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東京顏真卿大展名品

(2018-12-21 08:16:11) 下一個

 

日本人真會吊人胃口,本以為下個月即將舉行的“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展覽重磅展品已經塵埃落地,想不到,今天又炸出了幾十條大魚。

 

今天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上看到展件清單,展品近兩百件!我尤其要提一下這次即將亮相的《五馬圖卷》,這是李公麟傳世最好的一件作品,沒有之一,而且沒有爭議,是真跡無疑。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幾經流轉,不知所蹤。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七十多年,如今重現人世,真是難得!

 

我感覺,這個展覽的展陳質量已經超過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了。

 

本期文章,我們盡量用高清圖說話,由於展出的寶貝既好且多。不少是書法美術史上的大名品!所以元代以後的我就不放了。

 

首先各位來看一看展見清單!

 

 

 

雖然展覽的主角是顏真卿,由於之前幾期都有單獨講過,這個展覽新出現一件從大眾視野消失幾十年的大名品,所以第一件就單獨把它給拎出來。

 

>>>五馬図巻,李公麟筆,東京國立博物館<<<

 

李公麟是北宋文人畫家中的代表人物,在當時的畫家中絕對是技術流。他與蘇軾、黃庭堅和米芾等人過從甚密,在文人畫思想上互相影響。蘇黃二人都有寫詩稱讚其畫藝。

 

在諸多技能中,李公麟的白描成就尤其出眾,被時人稱為當世第一。《宣和畫譜》第七卷在評論他的作品時讚曰:“(龍眠)尤工人物,能分別狀貌,使人望而知其為廊廟、館閣、山林、草野、閭閻、臧荻、占輿、皂隸。”

 

可以說他是繼唐代畫聖吳道子之後的又一位頂尖高手,早在南宋,畫家鄧椿就在他的《畫繼》裏說:“吳道玄畫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觀之,伯時既出,道玄(吳道子)詎容獨步。”由於名頭太大,因此李公麟名下的偽作白描極其多,早年為了賣出好價錢,很多明清白描也都題上了李公麟的簽。這樣的作品弗利爾博物館見過不少。

 

目前世界範圍內,公認為李公麟真跡的畫作不過寥寥幾件,而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便是清宮舊藏的《五馬圖卷》。

 

五馬図巻,李公麟筆,東京國立博物館

 

 

畫卷描繪了北宋元佑初年西域邊地進獻給皇帝的五匹矯健的名馬,前四匹為“鳳頭驄”、“好頭赤”、“錦膊驄”、“照夜白”,第五匹是“滿川花”。每匹馬前麵均有一牽馬人。此畫中的馬及牽馬人,均是畫家根據真實對象寫生創作的,前3位控馬者為西域少數民族的形象和裝束,姿態各異,無一雷同,其精神氣質亦微有差異,有飽經風霜、謹小慎微者;有年輕氣盛、執韁闊步者;有身穿官服、氣度驕橫者。技術之高,令人歎服。

 

五匹毛色狀貌各不相同的馬,或靜止,或緩步徐行,比例準確,神完氣足。李公麟用純熟的白描技法,將吳道子時代粉本模式下的白畫演繹出新高度,從而使此畫成為確立這一畫種的標誌。

 

這幅畫無作者款印,前4馬後,各有黃庭堅簽題的馬名、產地、年歲、尺寸,按說第5匹馬也應該有,但不知什麽原因遺失。卷末有黃庭堅“李公麟作”題跋。

 

該畫南宋時歸內府收藏,入元、明,經柯九思、張霆發諸家遞藏,康熙年間藏河南商丘宋犖家,乾隆時入清宮。是流傳有序的傳世名跡。此後二百年平安無事,知道辛亥革命之後,末代皇帝溥儀以賞賜的方式將《五馬圖》盜運出宮。

 

