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秋 | 唐朝的月亮

(2016-09-15 18:52:14) 下一個

中秋 | 唐朝的月亮 

2016-09-15 文圖 / 霍宏偉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

 

 

【引子】
 
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中秋到,把鏡閑話回唐朝。中秋賞古月,千裏寄相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朝李白看到的月亮比現在的更圓嗎?唐朝月光比現在的更亮嗎?
 
雖然沒有時光機,回不去唐朝,但是有銅鏡帶我們”穿越“。從望不見月亮形象的銅鏡銘文,到真子飛霜鏡背上方的半個月亮;從雙鵲盤龍月宮鏡上的一輪小圓月,再到畫麵充滿整個鏡背的月宮鏡。唐朝的月亮,從抽象的銘文,到具體的形象,由遠到近,從小到大,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來吧,一場中秋銅鏡月光之旅啟程啦!
 

 

 
 
 
【字間隱見唐時月】

在隋末唐初的一些銅鏡銘文中,常將銅鏡比喻為明月,從中可以想見那時月亮的影子。有一些銅鏡可能是隋代鑄造的,到了初唐,仍在使用。

 

銅鏡紋飾布局仍沿襲漢鏡以來的曆史傳統,鏡背內區大多為動物或植物紋飾,外區一周為銘文帶,陽文楷書。鏡銘一般為四字或五字為一句,用詞典雅,情真意切。雖然在這一類鏡子的背麵看不到月亮的形象,卻能感受到明月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所以才將日常所用的鏡子比作圓月。

 


洛陽出土練形神冶團花鏡及拓本(《洛鏡銅華:洛陽銅鏡發現與研究》)

鏡 銘

練形神冶,瑩質良工。

如珠出匣,似月停空。

當眉寫翠,對臉傅紅。

綺窗繡幌,俱含影中。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團團寶鏡拓本(《中國曆史博物館館刊》1993年第2期)

鏡 銘

團團寶鏡,皎皎升台。

鸞窺自舞,照日花開。

臨池似月,都(睹)皂(貌)嬌來。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鏡發菱花瑞獸鏡拓本(同前)

鏡 銘

鏡發菱花,淨月澄華。

 


長沙伍家嶺出土照日菱花葡萄鏡(《湖南出土銅鏡圖錄》)

鏡 銘

照日菱花發,臨池滿月生。

官看巾帽整,妾映點莊(妝)。

 


故宮博物院藏仙山並照四神鏡(何林主編《故宮藏鏡》)

鏡 銘

仙山並照,智水齊名。

花朝豔采,月夜流明。

龍盤五耑,鸞舞雙情。

傳聞仁壽,始驗銷兵。

 


西安韓森寨出土靈山孕寶團花鏡(《西安文物精華·銅鏡》)

鏡 銘

靈山孕寶,神使觀爐。

形圓曉月,光清夜珠。

玉台希世,紅妝應圖。

千嬌集影,百福來扶。

 

洛陽偃師出土魏宮四神鏡及拓本(《洛鏡銅華》)

鏡 銘

魏宮知本姓,秦樓識舊名。

鳳從台上出,龍就匣中生。

無波菱自動,不夜月恒明。

非唯照佳麗,複用厭山精。

 

以下三麵均為西安出土的光流素月銘文鏡,鏡銘、構圖基本相同。鏡銘多為“光流素月,質稟玄精。澄空鑒水,照回凝清。終古永固,瑩此心靈”,而紋飾題材、細部處理略有差異,顯示出各具特色的藝術美感。

 


光流素月瑞獸鏡(《陝西省出土銅鏡》)

 


光流素月瑞獸葡萄鏡(《西安文物精華·銅鏡》)

 


光流素月瑞獸鏡(同前)

 

 

 
 
 
【半個月亮爬上來】

 

說了好一陣唐朝的月亮,隻見文字,還沒看到月亮的影子,終於在真子飛霜鏡上發現了半個月亮,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

 

