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朱關田|書法藝術就是在不斷背叛

(2021-02-25 08:55:59) 下一個

 

 

朱關田,字曼倬,浙江紹興人,師從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諸人。曆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審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分會主席兼秘書長、西泠印社副社長等。

 

既承家學,又有名師

 

顏真卿的書法藝術跟他的家學十分有淵源,因為他的曆代高祖皆善草籀篆隸。《顏家廟碑》中,他自雲祖先中能書者眾,如顏騰之、顏炳之、顏勤禮、顏昭甫、顏惟貞。

 

家風既然學古,初唐書學大家們的楷書亦逐漸成熟。出生在盛唐的顏真卿,先同初唐大家們學習,後來,除了向張旭請益,還和懷素切磋書藝。

 

Image

顏真卿《顏家廟碑》局部

 

兼取民間營養

 

除了繼承初唐以來的書法成就,顏真卿還充分吸取秦漢諸碑和民間書法的營養,如篆籀的內疏外密和向勢,諸如《張遷碑》的古拙雄強、《李柏文書》淳樸,都有這個風格。

 

為何他的書法風格,會一路從科舉所推崇的工整美觀,轉變為古樸雄渾?這跟他以一介文生,深入基層,吸收民間風格,或與文壇上所崇尚的返古思想,即古文運動影響所致。

 

由於政治動蕩,影響文人思想,進而表現在書法上。

 

Image

 

就書法本體來看,書風的形成主要是取法與創造決定的。取法是基礎,創造是升華。

 

學書視野寬廣

 

他的書法能做到多方取法、轉益多師。如他年輕時取法於褚書,並透過褚書,直取二王筆法,確切理解並掌握了二王以及魏晉以來的主流書法,體會其用筆結字的奧妙。

 

此外,他的學書視野也比別人寬廣。除上述,他還從民間書藝中廣取博采。

 

顏氏家庭中的先輩,多人如顏元孫等從事前人文書遺跡和文字的整理工作,因此,他可接觸到大量的魏晉以來民間書手的墨跡,甚至應有臨習這些作品的機會。

 

Image

 

若從敦煌、樓蘭等地出土的晉唐民間遺墨,或魏晉南北朝其間的碑拓,一一與顏書相比較,可發現略有相似之處。

 

因碑而變,新創書風

 

 

顏真卿晚年載石以行,正因如此,他對筆墨與石的功用,理解得非常透徹,這對他寫碑,也就是說對其寫銘石書的形成,產生直接的影響。

 

他早期的《多寶塔碑》,實質上與當時的寫經體沒有多大差別,但後兩年的《東方朔畫讚》,卻是正宗的銘石書了。

 

Image

顏真卿《東方朔畫讚》局部

 

銘石書有別於一般的手卷工作,它需要痕跡深刻,體勢要雄厚端莊。他吸收了秦漢諸碑的經驗,即書體的雄厚莊嚴,與碑的嚴肅性相一致。而妍美流麗的書體對書簡手卷之作最為適合。

 

於是,他采篆隸厚重的用筆,一變初唐瘦硬雋美的楷法,又取篆書體勢,外密內疏,這種新創的書風,一方麵便於深刻,使碑文字跡經久完好;另一方麵,使書法內容達到完美和諧的境界。

 

緣情而書,風格創立

 

盛唐曆史,賦予藝術以前所未有的氣候與土壤。隨著國力的強盛,一股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壯美華貴,取代了以往優美淡雅的風格。顏真卿緣情而書,因誌立意,從而一變為自己的風格。

 

Image

 

如果說,初唐書法主要表現為一種奇妙的構思,精美的技法,和追求典雅的王家書風,同時,表現出一種端莊之美的審視,盛唐則主要表現為一種蓬勃壯觀的氣度與華美。

 

到了中唐顏真卿之手,這些現象均已不複存在,一切仿佛都是不加雕飾的坦率與真誠,一種充滿浩氣的存在感。直起直落,峻勁純樸,絲毫沒有書生式修邊幅的酸氣,自始至終是剛嚴、忠厚與務實精神的顯現。

 

