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穀先生

學者,詩人,書畫家,一級美術師。職業認證網球教練。現任“北美中紅書院”主席,”中華文化交流大使“等職。號白水道人,老泉,畫泉(多用於畫款),西邑翁...
個人資料
尹思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蔣介石帶走的十二幅古畫

(2016-06-24 07:05:08) 下一個

導讀:古書畫(Ancient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指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兩者構成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門類之一。其中,碑帖是書法的一支,碑在刻立的當時雖以文為主,但後來流傳卻因書法而被重視;帖則純是書法作品的留影。書法與繪畫雖然形式不同,功能不同,在藝術的種類上也不同,但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卻如同一對孿生兄弟,有著血肉相關 不可分割的聯係。

 

 

中國古代書畫皆令世人驚歎,蔣介石在統治時期雖受戰火的洗禮,始終沒有將祖宗遺留下來的幾千年華夏瑰寶丟失,這點受到了兩岸同胞的極其高度的評價。他本人是一位愛好收藏的大藏家,在去台灣時也曾帶了一批心愛的藝術瑰寶。做為民國統帥的蔣介石喜歡哪類古畫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01《唐人宮樂圖》

 

後宮嬪妃們的娛樂 Party

 

 

 

 

唐人宮樂圖 縱 48.7厘米 橫 69.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本圖描寫的是一副後宮嬪妃聚會圖。電視劇裏常描寫後宮嬪妃們勾心鬥角,你爭我奪的情節,沒想到後宮還有如此和諧的場景。畫中後宮嬪妃十人,圍坐於一張巨型的方桌四周,享受著隻有女人的聚會。畫中人物的發式,有的發髻梳向一側,是為「墜馬髻」,有的把發髻向兩邊梳開,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則頭戴「花冠」,凡此,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裝束。而蔣喜歡這幅畫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麽呢?我們一起來從畫中細節看看吧!

 

▼ 中央四人,則負責吹樂助興。所持用的樂器,自右而左,分別為篳篥、琵琶、古箏與笙。

篳篥

 

 

琵琶

 

 

古箏

 

 

 

▼ 旁立的二名侍女中,還有一人輕敲牙板,為她們打著節拍。


敲牙板的侍女

 


扶椅仕女

 

▼ 從每個人臉上陶醉的表情來推想,席間的樂聲理應十分優美,因為連蜷臥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被驚擾到!


聽樂妃子表情安逸自如

 


這位妃子更是,連形象也不顧,慵懶地斜倚在桌沿

 


蜷臥著的小狗

 

▼ 除了音樂,還有個細節十分引人,就是那些品茗的妃子們。

 

茶湯是煮好後放到桌上的,之前備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程式應該由侍女們在另外的場所完成;飲茶時用長柄茶杓將茶湯從茶釜盛出,舀入茶盞飲用。茶盞為碗狀,有圈足,便於把持。可以說這幅畫是典型的“煎茶法”場景的部分重現,也是晚唐宮廷中茶事昌盛的佐證之一。

 

 

蔣介石為什麽這麽喜歡《宮樂圖》,其中的確切原因我們無法真實知曉,但單從畫中美樂、佳茗均有,又添美女相伴,更處盛世的美好場景來揣測,畫的確是美的,就連我們現代人都十分向往憧憬,而這些美放在蔣這種經曆過戰亂時期與變幻莫測的政場風雲的人身上,更是存在著足夠攝心的誘惑。

 

02溪山行旅圖

 

曆代名流爭相收藏的傳世名畫

 

宋 範寬 溪山行旅 縱 206.3厘米 橫 103.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溪山行旅》為中國北宋畫家範寬的作品,此圖是他傳世的惟一真跡,也是台北故宮的天字號重寶。該作品以淺淡的色彩作極為精致的構圖,舉凡山川流水、高山岩石,都能細心勾勒且呈現出立體的空間感,受到曆代收藏家珍愛,而愛畫的蔣自然也不能錯過如此佳品。畫中有許多印記。其中“禦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顯的宋代特點,說明此畫曾經被收藏於北宋的皇宮。隨著金兵南下,北宋滅亡,皇宮裏的大量珍寶繪畫開始流散於民間,其中也包括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細看畫,乾隆皇帝專門用於收藏的印鑒也在其中。

 

▼ 在山路上出現一支商旅隊伍,路邊一灣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飛瀑。

 

 

畫中人物與馱獸比例雖小,但麵目、裝束、道具都不馬虎,動作亦十分鮮活,證明範寬並不隻有山石造型方麵的功力而已。人物、馬匹亦能夠在尺寸極為渺小的限製下,活靈活現,使得觀者看此畫時,如聞水聲、人聲、騾馬聲,也點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題,的確妙哉!