唐代的真子飛霜鏡,因鏡上田字格中的四字銘文而得名。鏡背上部中央為祥雲托月,半個月亮若隱若現。不過也有人認為,鏡子上方的半圓形紋飾不是月亮,而是太陽的形象。鏡鈕形製較為奇特,是一隻烏龜伏於荷葉之上。鏡鈕一側,一位隱士“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另一側則是一隻鸞鳥獨立石上。

 

“真子飛霜”究竟何意?有的說,端坐竹林前撫琴高士名為“真子”,所彈琴曲為“飛霜”;有的說,整個畫麵反映的是古代孝子尹伯奇放逐於野的故事;有的說,這是有關伯牙彈琴的典故。甚至還有人將其與佛教、道教人物等聯係在一起。眾說紛紜,如墜霧中。

 

這麵真子飛霜鏡的來曆較為獨特,是1983年浙江寧海文物普查時征集到的。據說,此鏡為當地村民在溪流中發現、撈出。鏡緣上部略有磕碰的殘損痕跡,其餘部分保存完好。曆經一千餘年,仍然烏黑發亮,實屬不易。

 


浙江寧海出水真子飛霜鏡(《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

 


上海博物館藏真子飛霜鏡及拓本(《練形神冶 瑩質良工:上海博物館藏銅鏡精品》)

 

浙江金華鏡子上的紋飾,半個月亮清晰可見,“真子飛霜”四字銘文的位置,卻被一隻展翅高飛的仙鶴所代替,富於想象力,畫麵動感極強。

 


浙江金華文管會藏真子飛霜鏡(《浙江出土銅鏡》)

 


真子飛霜鏡拓本(《中國銅鏡圖典》)

 

上麵看到的真子飛霜鏡一般都是圓形、葵花形,西安出土的這麵鏡形罕見,為亞字形。鏡背上方雲海托月,半個月亮浮上來。

 


西安市新城區東方機械廠出土亞字形真子飛霜鏡(《西安文物精華•銅鏡》)

 


西安出土亞字形真子飛霜鏡拓本(《中國銅鏡圖典》)

 

真子飛霜鏡的形製,有的細部略有差異。除了鏡鈕上方鑄“真子飛霜”四字,或者有一隻飛翔的仙鶴之外,還有一種在鏡緣飾以一周篆書體銘文帶的,鏡銘為:“鳳凰雙鏡南金裝。陰陽各為配,日月恒相會。白玉芙蓉匣,翠羽瓊瑤帶。同心人,心相親,照心照膽保千春。”無論怎樣,本文所選擇的銅鏡標本,半個唐朝月亮的美好形象還是能夠清晰地展現在今人麵前,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首膾炙人口的經典老歌《半個月亮爬上來》。

 


衢州市文管會藏真子飛霜鏡(《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西安韓森寨出土真子飛霜鏡(樊禕雯攝影)

 


故宮博物院藏真子飛霜鏡(何林主編《故宮藏鏡》)

 


上海博物館藏真子飛霜鏡拓本(《上海博物館藏青銅鏡》)

 

近年來,有學者根據故宮藏鏡上的銘文“侯瑾之”三字,認為真子飛霜鏡上高士形象的原型應是東漢末年敦煌地區的學者大儒侯瑾(《敦煌研究》2015年第4期)。

 


故宮博物院藏侯瑾之銘方鏡(何林主編《故宮藏鏡》)

 

 

 
 
 
【雙鵲盤龍眺月宮】

1955年,在洛陽澗西礦山機械廠發掘唐代興元元年(784年)陳曦夫婦合葬墓。考古隊員驚喜地發現,墓中隨葬了兩麵別具一格的銅鏡。

 

一麵是雙鵲盤龍月宮鏡。鏡鈕兩側各飾一隻長尾喜鵲,口銜綬帶相對飛翔。鈕下一條盤龍龍首高昂,鱗爪飛揚。最為奇特的是鏡鈕上方一輪圓月當空高掛,月中桂樹枝繁葉茂,其兩側分別為月兔握杵搗臼,蟾蜍伸展四肢。

 


洛陽出土雙鵲盤龍月宮鏡及拓本(《洛鏡銅華》)

 

