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書法用墨九法

(2018-06-14 08:09:58) 下一個

 

 

 

如果說筆法是書法藝術創作中的筋骨,那麽,墨法則應該是書法血肉之靈魂的體現。在中國書畫藝術中,無論是中國畫還是書法,都十分重視對墨的駕馭,從古今書論中對墨的規定和各種傳世墨跡來看,墨的使用與技巧問題一直是創作者乃至欣賞家、理論家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1、濃 墨

書法創作,一般以濃墨為主,因為濃墨與紙的對比度大,且在書家眼裏,濃墨最見精神,特別是正體書的創作。如篆書、隸書、楷書、似乎隻有用濃墨才能表現出其力度和精神,從書法作品來看,的確有絕大多數的作品是用濃墨書寫的,如宋人蘇東坡,清人劉庸,就是用濃墨的高手,一般來講,濃墨不僅在審美效果富神采精神,就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也最好把握。

2、淡 墨

淡墨的概念與濃墨相對,並非是中國書畫創作中普遍使用的淡墨的概念。從審美趣尚上來講,對濃墨與淡墨選擇完全取決於書家的個人追求,從審美效果上講,濃墨顯得沉著莊重,而淡墨則更適合表現清淡幽遠的意境。明代董其昌喜用淡墨,他以淡墨追求清雅嫻靜的藝術風格。近人中林散之最擅長用淡墨,林老的筆墨之作,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再加上他得益於黃賓虹先生用水用墨,又喜用長鋒羊毫在生宣上揮寫,故墨色層次豐富,“幹裂秋風,潤含春雨”,極具鮮明的藝術特色,不僅不缺乏神采,反而增加了一種深遠朦朧的意境。

3、焦 墨

是指不加水分的墨,像幹皴之筆,一般在書法作品中不大使用。焦墨是一種特殊的方法,用得好,有畫龍點睛之妙。如有濃淡變化,則效果更好。明代徐謂、清人虛穀擅用此法。

4、幹 墨

指水分較少的墨,但比焦墨要濕,尤其在行草書時,幹墨能時時出現飛白,增強書法墨色層次,富有表現力。相傳東漢蔡邕擅長飛白書,還有宋人米芾《虹縣詩》、《蜀素帖》,黃庭堅草書,均有十分到位的幹墨之法。在實際的運用中,做到幹而不燥,筆勢通暢最好。唐代孫過庭《書譜》中“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論句,是對書法最好的表達。

5、濕墨

與幹墨相對,一般指水分較多的墨。用濕墨書法,可以有渾厚滋潤而豐腴的“筋書”效果,但此法難於把握,尤其在生宣紙上,用不好就會見墨不見筆,肥厚臃腫成墨豬之病,故要慎用。

6、渴 墨

與幹墨、焦墨屬於同一墨法序列,但在表現程度和審美效果上,渴墨介乎幹墨與焦墨之間,時見飛白之線條,用得好,亦有點睛之效果,常常用於行草書,篆書和魏楷也時用此法。用得好,有蒼茫,老辣的藝術風貌,清人吳昌碩可謂這方麵的高手。

7、漲 墨

在某種意義上與濕墨屬於同一墨法序列,隻不過其主要的效果表現在筆之外。用漲墨書寫筆畫,其水份多滲出筆劃之邊緣,有非常豐富的墨色變化。漲 墨可以宿墨相結合,蘸濃墨後,筆尖蘸以清水,以滲化能力強的宣紙為之,頗有味道。清人王鐸最擅此法。

8、宿 墨

此法本為中國畫中常有,近人黃賓虹對此法極為推崇,謂:“近時學畫之士務先洗滌筆硯,硯取新墨,方得鮮明,古人作畫,往往於文詞書法之餘,漫興揮灑,殊非率爾,所謂惜墨如金,既不欲浪費筆墨也。畫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靜高潔之觀,而後以幽淡天真出之。睹其畫者,自覺燥釋矜平。”在古代書法作品中,此法雖不多見,但用得好,卻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宿墨多與漲墨相結合,能增加墨色的變化與層次。

9、衝 墨

衝墨之法,其實並非書寫時使用的方法,它並不是與筆畫的完成同時的,而是在筆劃寫完之後,乘筆劃尚濕以水點於筆劃之上、讓墨衝出畫外的用墨方法。現代派書法作品中多用之,如日本的少字數書法。與上述的八種用墨方法相比,衝墨不必多用。

當然,在書法創作的過程中,我們不可孤立的看待每種用墨方法。一件優秀的書法藝術作品,往往都是同時運用幾種不同的用墨方法。

要產生豐富的墨色變化,蘸墨之法也很關鍵。一般蘸墨時不要飽蘸深浸,深浸不僅筆毫無力,而且在紙上書寫(尤其是宣紙),極易臃腫肥拙。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濡染亦自有法,作書時須通開其筆,點入硯池,如篙之點水,使墨從筆尖入則筆酣而墨飽,揮灑而下,使墨從筆尖出則墨後而筆凝。”

在書法臨摹與創作中,隻有多練、多觀、多思、多悟才能熟練地掌握好筆墨規律,形成自己獨特的用筆用墨的方法。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