張伯駒先生在《春遊瑣談》中寫到,溥儀在天津日本租界張園居住時,日本人以兩萬日金得到宋梁楷卷。這件事由當時的陳寶琛經手。事成之後,日本某侯爵又想以日金四萬得李公麟的《五馬圖》卷,獻給日本天皇。這時,溥儀願以40件書畫售日金40萬,而《五馬圖》則不索價,獻給日本天皇。此事又是陳寶琛經手,於是用溥儀的名義將40件書畫賞給了陳寶琛的外甥劉可超。劉用其中的四件向天津鹽業銀行抵押4萬元,其中有《秋山平遠圖》、《五馬圖》、《摹懷素書》和《姚山秋霽圖》。押款兩個月後,劉歸還1萬元,取走了《五馬圖》。那還是1920年代。自此以後,《五馬圖》落到誰手中便是一個謎團。

 

有傳說到了宋美齡手中,不過著名鑒定家楊仁愷先生在《國寶沉浮錄》中寫到此畫還在日本,日本學者島田修二郎在二戰前還見過真跡,當時為日本京都大學某法學教授收藏,戰後卻宣稱已被炸毀,此後幾十年間人們再也見不到《五馬圖》。根據日本人的推測,某教授為法律界的名人,深通法理,既然他宣布原作已毀,就表明這幅畫還存在於世。

 

果不其然,消失幾十年後,這幅劇跡終於重見天日!

 

 

>>>千字文,智永,私人藏<<<

 

智永和尚在書法史上很有名,不獨是因為唐太宗從他手中騙走蘭亭序的段子。初唐虞世南更是他的入室弟子。他傳“永字八法”,為後代楷書立下典範。所臨《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廣為分發,影響遠及日本。即使現在,依然是書法學習的經典教材。

 

如今這八百本千字文中,就隻剩下小川為次郎舊藏的這一本了。關於此本真偽,曆來有很多說法。內藤虎考訂認為,這即是東大寺獻物帳中所謂“拓王羲之書”“真草千字文二百三行”那一卷。而啟功先生曾在京都目睹真跡,在其《千字文說》中補記有“(紙色)蓋敦煌一種薄質硬黃紙經裝裱見水時即呈此色。其字每逢下筆墨痕濃重處時有墨聚如黍粒,斜映窗光,猶有內亮之色,更可知絕非鉤描之跡矣”。他又對比敦煌蔣善進臨本認為這就是智永八百本之一。並有詩雲:“永師真跡八百本,海東一卷逃劫灰。兒童相見不相識,少小離家老大回。”

千字文

 

單字

 

 

>>>祭侄稿,顏真卿,台北故宮藏<<<

 

顏真卿《祭侄文稿》是名揚千古的劇跡,元代時曾歸大書法家鮮於樞收藏,他在題跋中說這件作品為天下第二行書。它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因為是在極度悲憤的情緒下書寫,所以也不顧筆墨之工拙,故字隨書家情緒起伏,純是精神和平時工力的自然流露。是難得的在藝術史和文獻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

 

祭侄稿,顏真卿

 

>>>自敘帖,懷素,台北故宮藏<<<

 

懷素學書以勤奮著名,曾遊曆京師,得以向顏真卿這樣的高手請教。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懷素摘錄部分贈詩和序,寫成《自敘帖》此卷。

 

以狂草寫成,全幅充滿令人驚奇的變化,除用筆圓轉外,懷素更打破字距、間距的限製,行書時上、下字不僅筆意相連,亦以上一字最後一筆帶出下一字第一筆,或甚至以前一字下半部連接後一字上半部。如此,造成字型豐富的變化,配合用筆的律動,呈現懷素不拘成法的創作精神。

 

在今日所見的唐代書跡大部分為石刻拓本的情況下,懷素《自敘帖》墨跡本不僅因年代久遠顯得彌足珍貴,更具體呈現了唐代狂草藝術的境界。

自敘帖,懷素

 

>>>懷素小草千字文,台北故宮寄托<<<

 

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絹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寫《小草千字文》時懷素已年過六旬,是其署款最晚的作品。此本為台灣林氏蘭幹山館收藏,並寄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懷素,小草千字文

 

>>>妹至帖  王羲之  九州國立博物館<<<

 

作為王羲之作品比較高明的摹本,《妹至帖》一直處於被秘藏的狀態,直到1973年,日本五島美術館“昭和蘭亭紀念展”上才首次公開於世。《妹至帖》隻有兩行,應該是日本人當做鑒定標準件的手鑒來用。它在2007年還上過一次拍賣,起拍價2000萬元,叫價經2100萬至2200萬後無人繼續喊價。由於該價位尚未達到拍賣底價,最終導致流拍。

