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筆陣圖》的“真傳”

(2018-11-09 08:11:14) 下一個

 

衛鑠(272—349),東晉女書法家,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名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汝陰太守李矩妻,衛恒從女,世稱衛夫人。工書,楷書尤善,師鍾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她學書。《筆陣圖》一篇,舊題衛夫人撰,後眾說紛紜,或疑為王羲之撰,或疑為六朝人偽托。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真真假假的故事和人物。仔細想想,真的有用,假的未必無用;真的好,假的未必不好。有時候,指引我們前進的力量本身就是假的,比如有人告訴你山上有寶,你氣喘籲籲地跑上去,發現什麽都沒有。可是,你因此鍛煉了身體,健康就是寶嘛。所以,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哲學裏,素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的高論。

 

衛夫人的存在,我相信是真的。即使那篇《筆陣圖》不是她的原創,我也寧願相信出自她的藍本。唯一的理由是,誰讓它影響了那麽多人去熱愛書法呢?

 

積攢了千餘年的書法理論,說到底,都似乎在圍繞著衛夫人,這位東晉少兒美女書法老師的話打轉轉。所以,我們不妨穿越回去,看看傳說中的她都對王羲之說了什麽。

 

她告訴王羲之,書法沒有多麽神秘,你隻要把“點”寫得像“高峰墜石”就行。

 

一塊石頭在山頂,似乎要墜,但是還沒墜下來的樣子,就是“點”。如果真的墜下來,稀裏嘩啦,那就亂套了。她還說,寫“一”,要像“千裏陣雲”,一橫過來,要像洱海上空的白雲。

 

我懷疑,衛夫人教書法都是在戶外進行的,而且不管天氣好壞。要說也是,東晉那時候還沒發明桌子,紙也稀缺,如果大人孩子盤腿坐屋裏,又怕浪費紙張,那該多沉悶,多難熬。

 

她不但帶孩子看山、看雲,還走入叢林裏去,因為她說,“豎”要像“萬歲枯藤”這般。

 

估計她們還會去練兵場,她指著戰士們說,“弋”要如“百鈞弩發”。

 

衛夫人會不會自己動手拉弓演示“弋”的力道呢?

 

然後,她們去河岸海邊,聽著驚濤,望著駭浪,“崩浪雷奔”,這就是“辶”裏那一捺的節奏了。

 

最原始的書法道理告訴我們,字不是練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否則你照著石頭雲彩的樣子去寫吧,寫好了頂多是個畫家。

 

書法理論玄之又玄,似乎最玄的就是將抽象的線條形象化,而且這種形象不能畫出來,而要抽象地寫出來,無意而成的那種樣子才高級。

 

《筆陣圖》化抽象為形象的創舉影響了1000多年。在衛夫人之後,又有“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印印泥”的比喻問世,還有張旭觀公主與擔夫爭道、黃庭堅看舟人蕩槳而悟得章法與筆法的傳說,自然還少不了“石壓蛤蟆”“樹梢掛蛇”的笑談。當然,“墨豬”的說法就更普及了。

 

直到近現代,沈從文說於右任的草書筆畫像“蓴菜條子”之類的調侃打趣依然不少。到了今天,說某人的篆書像蚯蚓,某人的隸書像柴火棍的段子更是不絕於耳。

 

如此種種,大概都是得了《筆陣圖》的“真傳”吧。

 

 


來源: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