Image

 

他的美,不再是精致的庭台樓閣,柔情脈脈的美人嬋娟,而是一種五嶽式的壯美,完全出自天然的本性。

 

書到顏真卿,可謂對二王書風徹底的變種,並於此開創了一個時代。

 


附:

 

雄秀獨出的顏真卿——書法藝術及顏書的影響

 

 

朱關田

 

 

 

 

一、書法藝術

 

 

 

顏氏世代以儒雅傳家,偏重書記。其探討小學,留意翰墨,為立家明訓、莫不克遵是守,步趨惟謹。雖然如其《草篆帖》所說“自南朝以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著名如九世祖顏騰之,因草書有風格,見稱於梁武帝;六世祖顏協以工草隸、有名荊、楚間,但五世祖顏之推卻視為雜藝,其《顏氏家訓》明言“此藝不須過精”,又諄諄告誡“勿以書自命”。顏真卿秉承家教,起初亦慎勿以書自命,其書契之作,意在適用記事而已。惟其性之愛重,所見亦多,玩習趨變,隨意自娛,不求其名而反顯其名。

 

顏真卿書跡,見諸著錄的最早是《雁塔題名》(《寶刻類編》卷二),而存世可見,最早且著名者是《多寶塔感應碑》(圖1,天寶十一年)。此碑用筆清勁腴潤,結體勻穩謹嚴,明代以往論書者有“近世掾吏家鼻祖”之謂。不獨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有稱刊“小遠大雅”,盛時泰《潤蒼軒碑跋》也評顏書為“最窘束”者。然而其勝處亦正在於端莊謹密,寓馳驟於規矩之中,自始至終,一無懈筆,誠如王澍《虛舟題跋》所稱“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渾勁吐風神,以姿媚含變化,正是年少鮮華時意到書也。”其後所書《東方朔畫讚》(圖2,天寶十三載),蘇軾以為魯公諸碑之中“最為清雄”者。他說,此碑“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其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小大相懸,而氣韻良是。非自得於書,未易為言此也 ”。《竹雲題跋》也稱其為顏公中年得意之書,有“神明煥發而時出姿態,不失清遠”之評。這兩碑並為魯公中年時所書,相隔僅兩年。《多寶塔感應碑》,岑勳撰文,文章多誇飾之辭,其敘沙門建塔之事,光怪夢寐,雲物感應,大多不可致詰;《東方朔畫讚》,夏侯湛所撰,其生平極其恢譎而寓壺公薊子之意,然而魯公一一以方整之筆書之,幾無性情可見。其銘石記事,實類似秘書省楷書手謄錄善本,一筆一畫,意在文字,楷正為善。其方整腴勁、秀媚多姿者,實乃平常時書判寫牘之功夫。

 

 

Image

圖1

《多寶塔碑》

 

Image

圖2

《東方朔畫讚》

 

 

顏真卿幼承門業,並重真草,大抵唐代行草書,以二王為正格,自歐、虞以下,莫不善加摹習, 惟《聖教序》一出,斂入規矩,李邕以行作楷,趨於平實。開元、天寶間崇尚隸書,其豐茂碩厚,一改初唐行草筆勢,且張旭晚年(圖3張旭早、中、晚期作品),通變適意,除繁就省,由正複草,用筆亦由清健演為圓勁。顏真卿真草兼通,用筆大凡三變,初則清健,源於母族殷氏,而得力於張旭,上引兩碑及《金天王朝廟題名》(圖4)《離堆記》(圖5)約可見其梗概;廣德以後,趨於圓勁,楷書以《郭氏家廟碑》(圖6)《顏勤禮碑》(圖7)為代表,行草書則推《祭侄季明文》《爭座位帖》為傑作。

 

 

Image

Image

ImageImage

圖3

張旭早、中、晚期作品

《自言帖》    書於唐開元二年(714)

《古詩四帖》    書於唐開元後期至天寶間

《嚴仁墓誌》    書於唐天寶元年(742)

《斷千字文》    書於乾元二年(759)

 

Image

圖4

《金天王朝廟題名》

 