妹至帖 王羲之

 

 

>>>大報帖 王羲之 私人收藏<<<

 

2013年,日本民間新發現一件王羲之墨跡的唐摹本,此事被當時的媒體廣泛報道,東京國立博物館發表的消息說,這件王羲之“大報帖”屬於個人收藏,高25.7厘米,寬10.1厘米,共3行24個字,臨摹於唐朝時期,從上有王羲之兒子的名字“日弊”和整個字的風姿來考證,應屬於王羲之的早期臨摹本。至於這一臨摹本為何會流傳到日本,博物館的分析稱,應該是遣唐使回國時帶回日本,隨後一直留存於民間,保存狀態完好。其他不詳。 

 

神奇的是,有中國書友將1973年發現的《妹至帖》與2013年發現的《大報帖》圖片拚合在一起,竟然發現毫無違和感。看來這原本也是一個整體,隻是日本人有製作收鑒的習慣,裁裁剪剪,把它分成了兩份,各自流傳。時至今日,還能合二為一,真是幸運。

大報帖

 

妹至帖與大報帖合體

 

 

>>>地黃湯帖 王獻之筆 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

 

東晉時期的人很不容易,經常生病。目前傳世王獻之兩種墨跡的摹本,一個是正在上博展出的《鴨頭丸帖》,一個是馬上要在東博展出的《地黃湯帖》。巧合的是,這兩種帖名,都是一味中藥。

 

不過鴨頭丸的效果不是太好,地黃湯好像有點兒效果,服用後病情稍微有所減輕,但“眠食尚未佳”。“憂懸不去心”,想必這位“新婦”是他真心掛念。聯想到《世說新語》裏寫到,王獻之臨死前,別人問他一生中有什麽遺憾,他回答說:“不覺有餘事,唯憶與郗家女離婚。”此處的“郗家女”,正是與他青梅竹馬的表姐郗道茂。所以不知道《地黃湯帖》中的新婦是不是指的她。

 

《地黃湯帖》為唐人摹本,是很規範的行書作品。其筆法方圓兼備,短小的筆畫多圓曲,顧盼有情,俯仰生姿,得獻之筆意。全篇書風柔韌兼備,沉著軒昂,一氣嗬成。

地黃湯帖

 

局部

 

 

 

 

>>>神仙起居法卷,楊凝式,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神仙起居法》是楊凝式七十六歲時的作品,內容應該是當時比較流行的保健口訣。書法看似似隨意點畫,不假思索,但如徐邦達先生所講,盡合草法。比晚唐某些自創的草法高明很多。

 

此卷最早為宋高宗內府之物,後入賈似道手中,至明代曾經“江陰葛惟善收藏”(都穆《寓意編》),《清河書畫舫》又稱“郡人王氏所藏”,明代為項元汴所有,至清代乾隆時進入內府。

神仙起居法,楊凝式

 

局部

 

 

>>>世說新語唐人抄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本件原為完整的第六卷,包括“規箴”“捷悟”“夙慧”“豪爽”四門,明治時代被分割為四段分別收藏。本件相當於其中的“豪爽”門,而“規箴”後半與“捷悟”全文現藏於京都國立博物館。本件由四張紙連接而成,上施以墨線行界,每紙二十五行,書風端麗優美。由於在“規箴”一段中有幾處避唐高宗名諱,因此,其書寫年代被認為是在高宗之後。

世說新語唐抄本

 

局部

 

 

 

 

 

>>>久隔帖,最澄,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這件作品為日本天台宗的開山祖師最澄(767-822)的書信,收信人是最澄的得意門生,正在京都高雄山寺(現在的神護寺)空海處修行的泰範。本件是現存最澄唯一的親筆信。根據信的開頭語“久隔清音”(很久沒有通信),故又稱為《久隔帖》。

 

信中寫到空海,最澄還另起一行,而最澄比空海年長,可見其對空海的敬意。

久隔帖

 

局部

 

 

 

 

 

