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萬卷書 行萬裏路

與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印度之旅-13

(2011-01-30 20:24:29) 下一個

第三十四天


2008.11.24  星期一  陰轉多雲轉晴


柯欽


 


早上8點半和內斯特夫婦一起去柯欽堡。


下船後往西走約200米,就是淺水裏67個架子上的遐邇聞名的華人漁網。


INDIA 1164.  KOCHIN CHINESE FISHING NETS 柯欽 華人漁網


華人漁網


 


這是種簡單的裝置:一張正方形的漁網,其四角固定在彎成半圓形的由竹竿直角交叉紮成的十字架的四個點上旁邊有個倒三角形的木架,其中較短的邊的上端吊著十字半圓形的頂,較長的邊的上端吊著上下等距離分布的作為對重的十幾塊方石,這兩條邊的下端相交在一根可作670度滾動的粗大圓木上,倒三角的第三條邊是根粗繩。操作時隻需慢慢放鬆兩根拴著吊石頭的那端的繩子,漁網架就會憑其自重沉入水底;而將那兩根繩子往下拽,杠杆定理再加上那些石頭的輔助,2個人就能把漁網提出水麵。在漁網提升過程中不幸正巧遊在漁網上方而來不及逃逸的魚就成了漁夫的收獲。


我們在那裏的半個多小時裏,漁網中隻有1張在升降不已。漁網出水時十之七八空空如也。漁夫們打到的魚的數量恐怕遠不如早早就飛來棲息在架子上伺機從漁夫那裏偷點殘羹剩湯的海鳥的數量多。


INDIA 1179.  KOCHIN CHINESE FISHING NETS 柯欽 華人漁網


華人漁網


 


類似的裝置在中國尤其是江南水鄉其實並不稀罕,隻是中國沒有這樣的龐然大物。這些漁網邊長至少20米,架子高至少145米。那十字半圓形裏或許能裝得下一幢小房子。


漁網的東麵有個大蓬,裏麵賣魚賣蝦賣蟹。有些大魚切成大塊,鮮血淋漓。我想這些水產大概多半是那些正在周圍的小船邊整理漁網的漁夫打來的。


華人漁網的明信片到處都是,洛漢也早就讓我看過他拍的照片。那些照片無一例外都是以落日彩霞為背景,非常漂亮。可惜今天連藍天也不可得。


有艘海軍的三桅帆船在漁網前方水麵上駛過。跟許多古董一樣,很藝術很貴族。


漁網西邊的小道修得異常地道,仿佛歐洲現代都市海邊或湖邊的小徑,隻是剛從那些原始的漁網、漁船、魚攤以及滿布凋萎的水生植物的淺灘走來,感覺上有點突兀。


小道盡頭是建於1724年的荷蘭墓地。繼15031663年的葡萄牙統治以後,柯欽在16641814年間是荷蘭人的殖民地(1814年以後歸英國)。這是全印最古老的西方人的墓地,裏麵葬著104個荷蘭商人和士兵。墓地鐵門緊鎖。從圍牆往裏看,墓室大小形式各異,奇怪的是都沒有十字架。


INDIA 1183. KOCHIN 柯欽


荷蘭墓地


 


近旁一塊路牌上標著“天堂路”,下麵又寫著“上帝之國”。是否“天堂”和“上帝之國”我無從判斷,顯而易見的是這一帶的高牆深院不是普通市井百姓住的地方。


在柯欽堡我們還參觀了聖克魯斯教堂(Santa Cruz Basilica)和聖弗蘭西斯(St Francis)教堂。葡萄牙偉大的航海探險家、開辟自歐洲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通往印度航道的達伽馬於1524年客死柯欽後,曾葬在後者(其屍體在14年後被遷回裏斯本)。


從柯欽堡我們順跟輪渡航線並行的沿岸大街走到馬坦切利。與剛經過的帶濃厚殖民地氣息的街區不同,這條街完全是十九世紀的東方色彩,如麻包堆得滿滿當當的五穀雜糧貨棧、門板擱在外麵牆上的繩索漁網店鋪以及屋子前麵的排汙明溝。


