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萬卷書 行萬裏路

與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09年美加掠影隨感之三:費城、芝加哥、聖路易斯、納西維爾

(2011-04-28 19:57:39) 下一個

2009年美加掠影隨感之三:


費城、芝加哥、聖路易斯、納西維爾


 


費城


在費城隻待了2個多小時。 參觀了誕生《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的革命聖地獨立大廳。給那帶著深長裂痕的獨立鍾以及達賴喇嘛和曼德拉的照片留了影。瞻仰了華盛頓廣場上埋葬死於英軍監獄的戰俘的無名戰士墓。轉悠了代表當年費城政治經濟社交中心的老街舊宅。


還到特拉華河邊看了愛爾蘭紀念碑。那巨大的群像銅雕紀念在十九世紀中葉死於大饑荒的一百多萬愛爾蘭人,同時慶祝一千多萬愛爾蘭裔美國人在新大陸獲得的自由以及伴隨自由而來的一切。


愛爾蘭人也是澳大利亞的社會中堅之一。


USA-252 PHILADELPHIA Penn's Landing 費城


愛爾蘭紀念碑


 


芝加哥


芝加哥是此次美加旅行中最大的驚喜。


從前,模模糊糊知道芝加哥是美國繼紐約、洛杉磯之後的第三大城;是摩天大樓林立的商業金融中心;與密西根湖為鄰,有芝加哥河流經市區;知道它被大火燒掉過三分之一,包括整個市中心;知道那裏曾經有不計其數的黑幫殺人越貸,其中鼎鼎大名的黑幫大佬奧爾•卡蓬無法無天、血債累累,聯邦調查局卻苦於抓不住真憑實據,最後隻能以偷稅漏稅的罪名把他送進監獄了其終生;知道那裏是如訴如泣如怨如歌的爵士之鄉;有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芝加哥交響樂團;還知道芝加哥大學及其法學院教師奧巴馬。


USA-639 CHICAGO 芝加哥


芝加哥


 


心目中的芝加哥跟波士頓和費城相似,像個帶禮帽、披灰色風衣、攜司的克、冷麵鐵臉、走路努力抬頭挺胸、但仍然難以掩飾滄桑的老派紳士。


在芝加哥的一天半把我這從書報影視積累而來的成見拋到了爪哇國。


芝加哥其實像是個端莊秀美、品位高雅的貴夫人。天生的氣質加上得體的梳妝把歲月留下的痕跡化作了成熟、穩重、淡定和平和。她溫婉柔和,落落大方、儀態萬千,一笑一顰舉手投足隨處流露出智慧、寬厚和善解人意。


芝加哥有太多值得驕傲。


USA-621 CHICAGO 芝加哥


芝加哥河


 


著名的芝加哥學派曾領一時風氣之先,開創全球建築設計新潮流。


美國最高的兩幢建築西爾斯大廈(108層,442米)和特朗普大廈(98層,423米)與密集於市中心的其他高樓大廈相映交輝。


奧黑爾國際機場在2008年被列為僅次於亞特蘭特國際機場的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以出入乘客計)。


市內行駛在高架軌道上的火車像穿越鋼鐵水泥森林的怪獸,轟隆轟隆地嘲笑著多少年來企圖把它送入博物館的嘀嘀咕咕。


USA-632 CHICAGO 芝加哥


高架火車


 


全長25公裏的湖濱大道像飄揚在芝加哥頭頂的絲巾。全長29公裏的湖濱小道像絲巾上繡金繪銀的鑲邊。


USA-562 CHICAGO 芝加哥


湖濱小道


 


芝加哥人口的三分之一住在密西根湖邊。


博物館區裏水族館、自然曆史館和天文館海陸空齊全(我隻有時間參觀建於1930年的西半球最古老的天文館。還拍了自然曆史館外巨大的塌鼻子印地安人石雕頭像和更加巨大的傲視蒼穹的恐龍)。


USA-557 CHICAGO Adler Planetarium 芝加哥


天文館


 


被譽為芝加哥的前院的格蘭特公園自1836年起就受立法保護“永遠開放、幹淨、免費”。裏麵的白金汗噴泉是芝加哥為祝願遠朋近友的健康歡樂而高舉的香檳酒杯,是祝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婚禮蛋糕。它的193個噴頭噴出的水柱變化莫測,在夜間伴著彩燈更是如夢如幻。白金汗噴泉還是被昵稱為“美國幹道”或“母親路”的最著名的高速公路之一的66號公路的起點。


USA-573 CHICAGO Buckingham Fountain 芝加哥


白金汗噴泉


 