 

▼ 《溪山行旅圖》範寬把簽名藏在右下角的樹叢中。

 

這個簽名直到1958年8月5日才被李霖燦(時任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發現。李霖燦采用了網球法,也就是把畫麵分成若幹個小格,一個一個看,才發現了範寬的簽名。

 

 

都說喜歡山水畫的人,一定是心胸開闊,豁達開朗的人。而《溪山行旅圖》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雄強。巨峰壁立,幾乎占滿了畫麵,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巍峨的高山頂立,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岩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細如弦絲的瀑布直泄而下,溪聲在山穀間回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

 

 

《溪山行旅圖》最大的妙處就在,其靜止的畫麵有一種莫名的動感,一幅空間藝術的繪畫卻有一種時間藝術的感覺。麵對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繪畫,體味著畫中令人心醉的意境,連看遍世間好畫的蔣公也不由地發出了讚歎!

 

03早春圖

 

宋畫裏的“世外桃源”

 

宋 郭熙 早春圖 縱158.3厘米 橫108.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早春圖》是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的代表作。畫麵描寫的是早春即將來臨的山中景象:冬去春來,大地複蘇,山間浮動著淡淡的霧氣,傳出春的信息。遠處山峰聳拔,氣勢雄偉;近處圓崗層疊,山石突兀;山間泉水淙淙而下,匯入河穀,橋路樓觀掩映於山崖叢樹間。在水邊、山間活動的人們為大自然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山石間描繪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態各異。樹幹用筆靈活,樹多蟲枝,枝條上多有像鷹爪、蟹爪之類的小枝。畫中山石以抑揚頓挫、粗細有變十七的墨筆勾勒,皴法多用“舌壇皴”,揮灑恣意,具有幹濕濃淡的效果;有的石頭形狀奇特像鬼臉,而遠山又“多正麵,折落有勢”。整幅畫用筆勁健、精練,筆法生動多變,用墨清潤秀雅,氣格幽靜清曠而又渾厚。

 

▼ 清乾隆皇帝禦題詩

樹繞岩葉溪開凍,樓閣仙居家上層。不籍柳槐間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水邊趕路的人們

 

深山中宏偉的殿堂樓閣

 

有山、有水為伴,有奇石、奇樹可賞,有華麗的殿堂樓閣為居,真可謂人間天堂,世外桃源。《早春圖》細微處有呼應,大開合處相顧盼,氣勢渾成,情趣盎然,為觀者營造了“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境界,如此美景,蔣公當然心生喜歡!

 

04山鷓棘雀圖

 

宋代花鳥名作

 

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縱 97厘米 橫 53.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此幅畫為花鳥畫名家黃筌的兒子黃居寀傳世名作。畫中景物有動有靜,配合得宜。像山鷓跳到石上,伸頸欲飲溪水的神態,就十分生動。又如麻雀或飛、或鳴、或俯視下方,是動的一麵;而細竹、鳳尾蕨和近景兩叢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現出無風時意態舒展的姿態,則都予人從容不迫和寧靜的感覺。下方的大石上,山鷓的身體從喙尖到尾端,幾乎橫貫整個畫幅。背景則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荊棘、蕨竹,布滿了整個畫麵。畫的重心在於畫幅的中間位置,形成近於北宋山水畫中軸線的構圖方式。而具有圖案意味的布局,有著裝飾的效果,顯示作者有意呈現唐代花鳥畫古拙而華美的遺意。

 

 

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局部

 

此幅構圖之重心,大致居於畫幅中央,與北宋山水畫之中軸式構圖相似,荊棘、蕨、竹、飛鳥平布畫幅,頗有圖案式的布局意味。按,唐花鳥畫仍具濃厚的圖案意味,未脫盡圖案的裝飾意義,如唐高昌古墓《花鳥屏式壁畫》,六屏構圖格式如出一轍:近處坡石小草與山禽(或水鳥),禽鳥之後聳立一株花卉,畫幅上方有飛鳥、雲彩。

 


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局部

 

