤繪風格茶套裝
 

Image

紅綠彩風格咖啡杯
 
早在明代中後期就在日本的上層流行,關於這種在日本被稱呼為“吳須赤繪”的器物,在日本一直有大量的研究,而曆史上這個風格的出處一直是個迷。加上漳州府的月港,和潮州府的樟林港的早已經沒落(兩港口距離五十公裏),後來的隻知道大量的出口後來更為發達的汕頭港,所以國際上也一直把它稱為“汕頭器”“SWATOW”。本地的窯口也早就消失在曆史裏麵,中國能夠找到的材料不多,而日本方麵讓人咋舌的是吳須赤繪(汕頭器,漳州紅綠彩)研究一直在持續進行,早期包括是三菱財團的岩崎小彌太(大英博物館日本館就是岩崎家族的三菱商事讚助布置的)1932年製作的彩色精品圖錄出版,也顯示這些瓷器在日本地位很尊崇,岩崎家族的靜嘉堂文庫和古董巨頭山中商會1933年古赤繪彩色出版也有錄入,而後來各種研究出版專著層出不窮。
 

Image

Image

 

事實上在明後期吳須赤繪進入日本之前,有一類陶瓷也在日本廣受喜愛,一種被稱為南京赤繪的紅綠彩陶瓷也在日本流通。
 

Image

 

 
在日本江戶年的浮世繪中南京人經常有出現,而南京其實隻是一個統稱,大約指的是中國南方,現在的南京稱呼是民國的事情,清代稱江寧府,明稱應天府。
 

Image

 

 

而南京赤繪和後來影響更大的吳須赤繪,它們作為中國宋金紅綠彩風格的延續,帶著民窯的野性在異域開花結果。

 

Image

漳州紅綠彩瓶,私人收藏
 
漳州窯係的紅綠彩係列的門類非常豐富,且有大量非常超前的設計,這兩個近五百年前的瓶子放在現代設計的角度來看還是非常新穎,且夠得上一流的設計。
 
這個在海外博物館地位尊崇外,對整個日本陶瓷業也有著巨大影響的陶瓷門類。對海外影響超巨大的東西,甚至創造過一個亞洲視覺潮流的東西,國內的研究收藏甚少,且幾乎側重於考古類型的,美學研究幾乎沒有,本文也是拋磚引玉,這也實非我的專長。
 
紅綠彩風格在亞洲其它地區的影響
 

Image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有三個重要起源地,也是三個地標,它們分別是南宋時期的福建泉州港、元明時的漳州月港,以及清朝的樟林港。
 
泉州港在元朝末年發生叛亂且持續很長時間,加上明初防倭寇的海禁,讓它很快的衰落下來。
 
而漳州月港興起於明景泰(1450-1456年)年間,盛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衰落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終止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塗澤民上書請求開放海禁,隆慶皇帝予以批準,下令“準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漳州月港成為開放的具體港口,在開放的同時設立了縣治,因希翼“海疆澄靜”而命名為“海澄縣”。海澄縣,古舊縣名。當時成立之時因月港成為明朝閉關鎖國唯一的通商口岸
 
而有趣的是,接下來相距50公裏且縣名近似的,潮州府治下的澄海縣,樟林港在清代時候接力月港,成為溝通運輸的重要港口,且建立和東南亞等更緊密的聯係,同屬閩南語係泛潮語地區的月港和樟林港,成為東南地區溝通海外非常重要的口岸。
 
曆史明清潮汕福建地區和海外的複雜關聯,潮州人在海外奪占三佛齊島(今印尼蘇門答臘)眾多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成立飛龍國。
 
潮州澄海縣華裔鄭信(1734—1782年),生於泰國阿瑜陀耶城,統一了暹羅全國,建立泰國吞武裏王朝史稱“達信大帝”或“吞武裏大帝”。
 
張傑緒:潮州籍,安波那島最早政權的建立者,納土納王國首任國王。
 
這種海外同胞建立政權的背景讓貿易更加通暢,而同時這類型的陶瓷的美學風格也在與東南亞各國,特別是水平最高的安南呈現出趨同性的。
 

Image

 

同為明末漳州窯係的紅綠彩與安南紅綠彩水牛盤。

 

Image

Image

 

所列舉的陶瓷裝飾風格技法都十分接近。
 

Image

 

Image

 
 
與此同時,作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人在17世紀也大量參與到亞洲的貿易。

 

Image

 
 荷蘭人亞洲貿易點
Image
明末月港的亞洲貿易點
 
從兩張地圖可以看出,亞洲歐洲的交互,相互影響已經充分地開始了,而陶瓷上,也有所體現。清代初期的鎖國政策讓日本的陶瓷業有可乘之機,水平提升很快,並參與到國際的貿易大循環中來,下圖是一個荷蘭人風格和亞洲風格的陶瓷混合體,日本古伊萬裏瓷器的競爭力開始形成。
 

Image

Image

江戶時代 古伊萬裏洋人龍香爐
 
一些更加複雜的風格內容感覺隨著亞歐雙方的溝通和交流被開發出來,與此同時世界也進入到一個更複雜,更大規模全球化交互影響時代,而紅綠彩這樣具有生動特點的陶瓷沒有缺席且又被賦予新鮮的風格。
 

茶主題茶主題|野生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