格蘭特公園的北部叫千禧年公園,那是我到過的所有城市公園中最令人流連忘返的一個。


印度出生的英籍雕塑家安尼斯•卡普爾設計的“雲門(Cloud Gate)”像水銀般晶瑩透亮。它裏裏外外任何一個弧麵反映出來的一切物體都可愛可笑浮動飄逸,因此人人對著它相看永不厭。卡普爾的設計合同注明他的作品壽命為1,000年。為這雕塑耗費的2千3百萬美元完全出自私人捐助。


USA-608 CHICAGO Cloud Gate 芝加哥


雲門


 


克朗噴泉(Crown Fountain)是千禧年公園另一受人青睞的景點。不過其設計壽命隻有30年。它耗資1千7百萬美元,其中1千萬由克朗財團獨家承擔,其餘也是私人捐款。噴泉由南北兩座15.2米高的長方體塔和中間71米長的黑色花崗岩淺池組成。塔的三麵定時被水幕輕拂,白天呈灰白色,入夜在紅、蘭、紫、橙等色間變換。兩塔相對的兩麵為液晶屏,分別顯示兩個普通市民的麵龐。水柱會從人像的嘴裏定時噴薄而出,在塔底濺起水花,在池裏形成倒影。無論白天黑夜,許多成人孩子往往會情不自禁脫了鞋襪在塔底池裏嬉耍。 噴泉的設計師是西班牙藝術家Jaume Plensa。越戰紀念碑設計師林瓔的方案位列克朗家族的第二選擇。


USA-585 CHICAGO Crown Fountain 芝加哥


克朗噴泉


 


伯納姆亭(Burnham Pavilions)實際上是個雙亭組合。其中一為海螺殼形,是著名的伊拉克裔女建築師紮哈•哈迪德的作品,因此又叫哈迪德亭(哈迪德還是倫敦奧運會遊泳館和廣州歌劇院的設計者);另一座由荷蘭建築師Ben von Berkel設計,因此又叫Berkel亭,其頂和底是上下平行的兩片長方形,3個花瓣(或勺子)似的結構支撐頂板。這兩個亭子在8月初剛完成,正巧讓我趕上了。它們是臨時性的建築,據說11月底就會被拆去(或移走),所以我的照片可說是抓住了曇花一現的瞬間。


USA-590 CHICAGO Burnham Pavilions 芝加哥


哈迪德亭


 


USA-588 CHICAGO Burnham Pavilions 芝加哥 Berkel亭


 


這兩個亭子是為丹尼爾•伯納姆的“芝加哥城市規劃”百年大慶而建的。伯納姆當初受芝加哥商會的委托,為迅速擴張的城市,尤其是港口鐵路的建設和街道、公園、市政建築的布局繪製了遠景藍圖。就跟沃特•伯利•格裏芬為堪培拉設計的藍圖一樣,雖然伯納姆的規劃並未能全部實施,但它奠定了芝加哥市中心的格局,並成了芝加哥以後任何發展計劃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伯納姆規劃的第一重點就是為公眾爭回密西根湖邊的土地。他認為“湖濱天然就該屬於人民。… 湖邊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該讓私人占有。”正是按照他的建議沿岸填湖造地,芝加哥的今天才有那麽多的公園麵積。


千禧年公園的中心是傑伊•普利茲克音樂廳(Jay Pritzker Pavilion)。普利茲克家族是Hyatt旅館集團的老板(上海浦東的金茂大廈就是Hyatt Shanghai)。1979年設立的普利茲克獎相當於建築學界的諾貝爾獎。而每年6月至8月期間在傑伊•普利茲克音樂廳舉辦的格蘭特公園音樂節則是現今美國唯一的免費室外古典音樂係列表演。 跟園裏的許多雕塑一樣,傑伊•普利茲克音樂廳也是個異想天開的產物。從正麵遠遠望去,舞台左右和頂上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卷曲不鏽鋼板活象盤在淑女頭上的雲鬢發髻。其42米的高度當初曾遭到非議,被指責為打破了格蘭特公園內不得有高層建築的慣例。而市政當局在為其決策辯護時,就理直氣壯地聲稱:這不是“建築”,而是“藝術品”!舞台前的長椅和草地總共能容納11,000個聽眾。草地上方像暖棚支架似的鋼管上裝著幾十個擴音器。


USA-593 CHICAGO Jay Pritzker Pavilion 芝加哥


傑伊•普利茲克音樂廳


 