Image

圖5

《鮮於氏離堆記》

 

ImageImage

圖6

《郭氏家廟碑》    忠義堂刻本  VS  故宮藏本

 

Image

圖7

《顏勤禮碑》

 

 

《祭侄季明文》(圖8),亦稱《祭侄文稿》,作於乾元元年(758),為祭其侄顏季明而書。季明橫遭殺戮,正當英年,且歸葬時已失身軀,僅存頭顱。撫今追昔,不由得顏真卿疾痛慘怛,哀思鬱勃。故其援筆作文之際,縈於忿激,血淚並進,悲憤交加,情不能自禁,其意固不在文字之間,而頓挫縱橫,一瀉千裏,終為千古絕調。此書之奇絕,論者以為《蘭亭序》之後惟此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書”之譽。《廣川書跋》稱:“峻拔一角,潛虛半股,此於書法,其體裁當如此矣。至於分若抵背,合如並目,以側映斜,以斜附曲,然後成書,而古人如此,蓋盡之也。魯公於書,其過人處,正在法度備存而端勁莊特,望之知為盛德君子也。”陳深《停雲閣帖題記》也說:“此帖縱筆浩放,一瀉千裏,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如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公注思為文而於字畫無意於工,而反極其工邪!”

 

 

Image

圖8

《祭侄文稿》

 

 

《爭座位帖》(圖9),書於廣德二年(764),因其為維護朝廷綱紀,秉義直諫,既斥郭英乂之佞,複奪魚朝恩之驕,忠義之氣,粲然橫溢於字裏行間。書法亦隨意自如,天真爛漫,其淋漓揮灑處,如挾風雨而行雲空,橫斜曲直妙韻疊出者,尤見瑰異,米芾評之為魯公行書第一,《寶章待訪錄》說:“字字意相聯屬飛動,詭形異狀,得於意外,世之顏行書第一書也。”《書史》又說:“此帖在顏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鬱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於此書。”黃庭堅《山穀題跋》更見推重,直謂二王後嗣,他說:“觀魯公其帖,奇偉秀拔,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回視歐(陽詢)(圖10)、虞(世南)(圖11)、褚(遂良)(圖12)、薛(稷)(圖13)、徐(浩)(圖14)、沈(傳師)(圖15)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肅然出於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蓋自二王後能臻書法之極者,惟張長史(旭)與魯公二人。”米芾、黃庭堅是宋代書壇巨擘,猶推崇讚歎如此,朱長文《續書斷》首列顏真卿為神品,蓋不無原由。

 

 

Image

圖9

《爭座位帖》

 

Image

圖10

歐陽詢    《張翰帖》《夢奠帖》《卜商帖》

 

Image

圖11

虞世南    《汝南公主墓誌銘》

 

Image

圖12

褚遂良摹    《蘭亭序》

 

Image

圖13

薛稷    《信行禪師碑》

 

Image

圖14

徐浩    《朱巨川告身書》

 

Image

圖15

沈傳師    《羅池廟碑》

 

 

顏真卿自肅宗朝始,仕途偃蹇,不能盡信於君,尤其永泰二年(766)因忤權相出貶外郡,心灰意懶,不複有功名羈絆,其俯結隱逸,廣交文學,雅好攝生,尤佞佛理,且撫、湖之任,政簡務閑,既不外張,亦無自貶,悠然而具王謝之風,於詩文之外,多寄情翰墨,以書自娛。是故常常自采樂石,命吏幹磨礱,然後擘窠大書,由家童鐫刻之。綜觀魯公存世書跡,十有八九出於斯時。顏真卿於書遂始見矜練,力求文質並重,以臻適宜。所以《續書斷》有稱魯公大曆年間書法千變萬化,各具風韻,“觀《中興頌》則宏偉發揚,狀其功德之盛;觀《家廟碑》則莊重篤實,見夫承家之謹;觀《仙壇記》則秀穎超舉,象其誌氣之妙;觀《元次山銘》則淳涵深厚,見其業履之純”。朱長文之說,雖別具會心,然於魯公晚年之筆,不失篤論。

 