有間臨街的客堂兩扇大門敞開,正麵牆上貼著大幅的切格瓦拉手繪頭像。另一家門框上掛著印度民主青年聯盟(DYFI)的招牌,二樓窗口伸出麵鐮刀錘子紅旗。


INDIA 1190. KOCHIN 柯欽


柯欽街景


 


重到馬坦切利是為了參觀那裏的荷蘭宮。那實際上是葡萄牙人造了送給當地酋長的禮物,荷蘭人隻是作了擴建裝修。


宮裏不準攝影。裏麵最重要的展品是幾組表現印度教神話故事的壁畫,可惜我看不懂。1864年後柯欽曆代酋長的畫像也占了一個大廳。其他展品中包括酋長們坐的抬轎、貴族們在典禮上穿的服裝、當地流通過的硬幣郵票等等。


下午3點半回到旅館。


INDIA 1193. KOCHIN 柯欽


柯欽街景


 


路上見到幾個孩子捧著提著一大堆瓶裝水塑料瓶朝一個院子裏的水龍頭走去。我們馬上想到自己每天買的瓶裝水難保不是孩子們的土製產品。這一路上買了幾百瓶水,喝完就把瓶扔了,一定為不少人的脫貧作出了可觀的貢獻。


 


5點離開旅館。


620乘火車離開柯欽。


 


 


第三十五天


2008.11.25  星期二  多雲


班加羅(Bangalore)- 邁索爾(Mysore


 


7:15到印度所謂的“矽穀”、信息產業的大本營班加羅,但隻是在火車站外的一家餐廳吃了頓早飯,拍了幾張火車站的照片。車站裏外最醒目的是一律穿深紅襯衫、用小平板車為旅客運送行李的腳夫。


9:15坐上長途車,兩小時後到邁索爾。


從地圖上看,從柯欽到班加羅是往東往北,從班加羅到邁索爾卻是往西往南,明顯走了回頭路。可又覺得洛漢這麽安排,應該總有他的道理,所以誰也沒有啃聲。


班加羅是卡納塔克邦的首府和第一大城,邁索爾居其次。


午飯時吃到離開孟買以後唯一的象樣的中式炒菜。


飯後大家一起去邁索爾宮。


INDIA 1202. MYSORE PALACE 邁索爾宮


邁索爾宮


 


邁索爾本是個有5百多年曆史的土邦。印度獨立後在1956年設立卡納塔克邦時,原來的藩王竟然在第一次全民選舉中當選為第一任首席部長。他和他的家族居住的這座宮殿由英國人亨利歐文設計,竣工於1912年(原來的宮殿在1897年被一場大火夷為平地)。


作為以旅遊業為主的城市,邁索爾每年都要接待250萬以上的國內外遊客,而揉合了印度、穆斯林和哥特式建築風格的邁索爾宮是全城無可爭議的第一景點。


不知為什麽,對我來說,它正麵敞開的大廳、屋頂平台上的紅蓋涼亭、左右嚴格的對稱以及四周寬廣的花圃和廣場,都象是豪華的旅館或賭場。


INDIA 1204. MYSORE PALACE 邁索爾宮


邁索爾宮


 


宮內又是不準攝影。裏麵的主要大廳除了通常的藩王接見民眾的公眾廳和朝廷議政的公務廳以外,有個獨特的王室婚禮廳。展品中的大宗則除了常見的武器、繪畫等以外,還有大量的玩偶。


宮殿區裏還有12座印度教寺廟,大的3座分別供奉濕婆、毗濕奴和梵天,都沒什麽稀罕,倒是幾座小寺門樓上的梯形塔,通體金黃,精雕細刻,讓我不拍不快。


INDIA 1209. MYSORE PALACE 邁索爾宮


邁索爾宮


 