千禧年公園裏還有一組分別由中國現代派雕塑家隋建國、展望、沈少民和陳文令四人創作的雕塑。


芝加哥大概是世界上有最多街頭紀念碑、雕塑和噴泉的城市之一。在我住的旅館所在的環區(The Loop),街頭雕塑更是觸目皆是。我看到而又特別喜歡的幾個碰巧都是大型的。其中一個是美國二十世紀最傑出雕塑家亞曆山大•卡爾達的近十米高的抽象得一塌糊塗的“火烈鳥”,在周圍三幢灰沉沉的聯邦政府大樓間紅得像怒放的木棉花。另一個是畢加索贈送給芝加哥人民的無以名狀的約3米高的鋼鐵怪物,芝加哥人恰如其分地把它叫做“畢加索”。而先驅廣場上斯圖爾德•約翰遜的題為“上帝保佑美國”的8米來高的巨人雕塑是細致入微、栩栩如生的寫實風格:手持幹草叉的顯然知識分子出身的農夫褲子又破又髒,與他並肩而立的妻子粗糙的雙手合在一起,透露出緊張、焦慮、期待和希望。還有就是格蘭特公園南端的“集合點(Agora)”。第一天坐在旅遊車上從路邊經過時,隻見到浩浩蕩蕩黑壓壓一群,像是準備衝鋒陷陣的無頭勇士。第二天走近細看,才發現那106個約3米高的棕黑色鑄鐵人體隻有脖腔以下直至腳板的正麵外殼,因此更像是古代武士的甲胄。與甲胄不同的是,這些形體沒有手臂,而它們的表麵有各種各樣的紋路,有的像開裂的樹皮,有的像起皺的布料,還有的像飽經風霜的皮膚上的縱橫溝塹。 “集合點”是波蘭女雕塑家瑪格達蕾娜•阿巴卡諾維茲的作品。


USA-649 CHICAGO 芝加哥 “火烈鳥”


 


USA-646 CHICAGO Picasso 芝加哥


“畢加索”


 


USA-623 CHICAGO 芝加哥


“上帝保佑美國”


 


USA-651 CHICAGO 芝加哥 “集合點”


 


網上說海軍棧橋是芝加哥旅遊的第一景點,但在我眼裏,它跟千僖年公園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我想它的熱門恐怕多半依仗旅遊公司的捧場。對外地遊客來說,那裏的特色就是除了逛店鋪吃東西,無事可幹,因而是旅遊車導遊掙回扣的財源。當然,對芝加哥市民來說,海軍棧橋還有若幹遊樂場、劇場,並且是觀看航空和水上表演的場所,所以不失為周末假期休閑的好去處。


USA-642 CHICAGO Navy Pier 芝加哥


海軍棧橋


 


本該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卻連續兩天霧氣蒙蒙。沒能上那兩幢全美最高大樓之一看城市全景,是芝加哥留給我的遺憾。盡管如此,在天文館外的石堤上拍的城市輪廓照片照樣很美。


USA-566 CHICAGO 芝加哥


芝加哥城市輪廓


 


芝加哥還有幾點值得一提。


一是在公園綠地上采用有機肥料種植蔬菜、可食花草和藥材的“廚房花園”。我想那大概是些主張“回歸自然”的綠色人士“辦家家”的樂園。


USA-612 CHICAGO Urban Kitchen Garden 芝加哥


廚房花園


 


二是站在一種叫Segway的二輪機動車上穿梭於鬧市街頭的警察。那Segway小巧玲瓏,看上去非常容易控製,隻是更像童男少女的玩具而不太像執法工具。


USA-578 CHICAGO 芝加哥


二輪機動車


 


三是在市中心那些旅館、飯店、商店、博物館和圖書館之間,矗立著27層高的三角形市政監獄。據說那是美國屈指可數的不設鐵欄的聯邦監獄之一。在押犯人有幸在屋頂平台放風。


USA-634 CHICAGO Metropolitan Correctional Center 芝加哥


市政監獄


 


四是在過去的50多年裏,芝加哥市長的職位幾乎成了戴利家的私產。老戴利,即理查德•J•戴利,從1955到1976當了21年市長。他的兒子小戴利,即理查德•M•戴利,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1989到2011當了22年市長。


芝加哥是2016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之一,可是在奧委會秘密投票的第一輪就被篩掉了,僅得18票。最後勝出者為巴西的裏約日內盧。離開美國那天正好宣布投票結果。我為芝加哥惋惜。報上有觀察家評論說,芝加哥這麽早就被淘汰出局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許多人討厭美國繁複的入境簽證手續。