《麻姑山仙壇記》(圖16),顏魯公撰書於大曆六年(771)。宋時所見凡大、中、小三本。小字本,即孫承澤所謂“蠅頭小書”者,前人已斷為偽跡,黃魯直言乃慶曆中一學佛者所書,且猶能道其姓名。大字本,即臨川舊碑斷其一角者,王澍《虛舟題跋》認為“蓋已退筆,因勢而用之,轉益勁健,進乎自然,此其所以神也”。《宣和書譜》卷三及《續書斷》所評秀潁者,也是指大字本而論。中字本,即留元剛忠義堂刻本,文與大字本略同,字則介乎大、小本之間。孫承澤在《庚子銷夏記》卷六中評之雲:“字形大如指頂,筆筆帶有隸意,魯公最得意書也。”《虛舟題跋》也說:“顏魯公書,大者無過《中興頌》,小者無過《麻姑壇》,然大小雖殊,精神結構,無毫發異。熟玩久之,知《中興》非大,《麻姑》非小,則於顏書思過半矣。”

 

 

Image

Image

Image

圖16

《麻姑山仙壇記》(大、中、小字本)

 

 

《大唐中興頌》(圖17),魯公書於大曆六年(771)六月,後《麻姑山仙壇記》兩個月。文為唐代古文運動先行者元結所撰。文辭古雅遒勁,不愧為“老於文學”者的手筆。顏真卿為老友銘石恭書其頌國中興之文,方正平穩,大書深刻,用筆也瀏漓頓挫,雄厚端嚴,誠如王惲《玉堂嘉話》稱之謂“雄偉如驅千裏駿馬,倚丘山而立”。是故,後人論書並見仰重,不特錢邦芑《浯溪記》有謂,是書“為平原第一得意書,亦次山(元結)之文有以助其筆力,故與山水相映發耳”。郝經《陵川集》也說:“書至於顏魯公,魯公之書又至於《中興頌》,故為書家規矩準繩之大匠。”

 

 

Image

圖17

《大唐中興頌》

 

 

《李玄靖碑》(圖18),撰書於大曆十二年(777)。“玄靖”為道士李含光道號。顏真卿自乾元二年(759)升州刺史任上與他結交以來,恩眷綢繆,神思往注幾近十年,且其親屬殷淑、韋渠牟並為玄靖門人,在湖州時,魯公又與其二人“曾接采真之遊,結聞含一之德”。魯公於文亟稱其德行,謂之“天下道學所宗”。此碑大書深刻,已見晚年氣象,《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五稱:“結體與《家廟》同,遒勁鬱勃,故是誠懸(柳公權)鼻祖。”而《虛舟題跋》以為“跌宕莫如《宋廣平》,肅恬莫如《家廟碑》。此碑風格正在《廣平》《家廟》之間,信是魯公極筆”。

 

 

Image

圖18

《李玄靖碑》

 

 

《宋璟碑》(圖19),書於大曆十三年(778),方整虛和,後之論者大多以為出於褚遂良。其實斯碑乃健筆書寫,且多用腕力,不同於魯公平常之粗鋒飽墨。眾所周知,楷書結字,在初唐以斜畫緊結為主體,歐陽詢父子脫胎於北魏,顯得峻嚴方飭;虞世南、殷令名則平正和美,與隋代智永、丁道護一脈相承,出自二王。至褚遂良出,一改歐、虞舊習,由《龍藏寺》上溯北齊,變為“平畫寬結”。真卿楷書結法出自家學,其平畫寬結於晉代已露端倪,《琅邪顏謙婦劉氏誌》即是顏氏先祖遺則。殊途同歸,與褚氏同一法門,隻是顏真卿平常用筆圓勁,別有一番渾厚意趣。所以當他一改細挺,便似褚氏風韻,並非是他有意仿寫去追求褚家異趣的。

 

 

Image

圖19

《宋璟碑》

 

 

大曆年間,顏真卿楷書出神人化,包羅篆隸,一變古法,行草書亦真、行相間,放拘並遣,篆筆隸格,提挈頓挫,沉雄奇古,誠如蘇東坡所謂“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其間《送劉太衝序》《裴將軍詩》,堪稱典型。