此幅構圖雖源自此傳統,但已跨入宋人講究寫生的時代。黃居寀畫山鷓、山麻雀表現出他對觀察與描寫更為詳細生動,且對動植物生態有較深入的研究。因為山麻雀並非一般之麻雀,外形上其臉頰無黑色斑點,習性上不像麻雀喜歡棲息在人類房舍附近,或開發區周邊。故山鷓配以山麻雀,不但合乎其自然生態,也有遠離塵囂的寓意。

 


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局部

 

此幅描繪巨石土坡尚無皴紋,畫荊棘以赭墨塗染近似沒骨法。蕨之羽狀葉片、山鷓之喙、爪都填染以朱砂,其技法近似顧愷之(346-407)《女史箴圖》衣紋陰陽之表現法,皆帶有樸拙之古意。畫山鷓、山麻雀則流露出詳實生動的寫生新意,尤其是山麻雀傳神之種種情態。

 


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局部

 

花鳥亦有情,宋畫中的花鳥更是美麗動人。愛花鳥的人也是多情之人,蔣對於此畫的喜愛,或許就透露了此點吧!

 

05雙喜圖

 

形神兼備的寫實花鳥

 


宋 崔白 《雙喜圖》 高193.7厘米 寬103.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雙喜圖》為北宋畫家崔白傳世之作。畫中描繪了兩隻山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的場景。山喜鵲屬鴉科鳥類,有衛護領域的習性。一隻騰空飛來助陣,一隻據枝俯向鳴叫,並向闖入者張翅示威,野兔知道這是威脅性不太大的鳥類,無需像遇到鷹隼(sǔn)那樣緊張,故佇足回首張望。三者動態與呼應之關係,恰構成似有「S」型之律動感。還有樹木的枝葉、竹、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潑生動的聲勢與神韻。

 

喜鵲細節圖

 

野兔細節圖

 

竹幹細節圖

 

▼ 《雙喜圖》原題“宋人雙喜圖”,後因在圖中樹幹上發現有“嘉祐辛醜年崔白筆”的題識,故歸於崔白名下。“嘉祐辛醜”為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此時正是崔白畫藝的成熟時期。

“嘉祐辛醜年崔白筆”題識

 

《雙喜圖》畫麵以扣人心弦之情節抓住觀者,無論是騰空展翅還是雀躍枝頭的二鵲與樹下玄兔都為不期而遇在秋風中各顯其態,古木槎櫟與隨風搖曳的翠竹有機結合。章法開闊、布置運迷入疏,而細者不滯物態,秀挺用力的調筆恰到好處地塑造出不同質地的物態。色彩寓濃於淡,意境深邃而幽遠,是中國工筆花鳥畫注重形神兼備審美境界的典範作品。

 

06萬壑鬆風圖

 

宋畫三大精品之一

 

宋 李唐 萬壑鬆風 縱188.7厘米 橫139.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萬壑鬆風圖》是宋代著名畫家李唐的繪畫作品,是宋高宗南渡前較晚的李氏山水的代表作,與郭熙《早春圖》、範寬《溪山行旅圖》,曆來被稱作宋畫之三大精品。圖中繪的是江南煙嵐鬆濤,礬頭重疊;深穀裏清泉奔湧,溪畔濃蔭森森;沿著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濃密的鬆林,“豐”字形的鬆樹隨風搖曳,似乎能使觀者感受到陣陣濕潤的涼風撲麵而來;溝壑裏聚起團團雲霧,緩緩地向上升騰;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橋,在這世外桃源裏留下人間煙火。

 


 

畫麵繪長鬆深壑,主峰聳峙,岩石壁立,山泉奔流。畫家雖采用北宋山水作品的全景式構圖,便取景的視點已拉得較近,用質實堅重的大斧劈皴表現岩石的方峻峭硬,加之用墨濃重,很好地表現出山水的壯美,給人以很強的視覺震撼,山水看來格外清晰,亦令觀者產生如臨其境、如在的感受,翻出了不同的山水氣象。

 

07雙鬆圖

 
 
 
 
 
 

 

元四大家傳世之作

 

元 吳鎮 雙鬆圖 縱180厘米 橫111.4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雙鬆圖》為元四大家之一的吳鎮四十九歲的作品,是他傳世的畫跡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畫作。畫中雙樹擎天而立,樹後有一條蜿蜒的溪流漸漸地向後推延,幾戶房舍座落在岸邊,空間深邃。

 

高清細節圖

 