>>>金剛般若経開題殘巻,空海,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本卷是弘法大師空海(774—835)所撰寫的中國唐代義淨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開題”,為空海親筆所書。所謂開題,就是將佛教經典的題名加以解釋,並闡述其大要。空海就密教的立場,從“顯略”(顯明而簡要的解釋)及“深秘”(深藏奧意的解釋)兩個觀點來解釋經典的題目。

 

經查,這個卷子目前分成好幾個部分,分別藏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和福岡市立美術館等

金剛般若経開題殘巻

 

局部

 

 

 

>>>王勃集卷二十九,唐鈔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據《舊唐書》中的記載,王勃文集有“王勃集三十卷”,但是其集早已失散,僅有清代蔣清翊所整理的《王子安集注》等後世輯本為人所知。但是傳至日本的《王勃集》的殘卷,可以彌補通行本的缺失。

 

由於其中並未使用武則天所創的則天文字,因此推測作品應寫於則天文字創造以前,即垂拱、永昌時期(685~689),王勃卒後10年左右的初唐時期。

 

 

 

>>>紫紙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經,奈良國立博物館藏<<<

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的《紫紙金字金光明最勝王經》,據傳本來是安置在備後國(今廣島縣)的國分寺,十卷完整地保存下來,其金字至今依然燦爛發光與紫紙相互輝映,充滿著氣韻與品格,為天平時代寫經的絕品。

 

局部

 

 

>>>賢愚經斷簡(大聖武)聖武天皇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這卷寫經據傳為聖武天皇所書,不過沒有定論。此寫經紙張極其考究,不過與敦煌皇家寫經每行十七個字的格式不同,本卷一行隻抄寫十一到十四字,字形較大且筆線具有量感,端正而充滿氣魄。有人認為是自中國帶回日本的寫經,也有人說是來日的中國人所抄寫,詳情不明。

賢愚經斷簡

 

局部

 

 

 

這次展覽中,集齊了蘇黃米蔡宋四家的作品,實屬難得!

 

>>>行書李白仙詩,蘇軾,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這件作品是蘇軾在宋神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58歲時書。清高士奇《江村銷夏錄》著錄。後有蔡鬆年、施宜生、劉沂、高衍及張弼、高士奇、沈德潛等明、清人跋。施宜生謂“頌太白此語。則人間無詩,觀東坡此筆則人間無字。”

 

不僅書法超絕,蘇軾手錄的這兩首詩還是《李太白文集》所不載,其無意之舉又為李白留下了兩首精彩的作品在世間,更增添了它的文獻價值。

 

 

 

作品後麵的題跋也很精彩!

 

 

 

 

 

 

>>>經伏波神祠帖,黃庭堅,永青文庫藏<<<

《經伏波神祠詩卷》,為黃庭堅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書,時年五十七。紙本,共四十六行,全卷長820.6公分,寬33.6公分。曾經宋龔敦頤(字養正)、明沈周、項元汴、清成親王、劉墉、近代葉恭綽、譚敬等人遞藏,後歸張大千收藏。《清河書畫舫》、《珊瑚網》、《平生壯觀》等著錄,《聽雨樓帖》、《詒晉齋法帖》等收錄,現藏日本東京永青文庫。此詩卷老練蒼勁,為黃氏晚年代表作之一。

經伏波神祠帖

 

>>>草書四帖 米芾 大阪市立美術館<<<

《草書四帖》(實為五帖),為米元章草書的代表作品,而至少在康熙年間,還有九個帖子,當時商家為了利潤,將原帖拆開出售,後來內府先後隻收入七帖。民國期間,《草書四帖》流散出宮,傳入日本,現歸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草書四帖

 

局部

 

>>>行書虹県詩巻,米芾,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米芾的大字行書傳世極少,這件虹縣詩卷便是其中之一,而且又是米芾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因而十分珍貴。米芾嚐自稱其書為“刷字”,這一點在他的大字中表現得比較明顯。

 

此卷內容為米芾途經虹縣(今安徽泗縣)時,揮毫寫就的兩首自作七言詩。紙本墨跡卷,共三十七行, 每行二、三字不等。

行書虹縣詩

 