4點多出宮殿後,洛漢帶大家回旅館。一女人匆匆從我們身邊擦過,跨進一草坪,蹲下,若幹秒後起立,根本不作左顧右盼,儼然出入無人之境。不禁令人感歎圍裙的美妙。


我看時間還早,又去了市區正北的聖費羅梅娜(St Philomena)大教堂。


費羅梅娜據說是四世紀時因其天主教信仰而犧牲的一位希臘公主(許多宗教都得經曆邪教轉正的過程)。這座由法國人設計的教堂建於1936年,新哥特式的雙子尖塔很有點科隆大教堂的模樣。


距教堂不遠有座翠綠色的清真寺,還有個路邊綿羊集市。那些賣羊的小夥子見到我的相機,象所有的印度年輕人一樣,高高興興擺出架勢讓我拍照。


INDIA 1215. MYSORE 邁索爾


清真寺


  


第三十六天


2008.11.26  星期三  多雲,晚上雨


邁索爾-班加羅


 


一早和內斯特夫婦坐突突車去城南13公裏處的查蒙蒂山(Chamundi Hill)。


傳說邁索爾曾經是個惡魔的天下,全仗女神查蒙蒂在一番苦戰後殺死惡魔,才建立了朗朗乾坤、清平世界。山頂的寺廟就是民眾和藩王對女神的感恩。


山低坡緩。半途有座5米高的黑色臥牛Nandi即濕婆坐騎的石像,其脖子上繞著一紅一黃兩串花環。一個光膀子的男人正在裝點牛下巴掛著的飾件,並為它戴上圍巾。


印度教徒看上去有隨心所欲為聖物聖像打扮的權力。


石牛旁一塊巨岩下的空間被改造成了個小寺,幾十條畫在白底上的粗獷的紅杠給那巨岩平添了野性和活力。


INDIA 1229. MYSORE CHAMUNDI HILL 邁索爾 CHAMUNDI山


山寺


 


山頂的寺廟乏善可陳。其結構跟邁索爾宮裏的那些小寺相似,主體建築也是門樓上的梯形塔,當然規模大得多。明顯的毛病是塔上各層中間的神像漆了白色,與其餘的黃色很不和諧,寺周圍的雜亂更不能與昨天宮裏的肅穆相提並論。


不過成群結隊的朝聖者們並不在乎寺廟的外觀美。他們崇拜的是神的強大和法力。


在山頂透過霧氣能看到白乎乎的邁索爾全景。


山腳下台階邊有個微型神龕,裏外都被紅粉黃粉塗得斑斑斕斕。一隻猴子在津津有味享受著人們留下的供品。


回到城裏時,看到上百個男女在街頭請願。前3排坐在地上,他們前麵展開著有4個頭像和好多文字的大紙,後麵2排站著。所有人都披紅黃雙色的圍巾。他們的旗幟也是紅黃雙色。


市中心有個金頂涼亭,亭中立著藩王模樣的石像。


INDIA 1226. MYSORE 邁索爾


邁索爾街景


 


據導遊書上介紹,邁索爾的Devaraja市場是印度最熱鬧最富有色彩的市場之一。內斯特他們昨天已經來過。裏麵的水果攤把蘋果、橙子、葡萄、菠蘿等等擺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還掛些塑料盆增加色彩。


INDIA 1223. MYSORE 邁索爾


Devaraja市場


  


我挑了幾個蘋果放在高高的磅秤的盤裏,說要一公斤左右。那禿頭大胡子的攤主在秤時一會說“太多了”,一會說“太少了”,多了換小,少了換大,三下兩下以後說“行了”,把蘋果裝進塑料袋,收了我的錢,遞給我塑料袋。


走出市場時,我打開塑料袋看了一下,發現那些蘋果都被偷梁換柱,早已不是我自己挑選的那些了。


內斯特他們轉了好幾個店買了個高壓鍋,說煮豆子用。秘魯人愛吃豆子。


下午4點到6點,兩個小時長途車回到班加羅。這次是在家大飯店裏吃晚飯。吃完後就在飯店裏等。1050分才又坐長途車往北去位於卡納塔克邦中部的哈姆皮。


這是這次旅行中為換車而等待時間最長的一次。非常無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