雖然這件畫軸的畫題是「雙鬆圖」,可是從畫上兩棵樹的枝幹看來,吳鎮畫的應該是檜樹才對。畫中檜樹的枝糾結,仍然保存了李成、郭熙畫樹的風貌。樹皮以長披麻皴來表現,筆法又和董源、巨然相似。坡岸多作礬頭,也是董巨山水畫的重要特色。全作的筆力雄勁,墨氣沈厚,有一種平淡天真的韻致。

 

08秋庭戲嬰圖

 
 
 
 
 
 

 

宋畫中的童趣

 

宋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縱 197.5厘米 橫 108.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秋庭戲嬰圖》為北宋畫家蘇漢臣所作。畫中庭院裏,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布局,不僅衝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

▼ 乾隆為《秋庭戲嬰圖》禦題詩

 

庭院秋聲落棗紅,拾來旋轉戲兒童,

丹青詎止傳神詡,寓意原存相讓風。

 

芙蓉花與雛菊

 

瓷繡墩與散落各處的玩具

 

玩推棗磨遊戲的小孩

 

筍狀的太湖石

 

兄妹兩人無論從頭發、眉目,衣飾,都精心刻畫,絲染兼備,而且變化極為豐富,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不僅畫出質料的柔軟細致,更賦予衣服華麗的質感,這些細微的處理,使得子孩豐潤、柔軟、細致的模樣,躍然於紙上,令人心生愛憐,寫實的程度,幾可用栩栩如生來形容,可以了解到為何用“著色鮮潤、體度如生”來形容蘇漢臣的畫風。

 

09羅漢圖

 
 
 
 
 
 

 

宗教題材世俗化典範

 

宋 劉鬆年 羅漢圖 縱 117厘米 橫 55.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羅漢圖》作者為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劉鬆年。他師張敦禮,工畫人物、山水,而神氣精妙,過於其師。隋唐以來,不少畫家畫過《羅漢圖》,宋代更為盛行。劉創作的《羅漢圖》受禪宗思想的影響,把佛教壁畫中守護在菩薩身邊的羅漢,變成遊山玩水的世俗僧人,稱得上是山水畫和人物畫完美結合的成功之作。畫《羅漢圖》不是用以供奉禮拜,而是為了賞玩,是把宗教題材世俗化,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大變遷。

 


羅漢麵部細節圖

 

 

袈裟細節圖

圖中前麵是一棵曆盡滄桑的枯樹,樹幹由下而上呈“s”型,枯樹葉已脫盡,隻剩下遍體的嶙峋與淩亂的樹權。後麵是一株枝葉茂盛的闊葉大樹,兩樹中間夾著結滿果實的小樹。畫中的羅漢雙手相交,濃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樹沈思,深情地注視著麵前兩隻溫順的小鹿,表情親切、溫和,流露出世俗的歡樂。羅漢的頭部造型準確,雖與全身相比略顯大些,但五官刻畫細致,具有神韻。樹上的兩隻猿猴居高臨下,形態生動、活潑,正在摘熟透的果子。樹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雙袖合抱去接其中一隻猿猴扔下的果子,一隻小鹿仰頭觀望。這種極富生活情趣的描寫,不僅表現了人與自然相依相存的親密關係,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氣氛。

 

隨侍的和尚細節圖

 

雙鹿

 

正上方長臂猿

 

 

右側長臂猿

 

該畫構圖嚴謹,筆法精妙,形象生動,藝術水平較高。其中人物衣紋用鐵線描,筆筆中鋒。麵部及肌肉用線條勾出,再用淡墨及色彩渲染,樹石多用中鋒之筆勾劃輪廓,然後用幹筆皴擦點染。枝葉疏密得體,筆法爽朗勁健,層次鮮明,工而不板,十分完美。

 

 

 

 

 

枝幹細節

 

10雪灘雙鷺圖

 

極富生機的冬日小景

 

 

宋 馬遠 雪灘雙鷺圖 絹本淺設色 60x38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雪灘雙鷺》是南宋畫家馬遠所作的一幅小景。桃樹枝幹虯曲,俯伸的拖枝一直探向水麵, 水邊的幾隻鷺,大雪天的寒氣逼人,一片寧靜,而枝頭上的兩隻跳動鳴叫的小鳥。畫幅中的每一條澗溪,每一座山峰,每一片雲,每一株樹,都表現著靈性,顯露著生命,蜷縮的白鷺,逸枝歡鳴的鳥兒更寓意著荒寒生命之頑強。作畫之人對於生命的感悟頗深,使後人見畫也不禁為生命之活力而心生敬畏。