 

《送劉太衝序》(圖20),作於大曆七年(772)。劉太衝,蕭穎士子弟劉太真之兄,顏真卿平原首舉義旗之時,曾邀請他共拒胡羯,立下汗馬之功。大曆六年(771)顏真卿卸任撫州,南遊吳越時,又相遇於江寧,並得其資助,解除困境。這篇文章即記其事。此序書法曆來為論書者所重視,認為腴潤秀勁,是顏書之冠。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鬱屈瑰奇,於二王法外,另有異趣,米元章謂‘如龍蛇生動,見者目驚’,不虛也。”《竹雲題跋》也說:“顏書多遒古,釵腳、屋漏之趣,時時流露於行時時流露於行墨之間。此敘獨秀潤有姿態,為顏書最宜人之作”,“此敘碧箋書。碧箋宜墨,故在顏書中獨為腴潤”。

 

 

Image

 

Image

圖20

《送劉太衝序》    忠義堂帖刻本  VS  墨跡臨本

 

 

《裴將軍詩》(圖21),或疑非顏所書。但觀《忠義堂帖》所收該書,大氣磅礴,正非魯公莫屬。參閱《忠義堂帖》行草諸帖,尤其《劉中使帖》,筆力雄健,其縱橫遒古,一如是帖。是詩,蓋書於湖州任上,與《劉中使帖》相先後。明清論書家如王世貞、王澍重此帖。《弇州山人四部稿》說:“顏魯公《送裴將軍詩》多感慨踔厲,是公合作語……書兼正行體,有若篆籀者,其筆勢雄強勁逸,有一掣萬鈞之力,拙古處幾若不可識。然所謂印印泥、錐畫沙、折釵股、屋漏痕者,蓋兼得之矣。”而王澍以為有勝於《爭座位帖》,其《虛舟題跋》直稱:“書兼楷行草,若篆若籀,雄絕一世,餘題為魯公第一奇跡,不虛也”,“米海嶽論《爭座稿》,謂‘其字相聯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最為傑思。’黃山穀雲:‘奇傑秀拔,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回視歐、虞、褚、薛,皆為法度所掩,豈若魯公肅然出於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二公推 許《論座》如此,餘謂特未見此書耳。此書詭異飛動出《論座》外,蓋自右軍來未開此境,其心目中不複欲存右軍一筆,蓋所謂善學柳下惠,莫如魯男子者也。然非有一段忠義鬱勃之氣發於筆墨之外,未由臻此”。高論如是,自寓深意。存世另有故宮博物院所藏墨跡本,低劣不堪,疑偽之說,或由是而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圖21

《裴將軍詩》    忠義堂帖刻本  VS  墨跡臨本

 

 

大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去世,德宗即位,顏魯公執掌吏部,兼任禮儀使,階高二品,權勢並重,且“太後(沈氏)崇徽,外家相屬”,身為皇帝遠房親戚,恩榮並殊於常人。所以魯公躊躇滿誌,顧盼自雄,自撰《顏氏家譜》敷衍家聲,改敦化坊祖宅為顏氏祠堂,又為父立廟,並撰書神道碑銘頌揚之。此即後世所稱道的《顏氏家廟碑》(圖22)。建中元年(780)八月,魯公蒙恩升任太子少師,子侄八人又同時封爵,興奮之餘,複撰《碑後記》(圖23)此碑李陽冰題額(圖23),楷碑篆額,世稱“雙璧”。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卷一百六十七曾評之說:"今隸中之有玉箸體者,風華骨格,莊密挺秀,其書家至寶。”王澍《虛舟題跋》也說:“評者議魯公書,真不及草,草不及稿,以太方嚴為魯公病,豈知寧樸無華,寧拙無巧,故是篆籀正法。此《家廟碑》乃公用力深至之作……年高筆老,風力遒厚,又為家廟立碑,挾泰山岩岩氣象,加以俎豆肅穆之意,故其為書莊嚴端愨,如商周彝鼎,不可逼視。”其實,此碑魯公最晚所書,年事高邁,精力殫竭,且稱述祖德,意緒肅敬,二乖並遣,終難奇絕。後人論魯公書法,也大抵以《顏氏家廟碑》為其極限。其後之書,由盛人衰,已不見有魯公佳品。