>>>謝賜禦書詩表,蔡襄,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宋仁宗帝曾禦書“君謨”賜蔡襄。為報答皇恩,蔡襄恭作表文並七絕一首獻上,此即“謝賜禦書詩表卷”。從總體上說,所書筆筆精到,端正恭敬。此卷用五張紙拚接,共三十七行字。卷後有米芾、鮮於樞、吳寬、陳繼儒和董其昌等名家題跋。

 

我從宋畫全集上拍了幾張局部,聊勝於無吧。。

 

 

 

>>>楷書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卷,趙孟頫,東京國立博物館<<<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為元代牟巘撰文、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趙孟頫書並篆額。紙本,楷書,縱38.5厘米,橫283.8厘米,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明人李白華讚譽此碑書法具有唐李北海的鴻朗,徐浩的厚重,顏真卿的精神,並譽為“天下趙碑第一”,曆來被認為是趙書大楷的代表作品之一。

楷書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卷

 

展覽中還有不少珍貴的宋拓,比如三井家的《九成宮》

 

>>>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三井記念美術館<<<

 

此本曾歸端方所有,乃稱“端方舊藏本”。其後,經程琦以及裴景福之手,終歸日本三井聽冰閣。此本,錢大昕定為唐拓,楊守敬定為北宋拓,亦有稱為南宋拓本,在“李祺本”被重新發現之前,一直被認為乃傳世最早、最精的的拓本。

 

>>>孟法師碑,褚遂良,三井記念美術館<<<

 

《孟法師碑》全稱《京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公元642年(貞觀十六年)刻,原石佚失,僅存清代李宗翰所藏唐拓本傳世。

 

>>>郭虛己墓誌拓片 顏真卿 淑徳大學書學文化センター<<<

 

以前以為《多寶塔碑》是顏真卿最早期作品,是他44歲時候所書,不過,《郭虛己墓誌銘》的出土改變了這個情況。此碑是顏真卿41歲時所寫,為目前所見最早。字裏行間還可以看出他師從張旭的痕跡,字體雖挺勁瀟灑,但還有些拘束,不過保持了顏氏早期楷書的原風原貌,是研究顏真卿早期書法的珍貴資料。

郭虛己墓誌拓片

 

局部

 

 

當然也少不了宋畫!

 

>>>傳李成、王曉 《讀碑窠石圖》,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李成的畫傳世極少,在米芾所在的北宋,已經是贗品橫行了,導致米“欲作無李論”。據宋《宣和畫譜》載,當時內府藏有李成“《讀碑窠石圖》二”。此圖碑側上方小楷書款一行:“王曉人物,李成樹石” 八字。而根據南宋末周密《雲煙過眼錄》記,當時所見僅剩半幅,王曉人物已佚。所以有兩種可能:其一,這幅畫是宣和畫譜中著錄的兩幅讀碑窠石圖中的另一幅;再一個就是此軸為宋人摹本。

 

不管怎樣,畫中滿紙勾勒勁挺、墨韻秀潤的“蟹爪樹”、“鬼臉石”,功力深厚,乃是典型的李成畫風。

 

 

局 部

 

 

 

 

 

 

>>>明皇避暑宮,郭忠恕,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郭忠恕是五代末期到宋初的畫家,尤其以界畫出名,這幅《明皇避暑宮》也不例外。不過這幅畫的作品可能到不了宋初,台北故宮有一件與它相似的雙胞作品,貌似是元人所作。

明皇避暑宮

 

局部

 

 

 

 

顏真卿對日本影響還是挺大的。空海和尚號稱日本書聖,他的《灌頂曆名》,就明顯可見顏氏筆法的影響。從他以下,那就更不用說了。從中國來講,到了宋代,幾乎就是顏真卿的天下。米芾《書史》稱:“韓忠獻公琦好顏書,士俗皆學顏書。”宋四家蘇黃米蔡,概莫能外。明清以來,高堂大軸的流行,更為顏氏書法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所以,這次展覽把顏真卿定位為超越王羲之的存在,應該是從實際影響效果來說的吧。畢竟,不是誰都有條件來“書法二王”的。

 

鑒於這次展出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時間倉促,先整理這麽多吧。

 

 

 

展覽:顔真卿 王羲之を超えた名筆(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時間:2019年1月16日——2019年2月24日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