另一麵銅鏡為螺鈿鏡,屬於特種工藝鏡。鏡背上方,樹影婆娑,明月高懸。鏡鈕兩側,兩位高士席地而坐,一位舉杯飲酒,另一位彈奏阮鹹。清風明月,詩酒田園,構成了中國古代文人理想的生活內容。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鑲嵌螺鈿人物花鳥鏡及局部(同前)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雙鵲盤龍月宮鏡拓本(《中國曆史博物館館刊》1994年第1期)

 


故宮博物院藏雙鵲盤龍月宮鏡拓本(郭玉海《故宮藏鏡》)

 


上海博物館藏雙鵲盤龍月宮鏡拓本(《上海博物館藏青銅鏡》)

 

唐代張匯《千秋鏡賦》雲:千秋鏡背“或鑄或鎔,是磨是削。刻以為龍,鏤以成鵲”,“鵲飛如向月,龍盤以映池”(《文苑英華》卷一○五),與雙鵲盤龍月宮鏡上的紋飾恰好相符。雙鵲、盤龍、祥雲,月宮中的玉兔、蟾蜍、桂樹,成為此類銅鏡的畫麵主體,引發人們對月宮的美好想象。

 


衢州市樟潭出土雙鵲盤龍月宮鏡(《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

 


四川平武城隍廟出土雙鵲盤龍月宮鏡(《中國青銅器全集·銅鏡》)

 


陝西商縣出土雙鵲盤龍月宮鏡(同前)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藏雙鵲盤龍月宮鏡(《西安文物精華·銅鏡》)

 

 

 
 
 
【月兔搗藥嫦娥舞】

從半個月亮爬上來的真子飛霜鏡,到一輪小圓月當空高掛的雙鵲盤龍月宮鏡,唐朝的月亮由遠到近,漸漸清晰地映入我們的眼簾。最為細致入微地展示唐人心目中的月亮形象,莫過於馬上出場的月宮鏡了,可說是“月兔搗藥嫦娥舞,跳躍蟾蜍臨桂樹”。

 

先來欣賞圓形月宮鏡。鏡為圓形,象征著一輪圓月,畫麵中央是一棵枝葉繁茂的桂樹,樹的左側玉兔雙手握杵,積極搗藥。樹的右側上方,嫦娥淩空飛起,輕盈舒展,衣帶飄舞,有一種“吳帶當風”的意境,樹下有一隻蟾蜍伸肢跳躍。

 


西安蓮湖區電容器廠出土月宮鏡(同前)

 

賦淩雲寺二首

(唐)薛濤

聞說淩雲寺裏苔,風高日近絕纖埃。

橫雲點染芙蓉壁,似待詩人寶月來。

聞說淩雲寺裏花,飛空繞磴逐江斜。

有時鎖得嫦娥鏡,鏤出瑤台五色霞。

(《全唐詩》卷八○三)

 


浙江江山縣源口鄉出土月宮鏡及拓本(《浙江出土銅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月宮鏡拓本(《中國曆史博物館館刊》1994年第1期)

 

圓形月宮鏡畫麵組合的另外一種形式為:左嫦娥,中桂樹,右玉兔(蟾蜍),這種組合形式的月宮鏡發現數量相對較少。

 


浙江出土月宮鏡(《浙江出土銅鏡選集》)

 


月宮鏡(《中國銅鏡圖典》)

 

上麵看到的月宮鏡均為圓形,下麵的兩麵月宮鏡則為八出葵花形,畫麵內容、裝飾手法較為獨特。

 

這麵鏡子為黑白圖,看似不起眼,卻很重要,它的畫麵與眾不同。畫麵中央為兩棵交纏在一起的桂樹,兩側各有一位仙人跪坐於祥雲之上。樹的左側應是吳剛,雙手捧著放置有酒壺的盤子。樹右為嫦娥,手捧盛有仙桃的盤子。

 


西安西郊小土門出土月宮鏡(《陝西省出土銅鏡》)

 