芝加哥在1952和1956年也申辦過奧運會,同樣徒勞一場。


 


聖路易斯


根據聯邦調查局有關謀殺、強奸、搶劫、人身侵犯、撬竊和盜車6方麵的綜合統計,聖路易斯是美國最危險的城市。作為對照,華盛頓列於第22位,洛杉磯158位,紐約在遠遠的269位。


在那裏隻住一晚,沒來得及體會恐怖。隻是覺得馬路寬闊而車少人稀(僅31萬人口),很是冷清乃至蕭條。


USA-665 ST LOUIS 聖路易斯


聖路易斯


 


位於密西西比和密蘇裏兩條大河的交匯處,聖路易斯在法國和西班牙殖民期間是北美中西部皮毛交易的重鎮。作為著名的“路易斯安那交易”的一部分,美國在1803年把它從拿破侖手裏賣了下來。隨之它迅速發展成為美國開發西部的門戶和繁忙的港口。在二十世紀初,聖路易斯是全美第四大城(1900年人口普查時有57萬多居民),主辦過1904奧運會。其人口在1950年達到頂峰,超過了85萬。不過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因為工業重組、治安等問題,城市人口大量流失,往昔榮耀已成明日黃花。


但是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傑菲遜國家發展紀念公園裏,聳立著美國最高的紀念性結構,即高、寬各達192米的不鏽鋼“門戶大拱(Gateway Arch)”。任何人見了那橫空出世的銀色弧線都會終身難忘。 這座由芬蘭裔埃羅•薩裏能設計的大拱象征著連接美國東部與西部、既往與未來、工程與藝術的橋梁,更象征著美國立國初期先驅者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開拓和探求精神。


USA-670 ST LOUIS Gateway Arch 聖路易斯


門戶大拱


 


乘車鬥式升降電梯到大拱頂部俯瞰聖路易斯全景,盡管那景不是特別壯觀。


USA-678 ST LOUIS 聖路易斯


聖路易斯


 


在從芝加哥到聖路易斯的路上,導遊就讓大家看了有關大拱的錄象片。從1933年底著手籌備,到1967年6月對公眾開放,30多年間立案、籌款、征地、拆遷、設計、建造,一路過關斬將,其中波瀾曲折,絲毫不亞於一百多年前劉易斯和克拉克探險隊經曆的風險。


大拱底下地下大廳的主要部分就是介紹劉易斯和克拉克探險事跡的西部開發博物館。 劉易斯、克拉克和他們率領的探險隊的絕大部分成員都是軍人。他們受總統托馬斯•傑菲遜指派,於1804年5月出發西進,次年夏天抵達太平洋海岸,1806年9月返回聖路易斯,全程跋涉約1萬3千公裏,圓滿完成了使命,即(1)弄清美國從“路易斯安那交易”究竟買到了些什麽;(2)建立跟沿途土著的貿易關係;(3)誘使或說服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土著承認美國的領土主權;(4)確立美國對太平洋海岸西北部的“發現權”以阻止歐洲列強的覬覦。


在旅館大廳眺望大拱時跟一個當兵的攀談。當他說到他祖父和父親當年都參加了大拱工程時,眉宇間充滿驕傲。


 


納西維爾


田納西州首府。


坎伯蘭河在城北逶迤而過。河邊好景若幹。


USA-687 NASHVILLE Cumberland River 納什維爾


坎伯蘭河


 


州議會大廈後斜坡青草茵茵。大廈前戰爭紀念廣場上韓戰紀念碑執拗地提醒人們別遺忘那場“被遺忘的戰爭”。


為慶祝田納西成為美國第十六個州二百周年而建的二百周年公園以一高一低兩排石碑組成相當於田納西大事記的“曆史通道”(Pathway of History)。其中裂成兩段的一塊石碑上刻有如下幾段文字:


“林肯遇刺!”


“內戰結束,邦聯最後一支主力軍田納西軍於1865年4月26日投降”


“‘你們是優秀的戰士,你們也會是優秀的公民。遵守法律,保持尊嚴,政府 … 會對你們寬宏大量的。’ - 1865年5月N. B. 福裏斯特將軍率部向聯邦軍投降時對部下的告別詞”


USA-705 NASHVILLE Bicentennial Park - Pathway of History 納什維爾


曆史通道


 


園裏二戰紀念碑區中有個直徑1米多、重1萬8千噸的黑色花崗石地球,竟然浮在個有液體的底盤裏,可動可轉。


USA-704 NASHVILLE Bicentennial Park - World War II Memorial 納什維爾


二戰紀念碑


 