 

 

Image

圖22

《顏氏家廟碑》

 

Image

圖23

李陽冰篆額及碑陰楷額

 

 

 

 

二、顏書的影響

 

 

 

顏真卿的書法,尤其楷書穩實端莊,盡合字學,不獨可以陶冶性情,適合於官場文書的應用,而且便於題署書丹,書寫大字,所以,顏書一出,學者不絕。士大夫祖述魯公書法者,除顏頵等顏氏子孫外,著名者始見於李德裕。李德裕(787-849),武宗朝宰相,曾有《追和太師顏魯公刻清遠道士遊虎丘詩》。其後柳公權(778-865),出入顏真卿,兼收歐陽詢的峭勁、虞世南的圓融、褚遂良的疏朗,以方拓峭險,別開生麵。

 

(圖24)書出之於顏魯公的論點,始於宋蘇軾。他在《書唐氏六家書後》引題記說:“柳少師(公權)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虛語也。”朱長文《續書斷》也說公權之學,“蓋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而不及顏之體局寬裕也”。範仲淹《祭石學士文》稱頌石延年書法,有“曼卿之筆,顏筋柳骨”之句,“顏筋柳骨”遂為定論。後人則多以“顏柳”並稱,且以此視顏、柳為一路,至解縉《春雨雜述》則直記柳公權為魯公嫡係,有“(顏)真卿傳柳公權”之說。斯說是否確論,似可研究,然顏、柳形質差近,風韻幾同者,亦係事實。按柳公權身處晚唐書法衰敗之時,雖耿介獨立,卓然而起,希圖轉益多師,力挽頹勢,風骨亦見峭峻,然終因時代局限,未能盡脫顏字之樊籬。自此可見顏真卿這種提摯時代的書體是不易突破的。

 

 

Image

圖24

柳公權    《神策軍碑》

 

 

五代之世,幹戈頻仍,國家幾無寧日。當是時,書壇凋零,文采風流掃地。然而由於時代銜接,三唐流風所漸,積習未能盡忘,所以尚有一二梟雄間出,其中楊凝式(圖25)書學顏真卿,尤其行草,得力最多,天真爛漫,縱逸類似魯公,尤見稱於北宋諸家。歐陽修嚐有稱自唐亡至宋興,一百五十餘年間惟楊凝式為“一時之絕”。蘇軾認為自顏、柳歿沒,筆法衰落,五代之季,獨楊凝式,“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時世所汩沒者”。

 

 

Image

圖25

楊凝式    《神仙起居法帖》

 

 

宋初帖學興起,行草書規模二王,惟其大都臨拓轉刻或即出贗鼎,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書法為之淩遲。至慶曆、元豐間(1041-1085),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四家始摒棄閣帖,師法唐碑,且上溯晉魏,遂使書學複興。米芾《書史》稱:當時“韓忠獻公琦(圖26)好顏書,士俗皆學顏書”。由此,顏書在宋最為珍重,流行之廣,摹習之眾,可說空前未有。楊慎《墨池璅錄》說:“若夫宋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群公交作,極一家之盛,其構勢雖各不侔,要之於理,又不能外顏、柳他求者也。”馮班《鈍吟書要》也認為“宋人行書,多出顏魯公”。大概流俗好尚,逐時異趨,如韓琦學顏就是一例。韓琦(1008-1075)書法,如陶宗儀《書史會要》卷六所稱“師顏魯公而頗露芒角”,雖非上乘,但影響所及,石延年、蘇舜欽、蔡襄(圖27)、蔡卞(圖28)以至朱長文輩,一代文士莫不效顰,競仿顏氏。尤其蔡襄,端莊穠豔,卓冠一代,蘇軾以為宋季書法卓然追配前人者,惟其一人,有謂“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忠義堂帖》所收至和二年(1055)十月廿三日題記七行三十字(圖29),純見顏氏風韻,不愧蘇氏所評。