上海博物館藏的這麵月宮鏡形製更加奇特。在圍繞著三圈銘文的中心圓內,挺拔的桂樹、直立握杵搗藥的玉兔、張牙舞爪的蟾蜍,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令人驚訝的是,鏡鈕為伏獸鈕,長尾衝天,頭朝下,嘴裏噬咬著一匹奔馬。

 

在這幅驚心動魄的月宮圖之外,三圈銘文共計156個字,講述了唐開元十年(722年)一位揚州呂氏鑄造銅鏡的故事。如果你有恒心和毅力的話,不妨可以把銘文放大一點,試著讀一讀鏡上曲折生動的唐人故事,很有趣喲。

 


上海博物館藏開元十年月宮鏡及拓本(《練形神冶 瑩質良工》)

 

月宮鏡除了圓形、葵花形之外,還有一種八瓣菱花的鏡形,外輪廓如鮮花綻放,花瓣外露,其形製美輪美奐,裝飾意味濃厚,仿佛現代製作月宮題材的牆上掛盤。

 


上海博物館藏月宮鏡及拓本(同前)

 


衢州博物鏡藏月宮鏡(《浙江出土銅鏡》修訂本)

 


西安出土月宮鏡(《陝西省出土銅鏡》)

 

把酒問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複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全唐詩》卷一七九)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瓣菱花形月宮鏡中,還有一類帶“大吉”銘文的月宮鏡,畫麵中的嫦娥飛升於空,手托“大吉”銘牌,玉兔忘記了搗藥,蟾蜍起舞。“大吉”,意思就是大吉大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大吉月宮鏡及拓本(《華夏之路》第三冊,《中國曆史博物館館刊》1994年第1期)

 


故宮博物院藏大吉月宮鏡(何林主編《故宮藏鏡》)

 


上海博物館藏大吉月宮鏡及拓本(《練形神冶 瑩質良工》)

 

1966年,在隋唐洛陽宮城內發掘7座燒瓦窯,其中,4號窯後壁上陰刻“大吉”兩字。洛陽宮城遺址內還出土吉字鳳鳥紋方磚。這些文字與月宮鏡上的銘文一樣,均寄托了唐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

 


隋唐洛陽宮城遺址出土吉字鳳鳥紋方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館洛陽分館》)

 

你將要看到的最後一麵月宮鏡,圖像黑乎乎的,畫麵不甚清晰,既不賞心,也不悅目。為什麽要選擇這幅圖呢?

 

因為它是一位終結者,宣告了大唐月宮鏡題材的結束。1955年,這麵方鏡出土於湖南長沙絲茅衝8區29號宋代土坑墓之中,這是我見到的時代最晚的月宮方鏡。形製也很特殊,方形中套一圓形,玉兔、嫦娥、蟾蜍、桂樹,一個都不能少。

 


長沙絲茅衝出土宋代仿唐月宮方鏡(《湖南出土銅鏡圖錄》)。

 

 

 
 
 
【唐朝的月亮比現在的圓?】

亙古不變的月亮,無論是唐朝還是現在,都是一樣圓,隻不過唐時的明月更加古樸,更有詩意,寄托著諸多詩人的浪漫情懷與美好遐想。唐時月光比現在的更亮,因為當時無電,沒有那麽多的光汙染源與工業汙染。

 

唐代的月光,凝聚在唐時的鏡上,映照著今人忙碌的身影。有人說:江湖上飄著兩條船,一條叫“名”,另一條叫“利”。太史公亦雲:“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時逢中秋,那就從名利的桎梏中暫時解脫出來,跨越時空,感受一下唐時的月光。一邊吃著現代甜膩膩的月餅,一邊漫不經心地不斷刷屏,品味著月宮鏡上積聚千載的唐朝月光,咀嚼著流傳至今的唐詩名篇,你是否體會到了那份穿越帶來的閑適與愜意?

 

春江花月夜(節選)

(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全唐詩》卷一一七)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唐代彩繪執鏡女俑(霍宏偉攝影)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祝您:中秋節快樂!

 

(本文作者霍宏偉係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主編《洛鏡銅華:洛陽銅鏡發現與研究》,入選“2013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新作《古錢極品》,2016年7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