 

枝頭兩隻小鳥

 

 

白鷺

 

 

白鷺

 

枝幹細節圖

 

該畫描繪的冬天裏的懸崖之竹雖是小景,但從中可窺見的卻是一整個冬天。馬遠以一角山岩、半樹一枝為其藝術上的創新,體現了南宋幽微小巧的藝術風尚,在小幅形式的內在構思上,表現了其對高遠深邃之美的追求。小巧中寓有博大、寓清空深遠、奇崛簡古於小巧纖細之中,便有虛實相生的藝術美感。可見,喜歡此畫的也一定是一個視野開闊、能以小見大之人。

 

11宋人人物冊

 

雅逸文人生活之寫照

 

 

宋人人物冊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該畫中人坐於榻上,駐目凝思,執筆似欲書寫。身旁陳設琴、棋、書、畫四事,以及飲食之物,童子在旁斟酒。榻後有座屏風,其上懸掛著士人之寫真畫軸。畫中主角集文人之雅玩趣事於身邊,表現出閑適雅逸之生活。關於畫中之人物,可能是追想王羲之,事實上是反映宋文人的生活。南宋流行之“燒香、點茶、褂畫、插花”等情趣,在北宋末已醞釀發展中,本幅可見其端倪。一般“畫中畫”的屏風,多填飾以山水,本幅則以花鳥為飾,相當難得。不但反映出北宋末汀渚水鳥的風格,也反映出徽宗朝花鳥畫特別興盛的時代性。

 

此幅曾經宋徽宗、高宗、清高宗等帝王收藏。清高宗對畫中人物甚感興趣,曾命姚文瀚也畫了張相似構圖之作,畫中人物則代之以穿著士服的乾隆皇帝,流露出皇帝也向往雅逸文人生活的心意。挑開政治因素,光論蔣介石的藝術造詣,我們不難看出,蔣介石書法功底深厚,頓挫分明,結體有度,骨力雄強,章法嚴謹,體現了他剛健向上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倔強性格。他如若沒有涉入了政界,那估計也成了一介文人,可歎可歎!

 

12秉燭夜遊圖

 

畫中住著“宋人夢”

 

 

宋馬麟 秉燭夜遊圖 縱24.8公分 橫 25.2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宋馬麟秉燭夜遊圖》是畫家馬麟的作品,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詩情。朦朧的幽霧,伴隨著鵝黃的月光,輕輕地降臨人間。黝黑的短亭、長廊前,一朵朵猶如淡抹著胭脂、醉臥在綠沙中的海棠花們,深深地吸引著屋內主人的目光。他喚來了仆人,點起了蠟燭;在燭光映襯下,他滿足地倚坐於亭內,望著這萬重綽約如仙的紅顏,看得都癡了。

 

人物細節圖

 

 

宋人愛花成癡的傻勁兒,是令人稱奇,也令人稱羨的。其中,又以素有“花中神仙”之稱的海棠,最令宋人鍾情、癡狂。海棠激發了宋人賞花的熱情,不僅不分晴雨,也不分晝夜。古人燃燭夜賞芳華,或為牡丹,或為梅花;但能令宋人“隻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的,卻獨獨隻有海棠。

 

 

高突的短亭與低回的長廊,呈現了宋人園林建築的典雅;庭園裏遼繞的香霧,若隱若現的海棠,既破除了建築的沉厚單調,也引人萌生置身仙境的遐想,而喜歡此畫的蔣介石,在看畫時是不是也優雅地做著宋人夢呢?

 

 

版權聲明:本文由微信平台 壹號收藏 首發,古玩元素網進行轉載,如侵權及時告知我們刪除,其他同行轉載請說明是轉載!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io 回複 悄悄話 作者不是學曆史的吧?逃離大陸時老將還有功夫來得及挑帶什麽不帶什麽?

furbydvs 回複 悄悄話 嗬嗬,老蔣哪裏懂得這些紙頭?
wgp66 回複 悄悄話 宋畫不愧是中國畫的巔峰。可惜去台北故宮也沒看見這些畫麽,貌似都藏在倉庫裏麵偶爾拿出來示人的。
bobby41 回複 悄悄話 都在台北故宮博物館,是館藏。
那是民國政府將國寶轉移至台北故宮博物館。
說蔣介石帶走,那應該在他家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