園裏還有個三星庭(The Court of 3 Stars), 庭中央紅、白、藍三圈分別代表田納西界限分明的東部山區、中部丘陵和西部平原;藏在外圍50個6、7米高的希臘式立柱裏代表田納西95個縣的95口鍾定時演奏華爾茲舞曲。


USA-708 NASHVILLE Bicentennial Park - Carillons and the Court of 3 Stars 納什維爾


三星庭


 


二百周年公園以外,還去了世紀公園。園裏唯一精華是希臘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原尺寸複製品。那本是為1897年世博會而用磚木泥漿建的臨時建築,博覽會後不久就開始顯露破相,而市民卻對它產生了感情,於是在二十年代用鋼筋水泥結結實實造了個永久性的。據說因為其完整性和相對清晰鮮豔的色彩,它遠比今天雅典的神廟廢墟更接近兩千年前的原貌。


廟裏有13米高金光燦燦,但既不苗條也不俏麗的雅典娜立像。


USA-733 NASHVILLE Centennial Park Parthenon 納什維爾


帕特農神廟複製品


 


不言而喻,沒人會專為那些公園到納西維爾。遊客雲集納西維爾都是衝著它的“鄉村音樂之都”的美名。


納西維爾有弘揚美國鄉村音樂傳統與成就的鄉村音樂名人堂暨博物館。堂外飾以象征性的鋼琴琴鍵和五線譜,室內掛有自1961年以來入供的百來位鄉村音樂大哥大、大姐大(和合唱小組)的簡介和頭像浮雕,其中自然包括搖滾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和約翰尼•卡什。而後者進入我的記憶儲存完全歸功於電影“Walk the Line(走在線上)”。 博物館裏滿牆滿壁的金唱片和白金唱片,以及歌星們的演出服裝、樂器、汽車等等。其中特別彈眼落睛的是埃爾維斯的妻子普麗西拉在1968年他們結婚周年送給他的貼滿金箔的鋼琴。


USA-716 NASHVILLE Country Music Hall of Fame 納什維爾


鄉村音樂名人堂暨博物館


 


納西維爾還有在六十年代以獨特的音響效果著稱的RCA B錄音室。在鄉村音樂名人堂裏占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多半在那看上去逼仄零亂簡陋的錄音室裏留下過他們不朽的歌聲。


USA-713 NASHVILLE Studio B 納什維爾 RCA B錄音室


 


納西維爾是美國僅次於紐約的音樂製品中心,有近2萬從業人員。


最重要的是,納西維爾有Grand Ole Opry -自1925年以來長盛不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無線電實況轉播音樂會、鄉村音樂最著名的場子因而也就是無數大腕賣弄身手的舞台。它是美國文化的象征之一。


然而那不是我願意去第二次的地方:那每隔十幾、二十分鍾來一次的商業廣告實在令人生厭而又無可逃遁。


除了頻繁的廣告中斷,演出的另一特點是老人居多,全然沒有在“美國偶像”那樣的節目裏爭靚鬥豔的金童玉女。我看有幾位老爺子恐怕80都不止了。雖然老當益壯令人欽佩,但畢竟中氣不足嗓音枯澀。他們依然活躍在台上是因為他們也隻有他們才能滿足許多人的懷舊情素,可惜我無法產生共鳴。


USA-739 NASHVILLE Grand Ole Opry 納什維爾


Grand Ole Opry


 


在納西維爾還看了另外一場鄉村音樂表演。 那天散場後回到旅行車上還沒坐定,3個歌手就跟了上來,像熟人似的跟大家打招呼閑聊。盡管就幾分鍾,但讓人感覺愉快。這些年來周遊列國,類似以遊客為主要對象的表演看過著實不少,還沒見過有這樣的“售後服務”的。


市中心的百老匯大街和第二大街上盡是音響製品商店、樂器店、餐館和夜總會。2、3層的舊樓、狹窄的門麵、蒼老的招牌、半個世紀前的歌手照片,整個街道仿佛好萊塢電影布景或迪斯尼裏的仿古商業街。


USA-728 NASHVILLE 納什維爾


百老匯大街


 


除了“鄉村音樂之都”,納西維爾還常被稱為“清教徒的梵蒂岡”或“聖經腰帶(Bible Belt)上的皮帶扣”,它有700多座教堂、好幾所修道院、幾個基督教音樂製作公司,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聖經》發行商-托馬斯•納爾遜。它是浸禮教(Baptist)美國總部所在地,市裏多數醫院都屬浸禮教會所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