 

 

Image

圖26

韓琦    《信宿帖》

 

Image

圖27

蔡襄    《澄心堂紙帖》

 

Image

圖28

蔡卞    《題唐玄宗鶺鴒頌》

 

Image

圖29

蔡襄    《顏真卿告身帖跋》

 

 

顏書在宋最為顯赫,一代書家無不受其影響。編次魯公文集之風也隨其而起。起初吳興沈氏采掇魯公遺佚,編成十五卷,由劉敞作序。嘉嘉祐年間(1056-1063),又有宋敏求編次《顏魯公文集》十五卷。其後宋室南渡,沈、宋之集,多漫漶不全,留元剛於嘉定七、八年(1214、1215)複加編集,“乃以史傳諸書,碑跡雜誌,銓次年譜,係以見聞,參異訂疑,搜亡補失” ,分為十五卷,以符合北宋沈、宋二家的卷數。後之編次魯公文集者,如明都穆十五卷本,清黃本驥三十卷本,莫不因其增輯而廣大之。留氏不獨有功於魯公文章,魯公遺跡也賴其收錄。永嘉(今浙江溫州)忠義堂所刻匯帖其中有不少精本、稀見本,即使所收平常之帖,以其刻工精善,較之他刻也神采奕奕,傳真程度很高,對於當時以及後世研習顏書者,具有重大的影響。後二年(1217)鞏嶸續刻顏書七種,合為四十五通,終於成為我國輯錄顏書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專帖——《忠義堂帖》。

 

元初,沿襲兩宋餘風,也多宗法顏氏,但大都刻鵠類鶩,無一人能出類拔萃,趨變適時。明代以往,帖學複興,書學大抵不出趙孟頫範圍,其間二百餘年,學顏而能獨樹一幟者,惟李東陽(1447-1516)(圖30)行書,用筆矯健,不失規矩。

 

 

Image

圖30

李東陽    行書五言詩

 

 

至清朝嘉慶、道光之後,帖學由盛入衰,且宣宗整理文字,崇尚唐之字法,魯公乃偕歐陽詢、褚遂良複為世俗所重,習顏之人也隨之日益增多。綜觀清一代書家,學顏書而能入其堂奧者,有劉墉(1719-1804)、錢灃(1740-1795)、伊秉綬(1754-1815)、何紹基(1799-1873)、翁同龢(1830-1904)數人。劉墉(圖31)學顏,參用北碑筆法,雖然結體森嚴,但得和宛通靈之氣。錢灃(圖32)學顏,旁涉褚氏,其得顏書“神密”之氣,沙孟海先生《近三百年的書學》說:“尋常學顏字的,隻知聚,不知散,隻知含,不知拓,他可是能散能拓的了。”伊秉綬(圖33)雖然以隸書擅名天下,但他從李東陽上溯顏真卿,且用隸筆書寫,氣渾韻厚,深得魯公三昧。以學顏著名,何紹基(圖34)為尤,楊翰《息柯雜著》說:“貞老書專從顏清臣問津,積數十年功力,探源篆隸,入神化境。”他寫的顏字,寓有隸意,尤其運筆空虛灑脫,與其隸書筆法一致,十分高明。其後,翁同龢(圖35)由錢灃上攀顏氏,結體參北碑體勢,用筆又多取隸法,所以氣度渾厚,堂宇寬博,亦不愧為顏氏嫡係。

 

 

Image

Image

圖31

劉墉    臨《蔡明遠帖》

顏真卿    《蔡明遠帖》

 

Image

Image

圖32

錢灃    臨《鹿脯帖》

顏真卿    《鹿脯帖》

 

Image

Image

 

圖33

伊秉綬    臨《奉命帖》

顏真卿    《奉命帖》

 

Image

Image

圖34

何紹基    臨《爭座位帖》

顏真卿    《爭座位帖》

 

Image

圖35

翁同龢手劄

 

 

※    摘自江蘇教育出版社《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朱關田 • 著)

 

 


來源 |中國書法網
 

Scan to Follow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